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獨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三月的最後一天,星期四的晚上,接到衛生局健康關懷中心電話告知,我因為跟確診者足跡重疊,而被匡列了,要立即進行十天的居家隔離。
這十天裡,我到防疫旅館住了五個晚上,確定兩次PCR都是陰性,一次快篩也是陰性,我便可以回家繼續居家隔離五天,完成十天的居家隔離檢疫。
有了「獨自一人生活」及「回家後生活」的鮮明對照,更讓我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多重樣貌。在防疫旅館裡,真的是一個人的生活,沒有任何人跟我互動,徹徹底底的一個人。但其實這樣的生活看似孤單,其實豐足。因為一個人,可以做所有自己想做的事,也意外地讓我更認識自己。
原來,自己是挺自律的人。所有的東西喜歡放在該放的位置;喜歡依照時間的順序,完成每天例行的事務。所有的事情喜歡先計畫,思考所有計畫的細節,預防所有可能出錯的細項。喜歡放著柔和的音樂,慢慢地透過回憶,挖出心底角落裡的畫面,寫下自己的感覺…
這樣的一個人生活很平靜,平均的分配工作、寫作、運動與休閒的時間,雖然偶爾也會想找人說話,但更多時間會讓我放鬆,自在,我覺得很好,很平靜。
回到家裡之後,觸目所及,都是要做的事。還沒洗的碗筷、待洗的衣服、要處理的垃圾、小孩要吃的餐點…好像每個時間點都有要做的事,自己又恢復成媽媽的角色,繞著家人團團轉。並不是說這樣不好,只是會覺得在這麼多「眼前的事物」中,好像擠壓掉了某些自己一個人時才能擁有的空間,一種心理上才能感受到的無形空間。
有點更能深層理解「出家」這個語詞的真義。在家時為了應付許多身分所伴隨而來的責任與工作,往往讓我們花很長的時間與精神在「做該做的事」,而沒時間沉澱思考自己應該如何「做快樂的人」。是以,出家,不是離家。離家只是身體上的離開家庭,出家,是心理跟身體的離家,只有先斬斷這些生活的鏈結,當我們真正成為一個人時,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是什麼樣子。
這次的防疫旅館居隔,我只是斷掉母親、妻子、工作的身分所鏈節的事務,還沒有斷掉這些身分的情感鏈結,因為還是能用社交媒體進行親友與工作上的連絡,並不是完全遺世獨立,這樣的距離對我來說剛剛好,不會太辛苦。想到那些真正的出家人,在山上獨自清修、獨自生活,真正進入一個人的時空中,我想,能獲得的體悟應該更深刻吧!
突然想起以前國高中讀書時讀到的一句話:「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翁森,四時讀書樂)。以前年紀小,不懂什麼是「迥然吾亦見真吾」的意思,現在已經年屆半百,比較能理解這個意思了。不禁感嘆,有些人也許忙碌一生,卻從未見過「真吾」,而我,可能也是其中之一。
我女兒今年要教育會考,對於她人生的第一場大考試,她已經很努力準備了,但卻總是不得其法。可是身為數十年前考生的我,又沒辦法有效的協助她或者指導她,只能陪伴她與支持她,讓她用她的方式去走完這個考試的過程。有時很心急的時候我會忍不住告訴她:注意時間的利用效能。
是的,我們都身在講求高效能的時代,成功者就是能用最短的時間,處理完最多的事。浪費時間,就是注定失敗的指標之一。
精神分析家弗洛姆在五十年前(二十世紀)便說過:「現代人總以為做事不快便是損失時間,可是除了殺時間之外,他們並不懂得如何運用省下來的時間。」大多數的人們沒有用賺來的時間放鬆自己、認識自己,而是將更多的事塞進省下來的時間裡。
到了這年屆半百的年紀,常常聽到已經達到退休標準的同事最常說的不退休理由是:不知道退休後要做什麼!
人們總想把事情塞進時間裡。平時忙碌時總會說:「如果有時間,我就要…」事實是一旦真的有了時間,往往先處理的都不是清單裡的事項。
是的,事項。長久以來的目標導向計劃式人生,已經內化成為我的一種習慣。我總是習慣:定目標、排計畫、分階段確實執行,如此便能達成目標。
只是,神,總會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出作業給我們。這十天的居家隔離,我視為是神給我的作業,祂要我停下匆忙的腳步,去好好面對自己,完成一些以前一直列在我人生清單裡的事項,還有一些我智慧不足,尚未覺察神要我覺察的作業。但是我相信,神給我的,都是最好的安排。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6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os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陀螺人生 因為網路科技的進步,現在的工作跟我們生活的關係「更緊密」,讓我們的工作時間得以「順利延長」,加劇了我的陀螺人生。 在疫情嚴重的近日,媒體上不斷更新指數型衝高的確診數,大家都人心惶惶。在這樣的氛圍下,猝不及防的,公司在星期三下午四點過後,突然宣布明天起預防性停課。
講到基隆,大家第一個印象就是廟口。我出生在基隆,在基隆讀到小學六年級上學期,在六年級下學期才因為搬家因素,轉學到台北。即使生活了近四十年,可是在我的認知裡,我還是基隆人。
何其有幸,我住在基隆的十一年裡,正是基隆最繁榮的時代。 我離開基隆時,基隆文化中心剛剛落成,這個當時號稱全國最棒的文化中心,那時的我以身為基隆人為榮,卻因為搬家的因素要離開這個出生地。 我是民國六十二年在基隆出生的,身分證是C開頭,出生地載明:基隆,卻外漂臺北近四十年的「改裝基隆人」。
陀螺人生 因為網路科技的進步,現在的工作跟我們生活的關係「更緊密」,讓我們的工作時間得以「順利延長」,加劇了我的陀螺人生。 在疫情嚴重的近日,媒體上不斷更新指數型衝高的確診數,大家都人心惶惶。在這樣的氛圍下,猝不及防的,公司在星期三下午四點過後,突然宣布明天起預防性停課。
講到基隆,大家第一個印象就是廟口。我出生在基隆,在基隆讀到小學六年級上學期,在六年級下學期才因為搬家因素,轉學到台北。即使生活了近四十年,可是在我的認知裡,我還是基隆人。
何其有幸,我住在基隆的十一年裡,正是基隆最繁榮的時代。 我離開基隆時,基隆文化中心剛剛落成,這個當時號稱全國最棒的文化中心,那時的我以身為基隆人為榮,卻因為搬家的因素要離開這個出生地。 我是民國六十二年在基隆出生的,身分證是C開頭,出生地載明:基隆,卻外漂臺北近四十年的「改裝基隆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算算從公職F.I.R.E.之後也一個月了,代表從此之後月初再也沒有固定的薪水入帳,也不用天天盯LINE看有沒有災情,也不用再接長官跟記者電話,人生也從無意識的星期一到五上班六日休息,變成每天要有意識的去安排要做哪些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在我的經驗裡,單身/獨居/獨自工作,這樣的生活狀態,有極其滋養我的部分,有我絕對無法割捨的部分,現在的我有很重要的核心是在這樣長時間獨處的生活裡生長出來的。但是,這樣的生活,也有它煎熬的、空虛的、讓人迷失茫然的、避之唯恐不及的面向。 正如同我們的心靈。
*本文為《佳🌻報》第二十六期〈隻身一人〉。 創作於2024年4月25日。 前幾天家人來找我,四天三夜之後,就回去了。其實只是短短幾天,卻感覺時間過得又慢又快。 他們在這裡的四天,似乎就可以蓋滿我在這裡獨自生活的所有痕跡,讓我現在無論去哪都會突然想到幾天前我還在當他們的觀光導遊,但現在又只剩
Thumbnail
生活不似預期是常態,除非邊遊邊記,事後整理都應屬結論,標題並不怪。
Thumbnail
#66 如果有一天, 可以什麼都不做, 你會怎麼度過呢?
Thumbnail
獨自旅行不只自由,更是與內在自我好好對話的珍貴機會。本篇分享我在獨自旅行中安排的自省時光。
Thumbnail
獨自一人在房間滑社群,與朋友互相傳訊息聊天,刷刷抖音,是不是覺得這是獨處?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其他人的環境下與外界連結,這不是真正的獨處。 所謂的獨處不會被外在因素影響,放下手機.暫時關閉網路,獨自一人的在書店閱讀,一個人到大自然環境步行,這些例子是獨處時……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算算從公職F.I.R.E.之後也一個月了,代表從此之後月初再也沒有固定的薪水入帳,也不用天天盯LINE看有沒有災情,也不用再接長官跟記者電話,人生也從無意識的星期一到五上班六日休息,變成每天要有意識的去安排要做哪些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在我的經驗裡,單身/獨居/獨自工作,這樣的生活狀態,有極其滋養我的部分,有我絕對無法割捨的部分,現在的我有很重要的核心是在這樣長時間獨處的生活裡生長出來的。但是,這樣的生活,也有它煎熬的、空虛的、讓人迷失茫然的、避之唯恐不及的面向。 正如同我們的心靈。
*本文為《佳🌻報》第二十六期〈隻身一人〉。 創作於2024年4月25日。 前幾天家人來找我,四天三夜之後,就回去了。其實只是短短幾天,卻感覺時間過得又慢又快。 他們在這裡的四天,似乎就可以蓋滿我在這裡獨自生活的所有痕跡,讓我現在無論去哪都會突然想到幾天前我還在當他們的觀光導遊,但現在又只剩
Thumbnail
生活不似預期是常態,除非邊遊邊記,事後整理都應屬結論,標題並不怪。
Thumbnail
#66 如果有一天, 可以什麼都不做, 你會怎麼度過呢?
Thumbnail
獨自旅行不只自由,更是與內在自我好好對話的珍貴機會。本篇分享我在獨自旅行中安排的自省時光。
Thumbnail
獨自一人在房間滑社群,與朋友互相傳訊息聊天,刷刷抖音,是不是覺得這是獨處?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其他人的環境下與外界連結,這不是真正的獨處。 所謂的獨處不會被外在因素影響,放下手機.暫時關閉網路,獨自一人的在書店閱讀,一個人到大自然環境步行,這些例子是獨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