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很忌諱談「死亡」的問題,然而,「生、老、病、死」本就是人生的過程與課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情緒幾乎佔據了我們的人生。人類很會"創造",無論是外在實質性的東西,或是內在精神性的思維、思想;我們眼睛所看到的外在世界都是我們創造出來的,因此,產生了內在所有的情緒(喜、怒、哀、樂、嫉妒、吃醋、憤恨...)。我們都知道創造的力量可以創造萬物,卻忽略了也可以摧毀萬物,縱然我們都明瞭萬物皆有生、有死;凡事皆有起點、終點,可是,我們卻始終還是選擇忽略它、逃避它,只因它會讓我們感到恐懼與無助。
年輕時的我們,或許年少輕狂,體會不到「死」是甚麼,隨著年齡的增長,直到邁向四開頭、五開頭,甚至白頭髮出現了,又或者生病了,我們才意識到死亡離我們越來越近;在這之前,我們幾乎浪費了前半段的人生。儘管現在的人平均壽命大約是81.3歲,然而,人生無常,「意外」這兩個字總是帶給我們許多的變化球,打亂了我們人生的規劃,導致死亡的無常總是讓我們如此的措手不及。 如果我們學會往另一個層面看,我們會發現,「死亡」其實是在教導我們--"我們有多少可以學習、反省與遺憾、不足的地方?"如果有了正確的觀念,或許便不再那麼害怕與焦慮了。
人們都了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道理,卻總是依然執著、煩腦、放不下。 或許我們可以換個方法--任何時候,當你感到煩惱時,想想死亡;當你有任何情緒時,想想死亡。那麼,你就會懂得好好的利用每一天去做必須做的事、說必須說的話,讓自己活在當下、每時每刻、每分每秒;因為時間消逝的很快,我們一直在過“秒關”,沒有人知道下一秒會發生甚麼事。學著"彷彿隨時都要面對死亡"的生活,你將會更勇敢;你會懂得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懂得聆聽周遭所有的聲音;你會改變你的思維;懂得如何去愛,而不是抱怨;你的心會更寬更廣;你會體驗到生命所帶來的成長。當你完全體驗生命、碰觸生命的深處時,即使發生了可怕的事,也只是生命的另一個經驗。
生命最終是屬於死亡的,我們只是活在借來的時間裡,然後再到另一段新的生命旅程,重新新的生命租約,終於我們了解「生命不是用來浪費的,而是用來體驗的」,它激勵了你去完全體驗生命--體驗發生在你身上的生命,而不是你希望曾經發生的生命。當你活出生命中的每個經驗時,死亡不會從你身邊帶走任何東西,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帶走,因為你已經實現;你不必改變生命,只要改變你活出生命的方式;不是你在做什麼,而是多少的你在做。沒有人知道自己的大限何時會到,因為自然規律本來就是如此;別浪費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你應該感謝你被給予的時刻。
給自己的一封信--生命的終點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羽•凡的沙龍
18會員
81內容數
個人的心情抒發與感觸和體悟,期許鼓勵並激勵自己,或許能與他人產生共鳴;這個世界每天都發生大大小小的事,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過不去的檻,期望個人的心情物語能帶給他人心靈上的溫暖,讓心靈的黑暗能迎來燦爛的陽光
羽•凡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4
看到媽媽躺在病床上喊苦,讓我很無奈,有一種無力感,明明自己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卻總是將決定權交予他人,我看著媽媽如此的消極與沮喪,也只能讓她放聲大哭的發洩,因為我知道,這時候的她,最需要的是好好的發洩,與其讓她隱藏自己的情緒,不如通通發洩出來吧!爸爸往生後的某一天,我跟媽媽談了一下,我
2025/02/14
看到媽媽躺在病床上喊苦,讓我很無奈,有一種無力感,明明自己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卻總是將決定權交予他人,我看著媽媽如此的消極與沮喪,也只能讓她放聲大哭的發洩,因為我知道,這時候的她,最需要的是好好的發洩,與其讓她隱藏自己的情緒,不如通通發洩出來吧!爸爸往生後的某一天,我跟媽媽談了一下,我
2025/01/22
看到媽媽如此的悲觀、消極,儘管是身邊的人也未必能幫上什麼,畢竟老人家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了,有段時間我跟媽媽說她的一些觀念要改,她總回我:「要改什麼?怎麼改?我都已經幾歲的人了?」每每聽到她這麼說,我也不想再多說甚麼,只覺得「當局者」往往陷在自己的世界而不自知,且,一個人若真的有心想改變

2025/01/22
看到媽媽如此的悲觀、消極,儘管是身邊的人也未必能幫上什麼,畢竟老人家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了,有段時間我跟媽媽說她的一些觀念要改,她總回我:「要改什麼?怎麼改?我都已經幾歲的人了?」每每聽到她這麼說,我也不想再多說甚麼,只覺得「當局者」往往陷在自己的世界而不自知,且,一個人若真的有心想改變

2024/12/24
雖然說父母給予孩子的愛是不求回報的,但是,我們會發現孩子在我們身上學到的點點滴滴,因此有時候我們會感覺到在孩子身上似乎看到我們的影子,這就是「教育」的重要性,因為我們在「傳承」,傳承著我們的習氣,傳承著我們的優缺點,傳承著我們的觀念、想法,甚至一舉一動,看似平常,卻是不容小覷,它往往會

2024/12/24
雖然說父母給予孩子的愛是不求回報的,但是,我們會發現孩子在我們身上學到的點點滴滴,因此有時候我們會感覺到在孩子身上似乎看到我們的影子,這就是「教育」的重要性,因為我們在「傳承」,傳承著我們的習氣,傳承著我們的優缺點,傳承著我們的觀念、想法,甚至一舉一動,看似平常,卻是不容小覷,它往往會

你可能也想看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活著是為了什麼
既然要死,又何必要誕生
反正生死是命中注定,那為什麼還要有這個過程,來到這個世界既不會帶東西來,也不會帶走任何塵埃,一秒、一分、一時一天、一年時間總是偷偷的離開,轉眼間可能就到某日、某月、某年、某人、某事的盡頭,通常的一生就過完了。

活著是為了什麼
既然要死,又何必要誕生
反正生死是命中注定,那為什麼還要有這個過程,來到這個世界既不會帶東西來,也不會帶走任何塵埃,一秒、一分、一時一天、一年時間總是偷偷的離開,轉眼間可能就到某日、某月、某年、某人、某事的盡頭,通常的一生就過完了。

我想,這應該是自有記憶以來最不切實際卻是最真實的作業吧!
任何人都會遇見死亡,如同出生一般的開始,只是形式稍稍不同而已,一個是有意識的起點;另一個則是這段意識的結束,之後呢?沒人知曉。那既然不知道死後世界如何,那死亡前總該知悉這種「事情」的存在,那我們為何不談談「事情」呢?
未知的恐懼很可怕,

我想,這應該是自有記憶以來最不切實際卻是最真實的作業吧!
任何人都會遇見死亡,如同出生一般的開始,只是形式稍稍不同而已,一個是有意識的起點;另一個則是這段意識的結束,之後呢?沒人知曉。那既然不知道死後世界如何,那死亡前總該知悉這種「事情」的存在,那我們為何不談談「事情」呢?
未知的恐懼很可怕,

前言:未知死,焉知生
孔子曾說:「未知生,焉知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認為死亡離自身很遙遠,所以聚焦在眼前的事物;或認為死亡為不吉祥的概念,而刻意拉出一段距離。然而,從生命的終點回頭看現在的世俗煩擾(事業、感情、家庭),我們到底渴望活出一個什麼樣的人生?所以,若將孔子的話反過來,或許能給我們新的啟發

前言:未知死,焉知生
孔子曾說:「未知生,焉知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認為死亡離自身很遙遠,所以聚焦在眼前的事物;或認為死亡為不吉祥的概念,而刻意拉出一段距離。然而,從生命的終點回頭看現在的世俗煩擾(事業、感情、家庭),我們到底渴望活出一個什麼樣的人生?所以,若將孔子的話反過來,或許能給我們新的啟發

如果明天就要登出人生,與其抱著「未完待續」的殘念,我想花更多時間練習心的強韌。即使下一刻死亡無聲無息地到來,也能心無罣礙走得「自在」,放下執著悔恨,接受生命無常的安排。登出人生之前,我最想對自己說些什麼呢?我希望能憶起的是這一句:「做得好,你辛苦了」。

如果明天就要登出人生,與其抱著「未完待續」的殘念,我想花更多時間練習心的強韌。即使下一刻死亡無聲無息地到來,也能心無罣礙走得「自在」,放下執著悔恨,接受生命無常的安排。登出人生之前,我最想對自己說些什麼呢?我希望能憶起的是這一句:「做得好,你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