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年記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0428

明擺著多思無益。碰上這種一直告訴大家「不會那麼糟」的指揮中心,個人配合公共政策主要是避免罰則的那部份,以明哲保身的原則決定個人的應事態度之後,只能隨機置宜,看著客觀狀況在可能的範圍裡維護自利基礎,無需過多思索或想像。但像現在,多數時候屬於個人的心智活動其實不是「思索」,而是「感觸」。許多感觸應事而生,無法依理性或功利考量自禁。
八股定義裡的經典裡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我覺得真的是這樣的。如果每個人在行政者的作為中都可以明白地看到自己的方向,那這類人物站在政壇上就像北極星一般,所有迷失方向、一時無措、不知如何的人們只要仰望他,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怎麼做對自己有好處,就能憑自主作為把自己、把集體帶往正確的方向。如果施政者的作為不能達成這樣的效果呢?那每個人就會據其本位、依(各人眼力所能見的)自利基礎分頭自保,為維護自身的最大利益而積極作為。通常,這種各依本位的自利基礎真的不一定會導致有利於個人的趨利行動,導出對整體有利的結果。
有心情開開玩笑時常會想「所以以行事的風格來區分左右派就是很容易。你看那些勞勞碌碌諸多作為、諸多顧忌,沒完沒了的一直去解決現象的,通常都是右派;那種手起刀落、六親不認,一門心思斬草除根、永絕後患,不惜刨根動土、自置死地而後生的通常都是左派。」
中庸之道又當如何呢?
雖然人人可以預見能有多糟,好像目前的現狀沒什麼可意外的,但我總覺得現狀所造成的效果,搞不好真不是任何人想要的。
意思就是我覺得那些人還是失算了。原本的如意算盤或許是「犧牲一小部份人、討好大多數人是合算的」。功利目的下這種思維很合理,沒什麼出格的,反正死亡比例很低。但他們一定沒想到「犧牲一小部份人」的開放政策討好不了大多數人;也一定沒想到「開放」並沒能讓個人所受的限制變得更少、並沒讓人們更自由的去消費、更自由地去觀光、更快樂地去創造經濟活動成果,讓夜市的店家生意更好。
直線上升的染疫人數讓他們害怕,即使死亡比例這麼低。因為沒有一個原則能保證「絕對不會是我」、「我絕對是輕症」。這就是古老的原欲中生與死的驅力,驅策著人們自主規避風險。這種恐懼是所有健康動物的本能。懷著政治目的的執政者不應該想方設法麻痺、污名化、弱智化這種本能;反而應該利用集體的恐懼,把為這本能所驅策的相應行為及個人意願導向理性,作為配合有效的公共政策的共識基礎。
沒有任何配套,以種種公共政策,強迫多數公民在無可奈何、無可選擇的狀況下,為了謀生或「維持社會運作」,時時刻刻曝露在明知故意的高風險下、天天只抓著沒人能保證的「輕症」機率作為個人的護身符,日日在恐懼中出生入死,在必然性中果然染疫,這種做法真是太冷血、太可惡了。如此為政其心可誅,應該會下地獄吧。
多數人一天天的日子這樣跟著常態過,突逢變故,人們一時反應不過來、執著固守、不知變通的時候,要有人帶他一下,帶著他往對自身有益的方向去應變。這是為政者的使命。
我覺得各地方政府至少應該站在對公眾有益的立場表明態度,在不妨礙運作的業別中,鼓勵公、民營企業遠距、分流工作,讓那些本來可以不必染疫的人口得以倖免。
因為比例原則擺在那兒,前因後果,放棄控制染疫人數,就等於放棄控制重症人數,醫療系統崩潰不過是遲早的事。
「餓死的會比病死的多」不過是一種由恐懼促生的市井想像。小老百姓牢騷罷了,疫情指揮官要援引,至少提出相對數據,上海實施封城控制疫情以來,病死的多少、餓死的多少。否則這個結論由你來說,跟由中國大陸哪一個大媽來說有什麼差別?
科學防疫國家隊,向市井小民借說法來支持政策的正確性,指揮防疫公開接受政治指導,當眾甩鍋甩得雲淡風輕。真是有夠丟臉。
。。。。。。。。。。。。。。。。。。。。。。。。。。。。。。。。。。。
今晨新聞。民眾。指的是我們欸。
「無需太過憂慮」確實是明智的原則,但怎麼樣的憂慮才叫「不太過」呢?我覺得就是我們不會因為擔心去做一堆匪夷所思的蠢事。例如吃綠豆吃到鉀中毒以致不治。
糟到什麼狀況是「不會那麼糟」呢?相對比較值是單日七萬還是十一萬人?
年輕有為者在外,照機率原則⋯⋯中鏢的多數會是他們,承擔風險的也會是他們。剩下的我們真是願以外行的無知懸置一切合理邏輯推論,樂觀其成,拭目以待,期望代行整體決策者承諾的「正常生活」快快來臨。
什麼是「無效作為」呢?你做了一些事,現狀不變。我們基本上可以說這些作為是無效的。反之,你做了一些事,承諾了「正常生活的未來」為新政策的目的,導致現狀在短期間內巨幅變化,不論趨善或趨劣,這些作為就都是激進、有效的。
這種客觀現實反映下,施為者就要觀變,主政者一方面引導民眾應變,一方面思索政策應該如何調整。這狀態可以不動如山,一直鬼打牆似的宣導「民眾面對因新政產生的巨變不必太過憂慮」,請教支持他們不憂慮的客觀事實是什麼?與生命及生存目關的現狀「不必太過憂慮」那麼什麼事值得憂慮?
「應變」的狀態可以是最冷靜的狀態,但那大概是正常動物性危機意識最高、最警覺、精神最集中、隨時準備變化本位立場的狀態。這種狀態怎麼可能、怎麼可以是平常狀態?
遇見值得憂慮的現狀及施政,導致全數公民的生存險境,官方讓我們不要憂慮,我們就不憂慮。這樣的群眾,跟沒長眼、沒長腦的懸絲偶人有什麼差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會員
327內容數
自2020年初,我們被動地進入了一場漫長的生存戰疫,面對的,本是看不見的天敵,然因緣所會,人事交織,各有所私,天災,便有了人禍的特質,於大事件中的個人,所有無力、未知、種種驅力趨生避死,感蕩心靈,故有此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胡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昨天第一次活生生地與那個十分詭異的偽二分選擇題面面相覷。如果「生存」或「生活」必需擇一,我的選擇會是什麼?聽說大部份人都會選。而且大部份人都會選擇生活。
2022/0331 我開始練習相信,只要不介意周邊這些窺伺私人的小說家、文學專職人士的刻薄相以及臭不可聞的口氣,我自個兒的書寫其實根本沒什麼太大的障礙。
我們也可以試著不那麼誇張,把「不誇張」變成自然而然的思維模式。之一。
洗腦與反洗腦原則
我們也可以欣賞、認識、總結一下唯一信仰權力與金錢的政治操作如何推廣地方文化。
2022/0217 真是令人不放心啊⋯⋯
我昨天第一次活生生地與那個十分詭異的偽二分選擇題面面相覷。如果「生存」或「生活」必需擇一,我的選擇會是什麼?聽說大部份人都會選。而且大部份人都會選擇生活。
2022/0331 我開始練習相信,只要不介意周邊這些窺伺私人的小說家、文學專職人士的刻薄相以及臭不可聞的口氣,我自個兒的書寫其實根本沒什麼太大的障礙。
我們也可以試著不那麼誇張,把「不誇張」變成自然而然的思維模式。之一。
洗腦與反洗腦原則
我們也可以欣賞、認識、總結一下唯一信仰權力與金錢的政治操作如何推廣地方文化。
2022/0217 真是令人不放心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預期危險」是大腦古老的機制,如果一件壞事發生,你會想到更多壞事。在沒有毒蛇猛獸的現代,人們卻仍有數不的煩惱,看林達宏老師教我們如何「凡事往好處想」,轉念升維,好事就在眼前!
最近這種講法甚囂塵上,意思是別去管任何閒事! 我在一段時間前,曾聽過有位易學教授講這句話,但他的本意是別過度左右別人的想法。有人執意要做某件事,如果自己覺得不妥,勸一下,點一下就好了。對方如果不聽,那就是他的因果了。不是說有人掉下河了,不去救也不報消防隊,那人會生會死都是他個人的因果! 實際上,
縱使知道逃避現實對自己沒有真正好處,身體與不願思考的大腦還是會不斷投向速食娛樂的懷抱。為什麼?「因為恐懼。」 他對我說。 因為有害怕的事、因為在那些不願觸及的思緒背後,有不願考慮也不敢嘗試的未知。 對於現狀並不滿意但恐懼未來不如現在,於是扼殺了自己獲得更美好的未來的可能性,因為只要不去證實...
Thumbnail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仔細想想,那些我們所擔憂的事真正發生的機率有多高?它們真的會發生嗎?我想大部份的時候,並非災難真的發生,而只是情況不如我們預期。 真正堅毅的人,應該是能隨時能降低標準繼續向前走的人。當然,所謂的向前走不是要逼著自己堅強,其實指的只是把日子過下去。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考試體制,總讓人覺得成就一蹴可幾。這觀點在投資上相當不理性,它沒有教會人們不合理的獲利方式要汰除。
Thumbnail
不是老天喜歡整人, 所以倒了一拖拉庫的無常來整你。 無常,就像是天賜的疫苗。 當你碰到壞的事情,是無常,會過去。 好的事情也是,是無常,會過去。 保持「無常」的思維,你的心才不會被困住,你才能把握當下。 苦也好、樂也好, 人根本的問題在於「思維」, 我們一輩子的主導,就是自己的心
Thumbnail
不要去改變世界,只需要去改變自己 我們都以為只要這個社會上的人願意正視自己言行舉止的不合理,他們就會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者是,政府如果能正視自己政策的不足,他們就會制定出更能讓我們感到滿意的政策,然而現實生活總是會不厭其煩的一直打臉我們,像是試圖在告訴我們不要再癡心妄想的認為這個
在當代社會,我們經常面臨各式各樣的挑戰和不確定性,導致許多人常常陷入過度擔憂的狀態。然而,如果我們能夠學會放下那些無法控制或無法影響的短期擔憂,並專注於長期的目標和計劃,我們的生活必然會更充實和有意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預期危險」是大腦古老的機制,如果一件壞事發生,你會想到更多壞事。在沒有毒蛇猛獸的現代,人們卻仍有數不的煩惱,看林達宏老師教我們如何「凡事往好處想」,轉念升維,好事就在眼前!
最近這種講法甚囂塵上,意思是別去管任何閒事! 我在一段時間前,曾聽過有位易學教授講這句話,但他的本意是別過度左右別人的想法。有人執意要做某件事,如果自己覺得不妥,勸一下,點一下就好了。對方如果不聽,那就是他的因果了。不是說有人掉下河了,不去救也不報消防隊,那人會生會死都是他個人的因果! 實際上,
縱使知道逃避現實對自己沒有真正好處,身體與不願思考的大腦還是會不斷投向速食娛樂的懷抱。為什麼?「因為恐懼。」 他對我說。 因為有害怕的事、因為在那些不願觸及的思緒背後,有不願考慮也不敢嘗試的未知。 對於現狀並不滿意但恐懼未來不如現在,於是扼殺了自己獲得更美好的未來的可能性,因為只要不去證實...
Thumbnail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仔細想想,那些我們所擔憂的事真正發生的機率有多高?它們真的會發生嗎?我想大部份的時候,並非災難真的發生,而只是情況不如我們預期。 真正堅毅的人,應該是能隨時能降低標準繼續向前走的人。當然,所謂的向前走不是要逼著自己堅強,其實指的只是把日子過下去。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考試體制,總讓人覺得成就一蹴可幾。這觀點在投資上相當不理性,它沒有教會人們不合理的獲利方式要汰除。
Thumbnail
不是老天喜歡整人, 所以倒了一拖拉庫的無常來整你。 無常,就像是天賜的疫苗。 當你碰到壞的事情,是無常,會過去。 好的事情也是,是無常,會過去。 保持「無常」的思維,你的心才不會被困住,你才能把握當下。 苦也好、樂也好, 人根本的問題在於「思維」, 我們一輩子的主導,就是自己的心
Thumbnail
不要去改變世界,只需要去改變自己 我們都以為只要這個社會上的人願意正視自己言行舉止的不合理,他們就會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者是,政府如果能正視自己政策的不足,他們就會制定出更能讓我們感到滿意的政策,然而現實生活總是會不厭其煩的一直打臉我們,像是試圖在告訴我們不要再癡心妄想的認為這個
在當代社會,我們經常面臨各式各樣的挑戰和不確定性,導致許多人常常陷入過度擔憂的狀態。然而,如果我們能夠學會放下那些無法控制或無法影響的短期擔憂,並專注於長期的目標和計劃,我們的生活必然會更充實和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