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成為理想中的大人了嗎?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 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俗女養成記》給我的啟發:開始與改變的勇氣

|把遺憾留給過去,把目光放向未來
這一年來在自我成長的課程中看見了很多過往有創傷的故事
我一直在想,反省過去並不是什麼壞事,
有時候我們要適時地去看過去的自己,
才能在未來成為更好的自己。
但如果把所有的過去,都推論為是你現在不好的原因,
那我覺得你永遠沒辦法好起來。
如果你一直挖掘讓你感到後悔的過去,
那並不會填滿你的現在
原生家庭塑造了我們的個性,
塑造出過去和現在的我們,
實際上你沒辦法否認以前的你
因為沒有她就沒有現在的你。
可是這不代表 我們要一輩子被自己的原生家庭綁住。
我覺得這大概是長大少數的好處之一,
就是你可以去『選擇』自己的環境。
長大後的我們是自由的,
如果你對自己現在的生活感到不滿意,
那你至少要承認有一半是你自己選擇的,
而不是將過錯怪在你的家庭、怪你的童年不夠好。
很多時候我知道怪罪會輕鬆一點,
因為把問題丟到別人身上,
自己就省了解決的麻煩。
可是相對來說,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錯在哪。
小時候每個人都想過,
不要成為自己長大最討厭的那種大人。
但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你突然發現自己活得越來越像自己不喜歡的父母一樣?
如果我們真的希望去改變孩子的環境,
希望他不要「像我們小時候那樣」,
那我們也要先負責任的接受我們的過去。
可是不要忘記,過去歸過去、現在歸現在、未來歸未來,
就算過去沒辦法讓你有一個好的童年
讓你像自己預期的那樣長大,
至少你可以從現在開始改變你的未來。
至少當你改變你孩子的環境後,
你才會真的覺得沒有小時候的那種遺憾。
|負責養成記——你能為現在的自己做什麼?
前陣子台灣很紅的一部戲劇叫《俗女養成記》,
裡面的主角陳嘉玲就是一個在傳統的南部家庭長大的小孩,
直到人生的30、40幾歲,她才開始學會如何去追求自己。
不管是她的愛情還是工作,
我覺得在她身上我能夠看見的是,
不管再晚都沒有關係,
重要的是我們有「開始」就好。
既然我們很不滿意、很後悔我們的過去,
那我們能做的就是主動去打破我們的高牆。
與其花很多的時間去羨慕別人,
我們不如花更多的時間去想要怎麼改變我們自己。
假使你不滿意自己的生活環境,
那你有沒有想過你能為現在的自己做什麼?
比如你想要學一些新的技能,
那就花點錢上網去買一些課程,
或者你想要讓自己的存款能夠再增加一點,
那你可以選擇去爬文、找網站學習怎麼投資。
就算已經有了孩子也好, 不管現在是全職媽媽或是職場媽媽。
我覺得只要你想,你都該勇敢去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
學會為自己負責,學會不倚靠他人,
我覺得不論現在你是什麼身份,
追求興趣、追求改變永遠是隨時可以做的事,就像吃飯一樣自然。
很多事我覺得有一個道理很簡單: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會員
2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蘋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照顧別人前,妳值得先將自己擺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有時候不思考,才能找到平衡 當你丟棄女人的身份好一陣子之後, 你會發現醒來想的第一件事不是自己, 而是你的家庭。
宇宙真相:願力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 「天道酬勤」這句話是之前我一直的信仰 但我發現當以這樣為信念的時候 只會招換來更多的辛苦
身為女人,我們都該溫柔地放過自己 好幾個夜裡我抱著孩子痛哭 『有了孩子後,我的生活好像回不去了』
不是家暴才算暴力,精神暴力與經濟暴力更殺人於無形 立委高家瑜被男友毆打事件震驚社會.......
「每天早上你花多少時間整理妝容?晚上洗完澡以後,又用多少時間保養呢?」假設你花了很多時間整理妝容與保養自己,那麼,我想問你另一個問題:「你敢不敢在鏡子前看自己的裸體呢?」
聆聽目前主流當紅的Podcast節目,在節目的開頭或收尾,可能會搭配有節奏感的進退場音樂,或者在無人聲的轉場階段,有引領情緒的背景音樂填充,充實的節目內容與契合的音樂是相輔相成的,搭配得當可以讓節目增加更多的吸引力。
照顧別人前,妳值得先將自己擺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有時候不思考,才能找到平衡 當你丟棄女人的身份好一陣子之後, 你會發現醒來想的第一件事不是自己, 而是你的家庭。
宇宙真相:願力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 「天道酬勤」這句話是之前我一直的信仰 但我發現當以這樣為信念的時候 只會招換來更多的辛苦
身為女人,我們都該溫柔地放過自己 好幾個夜裡我抱著孩子痛哭 『有了孩子後,我的生活好像回不去了』
不是家暴才算暴力,精神暴力與經濟暴力更殺人於無形 立委高家瑜被男友毆打事件震驚社會.......
「每天早上你花多少時間整理妝容?晚上洗完澡以後,又用多少時間保養呢?」假設你花了很多時間整理妝容與保養自己,那麼,我想問你另一個問題:「你敢不敢在鏡子前看自己的裸體呢?」
聆聽目前主流當紅的Podcast節目,在節目的開頭或收尾,可能會搭配有節奏感的進退場音樂,或者在無人聲的轉場階段,有引領情緒的背景音樂填充,充實的節目內容與契合的音樂是相輔相成的,搭配得當可以讓節目增加更多的吸引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到這幾年才真正明白自己心裡缺口是什麼,才知道根源是什麼。挖過去很痛很煩,但是我知道如果我不接受自己的過去,將來遇到問題,我一定又無意間走到錯誤的方向。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本精彩的懸疑小說,從三個女性角色的故事出發,發展出盤根錯節的劇情,引導出意想不到的結局,也探討了家庭環境對她們的行為和人生選擇的重大影響。
Thumbnail
邀請你們思考並接受自己不完美的現實。還記得童年時,我們對於完美與否並不在意,隨著成長,我們卻開始模仿那些看似完美的人,甚至對自己的缺點感到厭惡。你是否也曾感受到這樣的壓力? 你會如何面對自己的不完美?以健康的心態來,來面對生活的態度。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對著父母大聲說出的夢想嗎?還記得那晚面對自己的興趣與課業的抉擇嗎?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改變了主意?又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持著他們尋找自己喜歡和適合的工作? 透過實際上街訪問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們,暸解他們選擇背後的原因,也領悟到如何面對轉變的調適以及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
時隔多年,終於將第一季的俗女養成記看完了。 從小嘉玲到大嘉玲的成長,好像看見了每一個女生在成長過程中與社會的拔河拉扯,要乖?要成為賢妻良母?要找個好人家嫁?不能太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太有自己的樣貌,所有的一切都不能只是「我覺得」。 但又有誰打從心底問過,那樣的淑女真的快樂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到這幾年才真正明白自己心裡缺口是什麼,才知道根源是什麼。挖過去很痛很煩,但是我知道如果我不接受自己的過去,將來遇到問題,我一定又無意間走到錯誤的方向。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本精彩的懸疑小說,從三個女性角色的故事出發,發展出盤根錯節的劇情,引導出意想不到的結局,也探討了家庭環境對她們的行為和人生選擇的重大影響。
Thumbnail
邀請你們思考並接受自己不完美的現實。還記得童年時,我們對於完美與否並不在意,隨著成長,我們卻開始模仿那些看似完美的人,甚至對自己的缺點感到厭惡。你是否也曾感受到這樣的壓力? 你會如何面對自己的不完美?以健康的心態來,來面對生活的態度。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對著父母大聲說出的夢想嗎?還記得那晚面對自己的興趣與課業的抉擇嗎?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改變了主意?又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持著他們尋找自己喜歡和適合的工作? 透過實際上街訪問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們,暸解他們選擇背後的原因,也領悟到如何面對轉變的調適以及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
時隔多年,終於將第一季的俗女養成記看完了。 從小嘉玲到大嘉玲的成長,好像看見了每一個女生在成長過程中與社會的拔河拉扯,要乖?要成為賢妻良母?要找個好人家嫁?不能太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太有自己的樣貌,所有的一切都不能只是「我覺得」。 但又有誰打從心底問過,那樣的淑女真的快樂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