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玩手機,如何滑得更聰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Z世代(Generation Z),包括我們這一代,受到科技產物的影響很大,他們自小就是同時生活在電子虛擬與現實世界的原生世代,而科技發展形塑的社群關係與價值觀深深地影響我們。
Credit: Robin Warrall|Unsplash
一舉一動都離不開網路科技之下,我們大部分的休閒時間理所當然地,也將眼球佇足在那小小的6吋螢幕上,根據市場調查機構《App Annie》統計 2021 年裡全球手機使用情形,在2021年裡使用者花了 3.8 億個小時在行動裝置上,每人平均每天會花 4.8 小時在應用程式上,比 2019 年提升 30%。
Credit: App Annie
而科技巨頭掌握著我們的個人資料,利用演算法與各種手段,讓我們更沈迷於此,幾乎無人不深受演算法所控制,但我們可以反過來運用這個機會,來盡情探索能增長知識的學習來源。
總是想不起來在哪看過
我們都得承認,記憶力永遠不可靠,我常常在無意間瀏覽到好作品,等到下次專案要搜尋做為參考時,卻像掉入網路黑洞一樣,無邊無際又遙不可及,眾裡尋它千百度,燈火闌珊處亦無迴響,此時便展現資料庫無形中的價值。
從各種社群開始,打造自己的資料庫
其實建立資料庫的行為大家應該都有過,例如出發去旅行之前,將當地想吃的店跟想去的景點,都先儲存起來,這種行為就是替自己建立資料庫,也讓未來的自己能夠更方便、更快速地擷取所需。
而同樣的事情能夠靠著演算法在社群軟體上做得更好,動動手指就能獲取新知,這個想法來自於我身邊的一位朋友,當時他正在讀資工研究所,而他的論文題目寫的是程式資料庫(Database),他同時也熱愛科技新創、程式撰寫等知識,於是他在 Twitter 大量地追蹤,科技界的名人、資工界的先驅前輩們,抑或是分享這類資訊的推播帳號,他們時常會分享有益的 Insight,可能來自企業內部的工作模式,對產業趨勢的見解等,都讓我的這位朋友,時刻補充著自己領域的知識,也深化他的思考模式。
我如何用 Instagram 打造自己源源不絕的靈感來源
而以我自己為例,我本身是一名動畫設計師,欣賞他人的設計作品、設計方法、追蹤設計界的前輩就成為了我資料庫的建立依據。我創建了一個新的 Instagram 帳號,專門追蹤國內外的 Motion Design Studio, Agency, Production House,以及一些個人動畫師、設計師、字體設計師等等。除此之外,我也會使用 Instagram 的珍藏功能,來將我看到的好點子、或是很棒的作品儲存起來並分門別類。這樣我日後在各式各樣的專案上,都能很快取得我要的資訊,這樣做很棒的一點是,常常有看到的好作品或是特定的畫面在腦海,但就是想不起來是誰做的,但當我打開我的資料庫,稍微滑一下就能迅速幫助我恢復記憶,無論是連結到外部的 Vimeo, Behance 等常用的設計平台,或是設計師與工作室的個人網站等,都讓我在找尋資料時更加有效率。
特地創辦來追蹤動畫與設計領域的帳號,
常得到額外的推播,珍藏的分類也能幫助我快速找到特定的項目 (個人 Instagram
建立自己的資料庫
資料庫的一大重點是,最好與日常的帳號分開,無論是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避免過多的雜訊,讓自己使用智慧型手機時更有邏輯,也讓自己無論是在工作或是在放鬆時都能專注其中,當你放鬆看貓貓狗狗、有趣迷因,與朋友DM聊天時,不會又突然看見一篇與工作有關的設計論文,而破壞氣氛,或是在思考啟發靈感時,花了太多時間重複看貓咪滑倒的搞笑影片,而失去效率。
Twitter 則用來追蹤 Web3 與 Blockchain 的資訊 (個人Twitter)
更重要的是,你想建立什麼樣的資料庫都可以,你也可以針對自己的喜好來做調整,因為網路什麼樣的資訊都有人分享,這一切背後的邏輯就在於整理與分類,而演算法會根據我們的偏好繼續推播給我們類似的 Inspirations 來節省大量搜尋的時間,日復一日,我們的靈感來自全世界,而且源源不絕。

嗨!我是丞平,著迷於視覺藝術、設計與圖像,深信文化是人類最強的力量,致力於工作中創作、學習與分享。拙作涉入藝術設計文化,更著眼於藝術設計工作者,如何成長,思考、經營並且增加自己工作的價值,如果你認同我的理念並覺得有幫助,歡迎追蹤、留言、贊助,就能即時獲得好內容。我的臉書專頁也會定期整理推播藝術設計相關的內容,歡迎跟著我的文字,盡情享受文化藝術。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34內容數
嗨!這裡是動畫師的設計筆記,好的動畫源自於好的設計,Every good motion starts from good design,在這裡我們高談闊論動畫藝術與圖形設計,共同分享對動畫設計的熱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動畫師的設計筆記 的其他內容
搭上無鴉片評論 X 方格子的《那些沒人教的職場分手學》主題徵文活動,來寫寫自己身為非本科系的學生,當初是如何一頭栽進設計產業,如果你對於成為一名設計師有所想像,卻總是不得其門而入,一時之間感到 overwhelmed 好多東西要學,又不知從何開始,那此篇相當適合你。
其實在下這個標之前我猶豫了很久,總覺得有點過於聳動,充滿銅臭味,但我主要是想分享,身為一名文化產業的設計工作者,如何在過程中,逐步累積自己的價值,然後運用這份價值換取更多資源。金錢當然不是,也不應該是你工作的唯一目標,但更多金錢能為你帶來更多選擇權。
(此文原刊載於個人 Blogger 2020.05) 最近Lo-Fi House的抄襲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很多人順勢趁著這股風潮批判他們,批判他們侮辱與貶低身為設計師的價值,不論是在室內設計的領域自創了「風格師」的名字,抑或是在商業案中剽竊別人的創意,甚至拿來作為公司販售的產品。 - 關於致敬與抄襲
這一代的年輕人,與1960年代的年輕人事實上沒什麼差異,當嬉皮們(Hippies)跳出來反對越戰,崇尚自由自在的生活,卻對未來也充滿迷惘,機會彷彿隨處可見,卻又難以抉擇,聽起來似乎與我們這代人差不多是吧?
敬每個熱愛自己工作,或是正在尋找自己熱愛生活的實踐者!
(本文原刊載於個人臉書 2016.03) 漢娜鄂蘭 : 真理無懼,看似是一部傳記電影,但其實不是典型的傳記電影,比較接近陳述一個事件、展示一個事件的過程,而這個事件當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Hannah Arendt提出來的「妒恨的平庸(banality of hatred)」或稱作邪惡的平庸理論。
搭上無鴉片評論 X 方格子的《那些沒人教的職場分手學》主題徵文活動,來寫寫自己身為非本科系的學生,當初是如何一頭栽進設計產業,如果你對於成為一名設計師有所想像,卻總是不得其門而入,一時之間感到 overwhelmed 好多東西要學,又不知從何開始,那此篇相當適合你。
其實在下這個標之前我猶豫了很久,總覺得有點過於聳動,充滿銅臭味,但我主要是想分享,身為一名文化產業的設計工作者,如何在過程中,逐步累積自己的價值,然後運用這份價值換取更多資源。金錢當然不是,也不應該是你工作的唯一目標,但更多金錢能為你帶來更多選擇權。
(此文原刊載於個人 Blogger 2020.05) 最近Lo-Fi House的抄襲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很多人順勢趁著這股風潮批判他們,批判他們侮辱與貶低身為設計師的價值,不論是在室內設計的領域自創了「風格師」的名字,抑或是在商業案中剽竊別人的創意,甚至拿來作為公司販售的產品。 - 關於致敬與抄襲
這一代的年輕人,與1960年代的年輕人事實上沒什麼差異,當嬉皮們(Hippies)跳出來反對越戰,崇尚自由自在的生活,卻對未來也充滿迷惘,機會彷彿隨處可見,卻又難以抉擇,聽起來似乎與我們這代人差不多是吧?
敬每個熱愛自己工作,或是正在尋找自己熱愛生活的實踐者!
(本文原刊載於個人臉書 2016.03) 漢娜鄂蘭 : 真理無懼,看似是一部傳記電影,但其實不是典型的傳記電影,比較接近陳述一個事件、展示一個事件的過程,而這個事件當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Hannah Arendt提出來的「妒恨的平庸(banality of hatred)」或稱作邪惡的平庸理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之前曾經提過社交斷捨離的概念,由於社交網路的快速和便利性,進而導致建立社交變得像吃速食一樣簡單,相反地,摧毀一段友誼,也僅需要點擊一個按鈕,雖然社交變得方便,但我們更應該定期檢視我們的社交情況,人類是群居的生物,沒有群體生活,對人類來說會是災難,但無效的社交,也對我們沒有太多幫助。
Thumbnail
我是個很愛做計畫的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先上網查詢並作功課才會行動。但,最近聽Podcasts節目中有一集提到:「其實這也是我們這麼網路世代的方便下帶來的隱憂,因為很多人變得因此不敢冒險因為一定要掌握事情的全貌才敢行動,反而被科技控制。」這段話很有趣,也讓我這幾天我也反思了很多事情。確實我好像也有一
Thumbnail
在數位的時代裡,電腦、手機、相機幾乎已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各種3C的儲存單位也從GB來到TB,文檔、照片、影片和各式各樣的程式、APP,海量的資料佔據每個人的資料庫,混亂的資料庫不僅影響工作效率,也容易打亂思緒,那麼我們該如何開始做數位整理呢?
Thumbnail
在這個智慧型手機無處不在的時代,你有沒有想過,當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捷時,我們是否也在無意中忽略了某些重要的能力? 這篇文章將探討如何在數位時代中,重新發現和鍛鍊我們的記憶力,一個看似被我們遺忘了的技能。 閱讀這篇文章後,你將學習到為何記憶力對於學習和日常生活來說是如此關鍵,以及我們如何可以透
Thumbnail
閱讀網路小說影響深遠,讓我開始紀錄周遭的小事。手記成了我最好的夥伴,紀錄著生活的點滴。雖智慧型手機取代了小手記,但它依然存在,以電子檔的形式紀錄下我的生活。
Thumbnail
數位時代,人人都是透過手機或各式電腦的電子窗去理解紛紜複雜的世界。我們透過各種視頻,文字資料,聲音檔案作為依據,進行理解與判斷。基本上都是在幾秒鐘就作出自己的認知,並且形成自己的認識系統,但是這樣都很妥當嗎?
作為一個7年級生的我 在網絡時代的浪潮中成長 對我來說,網絡是一個寶藏 它可以讓我們更輕鬆地接觸,查詢,了解, 並學習到各種人事物 網絡是一個工具,怎樣使用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我們腦袋中有兩種思維系統 系統一 : 直覺反應,快速,省力,不受控 系統二 : 專注,邏輯,仔細思考,消耗腦
Thumbnail
3C產品嚴重奪走專注力的時代還有解方嗎?
Thumbnail
Iphone手機上滑著ig、fb、x,眼睛緊盯螢幕,不敢移開手機分毫。 就深怕漏掉任何關於社群上的訊息。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手機癮」呢?   我曾經和有些人吃飯,他們即便對面有人,依然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手機上。
Thumbnail
若不想被手機掌控生活,不妨也試著與我一起控制手機使用時間,如果能推動身邊的人共同進行,我想將會有更大的效果,讓我們一起放下手機,體驗生活。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之前曾經提過社交斷捨離的概念,由於社交網路的快速和便利性,進而導致建立社交變得像吃速食一樣簡單,相反地,摧毀一段友誼,也僅需要點擊一個按鈕,雖然社交變得方便,但我們更應該定期檢視我們的社交情況,人類是群居的生物,沒有群體生活,對人類來說會是災難,但無效的社交,也對我們沒有太多幫助。
Thumbnail
我是個很愛做計畫的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先上網查詢並作功課才會行動。但,最近聽Podcasts節目中有一集提到:「其實這也是我們這麼網路世代的方便下帶來的隱憂,因為很多人變得因此不敢冒險因為一定要掌握事情的全貌才敢行動,反而被科技控制。」這段話很有趣,也讓我這幾天我也反思了很多事情。確實我好像也有一
Thumbnail
在數位的時代裡,電腦、手機、相機幾乎已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各種3C的儲存單位也從GB來到TB,文檔、照片、影片和各式各樣的程式、APP,海量的資料佔據每個人的資料庫,混亂的資料庫不僅影響工作效率,也容易打亂思緒,那麼我們該如何開始做數位整理呢?
Thumbnail
在這個智慧型手機無處不在的時代,你有沒有想過,當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捷時,我們是否也在無意中忽略了某些重要的能力? 這篇文章將探討如何在數位時代中,重新發現和鍛鍊我們的記憶力,一個看似被我們遺忘了的技能。 閱讀這篇文章後,你將學習到為何記憶力對於學習和日常生活來說是如此關鍵,以及我們如何可以透
Thumbnail
閱讀網路小說影響深遠,讓我開始紀錄周遭的小事。手記成了我最好的夥伴,紀錄著生活的點滴。雖智慧型手機取代了小手記,但它依然存在,以電子檔的形式紀錄下我的生活。
Thumbnail
數位時代,人人都是透過手機或各式電腦的電子窗去理解紛紜複雜的世界。我們透過各種視頻,文字資料,聲音檔案作為依據,進行理解與判斷。基本上都是在幾秒鐘就作出自己的認知,並且形成自己的認識系統,但是這樣都很妥當嗎?
作為一個7年級生的我 在網絡時代的浪潮中成長 對我來說,網絡是一個寶藏 它可以讓我們更輕鬆地接觸,查詢,了解, 並學習到各種人事物 網絡是一個工具,怎樣使用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我們腦袋中有兩種思維系統 系統一 : 直覺反應,快速,省力,不受控 系統二 : 專注,邏輯,仔細思考,消耗腦
Thumbnail
3C產品嚴重奪走專注力的時代還有解方嗎?
Thumbnail
Iphone手機上滑著ig、fb、x,眼睛緊盯螢幕,不敢移開手機分毫。 就深怕漏掉任何關於社群上的訊息。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手機癮」呢?   我曾經和有些人吃飯,他們即便對面有人,依然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手機上。
Thumbnail
若不想被手機掌控生活,不妨也試著與我一起控制手機使用時間,如果能推動身邊的人共同進行,我想將會有更大的效果,讓我們一起放下手機,體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