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蛾子與飛蚊

2022/05/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文 / 陳克華
新春以來連下了近一個月的冷雨,家裡不知哪裡飛來許多小蛾子。淡棕色,不及小指指甲大,飛時呈螺旋狀,要伸手抓它並不容易,身手倒也十分敏捷。
多聚集在廚房爐火溫暖處,動鍋取碗時乍地飛起,直撲身上,十分惱人。
本不予理會,過了一個月,數目卻有增加的趨勢,每進廚房必然遭遇三四隻,不得不動手加以殲滅,並尋找可能來源。
上網略查了一下,發現不少人曾有此困擾——「家中飛來小蛾子,且數目愈來愈多。」——人多因此說法也就各種各樣,內容大相逕庭,雖然大部分文章還附了照片,但蟲子外形看來皆十分相似,於事無補。加上有人直稱土名而非學名,更是徒增困擾。

查出的可能名稱包括:衣蛾。杏仁蛾。米麵蛾。螟。蠓蛾。印度榖螟。等等。
其來源生態又可粗分兩類,一是從貯存的穀米而來,蟲子產卵其中,幼蟲食穀長大,再經蛹化為成蛾。因為會吞吃食物,所以被視為害蟲。
圖/連下近一個月的冷雨過後,家裡飛來許多小蛾子。圖片來自pexels
其二是從潮溼陰暗處滋生,最常見便是家中的排水管,廚房浴室裡最易發現。有些類似佛經描述的「溼生」。
而這兩種可能性在幾乎從不開火的我家,可能性皆很低,只能感嘆房子老了,才有這些蟲鼠寄生的問題。我略加觀察,發現大部分飛蛾是從後陽台飛進廚房的,另一個可能應該和我在陽台上養植物有關。
延伸閱讀
之後我用光了一瓶噴霧殺蟲劑,赫然還無法阻擋飛蛾的出現,而且經我一鬧,原來多棲息厨房的蟲子四處逃命,客廳,臥室和餐廳從此皆可發現蹤跡,更添困擾。
再經過一瓶香茅油殺蟲劑,外加一瓶樟腦油噴劑,飛蛾的數目終於被我控制,偶爾零星出現,我更練就了一身徒手抓蟲的絕技神功,見蛾子在半空中繞圈,往往手掌一揮一握,蟲便被我抓住在手中,捏死,當場斃命。
這習慣性的反射動作,卻在飛蛾已經消失了好一陣子後,仍然存在。
尤其是當我在廚房煮咖啡時,往往眼角餘光瞥見一道黑影掠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伸手一抓。
有時真的還逮到一隻漏網之魚。不禁沾沾自喜。
有時什麼也沒有。
幾次之後,我才確定,在我眼前飄過的黑影,不是小蛾子,而是眼睛裡的飛蚊。
這才確定:原來,不只是房子老了,人,也老了。
延伸閱讀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作家、榮總眼科角膜科主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0會員
195內容數
創刊於1986年的《遠見雜誌》,一直以「傳播進步觀念」,「社會進步的動力」自許。為了要在網路時代,一面要減少資訊氾濫,一面要用新的平台擴大影響,2013起,我們十分慎重地邀請了五十餘位(累積迄今超過百位)來自台灣、大陸、美國、香港、新加坡等海內外有成就、有見解、有理想的人士,各在其專業領域發表其獨立意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