《禪林寶訓》卷一 033 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14.7.3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演祖自海會遷東山,太平佛鑒,龍門佛眼二人詣山頭省覲。祖集耆舊主事,備湯果夜話。

祖問佛鑒,舒州熟否?

對曰:熟。

祖曰:太平熟否?

對曰:熟。

祖曰:諸莊共收稻多少?佛鑒籌慮間。

祖正色厲聲曰:汝濫為一寺之主,事無巨細,悉要究心。

常住歲計,一眾所系。汝猶罔知。其他細務,不言可見。

山門執事,知因識果,若師翁輔慈明師祖乎?汝不思常住物重如山乎?

蓋演祖尋常機辯峻捷。佛鑒既執弟子禮,應對含緩,乃至如是。

古人云:師嚴然後所學之道尊。

故東山門下,子孫多賢德而超邁者,誠源遠而流長也。

《耿公與高庵書》


【演蓮法師譯文】

法演禪師從舒州海會寺移席到湖北東山的這一天,舒州太平山佛鑒禪師和龍門山佛眼禪師兩人特往東山拜見。法演禪師便吩咐備一些茶湯水果,召集寺內眾長老執事,於晚上開會。

會上法演禪師問佛鑒禪師:「今年你舒州那邊的田稻成熟了沒有?」

佛鑒回答說:「成熟了。」

法演禪師又問:「那麼太平的田稻也成熟了嗎?」

佛鑒答說:「也成熟了。」

法演禪師再問:「你估計各田莊收成的稻穀總共有多少?」佛鑒心中正在盤算,一時說不出具體數目,不敢妄答。

這時,法演禪師便板起臉孔,大聲地斥責他說:「你可真是濫為一寺之主。凡寺中無論大小事情,都要推究明白,了然於心。常住每年需要有多少糧食收成,關系著全體大眾的生活。像這麼要緊的事你都不知,其餘瑣細的事務,不必說就可想而知了。

身為寺門中的執事,應該知因識果,你能做到像當年楊岐方會師翁,在慈明楚圓禪師座下任監院那樣綱律嚴謹、因果分明嗎?你難道沒有想到常住一粒米,重如須彌山嗎?」

耿龍學說:法演禪師平常與人談話機警靈敏,辯才無礙,而佛鑒禪師既是法演禪師的弟子,對師父懷著敬畏尊重的心,答話自然是從容不迫,含蓄緩和,這在情理上也應該是這樣的。

正如《禮記 學記》中說的:「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人知敬學。」所以東山門下的法子法孫多賢能有德,超群拔類,誠源遠而流長啊。

raw-image

良因贊曰:

從這段開示當中,我們見到古人之德風,

包括演祖護持大眾時,知因識果,鉅細靡遺之慈悲;

與佛鑒禪師執弟子禮,謙卑恭謹,應對含緩之德行;

皆是後學所應效法的,這也是三寶加被之所從出。

行菩薩道者,應於此中求。

求善知識之加持者,亦於此中求。

若逞聰辯,空談般若,師心自用者,則自誤誤人矣!


①東山:位於湖北黃梅之雙峰山。原稱馮茂山(又稱馮墓山、馮母山),其山位於縣境之東,故又稱東山。亦稱五祖山。禪宗四祖道信禪師、五祖弘忍禪師皆住此山接引學人,舉揚禪風,世稱其所傳禪法為東山法門,又稱東山淨門。

其教法以指導初發心者為主,具有漸悟之傾向,並可見禪宗教團獨特之儀禮與規則之源流。唐上元二年(675)弘忍示寂,門人神秀等葬其遺骸於此。後師戒、秀禪師、法演等亦先後來住,其中,法演禪師乃楊岐派之大哲。山腰有真慧寺,為弘忍所開創。

②太平佛鑒:北宋太平佛鑒慧勤禪師。舒州(今安徽懷寧)人,俗姓汪。自幼師事廣教圓深禪師。後參謁五祖法演禪師,並為其法嗣。曾應舒州太守孫鼎臣之請,住持太平山興國禪院,法道大播。徽宗政和初年,師應詔住汴京智海寺,經五年乞歸,得旨居建康蔣山。樞密鄧子常上奏,賜師紫衣,並賜「佛鑒禪師」之號。政和七年(1117)入寂,世壽五十九。


③龍門佛眼:北宋舒州龍門山清遠禪師。四川臨邛縣人,俗姓李。十四歲受具足戒,於習律、學《法華》之外,複行參禪。嘗遍歷江淮禪席。

後參五祖法演禪師,嗣其法。師初於舒州天甯萬壽寺弘法。其後曆住龍門寺、和州褒山寺。因鄧洵武上奏,受賜紫衣及「佛眼禪師」號。宣和二年(1120)冬至前一日示寂,享年五十四,法臘四十。有《佛眼禪師語錄》八卷行世。


④慈明:北宋湖南潭州石霜山楚圓禪師,字慈明。廣西桂林人,俗姓李。少為儒生,潛心舉業。二十二歲回心向道,於湘山隱靜寺得度。未久遊襄沔之門,與守芝、穀泉結伴入洛陽。聞善昭禪師之道望為天下第一,遂赴汾州,依止二年,仍未許入室。每見必詬罵,或毀詆諸方,所訓亦皆流俗之鄙事。

慈明禪師一夕訴之,語未竟,善昭禪師對他熟視而罵曰:「是惡知識,敢裨販我!」舉杖逐之。慈明禪師欲伸解,善昭禪師掩其口。

慈明禪師忽大悟,曰:「是知臨濟道出常情。」遂服役約十二年(一說七年),盡領其旨。後至並州,訪唐明智嵩,更與當世名士楊大年、李遵勖時聚論道。後欲歸鄉省母,過筠州(四川),於洞山見曉聰禪師,依止三年,又遊仰山。

時楊大年寄書宜春太守黃宗且,請師住於袁州(江西)南源廣利寺,居三年,辭而省母。又謁神鼎洪諲禪師,洪諲禪師大加讚賞,由是聲名大揚。既主潭州(湖南)道吾之席,次住石霜山崇勝寺,又轉南嶽福嚴寺,後遷潭州興化寺。

寶元二年正月於潭州興化寺示寂,世壽五十四。諡號「慈明禪師」。垂寂之際,感染風疾,口吻已斜,侍者泣曰:「奈何平生呵佛罵祖,今乃爾!」師聞,以手正之,垂目而化。法嗣五十人中,以黃龍慧南、楊岐方會最為知名,且各成一派。遺有《石霜楚圓禪師語錄》一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17.8.7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太原孚上座①,於揚州孝先寺講《涅槃經》,廣談法身妙理,有禪者失笑。 孚講罷,請禪者茶,白云:「某甲狹劣,依文解義,適蒙見笑,且望教誨。」 禪者云:「不道座主所說不是,然只說得法身量邊事,實未識法身在。」 孚曰:「既如是,當為我說。」 曰:「座主還信否?」
Thumbnail
2017.8.7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太原孚上座①,於揚州孝先寺講《涅槃經》,廣談法身妙理,有禪者失笑。 孚講罷,請禪者茶,白云:「某甲狹劣,依文解義,適蒙見笑,且望教誨。」 禪者云:「不道座主所說不是,然只說得法身量邊事,實未識法身在。」 孚曰:「既如是,當為我說。」 曰:「座主還信否?」
Thumbnail
2016.03.17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予在龍門時,靈源住太平。有司①以非意擾之。 靈源與先師書曰:『直可以行道,殆不可為。枉可以住持,誠非我志。 不如放意於千巖萬壑之間,日飽芻粟以遂餘生,復何惓惓乎?』 不旬浹②間,有黃龍之命,乃乘興歸江西。」 《聰首座記聞》 【注釋】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6.03.17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予在龍門時,靈源住太平。有司①以非意擾之。 靈源與先師書曰:『直可以行道,殆不可為。枉可以住持,誠非我志。 不如放意於千巖萬壑之間,日飽芻粟以遂餘生,復何惓惓乎?』 不旬浹②間,有黃龍之命,乃乘興歸江西。」 《聰首座記聞》 【注釋】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6.03.16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學者不知道之所向,則尋師友以參扣之。 善知識不可以道之獨化,故假學者贊祐之。 是以主招提有道德之師,而成法社,必有賢智之衲子, 是為虎嘯風冽,龍驤雲起。 昔江西馬祖,因百丈南泉,而顯其大機大用。 南岳石頭得藥山①天皇②,而著其大智大能。 【注釋】
Thumbnail
2016.03.16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學者不知道之所向,則尋師友以參扣之。 善知識不可以道之獨化,故假學者贊祐之。 是以主招提有道德之師,而成法社,必有賢智之衲子, 是為虎嘯風冽,龍驤雲起。 昔江西馬祖,因百丈南泉,而顯其大機大用。 南岳石頭得藥山①天皇②,而著其大智大能。 【注釋】
Thumbnail
2015.9.28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曰: 「先師嘗言:『行腳出關,所至小院,多有不如意事。』 因思法眼參地藏①,明教見神鼎②時,便不見有煩惱也。』」 《記聞》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高菴善悟禪師說: 良因贊曰: 所以修行人要找到真正的「家」,才能超越生死!
Thumbnail
2015.9.28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曰: 「先師嘗言:『行腳出關,所至小院,多有不如意事。』 因思法眼參地藏①,明教見神鼎②時,便不見有煩惱也。』」 《記聞》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高菴善悟禪師說: 良因贊曰: 所以修行人要找到真正的「家」,才能超越生死!
Thumbnail
2015.5.9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勤和尚自太平遷智海。郡守曾西元禮問: 「孰可繼住持?」佛鑒舉昺首座①。 公欲得一見。佛鑒曰: 昺為人剛正。於世邈然,無所嗜好。請之猶恐弗從,詎肯自來耶? 公固邀之。昺曰: 「此所謂呈身長老也。」竟逃於司空山②。 公顧謂佛鑒曰: 《蟾侍者日錄》 【注釋】
Thumbnail
2015.5.9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勤和尚自太平遷智海。郡守曾西元禮問: 「孰可繼住持?」佛鑒舉昺首座①。 公欲得一見。佛鑒曰: 昺為人剛正。於世邈然,無所嗜好。請之猶恐弗從,詎肯自來耶? 公固邀之。昺曰: 「此所謂呈身長老也。」竟逃於司空山②。 公顧謂佛鑒曰: 《蟾侍者日錄》 【注釋】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1.05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曰: 祖庭秋晚①,林下人②不為囂浮者,固自難得。 昔真如住智海。嘗言在湘西道吾時,眾雖不多,猶有老衲數輩,履踐此道。 自大溈③來,此不下九百僧,無七五人會我說話,予以是知得人不在眾多矣。 《實錄》 【注釋】 ②林下人:指叢林中人。 【演蓮法師譯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1.05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曰: 祖庭秋晚①,林下人②不為囂浮者,固自難得。 昔真如住智海。嘗言在湘西道吾時,眾雖不多,猶有老衲數輩,履踐此道。 自大溈③來,此不下九百僧,無七五人會我說話,予以是知得人不在眾多矣。 《實錄》 【注釋】 ②林下人:指叢林中人。 【演蓮法師譯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9.29 良因法師 隨筆 潘延之聞黃龍法道嚴密。因問其要。 黃龍曰:父嚴則子敬。今日之規訓,後日之模範也。 譬治諸地。隆者下之,窪者平之。 彼將登於千仞之山。吾亦與之俱;困而極於九淵之下,吾亦與之俱。 伎之窮,妄之盡,彼則自休也。 吾欲無言,可乎? 《林間錄》 【注釋】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9.29 良因法師 隨筆 潘延之聞黃龍法道嚴密。因問其要。 黃龍曰:父嚴則子敬。今日之規訓,後日之模範也。 譬治諸地。隆者下之,窪者平之。 彼將登於千仞之山。吾亦與之俱;困而極於九淵之下,吾亦與之俱。 伎之窮,妄之盡,彼則自休也。 吾欲無言,可乎? 《林間錄》 【注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