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腦中的聲音】

【改變腦中的聲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覺察練習

燁經常是家中第一個起床的人

也是我的鬧鐘

燁:「媽咪,起~~~床~~~」

半睡半醒間我通常會先確認:「幾點了?」

如果燁的答案是6點多

我通常會一陣惱怒

用棉被摀住頭轉身再睡去

如果是到了該起床的時間

有時,我會盡快起床

多數時候,我會再躺一下並且回答:

「好…知道了,讓我開機一下...」

燁有時候在叫床後

會自己看書去,給我一點時間開機

有時候他等不及想快點去上學

就會在我耳邊,一、直、叫、喊

「媽咪起床~~~媽咪起床~~~媽咪起床~~~!!!」

如果我還是一直躺著

燁叫床的聲音就會逐漸轉為惱人、哭喪、哀嚎、生氣:

「媽咪,你不是說7點要起床嗎? 妳都不起床!!!~」

若是這樣的情況

在我隱約感覺到燁的能量~即將

從晨起的精神飽滿逆轉直下至挫折憤怒時

我腦袋就會有另一股評價自己的聲音再跑出來

然後我再努力地用負向驅力使喚我的身子起來

最近我練習把覺察帶到晨起的時刻

這幾天早晨起床時

感覺到意識正在從夢境回到現實的那個空間移動

感覺心跳變得快速

感覺身體正在甦醒

腳麻麻的、手掌的小肌肉隱隱地蓄動

起身時感覺到血液緩緩起從身軀流至腳底

在燁叫我起床,而我腦袋的聲音是

「知道了,不要再叫了!」時

我會刻意轉換為

再擁燁入懷、用手撫摸著孩子的臉眉髮稍

感受一下這個迫不及待要去玩耍和學習的孩子!

感受著這個小小身驅的同時,

也欣賞著、讚嘆著

就這樣,透過刻意覺察和練習,

我成功地把自己早晨與自己互鬥的惱人戲碼,

在我逮到自己腦袋裡跑出了批判自己的聲音時

我試著轉換這個聲音:

起身後,再微笑著對燁說

起床一直都是我最不覺察的時刻

當我刻意練習

念頭不一樣

能量,也就流動了

阿建老師:「當念頭出現的那一刻,你要認出它來,那是小我的聲音,是一個被制約的心智模式。如果你注意到那個聲音,你就會了解,你不是那個聲音,你是可以覺知那個聲音的。你不用去認同這個聲音,可以拉出一個距離,再來改變這個狀態。」

與大家分享我的練習

#一週一練習

#薩提爾冰山理論

#觀點就是能量

#念頭關注在哪就吸引什麼到身邊

#我們怎麼看孩子孩子就成為我們心中的樣子

#每天都有專屬的morningcall是奢侈的幸福📷

avatar-img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39會員
26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善良對你來說是什麼? 我自認是一個善良的人,我曾在很冷的天,不經意地留下一條圍巾在公園睡著的街友身旁,但隔天,我依然看到街友,卻沒看到我留下的圍巾。我似乎明白了,那是我自以為的幫忙,而不是他需要的協助。 在諮詢的尾聲,小貞說「其實…好像也沒這麼難嘛!」她露出了一個…非常美的笑容! 街友說:“對”。
#只要教出能做得好的人就好 翎在挫折時、或不想做事時 有個大絕招,就是: 躺在地上 plus 開啟屏蔽功能 有時候我只是允許她的狀態; 有時候我會更生氣,叫她快點動作; 有時候我會陪伴她。 看情境需要和我的狀態而定。 前天,類似的狀況又發生了 翎要把碗袋拿出來時,卡在書包 這時,翎居然起身了
不知道你們家的孩子會不會這樣? 就是,事情做不好、遇到挫折了 第一個反應是:哭、生氣 第二個行動是:跑來找媽媽 這樣的事,最近在我們家…翎天天發生 晨起,翎前一秒還開開心心地去刷牙 後一秒哭著跑來找我 「媽咪…嗚嗚…」 『怎麼了?』 如果不刻意覺察自己的反應,我的慣性通常是: 2. 教導孩子怎麼做
為了表面的和諧, 家庭中的每個人都不敢自在地做自己… 在記錄片<做自己的大師>中 有一個案例是:媽媽為了家庭和諧,讓4個孩子中的老大(看起來成年了)掌管了家庭大局。 從他們的互動中不難拼揍出,家庭中的每個人,似乎都做了些犧牲、都在忍耐,卻都為自己的付出不被看見而感到委屈! 為了流於表面的和諧, -
善良對你來說是什麼? 我自認是一個善良的人,我曾在很冷的天,不經意地留下一條圍巾在公園睡著的街友身旁,但隔天,我依然看到街友,卻沒看到我留下的圍巾。我似乎明白了,那是我自以為的幫忙,而不是他需要的協助。 在諮詢的尾聲,小貞說「其實…好像也沒這麼難嘛!」她露出了一個…非常美的笑容! 街友說:“對”。
#只要教出能做得好的人就好 翎在挫折時、或不想做事時 有個大絕招,就是: 躺在地上 plus 開啟屏蔽功能 有時候我只是允許她的狀態; 有時候我會更生氣,叫她快點動作; 有時候我會陪伴她。 看情境需要和我的狀態而定。 前天,類似的狀況又發生了 翎要把碗袋拿出來時,卡在書包 這時,翎居然起身了
不知道你們家的孩子會不會這樣? 就是,事情做不好、遇到挫折了 第一個反應是:哭、生氣 第二個行動是:跑來找媽媽 這樣的事,最近在我們家…翎天天發生 晨起,翎前一秒還開開心心地去刷牙 後一秒哭著跑來找我 「媽咪…嗚嗚…」 『怎麼了?』 如果不刻意覺察自己的反應,我的慣性通常是: 2. 教導孩子怎麼做
為了表面的和諧, 家庭中的每個人都不敢自在地做自己… 在記錄片<做自己的大師>中 有一個案例是:媽媽為了家庭和諧,讓4個孩子中的老大(看起來成年了)掌管了家庭大局。 從他們的互動中不難拼揍出,家庭中的每個人,似乎都做了些犧牲、都在忍耐,卻都為自己的付出不被看見而感到委屈! 為了流於表面的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