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是生活的基礎,學習之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孩子出生時,我就決定要全心全意照顧他。抱著他,喝奶,牽著他走路,喊著他記得要回家,領著他騎腳踏車,走進各式各樣的演藝會場。沒有教具、沒有托嬰、沒有幼稚園,常有人會問我,如果是這樣你不會擔心嗎?問題很多種,但都是以自己的經驗來判斷未來的不可預測,一切是空談,希望他們能「真正」的關心孩子的需求。

常有人問我,什麼是自學?
為什麼自學?
未來要怎麼銜接?
團隊怎麼合作?

今天有機會能說出自己對於學習的看法,對孩子說著。將腦中的想法轉換,用我們彼此能理解的語言,日常生活的磨合,成就了彼此的默契。

《生活》是透過學習而豐富層次,只有知道了自己想要什麼,現在不會就去學習,直到達成理想目標。只是演變成為學習是規範,必須學習而學習,為了方便管理人群蜂擁至校園,開始規劃了學習制度,依年紀、依能力劃分階層,再依著階層分配出制式的標準,同期學員必須學習制度的規範,按表操課。

今年六歲,升上一年級,七歲升上二年級,八歲升上三年級,國一、國二、高一、大學,直到完成學業歷程,達成社會認定的價值,領取一張證明,並詔告天下自己可以獨立生活。

二十個春夏交替,日月轉換,平地建起高樓,後來還有了摩天大鎮。昔日的風景已經不在,走出校園時,赫然發現家鄉已經換了模樣。這個過程,全部投入在制度之中,沒有機會抬頭展望天空,走進生活之中,後來等到離開時,卻忘了該怎麼回家。

如同行屍走肉般,期待還會有制度的規範,因為那是如此單純,還有老師指導,如果不會,還能巴著有權有勢的人,建立自己的團體,找到伸展的空間。

但是生活中,沒有人是先知,沒有人應該為了誰負責。想要填飽肚子,就要走出家門,走進生活,創造機會滿足欲望。但是制度的渲染,已經固化了原有靈活的行動力,當初自己還是活潑開朗的孩子,不知道怎麼了再也笑不出來。

《學習是為了生活的精采》
可是如今的社會,學習是必須學習。
學習完成,生活必定精彩,這是每個人的嚮往生活啊!
漸漸的,所有人走向單一化的世界。

沒有人再關心春夏秋冬,腳下的泥土,隔壁院子的大樹。為了能達成必須的學習,蓋此了冷氣房,阻隔了皮膚與自然的交流,腳下踏著拋光石英磚,最好還要穿上毛茸茸的室內拖鞋,男孩喜歡皮革,女孩喜歡造型,流行起了個自獨門藝術。最好還要有氣密窗,阻隔外界聲音,這樣心才能更專一的投入學習的世界。是阿,聲音沒了,取而代之的便是音樂,聽說,音樂能豐富人心,改變心境!

目標開始邁向統一化,統一了目標,也統一了每一個人的夢想,如果有不符合規範中的需求,你便是獨特的角色,獨特還是一種美學呢。

最初到底是為什麼學習呢?不是只想單純地想讓生活更豐富嗎!

為什麼後來都變了,變得不能豐富,變得只能跟著所有人一樣。需要被愛的人,被判定生病,生病了就要吃藥,吃藥了一定會痊癒!

《自學》這件事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奇異,它是日常生活的技能。

當你發現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就去拿起工具,學習操作工具,不斷重複直到透過工具完成計畫。有時候還因此找出了成就,越來越多,開班授課分享心得,創造社會人脈。孩子走進市場,認得各個攤販,商品內容售價金額,提得動,拿得起。走在陌生的路上,有辦法建立生活地圖,想像路線並走在其中而不迷失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蝦米的沙龍
4會員
69內容數
對書中內文有所感受並紀錄,為了幫助自己加深對於文字印象。
黃蝦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10
我聽見…後方傳來一陣陣怒吼聲。
Thumbnail
2024/06/10
我聽見…後方傳來一陣陣怒吼聲。
Thumbnail
2024/06/09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喜歡去森林裡,聽見不是人的聲音,那究竟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4/06/09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喜歡去森林裡,聽見不是人的聲音,那究竟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3/03/21
這些靠近神的故事,讓旁人能『理解』我在說什麼。
2023/03/21
這些靠近神的故事,讓旁人能『理解』我在說什麼。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有時我實在也不確定,是孩子本來就會做這些事情,還是教育真的有用。難以梳理這個問題,只好找孩子的爸細細回想:在小孩脫離對媽媽的依附關係後,朝夕相處,真正陪在自學生身邊的爸爸,究竟有沒有在小孩身上做些什麼。 「嗯?這怎麼解釋?」 「說個例子來聽聽?」
Thumbnail
有時我實在也不確定,是孩子本來就會做這些事情,還是教育真的有用。難以梳理這個問題,只好找孩子的爸細細回想:在小孩脫離對媽媽的依附關係後,朝夕相處,真正陪在自學生身邊的爸爸,究竟有沒有在小孩身上做些什麼。 「嗯?這怎麼解釋?」 「說個例子來聽聽?」
Thumbnail
企劃書寫法,按照孩子所在區的教育局提供的版本,依照標題內容撰寫,能夠取得設籍學校的協助與配合,較容易可以申請通過,另外與學校密切配合,可以得到更多的資源與協助,對孩子是有好處的。
Thumbnail
企劃書寫法,按照孩子所在區的教育局提供的版本,依照標題內容撰寫,能夠取得設籍學校的協助與配合,較容易可以申請通過,另外與學校密切配合,可以得到更多的資源與協助,對孩子是有好處的。
Thumbnail
什麼是學習?透過前人的傳授讓後輩經驗,我想這就是最基礎的解釋吧!但是如果滿都是傳授的經驗,而沒有實質的自我探索,想必那也是空談一場。我想,真正的學習,必定是因為「有需求」而產生的行為。
Thumbnail
什麼是學習?透過前人的傳授讓後輩經驗,我想這就是最基礎的解釋吧!但是如果滿都是傳授的經驗,而沒有實質的自我探索,想必那也是空談一場。我想,真正的學習,必定是因為「有需求」而產生的行為。
Thumbnail
譬喻「自學」這件事。假如爸媽對教育的方式我不喜歡,所以我想改變方式,最後選擇了離家出走,自力更生。我不覺得家裡會在金援,而且金援也是有條件的。如果接受,就必須接受條件,拿就喪失原本離家自主的目的了。
Thumbnail
譬喻「自學」這件事。假如爸媽對教育的方式我不喜歡,所以我想改變方式,最後選擇了離家出走,自力更生。我不覺得家裡會在金援,而且金援也是有條件的。如果接受,就必須接受條件,拿就喪失原本離家自主的目的了。
Thumbnail
孩子出生時,我就決定要全心全意照顧他。抱著他,喝奶,牽著他走路,喊著他記得要回家,領著他騎腳踏車,走進各式各樣的演藝會場。沒有教具、沒有托嬰、沒有幼稚園,常有人會問我,如果是這樣你不會擔心嗎?問題很多種,但都是以自己的經驗來判斷未來的不可預測,一切是空談,希望他們能「真正」的關心孩子的需求。 什麼是
Thumbnail
孩子出生時,我就決定要全心全意照顧他。抱著他,喝奶,牽著他走路,喊著他記得要回家,領著他騎腳踏車,走進各式各樣的演藝會場。沒有教具、沒有托嬰、沒有幼稚園,常有人會問我,如果是這樣你不會擔心嗎?問題很多種,但都是以自己的經驗來判斷未來的不可預測,一切是空談,希望他們能「真正」的關心孩子的需求。 什麼是
Thumbnail
自學生的學習安排究竟要怎麼開始? 從計畫自學到開始自學,每個階段的小孩都呈現不同的樣貌,也無法一言以蔽之。方法有百百種,最核心的想法呢? 如果我們相信學習動機是最重要的起始,讓小孩自主地選擇他要學習的方向,那麼除了等待、擴大小孩對這世界的視野和好奇機會,讓他有選擇權之外,我們還可以做甚麼?
Thumbnail
自學生的學習安排究竟要怎麼開始? 從計畫自學到開始自學,每個階段的小孩都呈現不同的樣貌,也無法一言以蔽之。方法有百百種,最核心的想法呢? 如果我們相信學習動機是最重要的起始,讓小孩自主地選擇他要學習的方向,那麼除了等待、擴大小孩對這世界的視野和好奇機會,讓他有選擇權之外,我們還可以做甚麼?
Thumbnail
也是可以啦!如果你有自信能陪小孩克服巨大的挫折感, 或是你享受每一個吼小孩寫作業跟早起的時刻 ; 或是你有絕對的信心,認為你的孩子不會霸凌人或被人霸凌、不會遇到變態,那就不用做什麼幼小什麼銜接的啦! 
Thumbnail
也是可以啦!如果你有自信能陪小孩克服巨大的挫折感, 或是你享受每一個吼小孩寫作業跟早起的時刻 ; 或是你有絕對的信心,認為你的孩子不會霸凌人或被人霸凌、不會遇到變態,那就不用做什麼幼小什麼銜接的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