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寫作那些事1>寫出好報導 在採訪前一定要做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事記者工作時,有幾次在採訪現場,看到(電視)記者是這樣跟受訪者說的:「今天沒什麼重點,你就隨便說幾句。」我楞了一下才回神。

當醫院公關時,常得安排記者採訪醫師,醫師的時間有限,通常我會要記者提供訪問題綱,有記者就說,「這個病我也不太懂,你可以先說給我聽嗎?」電話這頭的我翻了白眼。

我也曾經是受訪的對象,是新聞傳播科系的學生希望我談談做醫療節目的主題,他們說是人家介紹來訪問我的,但一開頭就先把我做了一番身家調查。其實我很火,但想想,我也是這樣過來的……。

當年我還在學校傳播系唸書時,採訪寫作課的第一份作業就是交人物專訪稿,學生哪能認識什麼大人物,我就從校內人士著手;第一次要採訪別人心裡也怕怕的,我就找還算熟悉的人,當然這個人也要有點事蹟。最後我選了系學會會長,人長得高又美,成績好待人親切,又曾擔任國慶典禮司儀。

和學姊約好了時間,滿心歡喜的要去訪問她了。

一開口我是這麼說的「學姊,我對妳不太了解,想先請妳自我介紹?」

學姊原本那張美麗的臉,瞬時變成母夜叉;溫柔的聲音,變成河東……連番問題炮轟我,

「來採訪前妳有做準備嗎?」

「妳對我什麼都不了解還來訪問我?」

「訪問我什麼主題也沒事前給,我怎麼做準備?」

「妳不知道當記者採訪前,要先做功課嗎?」

我被轟得啞口無言,最後被學姊趕了回去。

我承認我是存僥倖的心理,想找個「好人」聊聊,就把作業解決,事前真的沒有做功課,但這一罵就如當頭棒喝,從此以後,不論採訪什麼,我事前一定會盡其所能「做功課」。

現在可以透過網路蒐集資料很方便,對於被採訪單位、對象或報導主題的相關背景、專業領域知識、最新動向都先作了解,不過網路資料錯誤也很多,還要進行交叉比對,確認正確性。與其相關的人也可以是收集資料的來源,側訪後常常能收集到未公開的第一手資訊。

資料蒐集之後,就進行整理和歸納,找出有用的資訊和內容,再根據報導主題擬訂訪綱提供給受訪者。其實受訪對象在看到你的訪綱時,就知道你有多少料了。

有時候採訪很臨時,沒那麼多時間做足準備,這種訪問通常具時效性,最起碼也要Google一下,這個人最近說了什麼,發生什麼事或這件事的最新發展到那裡。

對於願意接受我訪問的受訪者,我都抱持感恩的態度,沒有他們我的報導就不能完成,對方給了我寶貴的時間,我若毫無所知的問了雞毛蒜皮或五四三的問題,也失了對他們的尊重。

在採訪過程中,曾有受訪者這樣回饋我「你問的問題很專業」、「你怎麼知道我在做什麼」、「接受你的訪問我滿安心的」,我想是我有做了功課。

至於那位美麗的學姊,我已忘了後來我是不是還有臉再回去找她,但我要告訴學姊,那次妳教訓得真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創齡生活筆記
19會員
116內容數
在媒體圈打滾二十多年,耕耘投資理財及健康醫療領域。不滾了!50+後成為創齡實習生,學習和探索自己人生下半場,實踐創齡生活,製播《創齡生活筆記》Podcast節目,也成為一名退休理財顧問。
創齡生活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許多女性一輩子的付出在婚姻關係結束或配偶過世後可能一無所有。女性應重視經濟獨立,擁有自己的資產、瞭解家庭財務、規劃退休金與保險,確保自身權益與老後生活。
2025/04/28
許多女性一輩子的付出在婚姻關係結束或配偶過世後可能一無所有。女性應重視經濟獨立,擁有自己的資產、瞭解家庭財務、規劃退休金與保險,確保自身權益與老後生活。
2025/04/25
前一陣子和好姐妹們聚會,我們大部分都是曾為了陪伴孩子離開職場的媽媽,有的人等孩子上國中後回到職場,有的則繼續照顧家人。 有姐妹說,原本以爲孩子成年後,50+了就可以輕鬆許多,日子也不用再像打仗ㄧ樣,卻常在不知不覺中,又被各種壓力推著走。工作壓力、要照顧年邁父母、操心孩子的工作、身體荷爾蒙變化導致睡
Thumbnail
2025/04/25
前一陣子和好姐妹們聚會,我們大部分都是曾為了陪伴孩子離開職場的媽媽,有的人等孩子上國中後回到職場,有的則繼續照顧家人。 有姐妹說,原本以爲孩子成年後,50+了就可以輕鬆許多,日子也不用再像打仗ㄧ樣,卻常在不知不覺中,又被各種壓力推著走。工作壓力、要照顧年邁父母、操心孩子的工作、身體荷爾蒙變化導致睡
Thumbnail
2025/04/22
「健康」是人生首要任務,但健康的維持並非單純「外包」給專業人士就能達成,而是需要個人每日持續的投入與行動。透過穩定的日常小習慣,如多喝水、多運動、早睡等,逐步建立健康生活模式。
Thumbnail
2025/04/22
「健康」是人生首要任務,但健康的維持並非單純「外包」給專業人士就能達成,而是需要個人每日持續的投入與行動。透過穩定的日常小習慣,如多喝水、多運動、早睡等,逐步建立健康生活模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原來直接去訪問專家,是學習的最快方式! 進行採訪可以讓我們根據自己的好奇心,自己的思考方式,去了解事物本質、人物真實以及新聞背後的故事。以前我都喜歡讀書不喜歡與人交流,現在更熱衷與人來往,接受新刺激! 下面是3個讓採訪更順利,採訪品質UpUp的關鍵技巧:
Thumbnail
原來直接去訪問專家,是學習的最快方式! 進行採訪可以讓我們根據自己的好奇心,自己的思考方式,去了解事物本質、人物真實以及新聞背後的故事。以前我都喜歡讀書不喜歡與人交流,現在更熱衷與人來往,接受新刺激! 下面是3個讓採訪更順利,採訪品質UpUp的關鍵技巧:
Thumbnail
這篇文章,來聊聊如何透過五個步驟,寫出有痛點、有重點、有亮點的學習歷程內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來聊聊如何透過五個步驟,寫出有痛點、有重點、有亮點的學習歷程內容。
Thumbnail
我一直在想,最近總睡的不安穩的原因是什麼?後來想了想,大概是想起了很多年前的一件事吧!人很奇怪,開心的事記不得;不開心的事隨便算一算都能記得!
Thumbnail
我一直在想,最近總睡的不安穩的原因是什麼?後來想了想,大概是想起了很多年前的一件事吧!人很奇怪,開心的事記不得;不開心的事隨便算一算都能記得!
Thumbnail
有時候被採訪對象或被報導對象在意的,根本就不是記者寫的重點,可能只是其中幾句與本身有關的描述。
Thumbnail
有時候被採訪對象或被報導對象在意的,根本就不是記者寫的重點,可能只是其中幾句與本身有關的描述。
Thumbnail
她一開始是來上課,上完課成為工作室的伙伴,現在還在工作;後來參加過我開的和我帶領的課;偶而來諮詢;前一陣子說要寫小說,我給她幾個方向練習;現在又是一個課程的同學;同時我們也是朋友—對於這麼多重關係的身分,前一陣子想跟她傳訊息,聊一聊,我一直在問自己: 「我這麼做是為了什麼呢?」 …… 她的回饋
Thumbnail
她一開始是來上課,上完課成為工作室的伙伴,現在還在工作;後來參加過我開的和我帶領的課;偶而來諮詢;前一陣子說要寫小說,我給她幾個方向練習;現在又是一個課程的同學;同時我們也是朋友—對於這麼多重關係的身分,前一陣子想跟她傳訊息,聊一聊,我一直在問自己: 「我這麼做是為了什麼呢?」 …… 她的回饋
Thumbnail
從事記者工作時,有幾次在採訪現場,看到(電視)記者是這樣跟受訪者說的:「今天沒什麼重點,你就隨便說幾句。」我楞了一下才回神。 當醫院公關時,常得安排記者採訪醫師,醫師的時間有限,通常我會要記者提供訪問題綱,有記者就說,「這個病我也不太懂,你可以先說給我聽嗎?」電話這頭的我翻了白眼。
Thumbnail
從事記者工作時,有幾次在採訪現場,看到(電視)記者是這樣跟受訪者說的:「今天沒什麼重點,你就隨便說幾句。」我楞了一下才回神。 當醫院公關時,常得安排記者採訪醫師,醫師的時間有限,通常我會要記者提供訪問題綱,有記者就說,「這個病我也不太懂,你可以先說給我聽嗎?」電話這頭的我翻了白眼。
Thumbnail
日常中的淘汰命題:訪問、試管嬰兒、面試、八卦,人類備篩選、推進到下一站。
Thumbnail
日常中的淘汰命題:訪問、試管嬰兒、面試、八卦,人類備篩選、推進到下一站。
Thumbnail
透過新聞編採課程,有幸獲得人物採訪機會😊 第二次嘗試深度採訪,身為初踏入記者、新聞領域的小菜鳥,深度訪談的魅力不容小覷!提問、傾聽、梳理內容的過程間接體驗了受訪者的經驗與生命,如此珍貴且發人深省。 而我想,提問力固然重要,傾聽與觀察更是一個好的報導者、傾聽者、說故事的人不可或缺的能力。
Thumbnail
透過新聞編採課程,有幸獲得人物採訪機會😊 第二次嘗試深度採訪,身為初踏入記者、新聞領域的小菜鳥,深度訪談的魅力不容小覷!提問、傾聽、梳理內容的過程間接體驗了受訪者的經驗與生命,如此珍貴且發人深省。 而我想,提問力固然重要,傾聽與觀察更是一個好的報導者、傾聽者、說故事的人不可或缺的能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