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學校可以嗎?》讀後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果說家長是孩子學習的對象,我衷心希望自己的做法讓孩子看見慣常的規律下藉由獨立自主創造的可能性。-作者徐玫怡
一本記錄半學期自學經歷的好書《沒有學校可以嗎?》

一本記錄半學期自學經歷的好書《沒有學校可以嗎?》


關於這本書

書名:沒有學校可以嗎?
作者:徐玫怡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8/04

這是一本關於孩子在家自學的側寫紀錄,更是一位母親從中探詢自我的歷程。
作者不否定學校教育的重要性,但用更開放的心胸去嘗試不同體制的教育態度,
期望從規律當中發現新的可能。

Why.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在學生時期的階段,你想過有除了校園生活的別種可能性嗎?

學習,本來就是充滿各種可能性。它應該是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而不只是一張張在學校裡看到的成績單。

如果說《在家自學的四個孩子》幫我打下了準備自學的心理建設,那麼這本《沒有學校可以嗎?》就是最真實的案例分享。

作者徐玫怡與兒子用了半個學期的時間來體驗了自學的生活,與其說從書中了解他們是如何完成這學期的自學規劃,更不如說是看到了這對母子在這段歷程中一步步的更貼近彼此的心,以及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因此,我想從這本書裡了解自學的各式樣貌,以幫助我更有方向的去規劃未來的生活。

How.書中是如何做的

這本書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很落實的行動參考書籍。從各方面的準備、計劃再到實際面的執行,作者鉅細靡遺的記錄了親子之間的對話和她自我內在的碰撞。我想,這就是育兒的必經之路呀!

作者為兒子安排的課程包括了語文類(國語、法文、英文)、數學、藝術、環境、健康、體育、生活科學(車廠見習)、家務練習等,其中最引得我興趣的是穴道課(屬健康課)以及家務練習。

穴道課的生成就是善用身邊已有的教學資源-阿公,來做為健康教學的老師。因為阿公本身就是經驗豐富、受歡迎的穴道老師,加上全台語授課,所以是很好的經驗傳承,其中還可以增進祖孫感情,這對現代小家庭來說亦是難能可貴的機會。

關於家務,是全家人必須一同分擔的事情,不再只是媽媽一人的工作。文中,作者是透過讓兒子負責早餐的準備來幫助孩子建立起責任心以及家務能力。因為在煮飯菜的同時,必須學會一面做菜、一面收拾,在煮完餐的同時,廚房也收拾乾淨了,如此才是真正的完成這一件事情。經過許多教養研究還有多方家庭的實證,有家務基礎的孩子,就是在培養能夠前後完整的把事情關照好的能力,對未來的發展以及社會工作能力的體現都會有正向的幫助。

另外,在家庭的準備上,首要就是家長的心態,「不要和別人比較」是絕對優先需要建立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時間軸,真的不需要為了競爭力而傷害孩子對學習的好奇心。

然後學習環境的營造,像是書桌、電腦、文具用品的準備,也都提供了照片參考。因為作者一家有在法國生活的經驗,所以在文化衝擊之下,他將其優點融合而為己用,其中包括了為什麼不擦掉孩子的作業、為什麼要用這個顏色的筆,還有為什麼要有課本......等等。

What·讀後具體行動

  1. 蒐羅英語啟蒙、數學啟蒙、親子共讀的相關書籍與教材各三份
  2. 家庭環境的佈置增添閱讀氛圍,整理順序:一客廳、二書桌、三臥室
  3. 每日閱讀關於親子教養書籍至少三十分鐘

金句摘抄

  • 大人對小孩失去耐性時,不一定是孩子本身犯錯,大多是因為我們收到各種壓力、各種不順利的狀況而讓大人將矛頭反轉,小事也成了孩子的錯。
  • 如果孩子寫功課是一種負責,但我可不可以讓孩子負責收陽台的衣服和澆花?如果寫功課是學生該有的工作,那也應該是在學校完成,不該回家加班!一般來說,如果爸爸回家還在家裡做公司的事情,媽媽不是都會唸!大人回家加班是不正常的,工作應該在公司做,那學生的工作也應該在學校完成。
  • 我對自己說:「寫你真正想做的計畫,不必去討好格式,格式只是一種提問,人家問你問題,不管怎麼出題,你一定有能力完全解答,表格只是測驗你的理念是否清楚。」
  • 就讓孩子的態度停在很差也無所謂,盡到父母叮嚀關照的責任即可,我們示範了好的態度,這將一點一滴在孩子的記憶庫裡刻上痕跡。家長的行為模式無形中將成為孩子學習的對象,即使現在看不出影響,以後多多少少會顯露出來。
  • 我沒有否認他玩電玩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是我希望他能體會「完成任務的快樂」和「一直玩遊戲的快樂」之間的差別。
  • 沒有學校可以嗎?這個提案很寬.....每個媽媽都是自學而來,自己找書、自己上網搜尋、自己詢問經驗者建議。
  • 當了母親不會丟掉你自己,他激發了藏在我們內在的真我。使人意識到「我原來是這樣的一個人」。在育兒的道路上我一直有這樣的體悟,所以一路上也希望讓孩子成為他真正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nner Light
0會員
3內容數
是時候跨越了! #高敏感 #INFP #自我投射型內在權威 #空白動力中心 #宇宙紅蛇 這些都只是用來幫助自己學習「如何活得更自在、平靜」的參考 重點是要去學習並執行「相信自己當下的Inner Light (內在之光)」 因為祂一直都在,一直都指引著你!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有時候我找不到答案,於是我告訴自己:絕對不要低估孩子的生命力,他跟我們一樣有他存在的意識,有他生命的方向,這不是由我來決定。」
Thumbnail
「有時候我找不到答案,於是我告訴自己:絕對不要低估孩子的生命力,他跟我們一樣有他存在的意識,有他生命的方向,這不是由我來決定。」
Thumbnail
坦白說,當媽媽十多年以來,我從來不知道該怎麼當一個媽媽,世上多歌頌媽媽的辛勞與偉大,懷孕生子也的確不容易,但有了孩子以後,如何培育、帶領一個生命養成?我更多的是惶恐與疑惑,有句話說:「我是當了爸爸之後才開始學習當爸爸」,真的說到我心坎裡。孩子上了小學之後,我也開始尋找如何協助孩子融入學校生活。
Thumbnail
坦白說,當媽媽十多年以來,我從來不知道該怎麼當一個媽媽,世上多歌頌媽媽的辛勞與偉大,懷孕生子也的確不容易,但有了孩子以後,如何培育、帶領一個生命養成?我更多的是惶恐與疑惑,有句話說:「我是當了爸爸之後才開始學習當爸爸」,真的說到我心坎裡。孩子上了小學之後,我也開始尋找如何協助孩子融入學校生活。
Thumbnail
如果說家長是孩子學習的對象,我衷心希望自己的做法讓孩子看見慣常的規律下藉由獨立自主創造的可能性。-作者徐玫怡
Thumbnail
如果說家長是孩子學習的對象,我衷心希望自己的做法讓孩子看見慣常的規律下藉由獨立自主創造的可能性。-作者徐玫怡
Thumbnail
關於自學,這本書可以先給你打下基礎。
Thumbnail
關於自學,這本書可以先給你打下基礎。
Thumbnail
因為參加的實驗教育團體是共學與自學日混搭型態,一週裡有二天會是自學日,因此,對於那二天要怎麼安排與利用,一直都很掛心,也因為沒有走過自學,一直不知要怎麼安排才好,所以,網路找資源就成為近期的日常。
Thumbnail
因為參加的實驗教育團體是共學與自學日混搭型態,一週裡有二天會是自學日,因此,對於那二天要怎麼安排與利用,一直都很掛心,也因為沒有走過自學,一直不知要怎麼安排才好,所以,網路找資源就成為近期的日常。
Thumbnail
今天看到上學好日子的這篇文章,這樣類似的對話與疑惑也有許多朋友感到好奇,有些朋友問過,通常幾句話解釋後也沒有再往下討論,有的時候我在想,是因為他們都不再有疑問了,還是說他們只是不想再多說甚麼。 跟小孩出門的時候遇上了朋友,她問小孩:「你已經在家自學了,不用上課吼~你會不會很開心」。正當我腦海裡還在咀
Thumbnail
今天看到上學好日子的這篇文章,這樣類似的對話與疑惑也有許多朋友感到好奇,有些朋友問過,通常幾句話解釋後也沒有再往下討論,有的時候我在想,是因為他們都不再有疑問了,還是說他們只是不想再多說甚麼。 跟小孩出門的時候遇上了朋友,她問小孩:「你已經在家自學了,不用上課吼~你會不會很開心」。正當我腦海裡還在咀
Thumbnail
六年前,我只知道,送孩子去學校上學,似乎不是很理想的受教育方式,所以願意試試看讓孩子在家自學。但是,我當時對於在家自學的具體好處,不甚了解,自己也無法勝任這個工作,因為我對於教書這件事,一不懂,二沒
Thumbnail
六年前,我只知道,送孩子去學校上學,似乎不是很理想的受教育方式,所以願意試試看讓孩子在家自學。但是,我當時對於在家自學的具體好處,不甚了解,自己也無法勝任這個工作,因為我對於教書這件事,一不懂,二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