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書評】真誠,是文學最好的質地--泰戈爾《吉檀迦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聖與魔,是文學寫作的二元面向。聖道謳歌光明美善,追求靈魂潔淨,聖道作家經常有「聖徒」的形象,理解人世苦難並悲憫世人;魔道則直面悖德與墮落,處理真實粗暴的欲望,但魔道作家並非心思歹毒的惡人,只是選擇從另個角度切入進行創作。這個概念雖是二元的,但多數作家在光譜間遊走,性格與際遇都可能導致作家傾向某一方。
好人新譯出版泰戈爾詩集《吉檀迦利》(孟加拉語,直譯為「獻給神的讚歌」)是一本經典「聖道」詩集,全書以編號排序收錄103首散文詩,並附錄1921年泰戈爾的諾貝爾文學獎答謝詞、1912年葉慈為英譯本作的序,及1914年紀德為法譯本作的序,讀葉慈和紀德談泰戈爾,如同望見夜空中最燦的星彼此輝映。

殉道式的美

這些詩作具有極強烈的、宗教的殉道式美感,這種對神的渴望、呼求、禱告、觀想,對於虔誠的基督信仰者來說,必然能夠造成巨大的心靈震動──泰戈爾表現出的那種,對神一往無還的敬愛崇慕,是許多基督信仰者在不同信仰階段都親身經歷過的;但相對,對於無神論、泛靈論、敵基督這類人,這種一廂情願的殉道,就顯得過份天真頑愚了。
當然,人的複雜性就體現在,對後者而言,根本無從體會前者將全副身心浸沐在對神的愛悦中,帶來的純粹潔淨感;而對前者來說,後者不啻迷途羔羊一群,亟待牧者拯救。人類歷史上無數的衝突與爭戰,就建立在兩造無法相互理解的前提上。
另方面,泰戈爾對話的對象,除了眾所周知的「唯一真神」,有時,彷彿也是靈魂的「高我」,但這涉及新世紀靈修的概念,有點扯遠;不過,如此想像或許也能打開另扇深邃邈遠的窗--假如我們同意靈魂(及意識)是錮於三維軀體的高維存有。

真誠,是文學最好的質地

論詩藝。文學是個有機體,經過百多年,東西方文化交錯影響,不同文學思潮、理論與審美標準捲起再褪去,直白地說,今天台灣詩壇山頭林立,在技術難度的機巧百變上,已非《吉檀迦利》能夠並比;然而,泰戈爾之為印度近代小說之父、歷史上首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作家,我認為,《吉檀迦利》之所以傳世,珍貴的是詩人那種絕對熾熱、絕對懇切的情感,泰戈爾或是追隨者、僕從、信奉者、愛侶、門徒、奉獻者、犧牲者,他字字句句傳遞出來的赤誠,足為百年前寫作者精神層面上的先驅。
以此,讀《吉檀迦利》,目的不在品評或拆解詩的萬千奇技淫巧──而是化繁為簡地,去感受泰戈爾靈魂透射的真,與誠。
無數作家告訴我們,真誠,是文學最好的質地--「真、善、美」的第一關,就是真;近代某些作家,只顧在文學的美學境界上尋求突破,在我看,是劍走偏鋒,也許作品形式彷彿天照月讀全開幻惑又駭人,卻終究無法抵達讀者內心,如《吉檀迦利》般,與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靈魂共振。

購書連結


感謝你的閱讀,如果你認同我的觀點,請不吝為這篇文章按讚,並且追蹤我以及我的出版專題《泯滅天使盪遊誌》,也歡迎留言提出你的觀點和我一起討論。你的鼓勵是我寫作下篇文章的最大動力。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198 字、4 則留言,僅發佈於泯滅天使盪遊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78會員
113內容數
眼底是一幕幕倒退風景。 虛無中降生、無愛裡長成,泯滅天使屬於更高維度的未來,卻困於現在。他有一張潔淨的臉,上個世紀曾經愛笑,而後,刀槍劍戟無情剟傷以後,千瘡百孔的軀殼裡他復甦,準備用靈魂四散的光與焰火,滌洗世界。 如果寫作有更多可能--懺情又異質,纖細卻爆裂,我將化身泯滅天使,重建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泯滅天使唱遊地 的其他內容
「裸妝」不是不化妝,而是化到看起來像「沒有化」;蔣亞妮的「裸妝散文」讓人讀到層層疊疊的真實,在她淡然瀟灑的行文中,有這麼多椎心刺魄的什麼,但那些通通沒有擊倒她,反而讓她更獨立完整,充滿力量。
網路時代等同大虛構時代,「真實是什麼?」可能是當前所有人都想要解釋的問題。「老派」作家也許會要你踩在泥土地裡,呼吸青草味,看著碧藍如洗的晴空,說這就是真實──偏偏多數人成長於都市;且,高樓巨廈等同虛幻,這樣的指陳過度武斷。
入夢者離開,無夢者亦離開,星霜照路,流浪者啟程。
我們當然不必要以自我犧牲的委曲求全的方式求愛,但也因為愛的形式原始(野蠻?)與不理性,而擁有絕美光輝。

「我們『現在』不是都活著嗎?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現在』也是不斷在死去?這世界哪有一刻停止過死亡呢?死亡無所不在,就像空氣一樣;既然我們從來不擔心空氣的有無,當然也可以不用為死亡擔心。你還能擔心,表示你還活著,所以根本不用擔心;等到死亡真的找上你的時候,反正你也『不會』擔心了。」
  「知道」陳栢青,是在大學時期讀到第二屆林榮三文學獎的得獎作品集,當時他得小品文,看看照片,長得滿帥,沒想到男友也與他有過幾面之緣,那是另一段故事。幾年後文壇新生代如楊富閔、周紘立、包冠涵等紛紛出 ……
「裸妝」不是不化妝,而是化到看起來像「沒有化」;蔣亞妮的「裸妝散文」讓人讀到層層疊疊的真實,在她淡然瀟灑的行文中,有這麼多椎心刺魄的什麼,但那些通通沒有擊倒她,反而讓她更獨立完整,充滿力量。
網路時代等同大虛構時代,「真實是什麼?」可能是當前所有人都想要解釋的問題。「老派」作家也許會要你踩在泥土地裡,呼吸青草味,看著碧藍如洗的晴空,說這就是真實──偏偏多數人成長於都市;且,高樓巨廈等同虛幻,這樣的指陳過度武斷。
入夢者離開,無夢者亦離開,星霜照路,流浪者啟程。
我們當然不必要以自我犧牲的委曲求全的方式求愛,但也因為愛的形式原始(野蠻?)與不理性,而擁有絕美光輝。

「我們『現在』不是都活著嗎?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現在』也是不斷在死去?這世界哪有一刻停止過死亡呢?死亡無所不在,就像空氣一樣;既然我們從來不擔心空氣的有無,當然也可以不用為死亡擔心。你還能擔心,表示你還活著,所以根本不用擔心;等到死亡真的找上你的時候,反正你也『不會』擔心了。」
  「知道」陳栢青,是在大學時期讀到第二屆林榮三文學獎的得獎作品集,當時他得小品文,看看照片,長得滿帥,沒想到男友也與他有過幾面之緣,那是另一段故事。幾年後文壇新生代如楊富閔、周紘立、包冠涵等紛紛出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印度詩人泰戈爾 《用生命影響生命》:「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請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爲你不知道,誰會因爲相信你,開始相信了自己。」 影響力
  楊腓力在本書「作者的話」當中就開宗明義說明他是「為了徘徊於信仰邊界的人寫了這本書」。一神論、多神論是信仰,無神論也是一種信仰。不管在哪一個社會文化,最初都有一個神聖的信仰。除了共產黨的無神論以外,這個世界對於真、善、美有一種普遍的渴望,而這渴望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
Thumbnail
泰戈爾的詩 在書的方面表現得異常富裕。 人生中太多愛而不得, 但是買書就豁達多了,付了錢就買回去,有多愛就多珍藏。 但是,它們多數時間都擺在書櫃上,漸漸生灰。 總是有一堆書,讀不完啊!(諸多藉口) 是沒力氣讀,還是沒時間讀,有時候是根本忘記要拿起來閱讀。 一年總有幾次,定定地停佇在書櫃前,
Thumbnail
修心八偈是朗日塘巴尊者大師造頌,市面上有福智出版社傳譯版本及索達吉堪布大師的傳譯版本。這篇介紹了修行者應如何心懷感激,對待他人,並謹記對待眾生如自己父母般慈愛的哲理。
Thumbnail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因為你不知道 誰會藉著你的光 走出了黑暗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活成一束光 綻放著所有的美好」 - 泰戈爾 Rabindranath Tagore ☀️是呀,把自己活成一道光,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就好了,不用在意其他人,他們會自己消逝的,適合你的人會留下,不適合的就讓他們離開
Thumbnail
當我憶起印度,第一浮現的印象是詩人泰戈爾,以及他鐫刻在歷史長河裡的豐富著作。真的期望能以更近距離,親身徜徉在泰翁詩文裡的美好世界。無論是親覽那故宅遺風、殘稿舊冊或者相關的史料與些許軼事。評論家曾說過,讀泰翁的短詩,有如咀嚼橄欖回甘般,素雅的字裡行間裡,才見其細密的清醇詩境與深蘊感。大學時代的印度之旅
Thumbnail
祂是沒有心的白石雕像 而妳的靈魂卻令人嚮往 祂的智慧帶來充滿毀滅的戰場 妳的心卻能造就讓人幸福的烏托邦 最棒的智慧能為人帶來快樂 最美的心能讓人感到溫暖 在大地之母的懷抱中 妳同時擁有了兩樣
Thumbnail
但是,詩真的是最危險的活動嗎?荷爾德林曾寫道:「從前我能歡呼關於我們周身遭際的一個新真理,一個好觀點;現在我卻擔心,我最終不能勝任,就像古老的坦塔羅斯,他從諸神那裡所獲得的,遠超過了他能消化的。」  
Thumbnail
有人問印度詩人泰戈爾三個問題…什麼最容易?什麼最困難?什麼最偉大?泰戈爾説:指責別人,最容易。認識自己,最困難。不求回報的愛,最偉大。泰戈爾的答問太巧妙了!
Thumbnail
印度詩人泰戈爾 《用生命影響生命》:「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請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爲你不知道,誰會因爲相信你,開始相信了自己。」 影響力
  楊腓力在本書「作者的話」當中就開宗明義說明他是「為了徘徊於信仰邊界的人寫了這本書」。一神論、多神論是信仰,無神論也是一種信仰。不管在哪一個社會文化,最初都有一個神聖的信仰。除了共產黨的無神論以外,這個世界對於真、善、美有一種普遍的渴望,而這渴望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
Thumbnail
泰戈爾的詩 在書的方面表現得異常富裕。 人生中太多愛而不得, 但是買書就豁達多了,付了錢就買回去,有多愛就多珍藏。 但是,它們多數時間都擺在書櫃上,漸漸生灰。 總是有一堆書,讀不完啊!(諸多藉口) 是沒力氣讀,還是沒時間讀,有時候是根本忘記要拿起來閱讀。 一年總有幾次,定定地停佇在書櫃前,
Thumbnail
修心八偈是朗日塘巴尊者大師造頌,市面上有福智出版社傳譯版本及索達吉堪布大師的傳譯版本。這篇介紹了修行者應如何心懷感激,對待他人,並謹記對待眾生如自己父母般慈愛的哲理。
Thumbnail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因為你不知道 誰會藉著你的光 走出了黑暗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活成一束光 綻放著所有的美好」 - 泰戈爾 Rabindranath Tagore ☀️是呀,把自己活成一道光,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就好了,不用在意其他人,他們會自己消逝的,適合你的人會留下,不適合的就讓他們離開
Thumbnail
當我憶起印度,第一浮現的印象是詩人泰戈爾,以及他鐫刻在歷史長河裡的豐富著作。真的期望能以更近距離,親身徜徉在泰翁詩文裡的美好世界。無論是親覽那故宅遺風、殘稿舊冊或者相關的史料與些許軼事。評論家曾說過,讀泰翁的短詩,有如咀嚼橄欖回甘般,素雅的字裡行間裡,才見其細密的清醇詩境與深蘊感。大學時代的印度之旅
Thumbnail
祂是沒有心的白石雕像 而妳的靈魂卻令人嚮往 祂的智慧帶來充滿毀滅的戰場 妳的心卻能造就讓人幸福的烏托邦 最棒的智慧能為人帶來快樂 最美的心能讓人感到溫暖 在大地之母的懷抱中 妳同時擁有了兩樣
Thumbnail
但是,詩真的是最危險的活動嗎?荷爾德林曾寫道:「從前我能歡呼關於我們周身遭際的一個新真理,一個好觀點;現在我卻擔心,我最終不能勝任,就像古老的坦塔羅斯,他從諸神那裡所獲得的,遠超過了他能消化的。」  
Thumbnail
有人問印度詩人泰戈爾三個問題…什麼最容易?什麼最困難?什麼最偉大?泰戈爾説:指責別人,最容易。認識自己,最困難。不求回報的愛,最偉大。泰戈爾的答問太巧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