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路徑圖中與海洋能相關的內容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臉書粉絲專頁原文發表於 2022 / 05 / 02 )

在前篇貼文所引用的中時社論裡,有這麼一句話:

但政府的「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對風電和太陽光電以外的綠能,居然只以「發展非傳統地熱發電,並導入波浪、海流發電等海洋能技術,另擴大生質能使用,規畫2050年前瞻能源設置裝置量達 8~14GW」幾句話輕輕帶過,並嚴重低估其潛力值......【註 1】

我先前只有大致滑過淨零路徑圖的投影片,沒有認真讀完全部文稿。為驗證上面那句話的真實性,我特別找到文字版【註 2】,從頭到尾讀過一遍,結果找到那句話是在整份檔案的第16頁(依左邊子目錄。但若是依下方頁碼,則為第14頁)

其實,淨零路徑圖中關於海洋能的篇幅固然很少,但並不僅限於這一句話。以下將我看到的部份標示出來與讀者分享,其中又分為「顯性」及「隱性」兩部分。所謂「顯性」,是指「海洋能」三個字有直接出現,而「隱性」則是「海洋能」三字雖然未直接出現,但其實仍頗有相關的內容。


「顯性」的部分有:
(下述頁數也都是依檔案左邊子目錄)

第10頁:有提到要布局海洋能技術研發
第14頁:圖5「能源轉型」的括號內有提到海洋能
第16頁:本文前段已提及
第72頁:圖22及第73頁的「前瞻能源」,有提到海洋能


「隱性」的部分有:
(下述頁數也都是依檔案左邊子目錄)

第6頁:「產業轉型更具競爭力」段落的(1)和(3)
第18頁:「提升發展本土優勢技術」以下諸多內容
第21頁:「須窮盡一切努力,開發突破性創新技術」,當然包括海洋能
第24頁:以下各產業多次提及「使用綠電」,未來可能來自海洋能
第56頁:以下的「淨零科技」,當然包括海洋能
另外,散見多頁的「氫能」,氫未來也可能來自以海洋能電解海水


以上只是匆匆瀏覽,也許還有遺漏。無論如何,雖然爬梳後,海洋能的蹤影有出現得較頻繁些,但無疑還是太少了,希望日後改版時,海洋能已在淨零路徑圖中躍居要角。




【註 1】
中國時報社論也提及黑潮發電

【註 2】
台灣2050淨零排放策略及路徑總說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會員
84內容數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文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全球的目光焦點都集中在烏克蘭,不過,其他考驗並沒有因為新的危機突然「插隊」就放緩。根據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發布的報告,暖化情勢仍在加遽,2040年之前全球就可能升溫達攝氏1.5 度【註 1】。
雖然淨零路徑圖尚未正式公布(預計三月),部分政策方向已在媒體上提前釋出【註 1】。在引文中,下面這段話特別引起我的注意: 「官員表示,若用既有技術,2050 年要達到淨零碳排可能性很低,因此這十年要趕快投入技術研發,包含發展綠氫、地熱、CCUS等,力拚 2030 年前節能、綠能、減碳極大化;透過
之前寫文時碰上一個問題:台灣的「淨零碳排路徑」由哪個部會來負責研擬 ? 後來我在媒體上看到了,答案是國發會,預計將會在明年初提出【註 1】。 我猜,國發會內負責相關業務的同仁最近應該壓力很大,因為除了社會各界正引頸企盼外【註 2】
備受矚目的 COP26 氣候峰會已於上週落幕,經過艱辛的談判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格拉斯哥氣候協定」終於出台【註 1】。但,在取得了部分可貴成就的同時,也有些妥協性環節受到強烈質疑,留待世人日後繼續努力。 首先將有進展的部分簡要筆記如下: 【一】甲烷減排:目標是 2030 年前降低甲烷排放量 30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日前致詞時指出,台灣到 2050 年綠能占比絕對超過一半以上,甚至會更高【註 1】。 我一看到這篇報導的標題,就感到懷疑 : 一半夠嗎 ? 再看內文,就更是覺得奇怪,既然已經在思索 2050 淨零碳排路徑,卻仍估算「綠能占比超過一半以上」 ? 我的觀念是,若真心追求「淨零碳
小英總統的國慶演說中,有一段提及「2050 淨零」的目標【註 1】,根據立委洪申翰的整理,這是小英總統今年以來第三次宣示減碳、甚至淨零的決心【註 2】。 對此議題,我們不妨循下述三條線索來思考 : 【一】小英總統的競選承諾 : 2025 年再生能源達 20 % 【二】其他 80 % 的電力也
最近全球的目光焦點都集中在烏克蘭,不過,其他考驗並沒有因為新的危機突然「插隊」就放緩。根據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發布的報告,暖化情勢仍在加遽,2040年之前全球就可能升溫達攝氏1.5 度【註 1】。
雖然淨零路徑圖尚未正式公布(預計三月),部分政策方向已在媒體上提前釋出【註 1】。在引文中,下面這段話特別引起我的注意: 「官員表示,若用既有技術,2050 年要達到淨零碳排可能性很低,因此這十年要趕快投入技術研發,包含發展綠氫、地熱、CCUS等,力拚 2030 年前節能、綠能、減碳極大化;透過
之前寫文時碰上一個問題:台灣的「淨零碳排路徑」由哪個部會來負責研擬 ? 後來我在媒體上看到了,答案是國發會,預計將會在明年初提出【註 1】。 我猜,國發會內負責相關業務的同仁最近應該壓力很大,因為除了社會各界正引頸企盼外【註 2】
備受矚目的 COP26 氣候峰會已於上週落幕,經過艱辛的談判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格拉斯哥氣候協定」終於出台【註 1】。但,在取得了部分可貴成就的同時,也有些妥協性環節受到強烈質疑,留待世人日後繼續努力。 首先將有進展的部分簡要筆記如下: 【一】甲烷減排:目標是 2030 年前降低甲烷排放量 30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日前致詞時指出,台灣到 2050 年綠能占比絕對超過一半以上,甚至會更高【註 1】。 我一看到這篇報導的標題,就感到懷疑 : 一半夠嗎 ? 再看內文,就更是覺得奇怪,既然已經在思索 2050 淨零碳排路徑,卻仍估算「綠能占比超過一半以上」 ? 我的觀念是,若真心追求「淨零碳
小英總統的國慶演說中,有一段提及「2050 淨零」的目標【註 1】,根據立委洪申翰的整理,這是小英總統今年以來第三次宣示減碳、甚至淨零的決心【註 2】。 對此議題,我們不妨循下述三條線索來思考 : 【一】小英總統的競選承諾 : 2025 年再生能源達 20 % 【二】其他 80 % 的電力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終於⋯來到這一步了,看到這樣進展,雖然有些出乎意料,卻沒有特別的恐慌,反而覺得有些⋯安心?
學圍棋的過程,累積題目和對弈似乎是必然的,然而更重要的是讓同學們學會靜心去思考,找出最適合的一著。
Thumbnail
透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企業面臨國內外氣候變遷議題需執行對策。本文探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以及企業的淨零路徑規劃,對於氣候變遷盤查與因應策略提供多方面建議。
Thumbnail
天親菩薩觀察極樂世界時,首先讚歎:「莊嚴清淨功德成就」。這一句是總說、總綱領,此句的「清淨功德」四個字是根本;換句話說,極樂世界的殊勝美好都是從清淨心來的,清淨是總相,佛就從清淨這個地方生起一切的莊嚴清淨功德。
Thumbnail
昨天(3/30) 行政院國發會與各部會長官針對2050淨零轉型路徑圖進行記者會報告,姑且不論此路徑圖到底好還是不好,但值得思考的是,那我們要做什麼?
Thumbnail
到目前為止,我們都還是在附檔名為.py的Python檔案執行程式碼,當程式需要與外部的檔案互動,例如讀取文字、表格、或是影像來做分析,或是把程式執行的結果儲存下來,就需要能夠存取外部的檔案。例如,在上一節中,當貪食蛇遊戲結束之後,隨著程式停止執行,該次的分數也就被丟棄,若能將分數記錄下來,下次遊戲開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們常做一種事,就是「與其受人擺佈,不如先發制人地塑造好自己熟悉的角色及情境,然後照舊演,產生熟悉但可接受的挫敗」。 如果當事人習慣當受害者、不願負責,在遇到事件時,他的情緒與認知便會悄悄地往那方面去收集訊息,形成「我就是沒辦法」的解釋,進入「我就是無助、崩潰」的受害者角色。
Thumbnail
情緒要能覺察,需要先能承接與安撫,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喜愛自己」或「相信有人愛自己」是前提,才會有動機及力量學習與情緒共處。如果你學會了愛自己,就能明白情緒承接與安撫的意義──你相信自己的情緒是有道理的,是要被看見與受理的,你從情緒看見自己的需要,並且有些行動。
Thumbnail
情緒的產生是人對生活經驗的一種自然反應。情緒產生先於認知面與意識面,類似本能反應,幫助當事人處理一些緊急和危險的突發事件,EX「感到害怕就先逃跑」。另一種是當事人若面臨失去親人、遭遇挫敗等重大事件,失落與悲傷的情緒也能指引自己進行安撫、重整何謂最重要的事物,再讓生活繼續前進。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終於⋯來到這一步了,看到這樣進展,雖然有些出乎意料,卻沒有特別的恐慌,反而覺得有些⋯安心?
學圍棋的過程,累積題目和對弈似乎是必然的,然而更重要的是讓同學們學會靜心去思考,找出最適合的一著。
Thumbnail
透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企業面臨國內外氣候變遷議題需執行對策。本文探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以及企業的淨零路徑規劃,對於氣候變遷盤查與因應策略提供多方面建議。
Thumbnail
天親菩薩觀察極樂世界時,首先讚歎:「莊嚴清淨功德成就」。這一句是總說、總綱領,此句的「清淨功德」四個字是根本;換句話說,極樂世界的殊勝美好都是從清淨心來的,清淨是總相,佛就從清淨這個地方生起一切的莊嚴清淨功德。
Thumbnail
昨天(3/30) 行政院國發會與各部會長官針對2050淨零轉型路徑圖進行記者會報告,姑且不論此路徑圖到底好還是不好,但值得思考的是,那我們要做什麼?
Thumbnail
到目前為止,我們都還是在附檔名為.py的Python檔案執行程式碼,當程式需要與外部的檔案互動,例如讀取文字、表格、或是影像來做分析,或是把程式執行的結果儲存下來,就需要能夠存取外部的檔案。例如,在上一節中,當貪食蛇遊戲結束之後,隨著程式停止執行,該次的分數也就被丟棄,若能將分數記錄下來,下次遊戲開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們常做一種事,就是「與其受人擺佈,不如先發制人地塑造好自己熟悉的角色及情境,然後照舊演,產生熟悉但可接受的挫敗」。 如果當事人習慣當受害者、不願負責,在遇到事件時,他的情緒與認知便會悄悄地往那方面去收集訊息,形成「我就是沒辦法」的解釋,進入「我就是無助、崩潰」的受害者角色。
Thumbnail
情緒要能覺察,需要先能承接與安撫,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喜愛自己」或「相信有人愛自己」是前提,才會有動機及力量學習與情緒共處。如果你學會了愛自己,就能明白情緒承接與安撫的意義──你相信自己的情緒是有道理的,是要被看見與受理的,你從情緒看見自己的需要,並且有些行動。
Thumbnail
情緒的產生是人對生活經驗的一種自然反應。情緒產生先於認知面與意識面,類似本能反應,幫助當事人處理一些緊急和危險的突發事件,EX「感到害怕就先逃跑」。另一種是當事人若面臨失去親人、遭遇挫敗等重大事件,失落與悲傷的情緒也能指引自己進行安撫、重整何謂最重要的事物,再讓生活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