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眼!沒有當場看到實施犯罪,就不是現行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在台中發生一件因切換車道發生擦撞的車禍事故,遭撞車輛上的數人下車將該駕車者打得頭破血流。警察到場後,竟稱到場後沒看到有人在打人為由,以「非現行犯」為由,將打人的惡少等放走。

關於「現行犯」,刑事訴訟法第88條 規定:

現行犯,不問何人得逕行逮捕之(第1項)。
犯罪在實施中或實施後即時發覺者,為現行犯(第2項)。
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以現行犯論:
一、被追呼為犯罪人者。
二、因持有兇器、贓物或其他物件、或於身體、衣服等處露有犯罪痕跡,顯可疑為犯罪人者(第3項)。

警察到場後,雖然犯罪已經實施完畢或停止,但現場該大學生被打得頭破血流,都叫救護車來了,那應該有發現,而符合「犯罪實施後即時發覺」呀!況且那群惡少手上還持有棍棒等武器,依第3項的規定,也是以現行犯論啊!怎麼會以「非現行犯」將惡少們放走呢?如果按照警方的說法,除非他們可以預知犯罪發生的時間、地點及特定對象,不然他們可能永遠都不會抓到現行犯了。

警方在判斷「現行犯」上就已經出了問題,後面當然就不會去逮捕相關犯嫌了。也不需要去討論什麼刑事訴訟法第88條中所規定的是「得」逮捕,而非「應」逮捕了。因為連前提要件都不符合了,討論後面也沒有意義。

很多人在此認為有「縱放犯人」的問題,所以順帶一提,「縱放」的前提是有「逮捕」,順著邏輯,若是有逮捕卻放走的情況,再來看看

刑法第163條第1項及第2項 的規定:

公務員縱放職務上依法逮捕、拘禁之人或便利其脫逃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1項)。
因過失致前項之人脫逃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第2項)

依據上面刑事訴訟法第88條的規定,警察應該依法逮捕的現行犯,卻放走他們,可能面臨1~7年有期徒刑的刑期啊!就算是誤判現場狀況而過失縱放現行犯,也至少有6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等處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法律新幹線的沙龍
430會員
261內容數
民法是萬法之母,人從出生到死亡,每天一睜開眼睛,處處都用得到民法!學會正確的認識民法、使用民法,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做好事前規劃,培養法律風險預測的能力,那就跟著我們一起學習,我們將毫無保留的將所有相關知識都交給你!
2024/04/02
介紹完第三審的規定內容後,按刑事訴訟法的編排順序,本話來到了「抗告」的部分,抗告與上訴一樣都是通常救濟程序,只是請求救濟的標的不同,前者為「法院裁定」,後者則為「法院判決」。而對於裁定的請求救濟,還有「準抗告」,與抗告不同的地方是在於裁定作成的主體不同,準抗告是針對個別法官(如審判長、受命法
Thumbnail
2024/04/02
介紹完第三審的規定內容後,按刑事訴訟法的編排順序,本話來到了「抗告」的部分,抗告與上訴一樣都是通常救濟程序,只是請求救濟的標的不同,前者為「法院裁定」,後者則為「法院判決」。而對於裁定的請求救濟,還有「準抗告」,與抗告不同的地方是在於裁定作成的主體不同,準抗告是針對個別法官(如審判長、受命法
Thumbnail
2024/04/02
本篇文章介紹臺灣婚姻的要件及效力,包括定義、形式要件、無效及撤銷等相關內容。此外還包含結婚無效的效力、結婚的撤銷及普通效力等內容。
Thumbnail
2024/04/02
本篇文章介紹臺灣婚姻的要件及效力,包括定義、形式要件、無效及撤銷等相關內容。此外還包含結婚無效的效力、結婚的撤銷及普通效力等內容。
Thumbnail
2024/01/10
本話是「第三審」的最後一話,在本話將介紹上訴第三審的程序,如「書狀的提出」、「第三審法院如何審理」、「第三審法院的調查範圍」、「可否做事實認定,有無例外」、「第三審法院對於原審判決的處理」、「上訴程序不合法」、「上訴程序合法,上訴無理由」、「上訴程序合法,上訴有理由」及「上訴有理由時,要自為
Thumbnail
2024/01/10
本話是「第三審」的最後一話,在本話將介紹上訴第三審的程序,如「書狀的提出」、「第三審法院如何審理」、「第三審法院的調查範圍」、「可否做事實認定,有無例外」、「第三審法院對於原審判決的處理」、「上訴程序不合法」、「上訴程序合法,上訴無理由」、「上訴程序合法,上訴有理由」及「上訴有理由時,要自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日前有位職業健美選手因為自己生活不順遂,進而引起精神問題,最終他跑去大鬧便利商店,搞得整間店杯盤狼藉,而店員報警後,警方到場也受到該名男子襲擊,事後男子冷靜下來坐在店門口,員警見況拿起警棍狂毆致男子頭破血流,隨後才上銬逮捕,該行為也遭受大眾議論,而大家的問題圍繞在警察執法到底有沒有過當呢?就讓這
Thumbnail
  日前有位職業健美選手因為自己生活不順遂,進而引起精神問題,最終他跑去大鬧便利商店,搞得整間店杯盤狼藉,而店員報警後,警方到場也受到該名男子襲擊,事後男子冷靜下來坐在店門口,員警見況拿起警棍狂毆致男子頭破血流,隨後才上銬逮捕,該行為也遭受大眾議論,而大家的問題圍繞在警察執法到底有沒有過當呢?就讓這
Thumbnail
我們常聽過一句話說「法律是保障懂法律的人」。我常覺得這句話的另外一個意思是:法律也可以嚇唬不懂法律的人。分享幾個「肇事逃逸」的故事…
Thumbnail
我們常聽過一句話說「法律是保障懂法律的人」。我常覺得這句話的另外一個意思是:法律也可以嚇唬不懂法律的人。分享幾個「肇事逃逸」的故事…
Thumbnail
警察在執行勤務盤查時,與民眾發生糾紛或衝突,而後來民眾被起訴妨害公務等罪,這樣的情況時有所聞,但只要民眾有動手反抗就算是妨害公務嗎?在台中有個案例,警察進行盤查過程中,男子因有動手攻擊警察,所以遭檢察官起訴妨害公務及傷害罪,後來經過法院審判後,法院判決男子無罪。
Thumbnail
警察在執行勤務盤查時,與民眾發生糾紛或衝突,而後來民眾被起訴妨害公務等罪,這樣的情況時有所聞,但只要民眾有動手反抗就算是妨害公務嗎?在台中有個案例,警察進行盤查過程中,男子因有動手攻擊警察,所以遭檢察官起訴妨害公務及傷害罪,後來經過法院審判後,法院判決男子無罪。
Thumbnail
在台中發生一件因切換車道發生擦撞的車禍事故,遭撞車輛上的數人下車將該駕車者打得頭破血流。警察到場後,竟稱到場後沒看到有人在打人為由,以「非現行犯」為由,將打人的惡少等放走。
Thumbnail
在台中發生一件因切換車道發生擦撞的車禍事故,遭撞車輛上的數人下車將該駕車者打得頭破血流。警察到場後,竟稱到場後沒看到有人在打人為由,以「非現行犯」為由,將打人的惡少等放走。
Thumbnail
針對這個部份,還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62條第一項和第四項與遺棄罪的規定在牽制著,即使沒有修法或立新法來約束,還是有原本的法條可以規範「肇事逃逸」行為,還請不要太過恐慌。 即使現在這個法條還沒完全停用,但比較輕微的肇事逃逸案件還是不應該處罰過當,必須暫時停止訴訟程序。
Thumbnail
針對這個部份,還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62條第一項和第四項與遺棄罪的規定在牽制著,即使沒有修法或立新法來約束,還是有原本的法條可以規範「肇事逃逸」行為,還請不要太過恐慌。 即使現在這個法條還沒完全停用,但比較輕微的肇事逃逸案件還是不應該處罰過當,必須暫時停止訴訟程序。
Thumbnail
在政治、仕途、利益及其他我們所看不見的因素下,這些高層們拋棄了他們本應該有的法治素養,轉為特定對象與目的服務,把執行面的壓力轉嫁給辦案的基層,還在媒體中大放厥詞,令人髮指。
Thumbnail
在政治、仕途、利益及其他我們所看不見的因素下,這些高層們拋棄了他們本應該有的法治素養,轉為特定對象與目的服務,把執行面的壓力轉嫁給辦案的基層,還在媒體中大放厥詞,令人髮指。
Thumbnail
刑法部分,前面我們討論了三階理論中的第一階:構成要件。在行為人行為具備「客觀構成要件」及「主觀構成要件」的前提下,行為人的行為即「構成要件該當」,該行為也就被推定具有「違法性」。此時便進入到三階理論中的第二階,亦即必須再檢驗該行為是否具備「阻卻違法事由」:若有,則行為人行為「阻卻違法」而不具違
Thumbnail
刑法部分,前面我們討論了三階理論中的第一階:構成要件。在行為人行為具備「客觀構成要件」及「主觀構成要件」的前提下,行為人的行為即「構成要件該當」,該行為也就被推定具有「違法性」。此時便進入到三階理論中的第二階,亦即必須再檢驗該行為是否具備「阻卻違法事由」:若有,則行為人行為「阻卻違法」而不具違
Thumbnail
在刑法中,很重視犯案「動機」,原則上都是針對「故意」行為做懲處。我們可以從刑法第12條得知,過失犯只懲罰有用法條特別規定的事項,而會被懲罰的過失行為,往往都是「無法即刻挽回的過錯」,就算有金錢賠償,還是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復原,甚至永遠沒辦法彌補。這種傷害通常都與涉及人身安全有關。
Thumbnail
在刑法中,很重視犯案「動機」,原則上都是針對「故意」行為做懲處。我們可以從刑法第12條得知,過失犯只懲罰有用法條特別規定的事項,而會被懲罰的過失行為,往往都是「無法即刻挽回的過錯」,就算有金錢賠償,還是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復原,甚至永遠沒辦法彌補。這種傷害通常都與涉及人身安全有關。
Thumbnail
最後仍有六名員警被判決有罪,刑度均為一年以上有期徒刑。 然後就被切割了
Thumbnail
最後仍有六名員警被判決有罪,刑度均為一年以上有期徒刑。 然後就被切割了
Thumbnail
這幾天出現的火車殺警案一審宣判為無罪,社會的議論沸沸揚揚
Thumbnail
這幾天出現的火車殺警案一審宣判為無罪,社會的議論沸沸揚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