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張哲瀚:追星中國的媒體識讀(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去年以《山河令》一劇躍升為頂流藝人的中國演員張哲瀚,在八月中不幸因被挖出2018年在日本靖國神社附近賞櫻的觀光照,被小粉紅以「觀光即參拜」為由攻擊,並因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出的抵制公告,在短短兩天內失去所有商務代言,即將播出與已經播出的電視劇陸續下架、刪除演出片段,並在各大社群媒體網站遭受封殺,連關鍵字與臉部畫面都無法出現。

從這之後,張哲瀚在中國失去了所有直接來自本人的發聲管道。

去年十一月,中共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主任李學政突然開始為他發聲,大致上的過程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文章。李學政曾經為他安排媒體採訪,但由於種種複雜的原因沒有投放出來,唯一可證實來自張哲瀚本人的訊息,只有這段錄音:https://youtu.be/RvdtqxBqvxo

近日在張哲瀚曾經使用過的instagram帳號上,出現了一些抨擊對手演員的手寫信、影片,然而發布完影片的隔日,帳號又隨之關閉。有些粉絲認為這是他本人所為,然而也有一些粉絲認為,這個帳號早已不在他的控制之中……

接下來我要講的事情有點複雜,不得不先提一下媒體識讀的基本觀念:

  • 慎選訊息來源,這個訊息是否出自有信譽的媒體&作者?發布者的性質為何?
  • 評估資訊內容,包含發布時間、是否具偏見、模仿或戲謔、資訊是否可查核?

正常世界VS奇幻國的娛樂資訊

如果你生活在具有媒體自由的社會,你可以從大眾傳媒上獲得娛樂相關資訊,包含最新的電影、電視劇、演唱會消息,各大藝文獎項的專題報導,對於藝人明星的專訪等。在看完影視作品之後,你如果對某個藝人感興趣,可以先從一般大眾管道開始入手。接下來你可能會看一些以娛樂圈新聞為主的中小媒體,以及各類影評、YouTuber的分析,漸漸的你發現自己喜歡上這個藝人了,於是你打開Facebook跟Instagram,開始追蹤藝人的「官方訊息」。並且開始加入Facebook、Line、PTT、Dcard上面的討論社群,加入粉絲群體。

有些人沒花那麼多時間追星,看一陣子之後就不再追蹤。有些人成為粉絲之後,成為業餘的資訊蒐集者,或者嘗試進入娛樂圈的外圍,盡可能地貼近自己喜歡的明星。粉絲們很快就會發現,自己比大多數的普通記者更加了解自己喜歡的藝人,每當自己喜歡的藝人新聞出現,他們會成為資訊的創作者及分享者,分享自己對藝人的愛,讓不關心的一般人更了解藝人的實際情況。

以奇幻著稱的中國,在這一連串文化生產、資訊傳遞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出了毛病。

中國沒有純粹的娛樂傳媒,在共產黨的政治理論中,「文化娛樂」被視為「政治宣傳」的一部分,黨國除了會直接生產「主旋律」的作品之外,也會管理產業經營者、資金流向、文藝獎項、所有的創作者。在改革開放後,中共逐漸放鬆了對每個環節的控制,但近年來的「加速」,使得中共黨機器不斷嘗試在每個環節展現自己的權威。講得更具體一點,每一季有哪些新電影、電視劇「過審」可以播出?播出後展露在大眾面前的內容有無不宜?藝人的言行舉止與道德操守(所謂的「德藝雙馨」)是否在黨國可容許的範圍?

雖然說「藝人」本來就是造夢的行業,媒體形象和個人的實際狀況就有很大的差異,但至少在正常國家,藝人明星嘗試塑造的形象與觀眾接收到的訊息之間,沒有黨國的干預。下圖是輔大陳順孝老師針對正常國家的媒體性質分類圖:

媒體性質分類:出自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陳順孝老師

媒體性質分類:出自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陳順孝老師

依照這個表來看,中國的各類媒體及問題大概是這樣:

中國媒體性質分類,作者自製

中國媒體性質分類,作者自製

受到言論審查的影響,中國的閱聽大眾日常其實就是不斷接收假訊息,在真假難辨的訊息中存活。從國家機器層次的社會、政治假新聞,到「資本挾帶私貨」的經濟新聞、娛樂新聞,個人層次的「信謠傳謠」,純粹牆內生活者幾乎沒有辦法判別訊息的真假。而中國最奇幻的地方在於,很多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會在中國發生,謠言中的一部分其實通往「真實」。以社會新聞來說,上海封城前就有很多即將封城的「謠言」在傳播;以娛樂新聞來說,「隱婚生子」的謠言在知名歌手華晨宇身上實現。

除了黨國以控制言論與宣傳作為治理手段之外,娛樂產業也習慣於操控娛樂與宣傳的運作,只是由於權力不像黨國那麼大,僅能控制內容平台的影劇點評、內容農場、營銷號、個人評論者。明星本人很少在完全沒有干預的情況下運作個人社交平台帳號,粉絲在這個環境裡「線上」獲得的資訊很少。不過中國有龐大的「線下追星產業」(包含拍攝公開行程的大粉、站子,追私人行程的私生飯等),在不注重個人隱私及版權概念低落的環境下,明星本人的個人權利亦不受重視。而繞過正規媒體,進行「線下追星」之後回到網路上進行傳播的資訊,同樣會受到黨國言論審查、娛樂產業資本輿論操控的干預。多種作用力相互干擾的情況下,大致上可以用「貴圈真亂」這四個字做概括。

即使是中國人自己,也承認在各種圈子當中,「內娛」是最髒、最臭的圈子。你覺得「內娛」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在中國的歐美圈、日韓圈就沒這麼亂?

「正主」消失之後

為了縮減文章的長度,這邊就不展開對張哲瀚的各路粉絲論述的討論了,就談談前面提到的「資訊來源」跟「資訊內容」吧。我們一起來思考一下以下這些問題:

  • 你從哪裡開始認識張哲瀚的?你認為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 在接收了何種資訊之後,你決定成為張哲瀚的粉絲?
  • 2021年8月之後,你從何種資訊管道獲知關於張哲瀚的資訊?發布者的性質為何?
  • 這些訊息的發布時間?內容是否具偏見、模仿或戲謔?資訊是否可查核?
山河令劇情,圖取自網路

山河令劇情,圖取自網路

山河令劇情,圖取自網路

山河令劇情,圖取自網路

山河令劇情,圖取自網路

山河令劇情,圖取自網路

《山河令》中周子舒有一句台詞:「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人心難測而信之。」在晦暗的中國娛樂圈,你相信人性善良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多明卡的沙龍
81會員
44內容數
理解中國,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熱鬧。本專題嘗試用輕鬆的方式,深入淺出的觀點,帶你走進中國的方方面面。
多明卡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31
中國政府對人民的「認知作戰」包含了定期與不定期的「愛國表態日」、「假新聞」聯播、言論審查、針對指標異議份子的仿冒帳號、抹黑某些議題……等。網路上的「認知作戰」混合現實世界的抓捕、打壓、媒體操作,壓熄可能的反抗之火。 從外國人的角度來看,中共對外的大外宣和認知作戰是一種對民主國家敵意的表現。
Thumbnail
2024/10/31
中國政府對人民的「認知作戰」包含了定期與不定期的「愛國表態日」、「假新聞」聯播、言論審查、針對指標異議份子的仿冒帳號、抹黑某些議題……等。網路上的「認知作戰」混合現實世界的抓捕、打壓、媒體操作,壓熄可能的反抗之火。 從外國人的角度來看,中共對外的大外宣和認知作戰是一種對民主國家敵意的表現。
Thumbnail
2024/02/02
王志安在賀瓏夜夜秀中,戲謔模仿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身障律師陳俊翰而引發爭議。王志安是誰?他是在中國言論空間緊縮的環境下,被新京報找來做節目主持人的央視背景人士,後被封殺、逃離中國。王志安的成功與失敗都是在中國的時勢下造就的,但他一腳踩在「媒體人」的位置上,卻對自己的言論責任和道德要求毫無認識。
Thumbnail
2024/02/02
王志安在賀瓏夜夜秀中,戲謔模仿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身障律師陳俊翰而引發爭議。王志安是誰?他是在中國言論空間緊縮的環境下,被新京報找來做節目主持人的央視背景人士,後被封殺、逃離中國。王志安的成功與失敗都是在中國的時勢下造就的,但他一腳踩在「媒體人」的位置上,卻對自己的言論責任和道德要求毫無認識。
Thumbnail
2023/01/30
雷克為人所知,早已不再是他徒步中國的壯舉,而是他作為一個中文流利的「老外」,不避談中國時政、不迴避批評中國政府與社會文化,總是懇切的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本書記錄了老雷2007-2008期間的中國徒步之旅,他的所見所聞與內心掙扎。
Thumbnail
2023/01/30
雷克為人所知,早已不再是他徒步中國的壯舉,而是他作為一個中文流利的「老外」,不避談中國時政、不迴避批評中國政府與社會文化,總是懇切的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本書記錄了老雷2007-2008期間的中國徒步之旅,他的所見所聞與內心掙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前言- 導演林權澤曾在訪問中提到他認為韓國電影最完美的敘事架構就是保有韓國的特點,說道:綜合性地介紹韓國電影,一定要保障電影的表達方式,韓國政府不要反對電影人的行為。一個國家電影發展,最需要的就是自由得創作、自由得表現。 而在創作裡,述說著國家、或者世代下的脈動,就是林權澤在創作中的自由。從他的電影
Thumbnail
前言- 導演林權澤曾在訪問中提到他認為韓國電影最完美的敘事架構就是保有韓國的特點,說道:綜合性地介紹韓國電影,一定要保障電影的表達方式,韓國政府不要反對電影人的行為。一個國家電影發展,最需要的就是自由得創作、自由得表現。 而在創作裡,述說著國家、或者世代下的脈動,就是林權澤在創作中的自由。從他的電影
Thumbnail
原本想4/1發佈貼文,無奈我寫得太久字數也破表,直到現在才完成。或許此文多少會引起一些爭議,不過,是我想試著接觸、談論的張國榮。時光荏苒,二十年過去了,他身上的藝術成就仍舊挖也挖不完,且全然不過時,甚至偏鋒得超前。而當我越認識他時,我發覺其實越不認識他,他真正讓我了解人的複雜面遠比想像中的越發深沉,
Thumbnail
原本想4/1發佈貼文,無奈我寫得太久字數也破表,直到現在才完成。或許此文多少會引起一些爭議,不過,是我想試著接觸、談論的張國榮。時光荏苒,二十年過去了,他身上的藝術成就仍舊挖也挖不完,且全然不過時,甚至偏鋒得超前。而當我越認識他時,我發覺其實越不認識他,他真正讓我了解人的複雜面遠比想像中的越發深沉,
Thumbnail
戲外被封為性感男神,戲裡則常以感性演出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張孝全,今年三十八歲,且不幫自己做任何市場定位:「因為定位不是自己給的,演員一直以來都是處在相較被動的位置,你只能決定你眼前有什麼戲可以演?除了這個之外,如何充實自己?這一些是比較能確定的事,剩下的,其實都只能交給這個世界。」
Thumbnail
戲外被封為性感男神,戲裡則常以感性演出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張孝全,今年三十八歲,且不幫自己做任何市場定位:「因為定位不是自己給的,演員一直以來都是處在相較被動的位置,你只能決定你眼前有什麼戲可以演?除了這個之外,如何充實自己?這一些是比較能確定的事,剩下的,其實都只能交給這個世界。」
Thumbnail
經過前篇的討論,我們現在知道中國的媒體,無一不受政治力量的影響。有的是直接與政治議題相關的管制,有的是自我審查導致判准更加嚴格,則是民間「仿效黨國管制方式」的輿論管控。這一篇,我們將把張哲瀚這一年的演藝事業發展歷程,放到「媒體識讀」的框架裡,審視不同時期的資訊,以及展現在大眾面前的爭議。
Thumbnail
經過前篇的討論,我們現在知道中國的媒體,無一不受政治力量的影響。有的是直接與政治議題相關的管制,有的是自我審查導致判准更加嚴格,則是民間「仿效黨國管制方式」的輿論管控。這一篇,我們將把張哲瀚這一年的演藝事業發展歷程,放到「媒體識讀」的框架裡,審視不同時期的資訊,以及展現在大眾面前的爭議。
Thumbnail
以《山河令》一劇走紅的中國演員張哲瀚,去年八月因賞櫻照辱華事件消失在公眾面前。近日在他曾經使用過的instagram帳號上,出現了一些抨擊對手演員的手寫信、影片,然而發布完影片的隔日,帳號又隨之關閉。有些他的粉絲認為這是他本人所為,然而也有一些粉絲認為,這個帳號早已不在他的控制之中……
Thumbnail
以《山河令》一劇走紅的中國演員張哲瀚,去年八月因賞櫻照辱華事件消失在公眾面前。近日在他曾經使用過的instagram帳號上,出現了一些抨擊對手演員的手寫信、影片,然而發布完影片的隔日,帳號又隨之關閉。有些他的粉絲認為這是他本人所為,然而也有一些粉絲認為,這個帳號早已不在他的控制之中……
Thumbnail
前幾天寫完張哲瀚的飯圈故事後,張哲瀚的Instagram帳號轉為公開,並且張貼了新的照片和貼文。因為飯圈的紛紛擾擾,有人認為這個帳號現在並非他本人經營,也有人認為這個帳號的動靜是在為他舉步維艱的復出之路做鋪墊。 這一篇將討論張哲瀚爆紅之路上的陷阱,以及「辱華」事件背後的背景。
Thumbnail
前幾天寫完張哲瀚的飯圈故事後,張哲瀚的Instagram帳號轉為公開,並且張貼了新的照片和貼文。因為飯圈的紛紛擾擾,有人認為這個帳號現在並非他本人經營,也有人認為這個帳號的動靜是在為他舉步維艱的復出之路做鋪墊。 這一篇將討論張哲瀚爆紅之路上的陷阱,以及「辱華」事件背後的背景。
Thumbnail
去年六月我看了在Netflix上映的中國耽改電視劇〈山河令〉,後續開始follow近二十年(我好老)來唯一有在follow的中國演員——張哲瀚。一開始是看劇,接著聽歌,看他的社群網站,看他和另外一位山河令主演龔俊的未證實愛情故事(八卦)。八月,張哲瀚因為賞櫻事件被辱華而消失,這邊則是接下來的故事。
Thumbnail
去年六月我看了在Netflix上映的中國耽改電視劇〈山河令〉,後續開始follow近二十年(我好老)來唯一有在follow的中國演員——張哲瀚。一開始是看劇,接著聽歌,看他的社群網站,看他和另外一位山河令主演龔俊的未證實愛情故事(八卦)。八月,張哲瀚因為賞櫻事件被辱華而消失,這邊則是接下來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