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知識管理系列 5】如何提升筆記的重複利用程度?加入Metadata 連結主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提到4步驟整理讀書筆記、3步驟將讀書筆記寫成長文的方法,範圍都只侷限於單一文章/書籍的內容拆解與連結。這篇文章繼續延伸,談談拆分出去的觀念筆記要如何重複利用。我們要學習一個做筆記的新概念 — 加入Metadata 連結其他筆記。

怎麼做呢?有3個步驟:

  • 加入 Metadata 筆記區塊
  • 在 Metadata 連結其他筆記
  • 善用Backlinks 累積想法複利

步驟一、加入 Metadata 筆記區塊

之前的文章說過:「每一則觀念筆記拆分出來後,都變成一則原子化筆記 — 可以被單獨地閱讀與組合。」

原子化筆記應該可以被再進一步擴大利用,與其他書籍、文章中分拆出來的觀念筆記再次進行融合,形成新的、更大的洞察。

怎麼做呢?我們需要在觀念筆記中紀錄 Metadata。所謂的 Metadata,是描述「這份筆記本身」的內容、中文也翻譯成「元資料」,也就是資料的資料。

Metadata 其實被應用在非常多的地方。例如 HTML 網頁中,就有 Metadata 描述這個網頁的細節 (例如網頁標題、網頁作者、網頁敘述…等) ; 每一本書籍中,翻到最後一頁可看到出版社、作者、第幾刷…等,這些也是 Metadata。

有趣的是,我們可以自己在筆記中建立這些 Metadata,描述這則筆記的細節資料,在往後的筆記搜尋上可以發揮非常巨大的幫助。Metadata 只是一行文字,後面寫上筆記軟體的內部連結 ( [[筆記名稱]])。

raw-image
若想要了解更多細節,可以閱讀《了解 Obsidian 的 Metadata,建立一套可持續迭代的筆記系統》這篇文章。

步驟二:在 Metadata 連結其他筆記

那我們要加入哪些 Metadata 欄位到觀念筆記中呢?

如果只留下最重要的 1 個欄位,我會說是「Parent link (父連結)」,也就是「未來我想要在哪則筆記中再次看到這則筆記」。( 這個名稱可以自行命名,但多數的知識管理文章多以 Parent Link 代表)

那 Parent Link 要填什麼呢?最基本都會有這則「觀念筆記」的出處 — 也就是原文章、原文書名這個「名詞筆記」。例如

  • 「收件箱是GTD理論的重要元素」來自於《Getting Things Done (搞定)》
  • 「記憶組塊是人類大腦處理資訊的最小單位」來自於《大腦喜歡這樣學》
  • 「用卡片盒筆記法進行腦外思考的過程」來自於《卡片盒筆記:最高效思考筆記》…等。

Parent Link 也都可以連接到其他「名詞筆記」或「觀念筆記」。例如:

  • 「收件箱是GTD理論的重要元素」可以是時間管理、時間管理軟體、生產力、任務管理…等
  • 「記憶組塊是人類大腦處理資訊的最小單位」可以是記憶、間隔重複、學習、概念…等
  • 「用卡片盒筆記法進行腦外思考的過程」可以是卡片、寫作、生產力、原子化…等 以第三例來說,未來當我開啟「卡片、寫作、生產力、原子化」這些筆記的時候,我想要看到「用卡片盒筆記法進行腦外思考的過程」這則筆記連結。(具體怎麼看會在步驟三解說)

連結跨領域想法將不再是「憑運氣」,而是時間的積累與知識的整理罷了。

raw-image

步驟三、善用Backlinks 累積想法複利

最後講實際的操作方法。

現在市面上有支援 Backlink 功能 (即顯示有哪些筆記連結到現在這則筆記,又稱反向鏈接) 的筆記軟體都可以使用上述說的方法,例如 Obsidian, Roam Research, Heptabase, Logseq, Notion…等。

還記得我們在 Parent Link 紀錄的筆記連結嗎?這些軟體能夠將「反向鏈接」條列出來,我們只要定期將筆記連結寫到「名詞筆記」或「觀念筆記」中,再透過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分類、排序、銜接」方法,就能跨領域連結想法。例如我就用這樣的方法,將「卡片盒筆記法」、「時間管理的 GTD 理論」、「認知科學的組塊概念」結連起來。

舉例來說,當我開啟「時間管理」這則筆記時,就看到 Henrik werdelin 的「8+1 Framework」、王永福的「在家工作-更有生產力的5個秘訣:福哥訂閱Email 文章 0518」、Esor 的「下班學習的時間規劃術:戰勝拖延做最重要的事」這 3 則筆記。經過整理,我就將這三個看起來領域不相干的人連結起來了,在過去我根本想不到會這樣組合內容!

只要記得在 Parent Link 欄位加上想連結的筆記,就能在未來再次遇見他們。

raw-image

總結

最後為大家整理這 3 個步驟:

  1. 加入 Metadata 筆記區塊
  2. 在 Metadata 連結其他筆記
  3. 善用Backlinks 累積想法複利

整篇文字看起來很長,大家可以參考文章的圖解比較簡單。

1. 《了解 Obsidian 的 Metadata,建立一套可持續迭代的筆記系統》這篇文章已經寫了快要 1 年了,我的Metadata 欄位也改進許多。在這篇文章我並沒有提到如 Status、Note Type、Author…等Metadata,因為會讓整體概念太複雜。
2. 我建議大家都可以嘗試在筆記中加入 Metadata 的欄位,剛開始只要寫 Parent Link 就夠了- 即「未來我想要在哪則筆記中再次看到這則筆記」。
3. 你可以自行加入其他的 Metadata 欄位,只要自己能清楚知道「這個 Metadata欄位的功能是什麼」就好。千萬不要生搬硬套,過多的 Metadata只會把自己的腦袋搞昏。

喜歡我的文章嗎?以下是更多關於我的資訊。

▶ 關於文章

1/ 歡迎訂閱 我的電子報 獲得實用的生活與工作技巧,每週二中午 12:00 準時發刊
2/ 常滑 Facebook 嗎?可以幫我的 Facebook 粉絲團 按個讚,就可以看到文章啦~
3/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追蹤」我~
4/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可以對文章點愛心讓我知道 ❤️

▶ 關於我
Software Technical writer @ OwlTing 奧丁丁集團 我專注寫
1/ SaaS 軟體產品規劃
2/ 個人知識管理
3/ 線上寫作的文章。
擁有6+ 年的SaaS產品經理工作經驗,☕️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或跟我喝杯咖啡聊聊天,我的信箱是 muhenry608@gmail.com

▶︎ 聯繫方式
• 📪 Email:muhenry608@gmail.com
• 💬 Facebook:請先加我 個人好友 並簡短說明想要諮詢的主題

▶︎ 建立人脈
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 |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朱騏的沙龍
217會員
129內容數
分享學習相關的技巧、工具與方法
朱騏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13
網路資訊的發達加上自媒體經營的盛行,我們一天接觸到的資訊早就超過大腦能夠負荷的界線。在這麼多資訊中,如何選擇自己值得保存的資訊呢?生產力專家 Tiago Forte 提出了 4 個問題,幫助我們思考眼前的資訊是否值得儲存下來。
Thumbnail
2023/01/13
網路資訊的發達加上自媒體經營的盛行,我們一天接觸到的資訊早就超過大腦能夠負荷的界線。在這麼多資訊中,如何選擇自己值得保存的資訊呢?生產力專家 Tiago Forte 提出了 4 個問題,幫助我們思考眼前的資訊是否值得儲存下來。
Thumbnail
2022/11/15
你想在網路上快速且持續的寫文章分享觀點,建立專業形象來獲得更多合作機會嗎 ? 但是你可能碰到很多困難。我從 2019–2022 年,在經營部落格、電子報、社群的過程中,學習與精通個人知識管理、自媒體寫作的技巧,能夠幫助想經營個人品牌的你建立專業形象與變現。
Thumbnail
2022/11/15
你想在網路上快速且持續的寫文章分享觀點,建立專業形象來獲得更多合作機會嗎 ? 但是你可能碰到很多困難。我從 2019–2022 年,在經營部落格、電子報、社群的過程中,學習與精通個人知識管理、自媒體寫作的技巧,能夠幫助想經營個人品牌的你建立專業形象與變現。
Thumbnail
2022/10/18
到底什麼叫做知識管理?又或者大家期待的知識管理,究竟想獲得什麼結果?過去我把「管理好筆記」跟「個人知識量」畫上等號,但隨著「筆記數量」增多,我發現自己的知識量並沒有等比例增多,在 2019 - 2022 這 3 年持續的寫作輸出後,我發現以前的觀念錯了,我該加強的能力應該是「小輸出」。
Thumbnail
2022/10/18
到底什麼叫做知識管理?又或者大家期待的知識管理,究竟想獲得什麼結果?過去我把「管理好筆記」跟「個人知識量」畫上等號,但隨著「筆記數量」增多,我發現自己的知識量並沒有等比例增多,在 2019 - 2022 這 3 年持續的寫作輸出後,我發現以前的觀念錯了,我該加強的能力應該是「小輸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目錄/連結/分類/建立索引及出版文章的過程/ChatGPT製作筆記的技巧/使用Obsidian與Notion相互搭配 晚上 6:40開放觀看哦!(免費贈送ChatGPT攻略,詳YT頻道說明欄) 大家好,我是Morgan,這堂課我們來說明卡片盒筆記法的連結、分類跟索引
Thumbnail
目錄/連結/分類/建立索引及出版文章的過程/ChatGPT製作筆記的技巧/使用Obsidian與Notion相互搭配 晚上 6:40開放觀看哦!(免費贈送ChatGPT攻略,詳YT頻道說明欄) 大家好,我是Morgan,這堂課我們來說明卡片盒筆記法的連結、分類跟索引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 : 提高你學習的意願 近幾年流行的卡片筆記,解決了當筆記越來越多時變得複雜讓人放棄整理的困難,也促進人們開始保持學習的動力。 卡片筆記的原理,就是在你平日時紀錄一些小靈感,一句話也可以,想到什麼不錯的點子就記下來,可以是手寫本,也可以是手機紀錄。 當有一定數量後,你再找個時間把這些小靈感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 : 提高你學習的意願 近幾年流行的卡片筆記,解決了當筆記越來越多時變得複雜讓人放棄整理的困難,也促進人們開始保持學習的動力。 卡片筆記的原理,就是在你平日時紀錄一些小靈感,一句話也可以,想到什麼不錯的點子就記下來,可以是手寫本,也可以是手機紀錄。 當有一定數量後,你再找個時間把這些小靈感
Thumbnail
如果寫筆記的目的是在幫助自己產出,那影響產出效率的關鍵是什麼?先說答案:好的筆記連結。如果把知識產出看作是一條生產線,筆記是這一條生產線中重要的工人。而工人是否能發揮1+1>2的綜效,背後的關鍵在於「筆記之間的連結方式」。
Thumbnail
如果寫筆記的目的是在幫助自己產出,那影響產出效率的關鍵是什麼?先說答案:好的筆記連結。如果把知識產出看作是一條生產線,筆記是這一條生產線中重要的工人。而工人是否能發揮1+1>2的綜效,背後的關鍵在於「筆記之間的連結方式」。
Thumbnail
思考#1:防彈筆記的四個元素:目標成果,要解決的問題,下一步行動,下一步連結 站長在呈現此書,使用的元數據(Metadata)為 目標成果 要解決什麼問題 下一步行動 下一步連結 這個格式蠻好的,可以連結書的內容。 思考#2:鳥瞰書籍內容 Part 分析 防彈筆記的改變 防彈筆記的原則 內容分析
Thumbnail
思考#1:防彈筆記的四個元素:目標成果,要解決的問題,下一步行動,下一步連結 站長在呈現此書,使用的元數據(Metadata)為 目標成果 要解決什麼問題 下一步行動 下一步連結 這個格式蠻好的,可以連結書的內容。 思考#2:鳥瞰書籍內容 Part 分析 防彈筆記的改變 防彈筆記的原則 內容分析
Thumbnail
這兩年網路上出現許多整理筆記的方式,讓人眼花撩亂。這麼多的筆記方法,每種整理方式想達到的目的都不同。礙於網路上的資訊太多太雜,許多人往往看到一個方法就直接使用,結果容易把自己的筆記庫弄的一團亂,最後只好放棄(然後重複這個循環)。這篇文章將分享 5 種筆記整理結構,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
Thumbnail
這兩年網路上出現許多整理筆記的方式,讓人眼花撩亂。這麼多的筆記方法,每種整理方式想達到的目的都不同。礙於網路上的資訊太多太雜,許多人往往看到一個方法就直接使用,結果容易把自己的筆記庫弄的一團亂,最後只好放棄(然後重複這個循環)。這篇文章將分享 5 種筆記整理結構,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
Thumbnail
本書書名卡片盒筆記,但內容並不止於記錄筆記的方式,而是重新定義關於學習的概念。透過記錄卡片筆記的過程與學習互相結合,提取出對於自己真正理解且有幫助的想法,之後應用卡片盒的關聯組合特性,為你的想法激發出新的或是產出已接續好的概念。簡而言之,卡片盒可以幫助你將你所理解到的項目產生關連,加深記憶。
Thumbnail
本書書名卡片盒筆記,但內容並不止於記錄筆記的方式,而是重新定義關於學習的概念。透過記錄卡片筆記的過程與學習互相結合,提取出對於自己真正理解且有幫助的想法,之後應用卡片盒的關聯組合特性,為你的想法激發出新的或是產出已接續好的概念。簡而言之,卡片盒可以幫助你將你所理解到的項目產生關連,加深記憶。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的本質,其實是記錄「想法」與「想法的脈絡」這是跟傳統大家對於「筆記」的認知最大的不同。​ ​ 我們要分辨「筆記」與「想法」兩個字,前者是資訊的記錄、後者帶有自己的思考與感觸。​ ​ 那想法的脈絡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就是將一連串相似的想法 (卡片) 用清單列下來,相近的卡片因為脈絡相同,就會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的本質,其實是記錄「想法」與「想法的脈絡」這是跟傳統大家對於「筆記」的認知最大的不同。​ ​ 我們要分辨「筆記」與「想法」兩個字,前者是資訊的記錄、後者帶有自己的思考與感觸。​ ​ 那想法的脈絡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就是將一連串相似的想法 (卡片) 用清單列下來,相近的卡片因為脈絡相同,就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