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員的工作內容多元,專講性別議題、防制性別暴力,也是我們的守備範圍之一。年初的陰雨天,我來到某協會專講,主題是性別平等。
我從生活中的性別刻板印象-童話故事、玩具、職業、家事分工、傳統習俗開始討論,也帶到我的多年好友的性別故事。
A現在是一個打扮中性的女生。她從很想剪短髮、又怕被父母責罵的好幾年糾結,直到真的剪下那一刀、找到自己適合樣子的欣喜,同時又得擔心外界、親友的批評眼光。
剪了頭髮的第一年,當年才18歲的A,頂著「男生頭」,心驚膽戰地回家過農曆年,十分擔心長輩的責罵。
沒想到整個年夜飯下來,長輩竟然,什麼都沒說。
咦?明明A的堂哥前年只是穿了耳洞,就被阿公痛罵不男不女啊?
原來是因為阿公重男輕女,根本不在意家族中的女性子孫。其他孫女,甚至剛上幼兒園、長相圓滾滾非常可愛的曾孫女,也和A一樣,沒有得到任何長輩的關心注意。阿公的眼光和關切,全都集中在曾男孫身上。A沒有被罵、很開心。但想到阿公的重男輕女,心情又複雜起來。
令她驚喜的是,吃完年夜飯後,並不熟悉的堂妹弟湊過來,稱讚A的新髮型好看、表達支持。簡單的幾句話,就讓年夜飯全程都很緊張的A放鬆下來,感覺十分溫暖。
我講完A的故事,便中場休息,一位聽眾主動過來分享:他女兒讀女校,學校不少打扮中性的同學,女兒平常也會主動和他聊這些中性的朋友和性別議題,身為爸爸他很努力跟上。聽起來這位爸爸開明放鬆,女兒才願意主動和他分享。
-----------------
原文刊載於2021年04月07日勵馨基金會新竹愛馨人粉絲專頁
此文作者(我)已離職,把之前幫單位寫的短文搬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