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說》這集邀請到小事製作的藝術總監楊乃璇,從小學舞的經歷使他致力於藝術實踐,希望透過公眾參與建立起永續的藝術支持網絡,也讓大家看見舞蹈與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以及創作理念!
S3EP38 舞蹈創作者| 小事製作《戰鬥果醬OUS》楊乃璇:將不同的肢體動能結合在一起,一直都是我樂在其中的事情【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創作者特輯】
實踐者:行動是高過一切、最重要的生活步驟
小事製作——表演藝術合作社,致力於當代藝文體驗教育的再造與價值創造。透過開放的參與式藝術實踐,持續在非典型文化/展演空間中實驗,目的在於與公民社會一起創造更永續的藝術支持網絡。(出處:取自臺北傑團 - 小事製作介紹)
楊乃璇,身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創作所畢業的舞蹈創作者,體內流動著好動、喜歡與人相處的血液。從小接觸舞蹈後,就在舞蹈班中一路成長到大,參與大大小小的演出、獲得國藝會補助、更是兩屆曼菲舞蹈獎學金得主,曾到許多國家駐村與進修。
若要說他是一名「藝術家」的話,他認為這個稱號是其他人讚美自己的方式,然而自己並非以這個頭銜作為人生的方向。有感於這個人人都躲在電腦與聲音背後的時代,他將自己定義為一名「實踐者」,因為一直以來他都在實踐自己覺得應該要付諸的行動,認為行動是高過一切、最重要的生活步驟。透過小事製作,將自己變成「選貨店老闆」,從眾多舞蹈風格中,思考如何將自己所及、所喜愛的身體動能,結合不同的合作與平台,讓舞蹈的能見度更高。
回首是什麼樣的契機讓楊乃璇成為現在的楊乃璇?原來小時候在蔡瑞月舞蹈社學習的時候,身上就已經被種下了「實踐」的種子。蔡瑞月老師是白色恐怖時期被捕入獄的受難者,楊乃璇一直到長大才意識到,自己小時候學習的舞蹈,無論是政治色彩或討論的議題,並非「王子與公主」題材那般浪漫,也已偏離傳統的芭蕾舞或中國舞蹈,而是一種現代的手法與思考創作。
週一學校:開放式街頭共學,想跳舞就來
「週一學校」創始於 2016 年,是一個以舞蹈為媒介,在街頭發起共學的表演藝術工作坊。將身體的表達化為跨越文化的語言,促進藝術與社會展開對話。已在各大城市與藝術設計節慶、國家藝術場館以及學校、感化院、展覽空間等,打造開放交流的舞蹈平台。(出處:取自臺北傑團 - 小事製作介紹)
說到藝文最大的問題一定是資金,籌辦週一學校的起因,更是從楊乃璇一路走來的反思。長期在高中教課的楊乃璇,在教育場域中發現孩子的貧窮與教養問題一直出現在眼前,便不禁開始思考:「以藝術研究所畢業的背景,我又能拿我的藝術滋養與資源做些什麼?」
他發現學生最辛苦的時期通常是剛畢業的五年,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很容易發現自己的所學被消耗殆盡。因為創作是一個很細緻的工作,純粹創作者能夠謀生是頂尖幸運的。楊乃璇認為人最可怕的是沒有持續的學習、回收與反思,無法代謝出不適合或過時的方法。喜歡自己的工作,並在工作裡同時得到生存與樂趣,是非常困難但卻很重要的事情。
週一學校的出現是在小事製作舞團剛創立時,碰到演出需要排練,楊乃璇想到「如果我每次都要等到資金充足、環境舒適才創作,那我其實不是真正喜歡創作。」於是隨機在街頭開始跳舞, 在華山新生橋下練習,並將課程對外開放。透過網路發送讓大家好奇,人數開始慢慢變多,課程結束後還會有人詢問。
這個開放自由參與的藝術工作坊,不受地點、資金約束,人人想來就可以來。透過身體動能的交流,學員所產生的感動,讓楊乃璇知道:「這(週一學校)可能拯救了他(學員)的一天,或是給了他一個新的想法。」也讓團隊發現其實大家都很需要一個能夠離開網路、實際人與人的交流、感受溫度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因為舞團來到這個地方,而學員也可能變成這個藝術家的粉絲,更是達到雙贏的效果。
《戰鬥果醬》:打破「什麼樣的人該被放在台上」這件事
《戰鬥果醬》作為「週一學校」的階段性呈現,提供自由開放的表演舞台,讓不同族群的舞蹈愛好者都可以進到兩廳院大廳參與表演。過程導入街舞(Battle,即「戰鬥」)切磋形式和爵士(Jamming,即「果醬」)的即興文化,讓參賽者透過彼此合作、競技、互相學習,用身體感受舞蹈,呈現出多元的表演形式,也建立公共藝術參與的路徑,讓每個人都能輕鬆地愛上舞蹈。(出處:取自臺北傑團 - 小事製作介紹)
《戰鬥果醬》從 2019 年開始,是週一學校的舞蹈期末考,同樣歡迎任何人來跳舞。讓學員們從週一學校、每月一次的活動中,反思「有沒有發現自己身上的不同?」透過舞蹈競賽,展現自己的風格,與對方交流。
楊乃璇希望那些在日常中,我們隨著音樂、隨著心情、隨著場景跳舞的那些畫面,能夠在台上被看見。所以在《戰鬥果醬》的舞台上,可以同時看見一個很會跳街舞的大男生、60 歲打太極的爺爺,與被媽媽牽著上台快樂的4歲小朋友。透過對音樂最直接的反應,情感跟情緒能夠以自由意志,從身體抒發,並跟其他人產生創意交流。
這個比賽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小事製作團隊精心設計的,其中最有趣的部分是最後一個賽程的「政見發表」,舞團的經驗認為舞者大多以身體作為主要的表達方式,但是藝術領域很多時候非常需要語言能力進行論述,像是申請創作案時需要面試,然而面試是需要練習的。
透過場域打開交流,也透過實際看見,把「什麼樣的人應該被放在台上」這件事打破。其實這件事一直以來都是可以存在的,但是如果「沒有看見就沒有相信,沒有相信就沒辦法打開可能性」——這就是楊乃璇與小事製作團隊試圖想要透過《戰鬥果醬》達到的公共藝術參與。也讓觀眾與參賽者感受對不同藝術的尊重,發現不同風格的舞蹈的迷人之處。比賽是呈現出的是一個結果,更重要的是看完比賽後回去繼續發酵。因此《戰鬥果醬》提供一個不一樣的經驗,讓公眾思考有趣、激發潛能。
「創作是一件超級累的事」
每個人都在練習不同角色的轉換,學生的老師、媽媽的女兒、公司的藝術總監⋯⋯楊乃璇喜歡擁抱不同領域的人合作,他可以在劇場做正式演出、可以跟青峰合作演唱會、也可以在感化院做課程、在街頭辦派對。「創作是一件超級累的事」,但是從每一個超級累的位置學到經驗,這些經驗都會再帶你、我到下一個地方。
身為藝術創作者,產業問題是不斷會被提出來討論的議題,而最根本地,要回歸到「藝術這件事到底是不是產業」開始,以供需問題作為核心來討論:藝文到底有沒有被需要、能不能提升產品或跨界都是很重要的面向。
所以在現今這個幾乎要靠自己去研究的時代,不是一個一個人可以完成所有事情的時代,非常需要團隊,然而產出的作品其實相對是很豐厚的;可是現在的速度快到「好像沒有什麼不行」的時候,楊乃璇便開始思考如何調整營運狀態、藝術家的責任與該做什麼,也是團隊努力的方向。能夠跟團隊一起想出每一次的創意方案,把體悟拿出來對話,都是難能可貴的實踐與嘗試,楊乃璇說:「到目前我覺得做得最好的作品,就是我們團隊。」
讓聲音成就想像,以經歷成就品質,『聲歷其境All Around You』,用最專業的團隊打造令人身歷其境的精湛旅程。
📩歡迎聯繫:business@allaroundyou.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