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為什麼他們「肇事逃逸」鬧上法院,被判無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我們常聽過一句話說「法律是保障懂法律的人」。
我常覺得這句話的另外一個意思是:法律也可以嚇唬不懂法律的人。

所以當我們跟小孩說:你要正直,你要善良;
你不要無理取鬧,但是遇到衝突時你要懂得保護自己。

這句話本身當然是好的,但如果要讓小孩學會這個道理,我們至少要知道在法庭上遇到類似的事情,多數法官是怎麼判斷的?

講個故事吧:

有一個年輕女孩剛拿到駕照,特別開車從臺北到內壢去買一間手搖杯的飲料。
在她停車的時候,不小心撞到了店員的機車排氣管。

女孩下車來查看並道歉;店員也出來,雙方都確認了只是擦到機車排氣管。
店員當下沒說什麼,女孩買了飲料,就回臺北了。(我其實更好奇那間飲料是多好喝?)

不料,女孩回到臺北之後,接到了警察打來的電話,說店員下班之後就報了警,說女孩「肇事逃逸」。

當我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輕輕笑了一下,我決定寫篇文章來分享:「肇事逃逸」這種事情鬧上了法院,會有哪些故事呢?

「肇事逃逸」是刑事犯罪

「肇事逃逸」是指在發生車禍事故當下,肇事者沒有下車查看受害者傷亡情形或留下來處理好現場,就立即自行離開的犯罪行為。
刑法第185-4條,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致人死傷而逃逸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大部分人都聽過「肇事逃逸罪」,但真正清楚的人並不多。例如:

  • 單純騎乘用「人力發動」的腳踏車或三輪車,肇事後離去也不會成立犯罪。
  • 車禍時沒有任何人員傷亡,肇事後離去也不會成立犯罪。(但是有行政裁罰
  • 肇事者完全不知道自己有撞到人或造成傷亡,逕自離去不會成立犯罪。

(延伸閱讀:何謂肇事逃逸?如何定罪?用案例輕鬆解析4大構成要件!

這樣講有些抽象,接下來分享幾件「肇事逃逸」鬧上法院,判決無罪的故事。
(以下都是一年以內的近期判決,尚未確定的判決會註明「已上訴」)

第一個故事(這起車禍不是「意外」)

  1. 2020年12月,高雄曾先生騎機車,認為前方機車騎士林小姐未遵守交通規則,想要警告教訓對方。
  2. 曾先生趁著林小姐在路口停等紅燈時,騎車經過林小姐身旁,以腳踹她的機車。然後離開現場。
  3. 林小姐人車倒地,受有左膝蓋擦挫傷之傷害。

像這樣的情況,法院會認為根本不是「肇事」。曾先生是「故意傷害」林小姐,成立「傷害罪」而不是肇事逃逸。

來源: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110 年度交訴字第 32 號刑事判決(已上訴)

第二個故事(對方受傷不全是我造成的)

  1. 2020年7月,台中陳先生駕駛小客貨車,與賴先生的小客車發生擦撞。
    小客貨車的右側後照鏡並未斷掉,呈現反折狀態(有手動扳回來);小客車的左後照鏡僅有擦痕。可以判斷兩車當時的速度都不快,只是小擦撞。
  2. 賴先生車上的配偶黃女士,因碰撞之聲響甚大,受驚將身體右傾,她的右手臂碰撞車門,造成右側肩膀挫傷;頸部挫傷、骨盆及下背挫傷。
  3. 碰撞後,賴先生鳴按喇叭示意小客貨車停車。陳先生因為「不知道有人受傷」,逕自離去。
  4. 法官認為,在這個情況下,黃女士的部分傷勢是因為受驚嚇後,身體移動而間接產生的。陳先生對於黃女士的受傷難以預料,不成立肇事逃逸罪。

來源: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0年度交上訴字第 035號刑事判決

第三個故事(機車騎士的人車均未倒地)

  1. 黃先生騎機車,擦撞到另一名機車騎士劉小姐。
  2. 兩車均未倒地,劉小姐機車明顯向右偏移,仍繼續行駛於原本車道。黃先生看車子沒有倒,以為沒事就走了。
  3. 劉小姐事後發現自己腹部挫傷、左肘及左踝挫擦傷,報警處理。
  4. 法官認為,在擦撞時,劉小姐受傷部位可能遭衣物遮蔽。
    黃先生在沒見到明顯傷勢的情境下,離開並不成立肇事逃逸罪。

來源: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109 年度原交訴字第 5 號刑事判決
類似案例: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111 年度交訴字第 2 號刑事判決

第四個故事(我根本沒發現有肇事)

  1. 高雄的陳小姐駕駛小客車,在路口時跨越快慢車道行駛,導致小客車右後側與黃先生的機車擦撞。
  2. 黃先生人車倒地,受有左膝撕裂傷、四肢及臉部多處擦挫傷。
  3. 勘驗行車紀錄器錄影畫面結果,黃先生機車失衡前,人車均未與小客車接觸,而是在黃先生失衡後,向左傾倒過程中,左肩才與小客車右側下方車身接觸。
  4. 陳小姐完全沒發現有肇事,直接離開案發現場。
  5. 法官認為,黃先生倒地時是位於小客車右後方,二車既未發生碰撞,陳小姐說她沒有感受車體碰撞產生震動或聲響,是可信的。不成立肇事逃逸罪。

來源: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10年度交訴字第41號
類似案例: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110年度交上訴字第82號

第五個故事(對啦我就是馬路三寶)

  1. 台中的王先生駕駛小客車,途經三民路與成功路,設有「禁止左轉」交岔路口時,貿然違規向左迴轉。
  2. 蔡小姐騎輕型機車,沿三民路對向車道行駛時,見狀後緊急煞停,致同向後方的機車追撞。兩輛機車雙雙倒地,蔡小姐受有下背、骨盆及左側大腿挫傷。
  3. 王先生沒有意識到機車車禍與自己有關,駕駛小客車離去。
  4. 法官認為,在一般駕駛常情,駕駛人見有交通事故發生,除非有與自己所駕駛車輛發生碰撞或擦撞的情形,通常不會聯想與自己駕車行為有關,而特別停留在現場。
    本案車禍發生時間是18時11分,正值下班交通繁忙壅塞時刻,路口車流眾多,
    王先生因此沒有認知到車禍與自己有關,而駛離現場,應不悖於常情。
  5. 王先生不成立肇事逃逸罪。

來源: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109 年度交訴字第 241 號刑事判決(已上訴)
類似案例: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110 年度交訴字第 28 號刑事判決(已上訴)

以下內容為付費專題,歡迎訂閱。
看完後如果有任何想討論的, 歡迎追蹤我的ig:wang.da.ming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79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可以與小孩分享的法律故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大明的沙龍
359會員
125內容數
這裡的故事,淺顯、白話、正確。希望有趣。 就是大人看得懂,而且可以跟小孩分享的。
王大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5/09
這是一個令人辛酸的故事。受訪的父親說得沒錯,小孩是不可能賠一個的;但是換成肇事者的立場,她難道不是將自己的孩兒視為最珍貴的一塊肉嗎?如果不是真心道歉,又哪可能說出這種話呢? 但是在這個故事,可能有一件事被忽略了:就算女童父母點頭,「收養」對方小孩仍不是容易的事。
Thumbnail
2023/05/09
這是一個令人辛酸的故事。受訪的父親說得沒錯,小孩是不可能賠一個的;但是換成肇事者的立場,她難道不是將自己的孩兒視為最珍貴的一塊肉嗎?如果不是真心道歉,又哪可能說出這種話呢? 但是在這個故事,可能有一件事被忽略了:就算女童父母點頭,「收養」對方小孩仍不是容易的事。
Thumbnail
2022/09/04
這則故事叫「不敢考太好的邦妮」,感謝你的聆聽。 在你聽完這個故事後,不知道有什麼感想呢? 可能是同情、可能是覺得不公平;還是你真心替邦妮感到高興? 其實這故事,有很多真實的成份在裡面。我們隨便舉兩個吧:
Thumbnail
2022/09/04
這則故事叫「不敢考太好的邦妮」,感謝你的聆聽。 在你聽完這個故事後,不知道有什麼感想呢? 可能是同情、可能是覺得不公平;還是你真心替邦妮感到高興? 其實這故事,有很多真實的成份在裡面。我們隨便舉兩個吧:
Thumbnail
2022/08/20
到了晚上,大火熄滅了。 終於,阿保這次可以順利放假,回家跟家人吃飯、好好睡個覺了。
Thumbnail
2022/08/20
到了晚上,大火熄滅了。 終於,阿保這次可以順利放假,回家跟家人吃飯、好好睡個覺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法官:今天原告沒來,被告是否要聲請一造辯論判決?還是要拒絕辯論? 先講故事 記得那年,有個當事人跑來跟我說 (律師,我把鄰居的車子打爛了,因為他違停紅線我很生氣) 然後呢?我看著慌張的他,泰然自若的樣子 (怎麼辦,他已經到法院提告了)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要為自己的衝動負責任阿,車子應該不貴吧? .
Thumbnail
法官:今天原告沒來,被告是否要聲請一造辯論判決?還是要拒絕辯論? 先講故事 記得那年,有個當事人跑來跟我說 (律師,我把鄰居的車子打爛了,因為他違停紅線我很生氣) 然後呢?我看著慌張的他,泰然自若的樣子 (怎麼辦,他已經到法院提告了)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要為自己的衝動負責任阿,車子應該不貴吧? .
Thumbnail
/圖片來源:freepik.com/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所謂的馬路如虎口,台灣每天都會發生不少的車禍事件,不管是年輕氣盛的大學生、追求快感的重機騎士、運輸為業的大貨車司機、甚至路面不平致高速公路上飛來橫禍等,輕則皮肉之傷,重則是一個家庭中難以抹滅的傷痕,因此,該如何面對車禍事件,相
Thumbnail
/圖片來源:freepik.com/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所謂的馬路如虎口,台灣每天都會發生不少的車禍事件,不管是年輕氣盛的大學生、追求快感的重機騎士、運輸為業的大貨車司機、甚至路面不平致高速公路上飛來橫禍等,輕則皮肉之傷,重則是一個家庭中難以抹滅的傷痕,因此,該如何面對車禍事件,相
Thumbnail
我們常聽過一句話說「法律是保障懂法律的人」。我常覺得這句話的另外一個意思是:法律也可以嚇唬不懂法律的人。分享幾個「肇事逃逸」的故事…
Thumbnail
我們常聽過一句話說「法律是保障懂法律的人」。我常覺得這句話的另外一個意思是:法律也可以嚇唬不懂法律的人。分享幾個「肇事逃逸」的故事…
Thumbnail
發生車禍涉及過失傷害刑責,若目標是雙方達成和解撤回告訴,這過程中有很多眉角一定要留意,不然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吃虧,本篇文章向你/妳詳細說蒙!
Thumbnail
發生車禍涉及過失傷害刑責,若目標是雙方達成和解撤回告訴,這過程中有很多眉角一定要留意,不然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吃虧,本篇文章向你/妳詳細說蒙!
Thumbnail
在台中發生一件因切換車道發生擦撞的車禍事故,遭撞車輛上的數人下車將該駕車者打得頭破血流。警察到場後,竟稱到場後沒看到有人在打人為由,以「非現行犯」為由,將打人的惡少等放走。
Thumbnail
在台中發生一件因切換車道發生擦撞的車禍事故,遭撞車輛上的數人下車將該駕車者打得頭破血流。警察到場後,竟稱到場後沒看到有人在打人為由,以「非現行犯」為由,將打人的惡少等放走。
Thumbnail
車禍事件如果造成「傷害」,須要面對刑法的「過失傷害罪」,也必須嚴格遵守「提出告訴」的規定,否則就沒辦法再追究了,為了維護你/妳的權益,本篇文章不可錯過!
Thumbnail
車禍事件如果造成「傷害」,須要面對刑法的「過失傷害罪」,也必須嚴格遵守「提出告訴」的規定,否則就沒辦法再追究了,為了維護你/妳的權益,本篇文章不可錯過!
Thumbnail
【清訊新聞/台北中心 報導】 台灣警方濫權時有所聞,亂用罪名移送不僅造成民怨,也是浪費司法資源。公民團體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以下簡稱機促會)近日發文表示抗議:「最近有越來越多警察把騎機車的人用公共危險罪移送的新聞」。 機促會表示,刑法185條應該是用來處罰破壞道路的人,然而最近竟然有下列情況被用此法
Thumbnail
【清訊新聞/台北中心 報導】 台灣警方濫權時有所聞,亂用罪名移送不僅造成民怨,也是浪費司法資源。公民團體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以下簡稱機促會)近日發文表示抗議:「最近有越來越多警察把騎機車的人用公共危險罪移送的新聞」。 機促會表示,刑法185條應該是用來處罰破壞道路的人,然而最近竟然有下列情況被用此法
Thumbnail
會這麼規定的原因其實也是因為「沒人能夠確定受到損害的範圍」,打破一個玻璃杯和撞壞一輛名車的損害程度很明顯差了好幾倍。但法官不能拿「玻璃杯太便宜沒必要計較那麼多」或「名車太貴一般人賠不起」就判免賠。只要有人提出民事賠償,不論金額,都必須受理。民法沒有所謂的「微罪不舉」。【延伸閱讀:便宜主義—微罪不舉(
Thumbnail
會這麼規定的原因其實也是因為「沒人能夠確定受到損害的範圍」,打破一個玻璃杯和撞壞一輛名車的損害程度很明顯差了好幾倍。但法官不能拿「玻璃杯太便宜沒必要計較那麼多」或「名車太貴一般人賠不起」就判免賠。只要有人提出民事賠償,不論金額,都必須受理。民法沒有所謂的「微罪不舉」。【延伸閱讀:便宜主義—微罪不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