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成材不成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和孩子一起成材不成癮

和孩子一起成材不成癮

文/邱馨儀諮商心理師

還記得沒有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的日子嗎?

翻開台灣網路發展史(*1),

1992年7月Seednet成立;

1994年1月HiNet成立;

1995年8月全世界第一個華文搜尋引擎蕃薯藤成立;

1998年3月上網人口突破200萬人;

2003年7月上網人口突破1000萬人;

2004年7月3G網路開始;

2006年2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ation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NCC)成立;

2009年12月台灣Facebook的使用人數成長率奪世界之冠;

2014年5月4G網路開始;

2020年的調查報告(*2)顯示,近半年12歲以上民眾上網率為83%,12歲以上上網的民眾中,以手機裝置上網佔了82.9%。

我們六、七年級生這一輩幾乎是跟著網路發展一起長大的,到中學、甚至大學時才頻繁使用網路;上了大學或出社會工作之後,社群網站才成為人際連結的媒介。我們經歷過不需使用網路,或網路僅做為工作、娛樂和人際互動之用的階段,然後抵達現在#網路即生活-工作、娛樂、聯繫家人朋友、報稅、買高鐵票、監控心跳脈搏、查天氣、刷信用卡、接收轉帳驗證碼、接受地震通知……-的時代,甚至在疫情來襲這一年,沒帶手機哪兒也去不了,你需要掃QR code遵守防疫實聯制啊(如果不想接觸公共紙筆的話)!

然而,現在的兒童與青少年就誕生於網路時代,呱呱落地即享有普遍的網路與行動裝置,生活就在網路上,疫情時代連上課都得上網了!網路對他們來說如呼吸一般自然。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還記得沒有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的日子嗎?我記得。

放學後和同學在公園跑跳、去圖書館查資料才能寫功課、到郵局寄卡片給遠方的朋友、到大賣場提了大包小包回家、守在電視機前等氣象報告決定明天要不要帶傘、在台鐵售票窗口排了長長的隊伍買票……。我們都曾有過離了網仍繼續生活的記憶,這記憶在心裡也在身體裡,有時候我們讚嘆現代網路的便利,有時候我們則懷念過去沒有網路的素樸與人情味。不管是讚嘆現代還是懷念過去,我們的心裡和身體總是有一個沒有網路的初始狀態,曾經擁有那樣的狀態,而且是美好的,幫助我們比較容易離開網路。

但是,現今網路即生活(甚至是生存),對現代的孩子來說,即便父母再有意識地看管網路,也不可能回到二、三十年前那樣的環境與氛圍,這使他們比較難擁有沒有網路的初始狀態,甚或他們根本無法想像。沒辦法想像的狀態,要怎麼去追尋?

如果能夠理解孩子與我們在網路經驗上的差異,承認他們的難處可能是我們永遠都無法百分百體會的,或許我們會領悟到,孩子不只是需要限制、規範或法條,更需要同理與引導;如果能夠真實地審視自己,或許我們會發現,在網路世界裡,有時我們和孩子並無太多不同(看看有多少父母叨念孩子不要玩手遊,但自己無時無刻滑臉書、回訊息),我們都需要召喚或重新建立那個沒有網路的美好初始狀態。

這樣想來,在網路攻防戰中,我們和孩子並非敵對,而是站在同一陣線的。親子彼此砥礪、相互監督,善用網路的便利,也創造現實生活的連結與豐富。

不只孩子,而是親子-我們和孩子-一起成材不成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成材不成癮的沙龍
4會員
28內容數
2022/12/23
文/王郁君 諮商心理師 近日關於網紅管教打小孩受到社會局關切的議題,也在父母圈中引起蠻多的討論。有時候我也會接到家防單位的邀請,去瞭解與協助一些因打傷孩子的家長上親職的課程或晤談。在接觸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家長可能並非常常動手打孩子,有時是因為累積情緒一段時間,突然大爆發,或者是孩子的狀態實在無法管控
Thumbnail
2022/12/23
文/王郁君 諮商心理師 近日關於網紅管教打小孩受到社會局關切的議題,也在父母圈中引起蠻多的討論。有時候我也會接到家防單位的邀請,去瞭解與協助一些因打傷孩子的家長上親職的課程或晤談。在接觸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家長可能並非常常動手打孩子,有時是因為累積情緒一段時間,突然大爆發,或者是孩子的狀態實在無法管控
Thumbnail
2022/11/14
文/王郁君 諮商心理師 自己的孩子漸漸要來到青春期的年紀,對於青春期的樣貌雖然都早已略知一二,但仍想透過一些書籍的大腦科學理論,來讓我們面對青春期孩子們時能夠更有些預備。我稍微整理一下從本書看到的一些重點,來跟大家分享! 以往我們固有的知識,大概只會從青春期的孩子主要變化受到「性荷爾蒙」的影響,所以
Thumbnail
2022/11/14
文/王郁君 諮商心理師 自己的孩子漸漸要來到青春期的年紀,對於青春期的樣貌雖然都早已略知一二,但仍想透過一些書籍的大腦科學理論,來讓我們面對青春期孩子們時能夠更有些預備。我稍微整理一下從本書看到的一些重點,來跟大家分享! 以往我們固有的知識,大概只會從青春期的孩子主要變化受到「性荷爾蒙」的影響,所以
Thumbnail
2022/11/07
這兩年有機會跟著貞屏老師一起學習有關癮的議題,從網路成癮、關係成癮、物質成癮等去了解所服務的案主,對我來說獲益頗多,有更多的反思與提醒!隨著科技的發展、載具的改變,深感反映在人際互動的現象是,當我們不在面對面對話的時候,有可能失去了一個學習傾聽、同理他人的機會,但這不代表我們無法改變。
Thumbnail
2022/11/07
這兩年有機會跟著貞屏老師一起學習有關癮的議題,從網路成癮、關係成癮、物質成癮等去了解所服務的案主,對我來說獲益頗多,有更多的反思與提醒!隨著科技的發展、載具的改變,深感反映在人際互動的現象是,當我們不在面對面對話的時候,有可能失去了一個學習傾聽、同理他人的機會,但這不代表我們無法改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出生成長的孩子,跟長輩的確有很多的差異,單以認知學習方面來說,他們能快速地在網路上搜尋訊息,瀏覽掃描與快速辨識選擇的能力也遠遠超過長輩,常打電玩的孩子周邊視野以及偵測物件的能力也較好,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好處是否重要到值得犧牲大腦在閱讀、持續專注力與思考力……這些領域的發展呢?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出生成長的孩子,跟長輩的確有很多的差異,單以認知學習方面來說,他們能快速地在網路上搜尋訊息,瀏覽掃描與快速辨識選擇的能力也遠遠超過長輩,常打電玩的孩子周邊視野以及偵測物件的能力也較好,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好處是否重要到值得犧牲大腦在閱讀、持續專注力與思考力……這些領域的發展呢?   
Thumbnail
每年7月,許多學生殷殷期盼的暑假來了,各式各樣的夏令營與課程也如火如荼展開。近期與朋友聚會,意外得知幾位科技公司高階主管與創業家,都禁止孩子使用智慧型手機與電腦。
Thumbnail
每年7月,許多學生殷殷期盼的暑假來了,各式各樣的夏令營與課程也如火如荼展開。近期與朋友聚會,意外得知幾位科技公司高階主管與創業家,都禁止孩子使用智慧型手機與電腦。
Thumbnail
這一代的孩子是在智慧型手機的世代長大的,手機世代的孩子就是不管父母是否提供手機,他都一定會使用手機,所以不需要因為擔心孩子不會用手機,跟不上時代而提供手機。一般在國中階段以前都不建議提供智慧型手機,如果需要聯絡,可以使用功能型足以聯絡使用得手機。一方面在這個階段的孩子自制力較差,另一方面我們希望這個
Thumbnail
這一代的孩子是在智慧型手機的世代長大的,手機世代的孩子就是不管父母是否提供手機,他都一定會使用手機,所以不需要因為擔心孩子不會用手機,跟不上時代而提供手機。一般在國中階段以前都不建議提供智慧型手機,如果需要聯絡,可以使用功能型足以聯絡使用得手機。一方面在這個階段的孩子自制力較差,另一方面我們希望這個
Thumbnail
這次到台北青發家教中心分享預防網路成癮,有志工夥伴舉手發問: 「常看到很多爸媽自己手機滑不停,導致小孩子有樣學樣,該怎辦才好?」 這邊把我的回答打成文字:
Thumbnail
這次到台北青發家教中心分享預防網路成癮,有志工夥伴舉手發問: 「常看到很多爸媽自己手機滑不停,導致小孩子有樣學樣,該怎辦才好?」 這邊把我的回答打成文字:
Thumbnail
談及網路安全教育,曾多聞認為「往往不是孩子的教育不能等,而是大人的教育不能等」。調查指出,網路上流傳的兒少私密照,大多不是壞人拍的,而是父母拍來曬娃的,但照片卻被有心人是截圖利用。若孩子習慣從小就在網路上暴露自己的隱私,那長大後也容易輕易發表自己的照片,因為他們沒有網路安全的意識,所以作為家長應該「
Thumbnail
談及網路安全教育,曾多聞認為「往往不是孩子的教育不能等,而是大人的教育不能等」。調查指出,網路上流傳的兒少私密照,大多不是壞人拍的,而是父母拍來曬娃的,但照片卻被有心人是截圖利用。若孩子習慣從小就在網路上暴露自己的隱私,那長大後也容易輕易發表自己的照片,因為他們沒有網路安全的意識,所以作為家長應該「
Thumbnail
孩子正面臨越來越重度的使用網路,造成對網路的世界欲罷不能,已經出現「網路成癮」的現象,範圍從幼兒園孩子到國小、國中、高中, 甚至大學生、成年人.... #網路成癮的症狀 #如何定義孩子網路成癮的問題層次 #有沒有方法處理網路成癮問題
Thumbnail
孩子正面臨越來越重度的使用網路,造成對網路的世界欲罷不能,已經出現「網路成癮」的現象,範圍從幼兒園孩子到國小、國中、高中, 甚至大學生、成年人.... #網路成癮的症狀 #如何定義孩子網路成癮的問題層次 #有沒有方法處理網路成癮問題
Thumbnail
文/王郁君諮商心理師 不知道面對世代的變化與科技日新月異的進展之下,大家最擔心的部分是甚麼呢? 孩子玩手遊的時間無法控制? 孩子接觸不當色情、暴力網路資訊? 孩子因為成天看3C產品導致視力損傷? 孩子花太多時間在手機上而無法專心念書? . . . . . . . . . .
Thumbnail
文/王郁君諮商心理師 不知道面對世代的變化與科技日新月異的進展之下,大家最擔心的部分是甚麼呢? 孩子玩手遊的時間無法控制? 孩子接觸不當色情、暴力網路資訊? 孩子因為成天看3C產品導致視力損傷? 孩子花太多時間在手機上而無法專心念書? . . . . . . . . . .
Thumbnail
此專頁是由四位諮商心理師執筆,將我們對網路成癮與親職教養的學習、研究與相關實務工作寫成一篇篇文章,提供給有興趣的閱讀者,內容包括:數位新知、數位教養議題、網路成癮預防與因應、威信型教養和全人健康等。 我們期望在數位時代裡,兒童與成人都能學會正用網路,而父母能成為有效的帶領者, 親子一起成材不成癮。
Thumbnail
此專頁是由四位諮商心理師執筆,將我們對網路成癮與親職教養的學習、研究與相關實務工作寫成一篇篇文章,提供給有興趣的閱讀者,內容包括:數位新知、數位教養議題、網路成癮預防與因應、威信型教養和全人健康等。 我們期望在數位時代裡,兒童與成人都能學會正用網路,而父母能成為有效的帶領者, 親子一起成材不成癮。
Thumbnail
前一陣子有個學校親職講座的邀請,指定的題目是有關孩子網路使用的問題,我找了一下之前的演講檔案,發現最近一次講這個主題是四年前,看了看內容,發現內容有一大半已經不切合這幾年的時代變化,要重新添加新資料。
Thumbnail
前一陣子有個學校親職講座的邀請,指定的題目是有關孩子網路使用的問題,我找了一下之前的演講檔案,發現最近一次講這個主題是四年前,看了看內容,發現內容有一大半已經不切合這幾年的時代變化,要重新添加新資料。
Thumbnail
在手機上常會有記錄「使用螢幕時間」的功能或APP,它是用來提醒我們注意眼睛使用的健康程度。我們都知道,長期使用手機除了影響視力外,孩子太早接觸手機也有可能會影響到其注意力跟認知發展,我相信這是所有家長在給孩子使用手機前,會顧慮到的事情。
Thumbnail
在手機上常會有記錄「使用螢幕時間」的功能或APP,它是用來提醒我們注意眼睛使用的健康程度。我們都知道,長期使用手機除了影響視力外,孩子太早接觸手機也有可能會影響到其注意力跟認知發展,我相信這是所有家長在給孩子使用手機前,會顧慮到的事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