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家眼中的人.情 |
【陳進眼中的原住民們】
陳進的《三地門社之女》,巨幅膠彩畫、畫工細膩非常。儘管畫作是靜態的,但畫中人物的視線、神情與姿態,活靈活現地向觀畫者傳遞她們之間的互動與情感。
陳進(1907-1998),人如其名,在她綿長而不凡的人生中,締造不少「第一」、可說是走得很前面、不斷進擊的前衛摩登女性--她,是台灣女子習畫第一人、是台灣第一位女性畫家、也是第一批留學日本接受正統新式藝術教育的青年之一、更是第一個入選「帝展」(日本帝國藝術展覽會)的台灣女畫家... 陳進在那個觀念傳統、男尊女卑的保守年代,受高等教育並負笈東瀛、沉浸並發揮她的藝術天才、完全不按照彼時社會觀念對於女性必須儘早出嫁相夫教子以終的框架去活--她40歲才結婚、44歲生子,把生命中最青春精華的時光與心力,全心全意投入她最愛與最擅長的繪畫。身為日本殖民時期成長的台灣女人,陳進作畫,多數以台灣女人的生活經歷與面向、而非當時更能投日本人所好的日本相關題材為主。她對於以畫來記錄、訴說台灣女性在時代中的日常種種如此的堅持,展現出她身為台灣人、畫家、女性的一種時代精神及態度。這幅199.1*147.7公分的巨大膠彩畫作,完成於1936年、畫的是屏東三地門社的排灣族婦女的生活模樣。陳進當時在屏東女校任教、地緣之便加上她想畫出可以盡現台灣鄉土之美的畫作,促成她前進三地門社觀察、取材,完成這幅情感張力十足的巨作。
【李石樵眼中的手足牽掛】
李石樵《四弟像》(1931)。畫他因病早逝的四弟李堆鍛。
這其實是一幅默默承載了巨大而多重的悲傷的油畫--李石樵1931年畫的四弟畫像。畫完之後不久,畫中主角李堆鍛就因腸疾與世長辭了。而在送走四弟之前,李石樵已先後陸續面對了長女因熱腦症而早夭、畫家摯友陳植棋被胸膜炎併發腦膜炎奪命的英年早逝、父親與妻子的重病、還有兄嫂與姪兒等家人的故去...這一連串前仆後繼的親友病故,想來無疑是畫家人生中晦暗的一段時期吧。但李石樵沒有因這些不況的境遇而喪志,他等父親與妻子病情回穩後,不顧父親反對、返回東京繼續學業、持續大量積極的創作,他的創作生涯超過一甲子,質佳而量豐, 李石樵的油畫創作題材豐富,人物、風景、靜物都能畫;除了早期的寫實畫派風格、他也曾受立體主義影響而嘗試過立體畫派的創作路線。我對李石樵的玫瑰最有印象(這印象來自於兒時跟著閒暇愛到畫廊賞畫的爸爸去阿波羅畫廊、在那兒欣賞過不少李石樵的玫瑰靜物畫),他的油畫除了能看得出嚴謹而紮實的技法、更含有深厚的哲思及綿長的情意。
【藍蔭鼎眼中的庶民日常】
藍蔭鼎1950年的水彩紙本創作《永樂市場》。長達142公分的畫作裡,
畫家生動詳實的觀察、捕捉市場裡的眾生百態,是可以細細久久去看、
從中看出許多微小但綿長的趣味的水彩作品。
藍蔭鼎(1903-1979)師事以水彩見長的石川欽一郎、跟著石川習畫整整四年,也練就出純熟洗鍊的水彩功力。中期至晚年的他,更將自己早已得心應手的水彩畫功與中國水墨畫技法相結合,這讓他的水彩畫作走出了獨樹一格、識別度超高的獨特風格。藍蔭鼎畫作取材多來自台灣鄉間民間,從農村風光、市場日常、廟會節氣等他都畫,看他筆下的人物與風景,總有一種特別腳踏實地、平易近人的親切感。
| 藝術家眼中的自然 |
《鹿圖》(1933)--呂鐵州超罕見的膠彩巨作、以鹿為主角,
是一位老醫生的壓箱寶收藏。
【呂鐵州眼中的鹿之姿態】
必須承認,我對呂鐵州(1899-1942)這個名字與人,完全陌生。感謝不朽的青春這個展,讓我認識了這位於我既遙遠又陌生到有點神祕的畫家、還得以親眼目睹他遺下的極難得巨幅膠彩作品--鹿圖。之所以說這鹿圖難得,在於呂鐵州的創作生涯是以繪製花鳥見長並知名;幾乎沒人聽說或看過他畫鹿。本次展覽位於地下一樓的展間、回放的紀錄片中有一片段回溯了《鹿圖》這幅畫被發現的奇妙過程--這幅畫,原來一直默默存放在一位老醫生的診所一角,建議來觀展時切勿錯過紀錄片的介紹。
記得多年前學畫時,畫到動物,老師一再叮嚀--只要眼神對了,畫筆下的動物便會活起來。呂鐵州畫筆下的鹿群能栩栩如生,一是比例放的夠大、既視感強烈;二當然是眼神了,瞧那畫中的鹿群們的眼神,可愛自然,特別注意喝奶的小鹿眼中放出稚嫩而孺慕的情生意動,讓我不禁折服呂鐵州的畫筆下,是真的有神。鹿群背後的秋楓,也巧妙點出畫裡時空的季節感,秋意的色彩與鹿群身上的毛色調和地相應,又恰與綠葉呈現活潑的對比,視覺效果搶眼奪目。
鄉原古統的《春之庭》與《夏之庭》,完成於1937年。
【鄉原古統眼中的庭園生機】
日本人隨季節移轉、而在生活日常中的各方各面做出與季節相呼應的調整與搭配,這種纖細敏感的季節感,是大家有目共睹、舉世出名的。日本層次豐富而分明的四季,賦予了他們對四季風物細細觀察並讚詠的體質與能力。且看放在展場三樓、鄉原古統(1887-1965)的兩幅彩墨屏風《春之庭》、《夏之庭》,便能跟著畫面中的自然細節感受到日本人對季節變換的敏感。鄉原古統擅長膠彩、彩墨作品也很耐看,他的風格娟秀細緻,畫面雖然很滿、用色儘管繁多,卻經得起細看久觀而不覺繁雜不生厭膩。我尤其喜歡夏之庭水池裡泅游的金魚、以及池邊兩隻小蟹,他們在畫面中是如此渺小、卻是搶眼與點題的必要存在,讓人難以忽視,顯見畫家構圖時的功力與心思。
還有許多畫,就不多說了,留待各位前往親眼觀賞,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感動與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