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書寫_預備備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這次探索「單身」這個主題的過程中,我交錯閱讀著幾本書。

 

其實,往常的備課,我很少讀書。

主要是因為,讀了書,我整個人就被書中的內容塞滿,反而比較難純粹地探入自身,尋找到一種很單純從我的內在發出來的聲音。而多數時候,我會希望寫作的過程純然地貼近自己、揭露自己,讓我更明白、更體會到存在於我的內在那些,我還不曾親身到過的所在。

當然,沒有人是單獨存在著的,我們的心靈都混合著他人的存在,我也不例外。只是,我更傾向於先把自己既有的內涵、那些已經存在在我裡面的東西,先探索、玩味、體驗一遍,知道自己有了什麼之後,再去看看其他人有什麼?能發展出什麼樣的對話嗎?(也就是,我自己先針對感興趣的主題書寫,再從閱讀中尋找看看是否有合適開啟對話的興味。)

 

但是,這次在準備以單身為主題的課程時,我很難再依循過往習慣的方式。我感覺到內在空蕩蕩的──但我知道實情並非如此。我已經獨居七年,獨自工作的時間比這更長,關於獨處、獨居、單身這些狀態,我有太多可以說的經驗了。就客觀上來說是如此。實際的情況卻是,當我坐在平常的寫作位置上,一個人面對筆記本,要開始書寫時,我真的很想逃走。

 

我真的,真的,再也不想一個人去面對這些。

 

但我知道我很需要走進這個主題裡。我知道,在我現階段的人生中,有某些關鍵的動力,或重要的活力,像是被漩渦捲進瀑布底部、卡在某個巨石縫隙中持續掙扎求生那樣,卡著,動彈不得。那座瀑布,那顆巨石,也許正是與「單身」這個處境相關的某些什麼。(明確來說那到底是什麼,我至今仍未釐清。)

 

於是,我強烈地感受到需要開始閱讀。需要有人陪我討論,有人引導我前進,有人鼓勵我不要太快放棄,有人在我要逃走時心平氣和地告訴我,嘿你知道嗎這再正常不過了,你絕對不是唯一一個。

而已經藉由某個認真思考過這些議題的somebody在somewhere認真寫就的文字、印刷裝訂好、牢固地存在在這個物理世界中的書籍,是我最容易獲取且含金量最高的陪伴。從來沒有其他時候,書讓我感到如此安心。

 

我沒有囤積書單的習慣,所以我是在圖書館裡有點類似瞎子摸象地在找尋合適的讀本。(太慢才想到何不直接請喜愛的獨立書店推薦呢。)

很幸運的,在第一趟搜尋中,我就遇到了一本由生活在紐約、與我同世代的女性Kate Bolick寫成的單身思考筆記,原文書名是Spinster: Making A Life of One’s Own。(中文翻譯書名《我是盛女》我不是那麼喜歡,但出版時間是2016年,也許當時流行過「盛女」一詞?)

 

作者凱特開始寫作這本書的機緣,始於母親在她二十多歲時因病逝世。她渴望找到能替代媽媽繼續與她對話的對象,因而開始留心與她在地理上共享同一個生活圈、但已經過世的女作家們。並從中挑選了五位,是她覺得能和她討論「單身」這回事的。她深入閱讀她們的作品,也從能夠企及的各種途徑了解她們的生活與為人。這一次又一次的跨時空對話,陪伴她走了十多年的人生,她在自己生活的實踐裡反覆試探與思索,當一個女人選擇單身,她將會遭遇什麼?她的心智、情感、經濟、人際,如何受到單身處境的砥礪,或如何動搖這個選擇?

 

讓我揪心、或讓我豁然開朗的段落很多,但最觸動我的情緒、使我在獨自一人的工作間裡哀嚎出聲的,是她提到,當她終於在紐約以居家裝潢雜誌編輯的身分在經濟上站穩了腳跟,同時下定決心要開始寫書(將她多年來對單身的探索寫出來),也順利申請到藝術家駐村補助,在大雪中獨自駕駛數百公里,打算將所有累積的事假與聖誕假期都投入在全心書寫中時,她坐在筆電前,「整整兩週以淚洗面、或努力不要流淚」。

 

「我從沒想到,撰寫單身與單獨生活的相關主題,竟然這麼困難。事實上,我發現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在那個我想像出來的、與這幾位已逝女性分享的人生裡,我是那麼的自信又樂觀;但在我真實的人生裡,我對自己的選擇無可救藥地充滿問號,而且常常感覺到寂寞得痛苦。」

 

凱特說自己總是拿過世的母親跟自己比較,計算著媽媽在與她同齡時走到哪裡,而若她和媽媽在一樣的年歲過世,她的生命還剩下多少年。「我到底利用這些自由做了什麼?似乎只是圍著幾段關係繞圈,完全不清楚自己在尋找什麼,甚至是想要什麼。」

 

和同世代的朋友們之間的關係,也讓凱特感到困惑茫然。「我也跟同伴失去了平衡,好像我正逆向操作事物的順序:二十多歲時她們東奔西跑、積極體驗,而後安頓下來,我卻往相反的方向前進;當其他船隻都往岸邊加速前進時,我這艘小船卻往颱風眼漂去。」

 

啊,這完全是我也會有的感覺。

 

她提到,當原先同樣單身、互相扶持的好友邁入婚姻,「加入絕大多數的那一邊」,對友誼的關鍵性影響:

「我們全都想要相信,這不會改變什麼。但確實有些事物改變了,隨時隨地,或大或小。友誼常因形成的環境改變而改變,而在都市裡一起保持單身,不管這段友誼當初發生的時候有著多麼堅強的連結,這些連結到最後都會證明是微不足道的膠水。同盟重新洗牌,資源轉移重組:新的羨慕目標取代了舊的。從前我們一起窮得苦哈哈,如今她們有丈夫分攤房租和帳單,而我實在很難不注意到這種差異。一股不言而喻又微妙的不平等感開始介入……當我(升職)成了負擔得起高級餐廳的人,而她們的可支配收入卻必須幫著分擔家庭開銷,我感受到她們未說出口的批評,一如之前她們感受到我的批判。」

 

一個新婚朋友因為沒受邀與她參與許多派對而大發脾氣,凱特辯駁說「如果我沒去就是獨自待在家裡,妳還有老公陪妳」,其他已婚朋友拋出宣告「我是結婚了,但我還是跟單身的妳一樣!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這讓凱特臉色發白。她寫道:「難道她已忘了,單身不是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也表示當妳要做困難的決定時,沒人幫妳,或在難捱的一週結束後,沒人安慰妳?」

 

我就是讀到這裡,覺得胸口的情緒已經滿到了眼睛,不得不闔上書頁,站起來,走出去。

 

她所描述的這些狀況,客觀上來說以社會支持網絡的角度去理解與回應即可。但是,主觀感受上,長期活在單身狀態中的人,要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安頓好自己、充分地陪伴自己、在生活各面向的需求上照料自己,我覺得仍然有源自於情緒的考驗。而讓單身顯得辛苦的情緒,有多少是由社會建構而成的呢?我感覺,一旦這樣去提問的時候,會觸碰到的是很根深蒂固的社會框架,生活方式的慣性,乃至於心靈的制約。而探索這些、釐清這些,會帶來什麼樣的力量或改變呢?我也還看不見。只是,我覺得裡頭也許藏著某些能讓我更自由的關鍵秘寶,也說不定吧。

 

就是這樣呀。要去找找看,要走進去,才會知道裡面有什麼,對吧?

 

在我的經驗裡,單身/獨居/獨自工作,這樣的生活狀態,有極其滋養我的部分,有我絕對無法割捨的部分,現在的我有很重要的核心是在這樣長時間獨處的生活裡生長出來的。但是,這樣的生活,也有它煎熬的、空虛的、讓人迷失茫然的、避之唯恐不及的面向。

 

正如同我們的心靈。

 

何不像面對一個讓你又愛又恨的戀人那樣,仔細地去翻看研究感知探索一下自己的生活?

我相信,最終,愛仍會多於恨,而恨,在你看清的同時,也許轉化便開始發生。終究,那會成為一種養分。

 

一起來寫作吧。

不論你在哪裡,不論主題是什麼。

讓我們不問所以地,全心投入去寫吧。


#心靈寫作工作坊 #2024夏季特別企劃

☾◖● 單身書寫 ❍◗☽

當我獨自一人時,我是誰?

歡迎單身與有戀的你,一起來探尋。

|詳情與報名|https://walkandwriting.blogspot.com/2024/07/2024.html


raw-image


 

avatar-img
14會員
48內容數
心靈寫作是挖掘創意,是探索內在,也是自我陪伴,更是日常深觀。讓我們一起藉由關心每天的小事,來體會存在的豐厚吧!這是一趟有趣而精彩的旅程,歡迎你一起來加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芫品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把重心放在自己的身上,因此,你就做到了自尊自重。這份自尊自重,會帶著你去發覺,你內在有著充沛的力量,強大的韌性,得以讓你接納你自身經驗的種種艱難。你的存在因而得到擴展與深化。
真實從來都不平凡。
你發現了嗎?愛自己,不需要理由。
在你的生命裡,有沒有像藏寶盒那樣的一段時期?
今天的你,有沒有花時間或力氣,試著修補什麼呢?
把重心放在自己的身上,因此,你就做到了自尊自重。這份自尊自重,會帶著你去發覺,你內在有著充沛的力量,強大的韌性,得以讓你接納你自身經驗的種種艱難。你的存在因而得到擴展與深化。
真實從來都不平凡。
你發現了嗎?愛自己,不需要理由。
在你的生命裡,有沒有像藏寶盒那樣的一段時期?
今天的你,有沒有花時間或力氣,試著修補什麼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孤獨常常被視為一種消極的狀態,令人感到孤立無援。然而,孤獨也能夠成為個人成長的契機。這段獨處的時光,可以成為自我反省、自我探索和自我提升的寶貴機會。本文將探討孤獨的本質、孤獨如何影響個人成長,以及如何利用孤獨來塑造更加成熟的自我。
Thumbnail
寫作始終是一個人的事,必要的孤獨可避免隨波逐流,文章受歡迎才是正經事,千萬不要期望跟你聯群結隊的人能提供真知灼見。
Thumbnail
獨處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挑戰,但卻是瞭解自己、面對情緒的重要時刻。本文探討了作者對獨處的看法,並提出對自己的建議。
感覺到有一種無法放鬆的感覺,微壓力?
Thumbnail
最近在走的關, 學會與自己獨處, 即使手機不再旁邊, 我不會在感受到焦慮了, 也很少在看社交圈的日常生活了, 開始專注自身身上,把時間拿來創作與看書, 往內在發展, 了解每個情緒來源, 練習放鬆,敞開心胸, 練習無條件的去愛伴侶每個面向, 好與壞都愛. 練習往內在取愛,那是源源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經歷,也都會有孤獨的感覺,但是透過孤獨,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驗自己的情感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當我們學會單獨面對自己的內心時,我們也會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物,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看完這本書確實有種原來孤獨並不是一直說服自己一個人也很好,或是要好好練習獨處等等,而是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適時保有自我空間、開放接納別人的意見、隨時柔軟的身段,這些都可以讓自己更可以在面對自己或他人時更加自在。
Thumbnail
獨自生活在現今社會已經變得很常見,但隨著年紀增長,自由可能並不是唯一的追求。這篇文章探討了獨自生活中的自由與安心感,以及在關係中展現真實自我的渴望。
Thumbnail
獨自一人在房間滑社群,與朋友互相傳訊息聊天,刷刷抖音,是不是覺得這是獨處?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其他人的環境下與外界連結,這不是真正的獨處。 所謂的獨處不會被外在因素影響,放下手機.暫時關閉網路,獨自一人的在書店閱讀,一個人到大自然環境步行,這些例子是獨處時……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孤獨常常被視為一種消極的狀態,令人感到孤立無援。然而,孤獨也能夠成為個人成長的契機。這段獨處的時光,可以成為自我反省、自我探索和自我提升的寶貴機會。本文將探討孤獨的本質、孤獨如何影響個人成長,以及如何利用孤獨來塑造更加成熟的自我。
Thumbnail
寫作始終是一個人的事,必要的孤獨可避免隨波逐流,文章受歡迎才是正經事,千萬不要期望跟你聯群結隊的人能提供真知灼見。
Thumbnail
獨處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挑戰,但卻是瞭解自己、面對情緒的重要時刻。本文探討了作者對獨處的看法,並提出對自己的建議。
感覺到有一種無法放鬆的感覺,微壓力?
Thumbnail
最近在走的關, 學會與自己獨處, 即使手機不再旁邊, 我不會在感受到焦慮了, 也很少在看社交圈的日常生活了, 開始專注自身身上,把時間拿來創作與看書, 往內在發展, 了解每個情緒來源, 練習放鬆,敞開心胸, 練習無條件的去愛伴侶每個面向, 好與壞都愛. 練習往內在取愛,那是源源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經歷,也都會有孤獨的感覺,但是透過孤獨,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驗自己的情感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當我們學會單獨面對自己的內心時,我們也會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物,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看完這本書確實有種原來孤獨並不是一直說服自己一個人也很好,或是要好好練習獨處等等,而是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適時保有自我空間、開放接納別人的意見、隨時柔軟的身段,這些都可以讓自己更可以在面對自己或他人時更加自在。
Thumbnail
獨自生活在現今社會已經變得很常見,但隨著年紀增長,自由可能並不是唯一的追求。這篇文章探討了獨自生活中的自由與安心感,以及在關係中展現真實自我的渴望。
Thumbnail
獨自一人在房間滑社群,與朋友互相傳訊息聊天,刷刷抖音,是不是覺得這是獨處?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其他人的環境下與外界連結,這不是真正的獨處。 所謂的獨處不會被外在因素影響,放下手機.暫時關閉網路,獨自一人的在書店閱讀,一個人到大自然環境步行,這些例子是獨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