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真正的人》- 成為人,其實有很多選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文本中有兩種情況通常會讓我讚嘆稱奇,
第一種是前面鋪陳許久,主題繁多卻不雜亂,直到後來情節大翻轉讓人心頭重擊,
此類以《永別書》可以當最佳例子。
第二種是你明明都知道結局了,但卻沒想到過程會這樣寫,就像是這本《成為真正的人》,在書腰上早就告訴你結局,你大概也能想像是原住民尋找「根」的故事;
但你絕對想不到,明明結局擺在那、真實歷史事件擺在那,甘耀明卻是要講什麼事情。
比起《邦查女孩》,這本書用字遣詞更詩意了:
「入秋九月,陽光輕輕淺淺的流淌,歇腳在植物葉面而有了反光。查屋馬到達霧鹿部落前,踏入木薑子盛開而蜂蝶繚繞的樹蔭下,那混合胡椒與薑的花香。海努南站在那好久了,穿日本浴衣,無論衣服或微笑都多了股極淡雅香,他遞出黃杞製作的球棒,請查屋馬交給依照傳統剛穿耳洞的男孩,那傢伙偶爾穿男裙,很好辨認。「請教練要說,這是您自己送給他的。」海努南用生澀的日語交代。
這段話文字繾綣淡雅,但意義深含,直到後面章節才會明瞭,在明白文字背後的要表達的情感之前的閱讀體驗,就是被這些如微風如柳絮般的文字撫過。
書中也有安排非常多驚喜,可以看出甘耀明老師多年來台灣史料累積實力。比如說他安排了酷愛台灣原民文化的鹽月桃甫入選第六回台展的畫《母》,放在日本人經營的日式料理店中,但畫的內容卻是霧社事件中母親驚恐地拉著兩個孩子。
畫早已軼失,卻在小說中被兩個同樣被日本人鎮壓的布農族男孩背著修復,卻再次被炸毀。
看著這段再去搜尋鹽月桃甫,真的會覺得驚喜彩蛋重重。
鹽月桃甫入選台展第六回作品《母》,台灣畫家許武勇有臨摹作品
另外提到主角酷愛穿布農族傳統獵人裝(裙裝),其實族人受到漢文化影響,早不愛此傳統服飾,但有著「男兒皮、女兒鬼」的哈魯牧特,不夠格當獵人的哈魯牧特,只會打棒球受過高校教育的哈魯牧特,到底該何去何從?
不暴雷,只跟大家說明已經知道的結局,來表達自己閱讀的駑鈍。
男主角哈魯牧特參加搜救隊上山,為的就是要在美軍空難地點(今三叉山)救人,但發現了美軍生還者第一時間卻不願意救人,而且故意拖延時間。
我一開始一直想著,為什麼?雖然條件蠻艱難,但憑他的體力以及對地形的熟悉,只要辛苦一點或是馬上通知其他隊員,該名美國人一定會獲救,這不是他上山的原因嗎?
直到讀完書的幾天才驚覺,是因為愛。美軍轟炸殺了他的愛,他心裡因為有愛才有了恨。
書中明明白白告訴我:「有愛,才有了恨。」我卻想了好幾天。
我在想,我被這個世界的污穢影響了,如果是有閱讀習慣的國中生,也許壓根就不會懷疑這個問題。而這本書講述的情感如此細膩柔軟,稍微喚回了我過度社會化的思緒。
到底什麼才叫成為真正的人?是找到根源、認同文化嗎?沒有,這本書的選擇絕對出乎意料。
嘗試活著,口述故事,讓人記得勇敢的人,也許也是成為真正的人的道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巴克斯女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其實我們誰不像她?大學想過要轉系、長大想著要換工作轉換跑道、這個人真的是對的人嗎我還愛他嗎?我要的到底是什麼?還是我只知道自己不要什麼?有時想學音樂想學第二外語想學投資想學行銷什麼都來一點但到底是什麼? 她只是敢於把我們腦中猶豫的岔路,直接走過去。 我們跟她的差別只在,我們在忍耐跟妥協過生活而已。
經歷過228的苦難別離、在日本胼手胝足的創業,她是不被歷史看見的革命家的太太。 但她人生散發的光芒,對臺灣民主付出的努力,不該被掩蓋。 這是一本橫跨日治時期到蔡英文時代的小說, 是孫雪娥的傳記,也是臺灣史的縮影。
你有沒有過那種,喜歡一個人卻覺得不對勁或不可以,但也不知道為什麼不對勁或不可以,理不清自己的情緒而糾結而爆炸的情況? 我如今過而立之年,我的生活很多時候都在忍耐,但有些事情我絕對不會妥協。
精神疾病就像下雨一樣,沒有原因,說來就來,我們為什麼要深究原因呢?重點是當雨來的時候,我們想著怎麼等待雨過,其實只要給雨中人一雙手。
如果你要經歷萬分危險、要馴服寂寞、要粉碎千萬片,才能推開世界的門,看到那個站在門外最孤單的人,但這個輪迴會無止盡。如果你覺得對方就是你走失的地方,但你要來回走上天堂路還不一定能到達,你要不要?
這是一部「對於自身青春抱著悔恨的中年人;向年輕人做的挑撥。」的片。仔細一聽,英文歌詞是鄉間小路帶我回家,回到西維吉尼亞;但月島雫最後改編日文定版歌詞是:鄉間小路再見了,我永遠回不去了。現代化、都市化就是一個回不去的過程,連胖貓阿月都是「留不住的」。
其實我們誰不像她?大學想過要轉系、長大想著要換工作轉換跑道、這個人真的是對的人嗎我還愛他嗎?我要的到底是什麼?還是我只知道自己不要什麼?有時想學音樂想學第二外語想學投資想學行銷什麼都來一點但到底是什麼? 她只是敢於把我們腦中猶豫的岔路,直接走過去。 我們跟她的差別只在,我們在忍耐跟妥協過生活而已。
經歷過228的苦難別離、在日本胼手胝足的創業,她是不被歷史看見的革命家的太太。 但她人生散發的光芒,對臺灣民主付出的努力,不該被掩蓋。 這是一本橫跨日治時期到蔡英文時代的小說, 是孫雪娥的傳記,也是臺灣史的縮影。
你有沒有過那種,喜歡一個人卻覺得不對勁或不可以,但也不知道為什麼不對勁或不可以,理不清自己的情緒而糾結而爆炸的情況? 我如今過而立之年,我的生活很多時候都在忍耐,但有些事情我絕對不會妥協。
精神疾病就像下雨一樣,沒有原因,說來就來,我們為什麼要深究原因呢?重點是當雨來的時候,我們想著怎麼等待雨過,其實只要給雨中人一雙手。
如果你要經歷萬分危險、要馴服寂寞、要粉碎千萬片,才能推開世界的門,看到那個站在門外最孤單的人,但這個輪迴會無止盡。如果你覺得對方就是你走失的地方,但你要來回走上天堂路還不一定能到達,你要不要?
這是一部「對於自身青春抱著悔恨的中年人;向年輕人做的挑撥。」的片。仔細一聽,英文歌詞是鄉間小路帶我回家,回到西維吉尼亞;但月島雫最後改編日文定版歌詞是:鄉間小路再見了,我永遠回不去了。現代化、都市化就是一個回不去的過程,連胖貓阿月都是「留不住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這是一部發人深省的小說,講述了顧飛和蔣丞從絕望中掙扎,成長,並尋找希望的故事。 這本小說讓人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展示出堅強和勇敢的故事。
Thumbnail
生活是自己的感受 不是別人的看法-作家余華。 《輝耀姬物語》是導演高畑勳以日本古典文學《竹取物語》為藍本所改編的動畫電影。 電影描述一對居住於山林的夫妻,在竹子裡發現一名嬰兒,並且將她扶養長大的故事。 看完輝耀姬物語,深深覺得結局帶來的後勁好大,悲傷好像一條絲線,一直不斷延續。
這一篇要寫如何走出原生世界?原生世界就是不知善、不知惡、不知真、不知假。第一就是要好好的工作,解決人的需要,只是命運寫下我們的工作,因此可以走出原生世界也是有它的規定性的。總統不可以走出原生世界,因為他們要統領三軍,必要時還要兵戎相見,他們的枷鎖是滿滿的,這是必要性的。 讀書人可以走出原生世界,因
【防雷提醒】 「為什麼不相信共事多年的人,卻相信毫無實據的謠言呢?」 網路的虛實和科技所帶來的世代差異我認為是《奪命炎上》這部小說最核心的兩個議題。故事的第一個章節,由一位猶豫是否轉發疑似兇殺案的推文的大學生初羽馬開始,展現出一般人對於網路訊息的掙扎:既想參與,又怕被假訊息騙而惹禍上身。(小說中
Thumbnail
結合華文、日文與台文的短篇小說集。小說情節涉及台灣的鄉土與人情世故,描繪小鄉的遲緩日常,與庶民的生活小景。九篇故事就像是自家與鄰居的生活縮影:村里長競選、漁民日常、返鄉回老家的那些未婚與離婚的中年人。一小片,再接著一小片,彷彿是曾經口耳相傳過的隻字片語,散落在晚飯的閒談間。
多葉鎮,顧名思義,裡面的外族遊客多是植物族,一貫和他的父母坐馬車花了3個月才抵達這座城鎮,在這期間,一貫也是不斷完善著跟白除說答應的那本小說的框架,一貫準備寫30萬字。   到達多葉鎮的時候,小說的框架與大綱差不多都完成了,一貫則是將小說取名為“互補”,內容就是一名從小接受冷血教育的冒險者缺失了
Thumbnail
《遊牧的歷史》是本突破的書,揭露人類歷史我們讀不到的另一半,從「移居者」角度出發,開啟全新的歷史故事。通過大量故事來還原古代人的生活樣貌,去了解原來神話不只是幻想,而是展現當時人類如何理解他們所看見的世界。本書也適合對環保、宗教、種族議題感興趣的人閱讀,透過不同的價值觀來剖析現今人類所遇到的問題。
Thumbnail
第一次接觸到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因為高中的讀書會活動,全班一起讀同一本書再分成小組討論,對當時的我來說這是一本精彩的「冒險故事」,並被那句「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熱血沸騰。
Thumbnail
人,存乎這個世界不過也是一名過客;當人身這個臭皮囊一旦在軀體抽離之時,還有什麼事物能一併帶走?財富?名譽?靈魂?掌聲…?前些日我到竹東拜訪了一位「阿廖」先生,他以一位客家人的身分畢生鑽研於原住民文化,最近他正著手撰寫泰雅族的族史。因為他的執著,幾十年來投入山區奉獻,曾經連續十天埋沒於山林,背包裡只準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這是一部發人深省的小說,講述了顧飛和蔣丞從絕望中掙扎,成長,並尋找希望的故事。 這本小說讓人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展示出堅強和勇敢的故事。
Thumbnail
生活是自己的感受 不是別人的看法-作家余華。 《輝耀姬物語》是導演高畑勳以日本古典文學《竹取物語》為藍本所改編的動畫電影。 電影描述一對居住於山林的夫妻,在竹子裡發現一名嬰兒,並且將她扶養長大的故事。 看完輝耀姬物語,深深覺得結局帶來的後勁好大,悲傷好像一條絲線,一直不斷延續。
這一篇要寫如何走出原生世界?原生世界就是不知善、不知惡、不知真、不知假。第一就是要好好的工作,解決人的需要,只是命運寫下我們的工作,因此可以走出原生世界也是有它的規定性的。總統不可以走出原生世界,因為他們要統領三軍,必要時還要兵戎相見,他們的枷鎖是滿滿的,這是必要性的。 讀書人可以走出原生世界,因
【防雷提醒】 「為什麼不相信共事多年的人,卻相信毫無實據的謠言呢?」 網路的虛實和科技所帶來的世代差異我認為是《奪命炎上》這部小說最核心的兩個議題。故事的第一個章節,由一位猶豫是否轉發疑似兇殺案的推文的大學生初羽馬開始,展現出一般人對於網路訊息的掙扎:既想參與,又怕被假訊息騙而惹禍上身。(小說中
Thumbnail
結合華文、日文與台文的短篇小說集。小說情節涉及台灣的鄉土與人情世故,描繪小鄉的遲緩日常,與庶民的生活小景。九篇故事就像是自家與鄰居的生活縮影:村里長競選、漁民日常、返鄉回老家的那些未婚與離婚的中年人。一小片,再接著一小片,彷彿是曾經口耳相傳過的隻字片語,散落在晚飯的閒談間。
多葉鎮,顧名思義,裡面的外族遊客多是植物族,一貫和他的父母坐馬車花了3個月才抵達這座城鎮,在這期間,一貫也是不斷完善著跟白除說答應的那本小說的框架,一貫準備寫30萬字。   到達多葉鎮的時候,小說的框架與大綱差不多都完成了,一貫則是將小說取名為“互補”,內容就是一名從小接受冷血教育的冒險者缺失了
Thumbnail
《遊牧的歷史》是本突破的書,揭露人類歷史我們讀不到的另一半,從「移居者」角度出發,開啟全新的歷史故事。通過大量故事來還原古代人的生活樣貌,去了解原來神話不只是幻想,而是展現當時人類如何理解他們所看見的世界。本書也適合對環保、宗教、種族議題感興趣的人閱讀,透過不同的價值觀來剖析現今人類所遇到的問題。
Thumbnail
第一次接觸到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因為高中的讀書會活動,全班一起讀同一本書再分成小組討論,對當時的我來說這是一本精彩的「冒險故事」,並被那句「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熱血沸騰。
Thumbnail
人,存乎這個世界不過也是一名過客;當人身這個臭皮囊一旦在軀體抽離之時,還有什麼事物能一併帶走?財富?名譽?靈魂?掌聲…?前些日我到竹東拜訪了一位「阿廖」先生,他以一位客家人的身分畢生鑽研於原住民文化,最近他正著手撰寫泰雅族的族史。因為他的執著,幾十年來投入山區奉獻,曾經連續十天埋沒於山林,背包裡只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