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生物是利己還是利他?讓基因來解答!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生物到底是自私利己還是無私利他呢?《自私的基因》對這個亙古疑問給出了答案:是自私的,但是以基因為單位
作者理查.道金斯是著名演化生物學家,而他的這本《自私的基因》更是響噹噹的經典巨作。
這篇文會先從利他解釋的常見矛盾談起;接著說明自私基因的理論,並用三個例子,說明動物行為是如何受基因所操弄;最後則會談到能讓我們打破基因枷鎖的關鍵:迷因。

【利己利他的解釋矛盾】

動物常常展現出矛盾行為,時而自私故我,比方說帝王企鵝因為怕水中有愛吃牠們的海豹,會互相推擠對方下去「試水溫」;時而又願為他者犧牲,像許多小型鳥類在看到老鷹時,會不顧自身暴露危險,發出聲音來警告同伴。
常見解釋是利用達爾文的天擇理論。說法如下:因為物種競爭,適者生存,所以物種中的個體會隨時準備為大局犧牲,讓物種本身更能存活下來。這樣的觀點稱為群體選擇論
簡單說,自私與利他,都是為了更大的利己,生物會演化成去做對種族有利的事。
群體選擇論可以解釋企鵝相殘與鳥鳴犧牲等矛盾現象。但道金斯指出,以物種為單位的想法有其矛盾。最簡單的破解就是:如何確認哪個層次最重要
比方說,生物層級有界、門、綱、目、科、屬、種。那利他行為難道不會發生在更高層級嗎?比如獅子、羚羊和人都屬於哺乳動物綱,難道獅子會為哺乳動物的總體利益,而不去獵殺羚羊嗎?
道金斯對這矛盾提出的解方是:我們天擇以及利己主義的基本單位,既非種,也非群體,甚至並非個體,而是「基因」。怎麼說呢?讓我們看下去。
企鵝可愛之餘也有駭人的一面.....

【我們是基因的求生機器】

在談基因與利他利己的關係前,稍稍複習一下基礎生物。大家應該還記得我們身上的基因,是透過父母有性生殖而來,一半來自父親精子,另一半來自母親卵子。
而基因決定我們的身體性徵,像眼睛是黑是藍、高矮胖瘦,甚至許多行為都受到它影響。
基因會從父母遺傳到我們,我們再傳到兒女,代代複製,從一個肉身躍到另一個肉身。從這個角度來說,基因是不朽的,因為它會不斷被複製、傳遞下去。
由此,道金斯提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我們都是基因的求生機器
我們都是求生存的機器—機器人的化身,暗地裡已被輸入某些程式,用來保養這些叫做「基因」的自私分子!
簡單說,競爭的並不是物種,而是你我身上的基因。每個基因,都會努力讓自己複製繁衍到未來的世代身上。為達到這目的,基因便打造出各種生存機器來實現這野望,不論是人類、猴子或企鵝都只是它的求生機器。
也就是說,道金斯認為不論利他或是自私,都是由「基因」控制。基因試圖透過這些行為,讓它有更高的機率被複製下去。讓我們接著用三個例子,說明自私的基因是如何操縱求生機器幫它們傳宗接代。
我們都是基因的求生機器

【基因是自私的例證】

道金斯針在此書中提到大量動物行為研究,宛若小說般好看,絕對值得細讀。這邊我就舉三個有趣的例證,說明自私基因的運作邏輯。

〔一、近親相護〕

首先,以基因為單位的思考,可以解釋我們為何會在乎親屬,勝過重視「種族」興旺。
從有性生殖我們可以知道,近親身上擁有相同基因的機率會遠高於陌生人。從基因傳遞的角度,生物自然會更照顧相近的人。這也是父母願意為孩子無悔付出的原因,因為孩子身上有他們50%的基因。
這便是為什麼我們對不能容忍被戴綠帽。不然不管小孩是誰的,都是人,不是嗎?
你可能會問,那收養呢?事實上,收養行為在動物界非常罕見,孤兒往往只有死亡一途。很多動物甚至會演化出一些機制,防止幫別人「養小孩」。比如有些鳥類會根據蛋的斑點圖案,確保孵的蛋是「親生」的。
大家都不想被戴綠帽

〔二、生養計畫〕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一些乍看與讓物種繁盛不符的行為,探討自私基因是如何運作。
先來聊聊節育。動物族群並不會無限制地增加個體數量。以鳥類來說,每一種鳥都傾向於生下一窩「特定」數量的蛋。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是:不相干。有本事生,不代表能養活。如果一隻鳥生太多蛋,就沒有足夠資源能,將所有幼兒養育成年來傳遞基因。如果一個基因讓它的求生機器太貪心,產下太多蛋,滅絕的機率反而會提高。
哺乳類動物斷奶也是類似邏輯。在幼體長大、穩定到一定程度後,母親便會斷奶,將資源移轉到接著出生的幼體,最大化基因傳遞。
自私基因同樣能拿來解釋停經,這個乍看降低繁衍機率的行為。因為婦女隨年紀漸長,養育孩子的能力會漸走下坡。當婦女到某個歲數,小孩長到成年的機率便會小於孫子,此時將精力投資到孫子身上便是更好的選項。因此,停經基因可說更佔據演化上的優勢。
照顧好孫子很重要

〔三、兩性戰爭〕

最後讓我們談談基因在兩性行為中扮演的腳色。
從表面上來說,如果個體能與更多性伴侶生孩子,牠的基因便能更廣泛繁殖。所以理論上,多情的基因不是應該很繁盛嗎?
但多數物種都沒有繁衍成這樣雜交的社會。頂多是「不忠」程度,有所差異。比如天堂鳥,雌性得自己照顧孩子,父親只會忙著播種,但三趾鷗則是忠實的一夫一妻制。
要解釋這點,我們必須回到雌雄根本的差異。
我們都知道要生成胚胎,需要精子與卵子結合,但這其實是不公平的開始,因為卵子比精子大
從食物儲存的角度,卵子貢獻遠大於精子。也就是說雌性一開始付出的犧牲就比較多。如果孩子死了,母親損失的資源會比父親來的多。因此雌性會更努力確保孩子活下去。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動物是由雌性扶養小孩。雄性則更可能拋家棄子。如此便成了惡性循環,因為雌性一開始犧牲較多,在將來就只能別無選得繼續付出更多,以免資源白費。
書中稱這種狀況叫:誠實的卵子剝削的精子
而雌性動物為對抗這樣的剝削,發展出各種行為。最簡單的方式便是:拒絕交配。
比方說雌性動物會透過一段時間的交往期,來剔除不可靠的花心追求者。或像某些一夫一妻制鳥類,會等到雄性築好巢後,才進行交配,確保能更大化地讓基因傳下去。
愛情背後有許多學問
以上例子都是自私基因的體現。這樣說來,難道我們就是基因的奴隸,只能為讓它們繁衍而活嗎?
道金斯不這麼認為。以人類來說,父母雙方在孩子身上的投資,是相對平衡的。這代表我們不單受基因影響,有其他因素影響著我們的行為。那究竟是甚麼打斷基因的鎖鏈呢?這就是下段落要談的主題:迷因。
我們能擺脫基因的鎖鏈束縛嗎?

【打破基因的束縛:迷因

人類可以突破的關鍵,道金斯認為可總歸一個詞:文化
比如語言,就是標準文化演化的例子,與人種基因無關。另外從服裝樣式、飲食風格,乃至想法觀念,都可以看到明顯的文化演化痕跡。
人們生活方式受文化的影響,遠過於基因。
有鑑於生物演化有「基因」這個複製傳遞單位,道金斯便創造一個名詞來描述文化演化的「模仿」單位,稱之為「彌」。而它有個更為大家熟悉的翻譯:迷因
不管是旋律、觀念、宣傳語,都可以是迷因。如同基因般會從一個身體傳向另一個身體般;迷因則是從一個大腦傳遞至另一個大腦。
而道金斯認為,正是這樣的傳遞可以突破上述種種的基因束縛。
比如獨身主義,不管你從群體主義或是自私基因來解釋都說不通。因此這觀念可說是文化傳遞下的突變產物。當然這邊不是要說獨身好棒棒,而是想表達透過迷因,人類可以創造出不同於自私基因所在乎的行為。
迷因傳遞已是我們生活的一部份

【總結】

來到總結時間。首先,我們提到群體論的自利觀點有根本性缺陷,而「自私」的基因可解決這樣的矛盾;在自私基因理論下,你我乃至各種生物,都是基因的生存機器,為讓它們繁衍而競爭著;近親相護、生養計畫和兩性戰爭等例子可說明自私基因的運作邏輯;最後,道金斯認為人類可以透過迷因,打破基因的枷鎖。

【後記】

對此書一直是知其名不知其祥。直到去年看《Sky Castle》時,因劇中的讀書會才一時興起入手。但購入後卻礙於其厚實,遲到今年才沉下心看。沒想到一讀就愛不釋手,是我近期讀得最享受的一本書。
道金斯在書中博引大量動物案例,並抽絲剝繭、細細敲推箇中理路,為讀者帶來豐碩的知識饗宴。工作後,這類較不「工具」的書看得較少。在讀此書時,彷彿又回到替代役時,那沉浸書海,不問利害的世界中。
我尤愛其中演化穩定策略(ESS)與各種動物行為基因運算的段落。內容之精彩,絕非這篇簡單小文可概括。相當推薦大家親自探訪書中的基因世界。
讀這本書要像讀科幻小說,因為我寫的時候就是希望它充滿想像力。
雖說乍讀會覺得有點此書有點基因決定論,但道金斯最後卻花不少篇幅,強調人有利他為善的可能。如他說的:
我們不能期待小孩子生下來就知道愛人,這是我們必須教他們才會的。
這邊放個昨天看到Billie Eilish為烏克蘭發聲的表演。
我很喜歡貝佐斯說得的: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我相信我們可以有更多選擇。希望這世界,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和平。
最後,願烏克蘭平安。希望將來回頭看這些文字,不會讓我失望。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和哀居↓↓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182會員
210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自私的基因│夢想集中營 The Zone of Interest (2023)原文片名<The Zone of Interest>圈出的人心壁壘,既得利益者高舉的話語權一呼百應「讓oo再次偉大」,集體不過是在等待足夠甜美的口號勾勒出無可詆毀的夢想,那將成為你我心靈的「集中營」,甘願成為所謂幸福的囚徒
Thumbnail
avatar
hashtalkmovies
2024-02-29
《自私的基因》讀後心得: 我們都被基因操縱的機器人。《 自私的基因 》 是一本探討生命起源與演化的書籍,作者理查・道金斯認為生命起源自複製者,而為了不斷自我複製,複製者就必須是自私的,這個複製者就叫做基因,任何常見的利他行為,從基因的角度來看,都是自私的行為,我們都是基因的「生存機器」,為的就是讓自私的基因能不斷地複製下去。
Thumbnail
avatar
鼠叔|倉鼠人生實驗室
2023-12-01
自私的澈底「誰不為自己,但不能不把別人看在眼裡;不管在哪裡,都不能自私的那麼澈底。」 這句話是我自己曾經跟自己說的一句話,我認為沒有一個人不會先以自身為考量,但是你的自私會不會使別人不幸,或是人家說的把你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損害到他人的利益。 常常聽到不管是電視還是現實當中,自私澈底的人就會說:「我
avatar
雨娟 Yu Jane
2023-08-12
最大的自私是幫助別人? 自私的基因 | 90 我們都是機器人的化身,暗地裡已被輸入某些程式,用來保養這些叫做「基因」的自私分子。 1.自私有什麼好處? 我們是人更是基因的載體,基因本能是要存活並傳遞下去(因為不這麼做的基因都已經消逝了),並進一步利用人類繁殖將基因不朽的複製、延續下去。 為了確保基因的存在,將我們打造成求生的機器,提供
Thumbnail
avatar
90
2023-08-01
自私的專業在一群師字輩的行業中生活,一直努力的提升自己的本職學能及附加價值 接觸越來越廣,忽然發現心目中認定美好的一面卻漸漸在瓦解 原來許多事,這些師字輩的人不願去做,卻又一直反對讓民間團體去經營 但是因為經費的不足,許多的講座活動真的請不動這些專業人業 漸漸地民間的團體建立了屬於他們的商業模式(姑且
Thumbnail
avatar
潔西卡的眼見為憑
2023-08-01
【讀書筆記】把成功的定義還給每一個人:《做自己,還是坐職升機?》接續「大離職潮」與「一週工作四天」的訴求醞釀而生,成功指涉的究竟是什麼?人有各種面孔與志向,眼前所見的不代表真實的生活與想法。是時候該把「成功的定義還給每一個人」了。
Thumbnail
avatar
予晞🌸
2022-02-17
【超越讀觀點12】寫作是寫別人想看的,還是寫自己想寫的?換位思考,才能《寫入人心》「你心目中,世界最美的女性長什麼樣子呢?」 作者DaiGo是日本知名的讀心師,在《寫入人心:先讀心再下筆,沒有無法打動的對象》一開始問了上面的問題,並用來說明,因為過想像,文字可以在腦海中創造出「世界最美的女性」;反之,用如果是拿具體的照片,就達不到這個效果(再怎麼漂亮都有人嫌的道理)。
Thumbnail
avatar
滾石西恩
2021-11-03
關於拍戲的一切▕ 「你再有天份,還是需要練習的。」寫在電視劇《最佳利益2》李從白殺青之後。「你再有天份,還是需要練習的。」 這篇本來是在上一次疫情稍微趨緩之後第一次復拍《最佳利益2》時要寫的,但拖著拖著就不如留到殺青之後寫,也是一種氛圍加收尾。 從5月份開始一路停工,所有的表演工作都取消了,連帶本來要去當表演老師的工作也全部停擺,因為很多新戲不想承擔可能有的風險,直接取消。上一次的拍攝是
Thumbnail
avatar
黃好用
2021-10-26
《最後的決鬥》8/10「榮耀之戰的背後,究竟是為了受害者還是自己的虛榮」《最後的決鬥》由雷利史考特執導,並找來麥特戴蒙、亞當崔佛、茱蒂康默、班艾佛列克主演,其中麥特戴蒙與班艾佛列克更參與劇本的撰寫,如此豪華的陣容也確實繳出一部別屬特別的中古題材作品。
Thumbnail
avatar
Jericho
2021-10-17
《無法抗拒的他》── 無法抗拒的,是自己那顆渴望著對方愛意的心韓國的愛情電視劇相信大家都看過不少,這次我來為大家介紹一部前一陣子討論度非常高的電視劇── 《無法抗拒的他》。一場愛情如同一隻蝴蝶,不但吸收花蜜,同時亦以其他東西作為養份。不知道大家心目中的愛情是甚麼模樣呢?
Thumbnail
avatar
沒有名字的桃子
202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