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關於這本書
書名:在家自學的四個孩子
作者:許惠珺
出版社:道聲
出版日期:2018/04/10
《在家自學的四個孩子》的封面,圖片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城https://reurl.cc/Qjzz8o
Why.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在體制中長大的我,一路順遂地唸到了研究所。雖然不是頂尖的成績,但起碼覺得這樣子的學歷應該可以找到還不錯的工作,但是在研二要畢業的那年,我發現我錯了,但我錯的不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而是自己想要嘗試地太多!
從小就開始學舞,大學、研究所則是唸體育相關領域,我的生活理所當然的被這一切包圍,就是標準的那種「我不是在去學校、跳舞的路上,就是在回家的路上」,原本都還覺得這樣很好、很正常,直到我接觸了體制外的教育,才赫然發現,原來學生時期還可以這樣過!
從畢業到現在已過了十年之久,這麼多年的自我探索,我終於認清像我這麼風向的人,體制內教育的學習方式其實並不適合我,不是體制內教育不好,就是單純的不適合(就像我們常會跟前情人說的:不是你不好,只是不適合)。
加上我現在身為人母,我覺得自己更應該好好的去了解教育的各式樣貌。於是,我借了體制外與自學的相關書籍來研究,而《在家自學的四個孩子》是我閱讀的第一本書。
How.如何幫助我的生活
尋求幫助前,得先清楚自己需要甚麼幫助。
於是我向這本書提出了三個問題,以求更有效的從書中汲取精華:
- 不去學校,怎麼學習人際關係?
- 沒有學位文憑,找得到工作嗎?
- 該如何著手寫計畫?
在書中,我找到的答案大多都是在概念上的重新釐清。再聲明,這些價值觀若與你不同,也沒關係,因為真的沒有所謂的好壞,只有適不適合,畢竟長年傳統教育二分法的概念很深入人心,我懂。
回歸正題,人際關係是什麼?
在探究這個問題的答案前,先來想想什麼是理想中的人際關係狀態,不外乎就是找到一群價值觀相近、合拍的人,即使遇到紛爭,也能夠成熟的去處理、解決問題。
然而在校園裡,孩子面對的群體是一個成熟的團體嗎?
回想一下我們的學生時期吧,應該大部分人都經歷過那個誰說不要跟誰好、那個誰不一起來就是不合群...等諸如此類的情況,那個重強者(例如成績優秀)忽視弱者(表現平庸)的環境,即便說是小型社會應該要讓孩子先去碰撞,為什麼不要等孩子身心健康成熟了再來呢?或許都會說有問題可以直接找老師幫忙,但一個班級多少人,整天課程忙碌下來,老師還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去處理學生的紛爭與問題嗎?
人際關係固然重要,但是學生時期的效仿環境更為重要!若是在獨立思考、判斷是非能力尚未健全時遇到這些事情,那才叫可怕吧!多少人的童年、青春期,是在同儕的一句話(或多次霸凌)而陷下去,然後花一輩子的時間來療癒。
相較於未成熟的同齡互動,反觀在家自學的很大好處,就是孩子親近效仿的人是較為成熟的對象。先不談論比較極端的家庭問題,其實我們都知道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學校教育只是協助。而且我們在學校學的一切,終究是要回歸到生活當中,不如直接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學習,才是最直接的視角,更能體現真實的人際關係。
再來,關於學位文憑與工作的關係。
作者提到,專業能力才是第一。有了高學歷,卻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才是浪費時間跟金錢的事情。
在學校一天八小時的課程,在家裡一天二小時或一個上午就可以完成,其餘的時間用來深入興趣學習豈不是更好?人生短短,把精力放在重點上,CP值不是更高?
如果擔心孩子學不夠,我只能說你必須相信每個人的開花期不同。對外在事物產生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有了好奇就會有學習的動力,所以不必擔憂孩子學的不夠,我們要做的更是幫助孩子長成他想要的樣子。
如果真要說那些是必備能力,作者直接指出三項:閱讀、書寫、算數。
該如何著手寫計畫?
關於申請書的撰寫,其實都有範例可以參考,像是Facebook就可以搜尋的到許多資源。好的東西大家都會樂於分享,所以不用擔心自己會摸不出頭緒。反倒是送出申請的時間要注意,最好是截止前二週就交給戶籍地的所屬小學,因為人家還要跑流程嘛!
金句摘抄
- 不合群不等於做壞事,也不等於觸法、犯法,不合群只是表示想法不同於群體的想法,不想跟隨大眾潮流。
- 比較從來就是拿別人的長處來比自己的短處,這並不公平。
- 教育孩子的重點不在於學多快,家長必須也要有學少學慢也OK的自信。
-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教育不是填滿的一桶水,而是一把點燃的火。-愛爾蘭詩人
延伸推薦
影集:The Andy Griffith Show、Little House on the Prairie、Brady Bunch、Father Knows Best、Leave it to Bea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