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尋找自我:雷克的《徒步中國》

多明卡-avatar-img
發佈於走近中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雷克為人所知,已經不再是他徒步中國的壯舉,而是他作為一個中文流利的「老外」,不避談中國時政、不迴避批評中國政府與社會文化,總是懇切的提出自己的想法。早期他因為自己的人文涵養及對中國的深厚認識廣受歡迎,曾經接受眾多電視台訪問、在中國出書,成為意見領袖之一。然而也因為如此,自2015年底提出「毛澤東為中國的希特勒」這樣的評論之後,他的微博帳號被封禁,成了又一個辱華人士。「辱華」之後,老雷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他一面繼續走回家鄉的旅程,一面在YouTube、Twitter等平台上發表自己對各類時事的看法,以及生活中的各種感受。
我開始熟悉他,也是從經常觀看他的YouTube節目開始。與現在頭腦清晰、口齒伶俐還時不時耍點中文幽默相較,這本《徒步中國》記錄的是2007-2008年時,仍然帶點青澀、暴躁,還有不少迷惘的雷克。大部分人讀這本書讀到的是「徒步旅行」的這個側面,然而從觀察「辱華時評家的成長」這個角度來看,這本書也是很有趣的。
老雷在甘肅(圖片來源:鏡週刊)

走出舒適圈的「洋垃圾」

「洋垃圾」一詞指人在中國卻品行不良的外國人。這個詞通常用在男性西方人身上,帶有貶義。他們在母國時多半遭遇人生困境,來到中國後卻逆轉困局,因西方人身份大受歡迎,在經濟上重返榮耀,在男女關係上亦如此。許多擁有外國血統的創作者經常拿這個詞自我解嘲,老雷本人很少使用這個詞,但是他自己的生命故事卻在許多地方與這樣的劇本重合。
老雷很早就失去了親生父親,生母帶著他來到新家庭,但在十八歲那年他永遠失去了他的母親。老雷的青少年時期在迷惘與亂流中度過,大學尚未讀完就跑去巴黎打工,後來又因為工作上的挫折,花了二十幾天徒步從法國走回德國。在家庭與自我的亂流中,偶然獲得來中國當交換生的機會,就到了北京電影學院,主修電影與攝影。生活在中國,許多外國人選擇在外國人的小圈子裡打混,沈溺在中國美好的那一面裡,老雷在這本《徒步中國》中也展現了他深諳此道,許多人自然的請客招待,女孩子自然的仰慕他,他也很自然地接受了這些好處。但在自然融入中國人給老外的劇本的同時,老雷卻同時決定展開向外探索與內在的冒險。
當時的他有一個「沒有真正在一起」的女朋友,四川籍的小象曾經是老雷的同學,當時在慕尼黑讀書,認為當老雷還在路上的時候,他們就不算真正在一起。二十幾歲的老雷曾經有許多渣男事蹟,即便已經決定收心和小象好好的在一起,但他在情慾上依舊自由,在人生規劃上也更渴望踏上徒步冒險之旅,而不是過著和一般人差不多的人生。
雷克與小象(圖片來源:書中所附)

逐漸經驗豐富的徒步者

閱讀這本書時,我總是無法不想起此時此刻正在匈牙利休養的老雷本人。(他的腰受了傷,不得不休養幾個月)現在的他41歲,擁有一頭蓬亂的長髮和鬍子,看起來十分睿智。現在的他是個經驗豐富的徒步者,拉著載運行李的手推車,巧妙地應付各國警察和各種路上的突發狀況。
2007年剛出發時的雷克並不是這樣,他才剛滿二十六歲,傻傻的扛著沈重的行李和倔犟的脾氣上路。在河北時,他因為腳上的水泡疼痛得難以前行,在路上孤單得渴望同伴。雖然肩膀上扛著帳篷,但在有旅館的地方,他總是選擇住旅館。雷克逐漸為自己的徒步之旅訂下規矩,例如在完成旅途前不剪頭髮、鬍子,每天洗腳,經常拍照作紀錄,每走完一千公里,就在攝影機前跳一支舞。
徒步旅行和開車、騎腳踏車最大的區別是「特別慢」,即使馬不停蹄的向前走,一天能走的距離極限也不過三十公里左右,經常面對外在環境與自己身心狀態的困難。別的可能還比較好理解,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比較難想像的是長期徒步給身體、心靈帶來的壓力。
這本書的組織方式是收集一篇篇他在徒步過程中寫下的散文,如果花在徒步上的時間比較多,跟當地人接觸、相處的時間就比較少,作為讀者的我們看到的便總是老雷在休息、傷病時,遇到比較有趣的人事物。
還蠻明顯的可以看到老雷成長的痕跡,最早他走了幾天腳被磨出水泡便疼痛得休息兩三天,想住在有著白床單和乾淨衛浴的旅館房間,每到了一個地方總是會去當地的「知名景點」觀光。但是隨著他徒步的旅程前進,也在路上認識了一些類似的同行者,老雷慢慢的不再被同樣的小病痛困擾那麼久,學會做手拉車取代揹背包之後,每天可以走得更遠、更輕鬆。同時也因為旅途到了中國西北的沙漠,他必須搭帳篷露宿,靠著手拉車上的罐頭果腹。在中後段的旅程中困擾他更多的是心靈問題,徒步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女朋友跟其他的豔遇有何不同?徒步重要,還是女朋友重要?無法走到預期的進度,讓女朋友死心,或者乾脆放棄旅程,挽回女朋友?
面對這些問題,徒步二十幾年的謝老師和老雷的相遇,給了對方相互肯定。謝老師的年紀大概跟老雷父親的年紀差不多,經歷過文革,後來他決定去雲南看山,自己做了一輛木製手拉車,一邊走一邊幫人打點零工,但主要還是在徒步的旅途上。路人嘲笑叫罵謝老師是沒有正常工作的傻子,年輕氣盛的老雷跳出來,告訴路人:「你的問題就是你的錢還不夠多!對你來說,房子和車子最重要,但這些謝老師的粉絲早就有了,所以他們才會覺得他很有意思。」
對於困在想要完成徒步目標與想要奔赴女友身邊的矛盾中的老雷,謝老師也給予了睿智的建議。他早就看出來老雷可能會失去小象,但沒有告訴他非怎麼做不可,直到旅程的最後,謝老師仍然溫柔的說:「你只要想清楚對你來說重要的是什麼,其餘的一切自然就會來了。」

老雷依舊在路上

2017年在伊朗徒步中的雷克(圖片來源:鏡週刊)
我一直以為老雷已經完成了他的徒步之旅,看了一些相關報導之後,才知道他還在走向德國的路上。2008年達烏魯木齊的同時,小象對他提出了分手,老雷飛回德國想挽回她,最後還是沒有辦法。老雷後來回德國讀完了大學,出版了這本《徒步中國》,在各個國家做了新書演講,並且依照他對中國的了解,持續發表各種時事、政治評論。2015年離開中國之後,他還寫了一本《跟著陸客遊歐洲》(我還沒讀過),除此之外就是從西亞慢慢的走到東歐,繼續徒步之旅。
每次聽他的節目,我都覺得很難想像,這是一個持續在旅途中的人所做出的評論。相較於他對旅途的所思所感,我還是比較喜歡他做的時事評論。
說起旅遊,這件事好像是「去政治、有全球性」的事,且帶了點商業性;但老雷的徒步之旅不是這樣,每到一個地方,他總是被各種問題吸引,在了解之後提出自己的看法,並且試圖去做什麼,影響當地人與社會。近幾個月的如伊朗的反頭巾運動、中國的白紙革命,以及他一直以來都關注的德國國內的各種議題。
讀著這本將近十五年前的老雷寫的書,我忍不住會想,或許這就是他在那一年的徒步中國之旅中找到的答案。他沒有要進入社會給予的人生劇本,也認真的面對了內心的各種猶豫和傷痛,最後找到了他可以繼續做的事,緩慢地走下去,以旅客身份凝視著大地上的人們,並誠實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附:網路上的老雷

雷克的YouTube頻道(中文):https://youtube.com/@laolei
老雷的推特(中文):https://twitter.com/deguoziganwu?s=11&t=3931JoyA5vVvqg0UaL9fXA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7會員
41內容數
理解中國,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熱鬧。本專題嘗試用輕鬆的方式,深入淺出的觀點,帶你走進中國的方方面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多明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與西方探索者不同,阿潑帶著「台灣的凝視」走進東亞各國。她被迫以「中國台灣省」的身份入境馬來西亞,卻在新加坡被邊境以「來了一個台灣人!」熱烈歡迎。帶著華人的臉孔走在越南、柬埔寨、寮國的公路上,在這幾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裡,發現「華人」身份的複雜,以及這些國家、普通的人民如何認知「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男人就該喜歡陽剛的東西,比如說男人。」如果重新審視水滸傳類型小說中的「俠」的精神特質,你會發現這些男人甚至厭惡女性妖嬈的勾引,他們忠於自己的兄弟,只想回到自己兄弟的身邊。(聽起來怪怪的,但這正是武松的故事!)在這樣的男性故事中加入一點肉體關係與情感,就是男性們的羅曼史故事了。
上週五看了【流麻溝十五號】,終於了解為什麼大家對於這部電影有褒有貶,但我個人認為,只要打開的方式正確,這部電影是十分值得推薦的。 ——表面上【流麻溝十五號】是一部紀實意味的電影,但他其實是一部在電影院裡上映的舞台劇。
想想其實挺妙的,一個快六十歲的歐吉桑一個人吃飯的畫面為什麼會讓人覺得治癒?那麼這樣的歐吉桑寫的隨筆,又為什麼會讓人覺得治癒呢? 但是松重豐就是有這樣的魅力。
這本是章詒和2011年的勞改故事系列小說第二集,改編她先前被關在勞改農場所看到的「同改」女勞改犯故事。 ...... 楊芬芳總是柔軟的承受著這些男人,然而她的內心彷彿從來沒有變過。然而何無極死了,她卻被留在這個世界,還要繼續往下走。楊芬芳到底想要什麼呢?可能沒有人搞得清楚,包含她自己。
兒子突然說了一句:「媽!你醃的爸爸的肉,該吃得了吧?」 劉月影代表了中國農婦的另一種形象,她是美麗而具有生命力的,隨時尋找自己生命的出路。這是章詒和描寫中國勞改營中女囚故事的第一部。
與西方探索者不同,阿潑帶著「台灣的凝視」走進東亞各國。她被迫以「中國台灣省」的身份入境馬來西亞,卻在新加坡被邊境以「來了一個台灣人!」熱烈歡迎。帶著華人的臉孔走在越南、柬埔寨、寮國的公路上,在這幾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裡,發現「華人」身份的複雜,以及這些國家、普通的人民如何認知「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男人就該喜歡陽剛的東西,比如說男人。」如果重新審視水滸傳類型小說中的「俠」的精神特質,你會發現這些男人甚至厭惡女性妖嬈的勾引,他們忠於自己的兄弟,只想回到自己兄弟的身邊。(聽起來怪怪的,但這正是武松的故事!)在這樣的男性故事中加入一點肉體關係與情感,就是男性們的羅曼史故事了。
上週五看了【流麻溝十五號】,終於了解為什麼大家對於這部電影有褒有貶,但我個人認為,只要打開的方式正確,這部電影是十分值得推薦的。 ——表面上【流麻溝十五號】是一部紀實意味的電影,但他其實是一部在電影院裡上映的舞台劇。
想想其實挺妙的,一個快六十歲的歐吉桑一個人吃飯的畫面為什麼會讓人覺得治癒?那麼這樣的歐吉桑寫的隨筆,又為什麼會讓人覺得治癒呢? 但是松重豐就是有這樣的魅力。
這本是章詒和2011年的勞改故事系列小說第二集,改編她先前被關在勞改農場所看到的「同改」女勞改犯故事。 ...... 楊芬芳總是柔軟的承受著這些男人,然而她的內心彷彿從來沒有變過。然而何無極死了,她卻被留在這個世界,還要繼續往下走。楊芬芳到底想要什麼呢?可能沒有人搞得清楚,包含她自己。
兒子突然說了一句:「媽!你醃的爸爸的肉,該吃得了吧?」 劉月影代表了中國農婦的另一種形象,她是美麗而具有生命力的,隨時尋找自己生命的出路。這是章詒和描寫中國勞改營中女囚故事的第一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國的二線城市,但城市的發展與便利已經高到我無法想像的地步 寬敞的馬路,到處聳立在大廈,乾淨的街道,還有密密麻麻的人群 手機微信免現金付款就不說了,現在是連外送,買車票,訂飯店,叫計程車通通整合在line(微信)裡,而且價格又公開透明 1.計程車起步只要25元,15公里只要15
記得上次前往中國,是參觀了2010上海世界博覽會,那算是我人生第一次的獨旅,也是那時寫下了第一篇的遊記 14年後,我再度踏上中國,我想要透過一段旅行,來療癒我的情傷,我渴望一場冒險旅行 對我而言,從來都不是為了沿路上的風景,不是為了那座城堡 哪座寺廟,而是旅途中遇到的人們所交織的故事
Thumbnail
在大城市裡,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有體面的工作,收入可觀,穿著時尚、品味精緻,過著令人羨慕的生活。然而,華麗的生活背後,他們面臨著財務的捉襟見肘,甚至因負債纏身而倍感焦慮。他們就是當今社會的“新型窮人”——一群收入不低,卻難以真正財務自由的年輕人。
Thumbnail
一個平凡設計師在中國職場勞動的求生日記, 與未來部落格的書寫方向。
最近剛結束一段自己一個人的旅行,這念頭可能要追溯到好久好久以前,可能是二十幾歲的時候吧?總想著,如果哪天我有錢了、我財富自由了,我就要自己去流浪!至於要去哪裡流浪、要做什麼?完全沒有概念,只覺得流浪聽起來好像很酷(好幼稚XD),但這個想法我一直都沒有去執行,為什麼?因為我覺得我沒有錢、我還沒有財富自
Thumbnail
《遙遠的公路》一書以舒國治在 1998 年榮獲長榮寰宇文學獎首獎的文章〈遙遠的公路〉為主題,並且收錄其他同時期在美國駕車漂泊的旅行見聞與感觸。這部作品帶著讀者與作者一起跑遍 1980 年代的美國東南西北,相較於繁華的都市,公路途經的許多小城鎮,更能感受到美國這塊廣袤土地上的文化和生命力。
Thumbnail
「風雨千年路 江山萬里情 秦觀月 楚天雲,無處不是故園情 」這是中視長青節目「大陸尋奇」主題曲,認識老牛時,發現他是「大陸尋奇」忠實觀眾,雖然了解他本是老派之人,看大陸尋奇更像個老頭會做的事,心想他的興趣真特殊,久而久之,自己也漸漸受到薰陶,開始對大陸的大山大水和歷史古蹟產生共鳴,是種另類潛移默化。
Thumbnail
那是我平淡無奇的海外生活中少數濃墨重彩的一筆。事件發生在疫情前一年,我和勞倫斯在一次尋常周末去郊區走步道,季節進入初夏卻是炎熱異常。 由於我出門總會拖拖拉拉,等開車到了山區步道地點,已經是日上三竿了。通常勞倫斯選步道是很有智慧的,當然也是經過多次經驗累積
Thumbnail
在那個全球金融市場驚濤駭浪的2008年9月19日,我們這群人,卻選擇在此時啟程,前往法國,開始了一場以羅亞爾河和巴黎為舞台的鐵馬自由行。那一天,雷曼兄弟的倒下似乎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終結,而我們的旅程,卻像是在尋找另一種生活的可能。
Thumbnail
大剌剌個性的亭妦,讓整場採訪歡笑不斷,不論是分享家裡狗狗的故事,又或是業務部工作大小事,處處感受到她對生活的能量。和同事成為朋友,一起聊劇、聚餐、說秘(八)密(卦),回家追劇、運動、陪狗狗……在這些很小很美的事物中,醞釀日常。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國的二線城市,但城市的發展與便利已經高到我無法想像的地步 寬敞的馬路,到處聳立在大廈,乾淨的街道,還有密密麻麻的人群 手機微信免現金付款就不說了,現在是連外送,買車票,訂飯店,叫計程車通通整合在line(微信)裡,而且價格又公開透明 1.計程車起步只要25元,15公里只要15
記得上次前往中國,是參觀了2010上海世界博覽會,那算是我人生第一次的獨旅,也是那時寫下了第一篇的遊記 14年後,我再度踏上中國,我想要透過一段旅行,來療癒我的情傷,我渴望一場冒險旅行 對我而言,從來都不是為了沿路上的風景,不是為了那座城堡 哪座寺廟,而是旅途中遇到的人們所交織的故事
Thumbnail
在大城市裡,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有體面的工作,收入可觀,穿著時尚、品味精緻,過著令人羨慕的生活。然而,華麗的生活背後,他們面臨著財務的捉襟見肘,甚至因負債纏身而倍感焦慮。他們就是當今社會的“新型窮人”——一群收入不低,卻難以真正財務自由的年輕人。
Thumbnail
一個平凡設計師在中國職場勞動的求生日記, 與未來部落格的書寫方向。
最近剛結束一段自己一個人的旅行,這念頭可能要追溯到好久好久以前,可能是二十幾歲的時候吧?總想著,如果哪天我有錢了、我財富自由了,我就要自己去流浪!至於要去哪裡流浪、要做什麼?完全沒有概念,只覺得流浪聽起來好像很酷(好幼稚XD),但這個想法我一直都沒有去執行,為什麼?因為我覺得我沒有錢、我還沒有財富自
Thumbnail
《遙遠的公路》一書以舒國治在 1998 年榮獲長榮寰宇文學獎首獎的文章〈遙遠的公路〉為主題,並且收錄其他同時期在美國駕車漂泊的旅行見聞與感觸。這部作品帶著讀者與作者一起跑遍 1980 年代的美國東南西北,相較於繁華的都市,公路途經的許多小城鎮,更能感受到美國這塊廣袤土地上的文化和生命力。
Thumbnail
「風雨千年路 江山萬里情 秦觀月 楚天雲,無處不是故園情 」這是中視長青節目「大陸尋奇」主題曲,認識老牛時,發現他是「大陸尋奇」忠實觀眾,雖然了解他本是老派之人,看大陸尋奇更像個老頭會做的事,心想他的興趣真特殊,久而久之,自己也漸漸受到薰陶,開始對大陸的大山大水和歷史古蹟產生共鳴,是種另類潛移默化。
Thumbnail
那是我平淡無奇的海外生活中少數濃墨重彩的一筆。事件發生在疫情前一年,我和勞倫斯在一次尋常周末去郊區走步道,季節進入初夏卻是炎熱異常。 由於我出門總會拖拖拉拉,等開車到了山區步道地點,已經是日上三竿了。通常勞倫斯選步道是很有智慧的,當然也是經過多次經驗累積
Thumbnail
在那個全球金融市場驚濤駭浪的2008年9月19日,我們這群人,卻選擇在此時啟程,前往法國,開始了一場以羅亞爾河和巴黎為舞台的鐵馬自由行。那一天,雷曼兄弟的倒下似乎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終結,而我們的旅程,卻像是在尋找另一種生活的可能。
Thumbnail
大剌剌個性的亭妦,讓整場採訪歡笑不斷,不論是分享家裡狗狗的故事,又或是業務部工作大小事,處處感受到她對生活的能量。和同事成為朋友,一起聊劇、聚餐、說秘(八)密(卦),回家追劇、運動、陪狗狗……在這些很小很美的事物中,醞釀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