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她筆談,是要做什麼呢?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她一開始是來上課,上完課成為工作室的伙伴,現在還在工作;後來參加過我開的和我帶領的課;偶而來諮詢;前一陣子說要寫小說,我給她幾個方向練習;現在又是一個課程的同學;同時我們也是朋友—對於這麼多重關係的身分,前一陣子想跟她傳訊息,聊一聊,我一直在問自己:

「我這麼做是為了什麼呢?」

■幫助她?No,人家不一定需要我的幫助,我不「純」幫助人家很久了,哈!
■可以跟她說說話,我也需要有人說話;
■讓她講話,有個出口,讓她釐清自己(還是有「幫」的意思在);
■幫她出主意,給她意見,我還是忍不住會給意見,只是要給多少,怎麼給比較好呢?
■我想維持個可以互相說話,談得來的朋友;
……
就這麼邊聊邊問自己。她有很多的奇遇,很多故事,碰到許多特殊的人,有許多的話要說,她自己本身的整合過程也走了很久。

我講話想要「完整」,其實是太多、太長了

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我(用文字)講話的問題了,如果我要說一件事情,會先在word檔上打出來,如果直接打在訊息上的話,會不小心按到 [enter] 鍵,就貼出去了,還得收回來,再改,如果她已經看到了,又馬上回覆的話,等於我要說的話被打斷了,我要繼續將我的話寫完,還是先回覆她的呢?
在word檔上打好,修改好,再複製到訊息上,我會將來源、原因、過程、結果、後續、我的推論、幾個可能……等通通寫好,當我寫完後,發現這麼說太多了,沒必要,只要將結果的那句話先寫出去就好,如果她問的話再回答。原來我說話的習慣是這樣的,寫太多,人家不一定要看。
我就練習寫短一點,一次只寫一件事情,一、二句,她有回應的話,我再說,嗯!這樣才有「對話」嘛!不然話都被我說完了,又落落長,人家要看哪裏呢?

知道了,有些話說,有些話不說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我知道了,話要說到哪裏?看她寫的,回應一下,重點是她的說,我以朋友的立場回應,當然有時候會給意見,也是以朋友的心態給的,要不要取用?看她自己,至於比較深入的諮詢、幫忙看投射等,都不花腦筋了,那是來付費正式諮詢時才做的事情。到這裏,我比較清楚了,也不用擔心了。
以前我會主動諮詢人家,給建議,不只沒得到人家的同意,也不管人家要不要?美其名是我在練習,還有想為她好,但是為她好,人家不一定真的好,真的需要,實在浪費了我的心力,也侵犯了人家的領域。

她的回饋

●她問我一件事,我不明白她為什麼突然冒出這個問題?問:「 怎麼說呢?」
「我之所以這麼問就是發現妳是鼓勵表達自己這件事,妳也是在落實尊重不同聲音。」
●她:「我突然想到妳以前是圖書館員,妳是很擅分類的。……書庫裡有很多的書,妳不見得都會看完,可是妳會分類,而且妳的分類很精確,我看妳寫的情緒連載我都覺得好厲害啊。像妳說的妳認為小美是情緒XX,我說不是,是情緒XXX,是因為妳文章裡面有明顯的辨證我才有辦法判斷,我發現妳蠻學者/研究員的個性」
我:「是喔! 有些東西我會寫得比較嚴謹。有一次我在FB回應一件事, 有朋友回應說我像法律人, 哈哈!」
●「我之前到妳那裡去找妳聊聊,我講了很多我的成長經歷還有人生很多不滿,其實別人沒有辦法發現我很『分裂』這件事,只有妳發現了。而且後來妳說了很多妳對心理諮商師的想法竟然和我心裡想的是一樣的,這太不容易了。我有認識的朋友就是念心理系,她就是典型的背了一堆理論學說的家境好不愁吃穿的好學生,所以根本不懂民間疾苦,反而會從她口中聽到她抱怨個案,我都覺得那她一定也跟別人抱怨我,後來都不跟她講話了。」
我:「以前, CoCo常來我這裏參加活動, 可是不認真 (我覺得啦!), 書寫課也沒怎麼寫, 回家寫的都很短, 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搞清楚她為什麼喜歡來? 原來是, 不管她說什麼, 我都聽得懂, 也有東西回應。她是比較特別, 和一般人不一樣的人。也是那陣子我才發現, 常來我這裏的人都是獨來獨往的, 在別處找不到聽得懂她/他們的人, 在我這裏很自在----是從對方的身上和反應發現我自己有這個特點。」
「對!我就是覺得妳聽的懂我,我不會有一種『唉~又白講了』的感覺,應該是我覺得我得到尊重。每當我表達自己時,很多人是覺得我很奇怪,少數人覺得我特別,沒有人覺得我是正常的。所以我常常在想我哪裡不正常?我有問題嗎?我可能真的有問題,而我也真的很擅長跟有問題的人相處。」
後來她說出了,她在我這裏和在別處,和別的朋友說話時的不同的地方,我能理解她說的,有些事情的看法和她一樣,常常她向朋友說了自己的苦惱之後,不只沒得到「同理」,朋友除了否認她的看法和感受之外,還會給她教訓和建議,她覺得「白說了。」還有,她當了工作室的伙伴之後,她自己,還有和先生的關係改變了哪些……,哇!我看到她的回饋,知道這是我好好跟她說話(就是不給教導和建議)之後的結果。
我說她是很特別的人,她原來不覺得,因為她身邊有許多很特別的人,「我有發現我看事情的點好像跟別人不太一樣,我也是有跟妳講出來才發現的」只要我保持著中立的心態,讓她說,她自己就會看見,不用我直接地「教」啊!有些事情是無法直接教的。
她說的,對我很重要,我要告訴她:「你週五寫的那幾則, 將你的想法告訴我, 很好, 你沒說我就不能確定, 你在我這裏有什麼收穫? 還有, 我給人家的感覺是什麼? 」
她:「我自己是覺得收穫很多的,應該說我覺得自己是被支持的。」
我:「『我覺得自己是被支持的』-這句話對我很重要,我也想知道,我可以支持人家,那要對方說出來才算,哈!」
當她說出了以上舉例的那些話時,我知道我和她通訊息,看了聽了她很多話是值得的,不這麼談,這些話是不會出來,我也無從得知的。她說出來,對她來說,也是跨了一大步,因為她有感受到,組織起來,並想到說出來,而且用清楚明白的話語說出來,這對她來說都是進步。

關係多重的朋友,要如何說話?如何相處呢?

這種從她是我的學員開始的關係,又成為伙伴,時間久了,成為朋友之後,以前我還是常常站在指導者的角色和她們說話,「不會」當朋友,現在我不想這樣,所以如何當朋友也是經過很多年的學習的,有幾位的工作伙伴和朋友都是這麼來的(從學員開始的),在轉折時,她們和我都必須經過轉型的不適應期,互相看見,互相印證。

附1:我為什麼那麼愛人家寫呢?

我跟她說:「書寫團體的那位W,當初她在方格子給我信,問我有關情緒的問題,我用3封信回答完她的問題,知道她是女同志,就繼續和她通信,聊天,寫了很多信,幾乎每天各寫一信。
發現這麼通信,她的文字也有進步。有一次她寫了她家的一件事,我說這可以再加點字,貼在方格子裏,她說已經貼在IG上了,只限幾個朋友看。
她說她想將以前旅遊的經過寫出來,只是一直沒寫。
後來我邀她來書寫團體,她來了2次(第一次因為擔心疫情,我限4人以下,還特別加大桌子的距離,已經有4人了,就沒邀你和Lisa)。
她開始在方格上寫旅遊紀錄了,有很多照片,寫得很長,很不錯。
後來我們寫的信比較少了,互相都大概一週或10天才會回。前些天我跟她說,不要再寫了,有事再寫,就在方格子上互動,她說這樣很好,可以增加寫方格子的動力。
拉她上來寫方格子,我覺得很好,看她寫得順利,我也很高興,只是回過頭來想,我幹嘛那麼喜歡讓人家寫東西呢?真奇怪,人家會感激我嗎?不知道,可能也不覺得今天她能寫出來是因為跟我寫信的關係。我最近在想這事,我幹嘛那麼喜歡人家寫,邀請人家發表出來,和讀者互動呢?」

附2:其實這麼寫寫寫,她也多寫了很多字,哈!

她想寫作,花了很長的時間才養成每天寫一點的習慣,這麼和我通信,就不知不覺寫了很多了,哈!

附3:我只想諮詢朋友

在心理諮商的領域裏有一個禁忌,是不接朋友和熟人的個案的,因為身分的多重,會影響諮商的效果。這2年我確認我只想諮詢朋友,因為想將對方的進步留在我的生活圈裏,大家一起更好。
前些日子,我看到這中間有點問題,也剛好最近沒人來諮詢,我得將自己修鍊地更好,自己想辦法解決。身分的多重在諮詢上是有許多的問題,就是我自己覺得沒問題,對方不一定做得到,得時時告知、提醒、確認啊!

附4:思緒情感的流

這是我這2天感受到的,有話想說就要說出來,可以互相流動,激發出意想不到的東西來,而不只是放在心裏而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9會員
664內容數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我的email: slowee55@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紀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除了基督教、天主教之外,親戚、家人的喪禮過程中也會聽到佛經的講道。有一陣子,我在懷疑,我聽講道時,台上所說的我都同意,也都這麼做,為什麼還要加上「信仰」呢?我不懂—我都用理智的腦袋去想,哈! 我的周圍看過2種情況: 信仰很好沒錯,也可以支持人們度過各種難關,我的周圍很明顯地出現2種情況:
定義: 這裏講的「做好事」,指的是為別人(或團體)付出錢、東西、力氣或時間,幫他做事情,幫助別人,希望對方的生活或特定事項可以好一點。 做好事的人很多,舉例: 個案的媽媽在市場做生意,忙得不得了,偶而休假,就跑出去做好事,送很多東西給別人。 是師父沒提醒要先照顧自己,或是自己沒聽到呢? 註:
FB上朋友分享的書摘,我看到一句:「不要改變別人」,心想,他指的是什麼事?什麼都不能改嗎?想到這裏就不爽,字那麼多,不想看。 如果那個人的做法跟我沒關,沒妨礙到我,就由他去,不用改變他;但如果妨礙到我或其他人呢? 隨便舉例: 這些習慣要改變是很難沒錯,但是一定「不能」改變對方嗎?
我跟另外一位朋友H說過N的這事,H不覺得有什麼問題,說:「她是義大利人,妳是德國人。」表示我很一板一眼。我說就算她是熱情的人,見面打招呼時,就隨意誇獎人家,那是對陌生人、交際場合或初次見面的人這樣,我們是好朋友,定期見面深談,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我百思不解。 「廉價的誇獎」,嗯! 只誇獎某人
前註: 看到一篇<你必須很努力很努力,才能讓自己變得一無是處>,我回應了,還寫得有點長,貼完後,想想可以寫成一篇—這是這篇的由來。 我是 有個笑話—我的黑笑話、冷笑話: 以上像繞口令、莫名其妙的說法,誰看懂呢?看不懂沒關係,表示你沒這些問題,恭喜! 舉幾個例子: 一、 我不做,人家做得比較好
「我有吃五穀飯,都自己煮。」 「魚肉要吃。」 「有,我有吃。」…… 她每說一件,我都說我有吃,有做。 我想到,她跟我不熟,不知道我的情形,給的這些建議我都知道了,也有在做,這段談話完全白說了。就是很熟的朋友,也不會全知道對方的生活情形,這麼猛給建議,實在白搭。 壹. 人家不需要 三、做不到
除了基督教、天主教之外,親戚、家人的喪禮過程中也會聽到佛經的講道。有一陣子,我在懷疑,我聽講道時,台上所說的我都同意,也都這麼做,為什麼還要加上「信仰」呢?我不懂—我都用理智的腦袋去想,哈! 我的周圍看過2種情況: 信仰很好沒錯,也可以支持人們度過各種難關,我的周圍很明顯地出現2種情況:
定義: 這裏講的「做好事」,指的是為別人(或團體)付出錢、東西、力氣或時間,幫他做事情,幫助別人,希望對方的生活或特定事項可以好一點。 做好事的人很多,舉例: 個案的媽媽在市場做生意,忙得不得了,偶而休假,就跑出去做好事,送很多東西給別人。 是師父沒提醒要先照顧自己,或是自己沒聽到呢? 註:
FB上朋友分享的書摘,我看到一句:「不要改變別人」,心想,他指的是什麼事?什麼都不能改嗎?想到這裏就不爽,字那麼多,不想看。 如果那個人的做法跟我沒關,沒妨礙到我,就由他去,不用改變他;但如果妨礙到我或其他人呢? 隨便舉例: 這些習慣要改變是很難沒錯,但是一定「不能」改變對方嗎?
我跟另外一位朋友H說過N的這事,H不覺得有什麼問題,說:「她是義大利人,妳是德國人。」表示我很一板一眼。我說就算她是熱情的人,見面打招呼時,就隨意誇獎人家,那是對陌生人、交際場合或初次見面的人這樣,我們是好朋友,定期見面深談,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我百思不解。 「廉價的誇獎」,嗯! 只誇獎某人
前註: 看到一篇<你必須很努力很努力,才能讓自己變得一無是處>,我回應了,還寫得有點長,貼完後,想想可以寫成一篇—這是這篇的由來。 我是 有個笑話—我的黑笑話、冷笑話: 以上像繞口令、莫名其妙的說法,誰看懂呢?看不懂沒關係,表示你沒這些問題,恭喜! 舉幾個例子: 一、 我不做,人家做得比較好
「我有吃五穀飯,都自己煮。」 「魚肉要吃。」 「有,我有吃。」…… 她每說一件,我都說我有吃,有做。 我想到,她跟我不熟,不知道我的情形,給的這些建議我都知道了,也有在做,這段談話完全白說了。就是很熟的朋友,也不會全知道對方的生活情形,這麼猛給建議,實在白搭。 壹. 人家不需要 三、做不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繼上一篇分享兩年來備考的心路歷程後,這一篇主要分享個人資料準備及撰寫的方法。在開始前想先邀請大家把以這句話放在心中,並在準備備審資料這段期間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總是會有新想法產生、有地方需要修改,絕對沒有完美的狀態。」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Thumbnail
「面對童年創傷,跨過那道檻是什麼意思?」 『對我來說,就是與過去對自己產生影響的那個事件、那個當下受傷的自己和解。雖然事件和造成傷害的人沒變,但可能改變我看待他們的方式。」
比如平常吃飯叫上妳,跟妳搏感情,講好聽一點是搏感情,說直白一點就是倒負能量給妳。 然後她倒著倒著就覺得妳是她自己人了,然後有忙都要妳幫,她最多就只能聽聽妳吐苦水,妳吐了一點點不知不覺又變成她吐。 然後她有事要妳幫忙都是大事,要妳用人脈幫她辦事情的那種。 這種朋友CP值極低,她把妳當朋友是因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曾經有人跟我說,這世界就是各種關係的組成: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自然的關係....,在各種關係裡,我們或進或退,有時候付出得太多,有時卻又給得不夠,有時候很滿意自己,有時又對自己生氣。但是,這些都沒有關係的。因為,過程裡,我們都在慢慢地練習,練習愛與被愛,練習接納不完美,但可以完整的自己。
Thumbnail
四個多月之前,和朋友做了一檔內容,名稱是「我想和你說說話」。 因為自己是說話的主角,希望可以和人分享一些想法或思考,所以取名為「我想和你說」。還記得,在和朋友的討論中,談及製作這檔內容的起心動念時,我曾說到——因為自己過去曾經歷了一段低潮的時刻,當時,我找了許多在不同人生階段認識的朋友聊天,而在互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受訓成為助人者時的經歷。她遇到過不同風格的專業個案,而他們的反應對她的自信產生了巨大影響。透過敘事治療的方式,她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自信與主導權。文章用詞溫暖,強調了溫暖與支持的力量,反思了每個人所傳遞語言的影響。最後,她鼓勵讀者從善意、溫暖的角度與他人交流,以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繼上一篇分享兩年來備考的心路歷程後,這一篇主要分享個人資料準備及撰寫的方法。在開始前想先邀請大家把以這句話放在心中,並在準備備審資料這段期間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總是會有新想法產生、有地方需要修改,絕對沒有完美的狀態。」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Thumbnail
「面對童年創傷,跨過那道檻是什麼意思?」 『對我來說,就是與過去對自己產生影響的那個事件、那個當下受傷的自己和解。雖然事件和造成傷害的人沒變,但可能改變我看待他們的方式。」
比如平常吃飯叫上妳,跟妳搏感情,講好聽一點是搏感情,說直白一點就是倒負能量給妳。 然後她倒著倒著就覺得妳是她自己人了,然後有忙都要妳幫,她最多就只能聽聽妳吐苦水,妳吐了一點點不知不覺又變成她吐。 然後她有事要妳幫忙都是大事,要妳用人脈幫她辦事情的那種。 這種朋友CP值極低,她把妳當朋友是因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曾經有人跟我說,這世界就是各種關係的組成: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自然的關係....,在各種關係裡,我們或進或退,有時候付出得太多,有時卻又給得不夠,有時候很滿意自己,有時又對自己生氣。但是,這些都沒有關係的。因為,過程裡,我們都在慢慢地練習,練習愛與被愛,練習接納不完美,但可以完整的自己。
Thumbnail
四個多月之前,和朋友做了一檔內容,名稱是「我想和你說說話」。 因為自己是說話的主角,希望可以和人分享一些想法或思考,所以取名為「我想和你說」。還記得,在和朋友的討論中,談及製作這檔內容的起心動念時,我曾說到——因為自己過去曾經歷了一段低潮的時刻,當時,我找了許多在不同人生階段認識的朋友聊天,而在互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受訓成為助人者時的經歷。她遇到過不同風格的專業個案,而他們的反應對她的自信產生了巨大影響。透過敘事治療的方式,她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自信與主導權。文章用詞溫暖,強調了溫暖與支持的力量,反思了每個人所傳遞語言的影響。最後,她鼓勵讀者從善意、溫暖的角度與他人交流,以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