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死的不是我?《疫起面對,我願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病房裡,七十餘歲的阿雀嬸(化名)又坐在紅椅上悄悄拭淚,她打從住進台中慈濟醫院專責病房裡就十分憂傷,但掛心的從來不是自己的病情。
原本性格開朗的阿雀嬸,是社區裡熱心公益、人緣極佳的長輩。五月,一位北部親友來找她玩,在她家中小住幾日。直到友人返家、疫情爆發後,阿雀嬸這才發現,友人居住地已成了疫情熱區。更讓她驚恐的是,友人返回臺北不久後確診新冠肺炎。緊接著,阿雀嬸、家人一一確診,就連好友鄰居們也陸陸續續確診了。
她懊悔莫及,怎麼也沒想到,只是招呼好友家中小住、走走逛逛,卻讓家人、情感深厚的鄰居、社區好友,幾乎無一倖免的罹患新冠肺炎。阿雀嬸老想著:「為什麼我會把病毒傳染給大家?」「如果我當時沒有去○○○他們家喝茶、串門子,他們是不是就不會染上病毒了?」
窗外,豔陽與午後雷雨交織的這天,阿雀嬸從親人口中得知,北部好友不敵疫病過世了;再隔一周,連情同姊妹的好鄰居也走了。她一開口,淚水不斷滑落,反覆說著:「為什麼死的不是我,為什麼死的不是我……
阿雀嬸時常在哭泣,不說話也吃不下飯。「我們看了都很心疼,因為真的沒有人會想要把病毒帶到社區,但她覺得鄰居的往生都是她造成的,她無法原諒自己;我們很擔心她,也請身心科醫師來會診。」吳美華護理長說,護理師時常陪她,她的家人也不斷透過視訊安慰她。
然而醫護畢竟沒有辦法二十四小時待在她的病室內,便想辦法寫卡片、錄製影片,透過Line、也透過台中慈濟醫院獨有的「機器人阿信」為她加油打氣。護理人員自行錄製、剪接影片,透過「阿信」身上的螢幕到病房陪阿雀嬸聊天。
阿雀嬸定睛看著「阿信」播放每位醫護人員對她說的話,當護理師說,「嗨!阿姨!」她也勉強揮手跟大家打招呼,護理師做出手勢要她加油,她直點頭,說好。不論日班、小夜或大夜班的護理師,只要進病室執行任務時,都會多待些時間陪伴她。「我們只是要讓阿姨知道,她並不孤單,疫情的傳播也不是她造成的,希望她不要太自責。」吳美華說。
後來,阿雀嬸平安出院了,但是她沒有再回到住了一輩子的社區,她的子女擔心她身心受影響,接她到外縣市同住;她像被連根拔起般的移居他鄉,無法再回到過去。
與阿雀嬸關係密切的醫護們,也在她出院後持續關懷,聽到阿雀嬸回應:「我會堅強,好好地活下去。」也稍感安心了。
博客來
TAAZE讀冊生活
誠品
金石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個夜晚,並不安寧。臺灣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已逼近六百人。已懷孕三十二周的小憶(化名)確診了,渾身不適,救護車載著她,問了好幾家卻找不到能夠收治她的醫院,「那我們到橋的另一邊,去台北慈濟醫院,可以嗎?」救護員問道。 不久後,台北慈濟醫院新冠肺炎專責病房的護理長陳美慧,告訴同仁們: 手術前的緊繃
在人生的空隙中,慶幸有詩給了想像、隱匿或是喘息的天地,讓肉身與心靈隨詩句安適、調節吐納。除了承載詩能容納大小宇宙的特性,此次陳依文的詩依舊保有她柔中帶刺的優雅質地;整部詩集以薔薇品種作為視覺與意象,透過不同的薔薇品種來描述人生不同階段的心境。 萬物有光。萬物為光。 你自是 其中最絢麗華彩的一束。
世界上有一種閱讀的原型,在不同的時代都會出現不同的化身,這種閱讀是人類永恆的需要,因為它反映了人類內在最深沉的心靈探索,就是尋找人為什麼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和目的。 他幫助的方式是讓學生察覺問題所在,再懂得提出正確的問題,然後在自己去尋找答案。
一個夏日傍晚落日時分,我站在紐芬蘭家中的陽台上,懸在兩個世界之間。我後方隔著紗門,可聽見加拿大電視播報員正在報導阿富汗坎達哈省(Kandahar)的最新自殺炸彈攻擊,造成二十九死五十傷,鮮血殘骸飛濺四周牆垣,女人哀號慟哭,男人憤怒暴動,孩子的眼神空洞絕望……真是難以置信的創傷,我幾乎無法聽下去了。
對榮格的分析心理學來說,夢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因為無意識比意識更具優先性。透過這三十個夢來理解榮格的一生,等於是用榮格的理論來寫榮格的心理傳記,這是過去所沒有的,不只是世界不同語言有關榮格的上百本傳記恐怕不曾有過,甚至在其他心理學家的傳記裡,也相當不容易見到。 榮格眼中的父親,可靠但沒有權利
《我們為何彼此撕裂?:從大團體心理學踏出和解的第一步》的新書分享會,在作者沃米克.沃爾肯(Vamık D. Volkan)博士、主持人王浩威醫師、本書譯者成顥,與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彭仁郁的精彩對談中圓滿完成,現場兩岸讀者們的熱烈討論與激辯,也有了一個發人省思的答案。 購買本書 博客來網路書店
這個夜晚,並不安寧。臺灣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已逼近六百人。已懷孕三十二周的小憶(化名)確診了,渾身不適,救護車載著她,問了好幾家卻找不到能夠收治她的醫院,「那我們到橋的另一邊,去台北慈濟醫院,可以嗎?」救護員問道。 不久後,台北慈濟醫院新冠肺炎專責病房的護理長陳美慧,告訴同仁們: 手術前的緊繃
在人生的空隙中,慶幸有詩給了想像、隱匿或是喘息的天地,讓肉身與心靈隨詩句安適、調節吐納。除了承載詩能容納大小宇宙的特性,此次陳依文的詩依舊保有她柔中帶刺的優雅質地;整部詩集以薔薇品種作為視覺與意象,透過不同的薔薇品種來描述人生不同階段的心境。 萬物有光。萬物為光。 你自是 其中最絢麗華彩的一束。
世界上有一種閱讀的原型,在不同的時代都會出現不同的化身,這種閱讀是人類永恆的需要,因為它反映了人類內在最深沉的心靈探索,就是尋找人為什麼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和目的。 他幫助的方式是讓學生察覺問題所在,再懂得提出正確的問題,然後在自己去尋找答案。
一個夏日傍晚落日時分,我站在紐芬蘭家中的陽台上,懸在兩個世界之間。我後方隔著紗門,可聽見加拿大電視播報員正在報導阿富汗坎達哈省(Kandahar)的最新自殺炸彈攻擊,造成二十九死五十傷,鮮血殘骸飛濺四周牆垣,女人哀號慟哭,男人憤怒暴動,孩子的眼神空洞絕望……真是難以置信的創傷,我幾乎無法聽下去了。
對榮格的分析心理學來說,夢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因為無意識比意識更具優先性。透過這三十個夢來理解榮格的一生,等於是用榮格的理論來寫榮格的心理傳記,這是過去所沒有的,不只是世界不同語言有關榮格的上百本傳記恐怕不曾有過,甚至在其他心理學家的傳記裡,也相當不容易見到。 榮格眼中的父親,可靠但沒有權利
《我們為何彼此撕裂?:從大團體心理學踏出和解的第一步》的新書分享會,在作者沃米克.沃爾肯(Vamık D. Volkan)博士、主持人王浩威醫師、本書譯者成顥,與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彭仁郁的精彩對談中圓滿完成,現場兩岸讀者們的熱烈討論與激辯,也有了一個發人省思的答案。 購買本書 博客來網路書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阿花的人生》 阿花還是沉默無言。儘管生死交關,那表情、眼神永遠不信任及驚恐徬惶。 在現代醫療雙管照護下,醫生問診開藥,阿花蛻變一個人,好像睡一覺驚醒過來:一生歷經煎熬,有個女兒因為自己不夠勇敢而葬送;隻身任意進入複雜陌生環境被欺凌,而一切源頭來自這個男人 (阿俊)。 阿花卸下那些陳舊包袱,道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天佑有時候也會有打死不動刀的情況,一個老樣子平常的下午,天佑抽著菸看著電視,嘟嘟就自己在附近亂晃,突然門鈴響了,老樣子佩潔去開門,來的人佩潔自然不認識,天佑看到人後直接像是發瘋那樣把人趕走,接著佩潔自然有疑惑了,不過就是個病人,為何天佑可以氣成那樣子,佩潔當然要好好問問了。
雅慧因為高燒不退,直接被送急診,發燒到整整四十四度,已經三天沒退燒,人就躺在醫院吊點滴,大家都很擔心,一個半夜的晚上,小雅不知道什麼原因自己把點滴拔掉,跑去對面房間跟一個叫做霍爾的小男生講話,聊到天亮,後來一度失去呼吸跟意識,好在搶救回來。
Thumbnail
公公仙逝後,和婆婆同住已一段時間。婆婆突然身體不適,住院期間引發了作者對婆婆的內疚感和成長。母親分享了她照顧外婆的經歷,讓作者意識到感恩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透過照顧婆婆找到家人之間的連結和情感。 婆婆的疾病引發作者對心結的反省成長,思考家人之間的連結。
鳳姐的身體越來越差,已經到了沒辦法起床的時候,阿惠和鳳姐的乾孫女阿如只好輪流照顧她。 (先是阿民,接著輪到鳳姐嗎?) 阿惠拍拍自己的臉頰,讓自己別再胡思亂想。 鳳姐經營的私娼寮歇業了,讓小李也跟著失業,但他靠著工程行的分紅,雖然暫時還能衣食無虞,可有著危機意識的他,知道這樣下去
自從決定和Grandpa及丫丫一家回台掃墓後,阿嬤心中時時莫名的驚慌,沒有阿祖的台灣會怎麼樣.... 自從阿祖過逝後, 阿嬤一直不敢正視阿祖的照片(尤其是醫院中的)。阿嬤撐得住沒有阿祖的房間嗎? 终於回來了,阿嬤驚訝的發現,在台灣,阿嬤仍擁著滿滿的愛❤。 跟祖姨婆們去生命館看阿祖和曼虹姨婆,丫丫媽
哈哈哈,就一笑置之吧~~前幾天我在大安人社團裡看到一位女士/版主的一篇貼文,是版主想要尋恩人道謝,原來是版主的姑姑被一個男人叫救護車救了姑姑的命,她想要道謝,但她開頭就寫:有一位阿姨怎樣怎樣...害我看了半天搞不懂她在寫什麼?後她文中突然說她表弟想要謝謝這位男士,我才搞懂她的身份,昏倒者是她的姑姑,
Thumbnail
記得機構之前來了一位玉瑛阿姨,是一位好有個性的阿姨 子女都功成名就,但都不理她,孤身一人,被社會局安置 她把我當成她小孩,告訴我,如果走,最想看到的人是我 那天,阿姨就醫了,末期腎病,好不容易通知了她的兒女 兒女都去看她了,也願意出錢醫治她,但她一定要回機構 拗不過阿姨的堅持,兒女在機構協
Thumbnail
感謝阿嬤把我拉拔到大,每次在我撿到錢的時候,告誡我要買甜的東西吃才不會倒楣;晚年邁入失智時,也感謝阿嬤願意讓我照顧著她。讓我在她身邊,在時間老人的見證下,看著她從生命裡褪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阿花的人生》 阿花還是沉默無言。儘管生死交關,那表情、眼神永遠不信任及驚恐徬惶。 在現代醫療雙管照護下,醫生問診開藥,阿花蛻變一個人,好像睡一覺驚醒過來:一生歷經煎熬,有個女兒因為自己不夠勇敢而葬送;隻身任意進入複雜陌生環境被欺凌,而一切源頭來自這個男人 (阿俊)。 阿花卸下那些陳舊包袱,道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天佑有時候也會有打死不動刀的情況,一個老樣子平常的下午,天佑抽著菸看著電視,嘟嘟就自己在附近亂晃,突然門鈴響了,老樣子佩潔去開門,來的人佩潔自然不認識,天佑看到人後直接像是發瘋那樣把人趕走,接著佩潔自然有疑惑了,不過就是個病人,為何天佑可以氣成那樣子,佩潔當然要好好問問了。
雅慧因為高燒不退,直接被送急診,發燒到整整四十四度,已經三天沒退燒,人就躺在醫院吊點滴,大家都很擔心,一個半夜的晚上,小雅不知道什麼原因自己把點滴拔掉,跑去對面房間跟一個叫做霍爾的小男生講話,聊到天亮,後來一度失去呼吸跟意識,好在搶救回來。
Thumbnail
公公仙逝後,和婆婆同住已一段時間。婆婆突然身體不適,住院期間引發了作者對婆婆的內疚感和成長。母親分享了她照顧外婆的經歷,讓作者意識到感恩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透過照顧婆婆找到家人之間的連結和情感。 婆婆的疾病引發作者對心結的反省成長,思考家人之間的連結。
鳳姐的身體越來越差,已經到了沒辦法起床的時候,阿惠和鳳姐的乾孫女阿如只好輪流照顧她。 (先是阿民,接著輪到鳳姐嗎?) 阿惠拍拍自己的臉頰,讓自己別再胡思亂想。 鳳姐經營的私娼寮歇業了,讓小李也跟著失業,但他靠著工程行的分紅,雖然暫時還能衣食無虞,可有著危機意識的他,知道這樣下去
自從決定和Grandpa及丫丫一家回台掃墓後,阿嬤心中時時莫名的驚慌,沒有阿祖的台灣會怎麼樣.... 自從阿祖過逝後, 阿嬤一直不敢正視阿祖的照片(尤其是醫院中的)。阿嬤撐得住沒有阿祖的房間嗎? 终於回來了,阿嬤驚訝的發現,在台灣,阿嬤仍擁著滿滿的愛❤。 跟祖姨婆們去生命館看阿祖和曼虹姨婆,丫丫媽
哈哈哈,就一笑置之吧~~前幾天我在大安人社團裡看到一位女士/版主的一篇貼文,是版主想要尋恩人道謝,原來是版主的姑姑被一個男人叫救護車救了姑姑的命,她想要道謝,但她開頭就寫:有一位阿姨怎樣怎樣...害我看了半天搞不懂她在寫什麼?後她文中突然說她表弟想要謝謝這位男士,我才搞懂她的身份,昏倒者是她的姑姑,
Thumbnail
記得機構之前來了一位玉瑛阿姨,是一位好有個性的阿姨 子女都功成名就,但都不理她,孤身一人,被社會局安置 她把我當成她小孩,告訴我,如果走,最想看到的人是我 那天,阿姨就醫了,末期腎病,好不容易通知了她的兒女 兒女都去看她了,也願意出錢醫治她,但她一定要回機構 拗不過阿姨的堅持,兒女在機構協
Thumbnail
感謝阿嬤把我拉拔到大,每次在我撿到錢的時候,告誡我要買甜的東西吃才不會倒楣;晚年邁入失智時,也感謝阿嬤願意讓我照顧著她。讓我在她身邊,在時間老人的見證下,看著她從生命裡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