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張哲瀚:追星中國的媒體識讀(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去年以《山河令》一劇躍升為頂流藝人的中國演員張哲瀚,在八月中不幸因被挖出2018年在日本靖國神社附近賞櫻的觀光照,被小粉紅以「觀光即參拜」為由攻擊,並因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出的抵制公告,在短短兩天內失去所有商務代言,即將播出與已經播出的電視劇陸續下架、刪除演出片段,並在各大社群媒體網站遭受封殺,連關鍵字與臉部畫面都無法出現。
從這之後,張哲瀚在中國失去了所有直接來自本人的發聲管道。
去年十一月,中共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主任李學政突然開始為他發聲,大致上的過程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文章。李學政曾經為他安排媒體採訪,但由於種種複雜的原因沒有投放出來,唯一可證實來自張哲瀚本人的訊息,只有這段錄音:https://youtu.be/RvdtqxBqvxo
近日在張哲瀚曾經使用過的instagram帳號上,出現了一些抨擊對手演員的手寫信、影片,然而發布完影片的隔日,帳號又隨之關閉。有些粉絲認為這是他本人所為,然而也有一些粉絲認為,這個帳號早已不在他的控制之中……
接下來我要講的事情有點複雜,不得不先提一下媒體識讀的基本觀念:
  • 慎選訊息來源,這個訊息是否出自有信譽的媒體&作者?發布者的性質為何?
  • 評估資訊內容,包含發布時間、是否具偏見、模仿或戲謔、資訊是否可查核?

正常世界VS奇幻國的娛樂資訊

如果你生活在具有媒體自由的社會,你可以從大眾傳媒上獲得娛樂相關資訊,包含最新的電影、電視劇、演唱會消息,各大藝文獎項的專題報導,對於藝人明星的專訪等。在看完影視作品之後,你如果對某個藝人感興趣,可以先從一般大眾管道開始入手。接下來你可能會看一些以娛樂圈新聞為主的中小媒體,以及各類影評、YouTuber的分析,漸漸的你發現自己喜歡上這個藝人了,於是你打開Facebook跟Instagram,開始追蹤藝人的「官方訊息」。並且開始加入Facebook、Line、PTT、Dcard上面的討論社群,加入粉絲群體。
有些人沒花那麼多時間追星,看一陣子之後就不再追蹤。有些人成為粉絲之後,成為業餘的資訊蒐集者,或者嘗試進入娛樂圈的外圍,盡可能地貼近自己喜歡的明星。粉絲們很快就會發現,自己比大多數的普通記者更加了解自己喜歡的藝人,每當自己喜歡的藝人新聞出現,他們會成為資訊的創作者及分享者,分享自己對藝人的愛,讓不關心的一般人更了解藝人的實際情況。
以奇幻著稱的中國,在這一連串文化生產、資訊傳遞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出了毛病。
中國沒有純粹的娛樂傳媒,在共產黨的政治理論中,「文化娛樂」被視為「政治宣傳」的一部分,黨國除了會直接生產「主旋律」的作品之外,也會管理產業經營者、資金流向、文藝獎項、所有的創作者。在改革開放後,中共逐漸放鬆了對每個環節的控制,但近年來的「加速」,使得中共黨機器不斷嘗試在每個環節展現自己的權威。講得更具體一點,每一季有哪些新電影、電視劇「過審」可以播出?播出後展露在大眾面前的內容有無不宜?藝人的言行舉止與道德操守(所謂的「德藝雙馨」)是否在黨國可容許的範圍?
雖然說「藝人」本來就是造夢的行業,媒體形象和個人的實際狀況就有很大的差異,但至少在正常國家,藝人明星嘗試塑造的形象與觀眾接收到的訊息之間,沒有黨國的干預。下圖是輔大陳順孝老師針對正常國家的媒體性質分類圖:
媒體性質分類:出自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陳順孝老師
依照這個表來看,中國的各類媒體及問題大概是這樣:
中國媒體性質分類,作者自製
受到言論審查的影響,中國的閱聽大眾日常其實就是不斷接收假訊息,在真假難辨的訊息中存活。從國家機器層次的社會、政治假新聞,到「資本挾帶私貨」的經濟新聞、娛樂新聞,個人層次的「信謠傳謠」,純粹牆內生活者幾乎沒有辦法判別訊息的真假。而中國最奇幻的地方在於,很多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會在中國發生,謠言中的一部分其實通往「真實」。以社會新聞來說,上海封城前就有很多即將封城的「謠言」在傳播;以娛樂新聞來說,「隱婚生子」的謠言在知名歌手華晨宇身上實現。
除了黨國以控制言論與宣傳作為治理手段之外,娛樂產業也習慣於操控娛樂與宣傳的運作,只是由於權力不像黨國那麼大,僅能控制內容平台的影劇點評、內容農場、營銷號、個人評論者。明星本人很少在完全沒有干預的情況下運作個人社交平台帳號,粉絲在這個環境裡「線上」獲得的資訊很少。不過中國有龐大的「線下追星產業」(包含拍攝公開行程的大粉、站子,追私人行程的私生飯等),在不注重個人隱私及版權概念低落的環境下,明星本人的個人權利亦不受重視。而繞過正規媒體,進行「線下追星」之後回到網路上進行傳播的資訊,同樣會受到黨國言論審查、娛樂產業資本輿論操控的干預。多種作用力相互干擾的情況下,大致上可以用「貴圈真亂」這四個字做概括。
即使是中國人自己,也承認在各種圈子當中,「內娛」是最髒、最臭的圈子。你覺得「內娛」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在中國的歐美圈、日韓圈就沒這麼亂?

「正主」消失之後

為了縮減文章的長度,這邊就不展開對張哲瀚的各路粉絲論述的討論了,就談談前面提到的「資訊來源」跟「資訊內容」吧。我們一起來思考一下以下這些問題:
  • 你從哪裡開始認識張哲瀚的?你認為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 在接收了何種資訊之後,你決定成為張哲瀚的粉絲?
  • 2021年8月之後,你從何種資訊管道獲知關於張哲瀚的資訊?發布者的性質為何?
  • 這些訊息的發布時間?內容是否具偏見、模仿或戲謔?資訊是否可查核?
山河令劇情,圖取自網路
山河令劇情,圖取自網路
山河令劇情,圖取自網路
《山河令》中周子舒有一句台詞:「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人心難測而信之。」在晦暗的中國娛樂圈,你相信人性善良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7會員
41內容數
理解中國,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熱鬧。本專題嘗試用輕鬆的方式,深入淺出的觀點,帶你走進中國的方方面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多明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幾天寫完張哲瀚的飯圈故事後,張哲瀚的Instagram帳號轉為公開,並且張貼了新的照片和貼文。因為飯圈的紛紛擾擾,有人認為這個帳號現在並非他本人經營,也有人認為這個帳號的動靜是在為他舉步維艱的復出之路做鋪墊。 這一篇將討論張哲瀚爆紅之路上的陷阱,以及「辱華」事件背後的背景。
去年六月我看了在Netflix上映的中國耽改電視劇〈山河令〉,後續開始follow近二十年(我好老)來唯一有在follow的中國演員——張哲瀚。一開始是看劇,接著聽歌,看他的社群網站,看他和另外一位山河令主演龔俊的未證實愛情故事(八卦)。八月,張哲瀚因為賞櫻事件被辱華而消失,這邊則是接下來的故事。
前幾天寫完張哲瀚的飯圈故事後,張哲瀚的Instagram帳號轉為公開,並且張貼了新的照片和貼文。因為飯圈的紛紛擾擾,有人認為這個帳號現在並非他本人經營,也有人認為這個帳號的動靜是在為他舉步維艱的復出之路做鋪墊。 這一篇將討論張哲瀚爆紅之路上的陷阱,以及「辱華」事件背後的背景。
去年六月我看了在Netflix上映的中國耽改電視劇〈山河令〉,後續開始follow近二十年(我好老)來唯一有在follow的中國演員——張哲瀚。一開始是看劇,接著聽歌,看他的社群網站,看他和另外一位山河令主演龔俊的未證實愛情故事(八卦)。八月,張哲瀚因為賞櫻事件被辱華而消失,這邊則是接下來的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變奏. 融匯. 陳錦芳》作者 ▪ 張清泓 一知半解可能是一件危險的事,但也可能是一粒生機勃勃的種子, 最終會長成鬱
Thumbnail
從法律面出發,探討中國公民記者張展因報導疫情真相遭遇的困境及法律觀點。另外,節目也著重探討中國與臺灣公民記者的處境,以及公民記者在民主國家的問題,以及如何確保公民記者的新聞品質與倫理兼顧。
Thumbnail
我忍不住想,若沒有接觸過這些論述,我對他的看法會是一樣的嗎?我自稱「哥迷」是否也是一種「後設」?我們當然可以在失去一個人後,愛上他、更愛他。但是,假如對張國榮的愛是「後設」的,這樣的愛──包括對同志身分、酷兒文化的認同與追捧──在曾經擁有他的那個世界裡,都是從缺的。
Thumbnail
看著最近幾位公眾人物引發的事件,不論是吳卓源、黃子佼,抑或是統神張嘉航,我決定完成這篇延宕已久的文。 媒體造神 之前看過一部「造神影片」,說的是如何用影片「塑造」一位政治網紅。 影片很吸引人,影片可以說故事,但觀看者卻難以單憑一部影片來分辨故事的真實性。 透過各種不同角度
Thumbnail
「不怕死,不愛錢,丈夫絕不受人憐,頂天立地男兒漢,磊落光明度餘年。」
Thumbnail
「歌神」張學友日前在上海的演唱會,爆發他還沒開口,背景卻傳出歌聲,響遍整個會場。張學友錯愕變臉,氣氛瞬間降到冰點。但不愧是歌神,張學友立刻解釋這是工作人員失誤,調整好狀態後重新演唱,霸氣展現堅持真唱的敬業精神。 去年底五月天在大陸開演唱會,事後被大陸網友「麥田農夫」用音準校正軟體,認為五月天演唱會
Thumbnail
近日,國內網路節目邀請帶有明顯「大外宣」色彩的中國媒體人王志安來評論台灣選舉,用惡劣的嘲諷訕笑國際人權法專家、民進黨不分區候選人陳俊翰,這樣的行為不只在台灣各社群上引爆眾怒,對身為一個由身障者扶養成長的人而言,筆者深不以為然,在予以譴責之外,更有義務書寫本文揭開王志安此人以及中國大外宣的劣跡。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變奏. 融匯. 陳錦芳》作者 ▪ 張清泓 一知半解可能是一件危險的事,但也可能是一粒生機勃勃的種子, 最終會長成鬱
Thumbnail
從法律面出發,探討中國公民記者張展因報導疫情真相遭遇的困境及法律觀點。另外,節目也著重探討中國與臺灣公民記者的處境,以及公民記者在民主國家的問題,以及如何確保公民記者的新聞品質與倫理兼顧。
Thumbnail
我忍不住想,若沒有接觸過這些論述,我對他的看法會是一樣的嗎?我自稱「哥迷」是否也是一種「後設」?我們當然可以在失去一個人後,愛上他、更愛他。但是,假如對張國榮的愛是「後設」的,這樣的愛──包括對同志身分、酷兒文化的認同與追捧──在曾經擁有他的那個世界裡,都是從缺的。
Thumbnail
看著最近幾位公眾人物引發的事件,不論是吳卓源、黃子佼,抑或是統神張嘉航,我決定完成這篇延宕已久的文。 媒體造神 之前看過一部「造神影片」,說的是如何用影片「塑造」一位政治網紅。 影片很吸引人,影片可以說故事,但觀看者卻難以單憑一部影片來分辨故事的真實性。 透過各種不同角度
Thumbnail
「不怕死,不愛錢,丈夫絕不受人憐,頂天立地男兒漢,磊落光明度餘年。」
Thumbnail
「歌神」張學友日前在上海的演唱會,爆發他還沒開口,背景卻傳出歌聲,響遍整個會場。張學友錯愕變臉,氣氛瞬間降到冰點。但不愧是歌神,張學友立刻解釋這是工作人員失誤,調整好狀態後重新演唱,霸氣展現堅持真唱的敬業精神。 去年底五月天在大陸開演唱會,事後被大陸網友「麥田農夫」用音準校正軟體,認為五月天演唱會
Thumbnail
近日,國內網路節目邀請帶有明顯「大外宣」色彩的中國媒體人王志安來評論台灣選舉,用惡劣的嘲諷訕笑國際人權法專家、民進黨不分區候選人陳俊翰,這樣的行為不只在台灣各社群上引爆眾怒,對身為一個由身障者扶養成長的人而言,筆者深不以為然,在予以譴責之外,更有義務書寫本文揭開王志安此人以及中國大外宣的劣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