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原獨火塘|氣候變遷法:勾銷原住民以求立竿見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歡迎回到【原獨火塘】,今天我們續談原住民族與氣候變遷。
Source: USGS/Unsplash
本月稍早,立法院聯席委員會以短短兩天時間完成《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審查工作,如此「效率」卻令人不敢恭維。這樣複雜、牽涉廣大的草案,本應在委員會深入討論溝通,務求釐清爭議與矛盾,但實際審查過程卻投機取巧,只要略有爭議的條文就予以「保留」,兩日審查保留共 26 個條文及第五章章名(教育宣導與獎勵),也就是不在一讀處理,留待二讀交由政治協商。
這樣重大的立法,何以過程如此粗糙?說穿了很簡單:這部《氣候變遷因應法》的目的,主要不在於確立台灣如何因應氣候變遷,而在於求取政績。
當前政府以「2050 淨零排放」為重要政策,經濟部明白指出,這「不只是環保課題,更是攸關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之經濟課題」,管制手段的設計主要也著眼於此。由於「2050 淨零排放」不是短期內可能達致的結果,要在這樣的口號下獲得「政績」,很大程度上倚靠製造空氣、塑造形象。
假如這部法案名為《因應氣候變遷基本法》,那麼作為確立方向,只談空氣可能還說得過去,但偏偏這是確立制度與方法、具有高度專業與技術性的法案,草案只談空氣,審查也將所有爭議保留交付政治解決,等於我們在因應氣候變遷方面沒有專業立法可言。
從台灣整體的角度來看,《氣候法》草案囫圇審查,只有需要短期政治資本者從中獲益,長久而言對誰也沒有好處。而從台灣原住民族的角度來看,整部草案中並未提到原住民族,行政院環保署作為主管機關,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作為「協調基本方針及重大政策的跨部會機關,都無涉原住民族權益,等於是繼《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藉口排除原住民後,又再一次排除原住民於利害相關議題之外。
這一點最明白表現在《氣候法》草案第 5 條,該條揭示「為因應氣候變遷,政府相關法律及政策之規劃管理原則」數端,其中提到「環境正義」,並以「使用者付費」原則為其核心。然而這基本概念並未透過政策反省,而同等運用到原住民族身上。法案甚至不曾將原住民族當作利益攸關的一方而提及,就是最清楚的證明。
誠如原住民族氣候變遷聯盟所指出,近年來我們看到行政與立法都有漠視、勾銷原住民族的傾向,具體作法正如《氣候法》草案,將法案定位為幾種政經社會利益的折衝妥協,這當中不存在原住民基本權利,當然也就不必在法律上面對處理原住民族基本權利。
面對這樣的困境,原運者只能持續堅持原住民族生存必要的基本權。《氣候法》的問題,不在於這部草案和哪部原住民族相關法令有所衝突,而在於《氣候法》沒有將「承認原住民族基本權利」當作立法的起點。
一旦容許國家先把原住民族的生存權排除在法律外,之後原住民族將不再有與國家爭論價值衝突、權利衝突的的基礎。
avatar-img
114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氣候變遷因應法》排除原住民族,不同於《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排除原住民,其間差別在於《氣候變遷因應法》是「多邊關稅戰略組織」,是全球產業鏈被強制嵌入「氣候行動條件」的產物。在國際與國內壓力之下,《氣候變遷因應法》自然著眼於企業、財團、國際競爭考量而設計管制手段,這也是草案最迫切維護的利益。
健保和監理機關現在信誓旦旦,說原住民在任何證件上登記名字都得和身分證上一模一樣,果真如此的話,之前發出去的單列族名的證件豈不違法?這兩者當中只能有一個合法,不知道相關機關究竟承認哪一個?
文化傳承的前提,在於文化存續的環境,假設我們今天想要確保文化的傳承,第一要務應該要確保文化不被其他強勢文化或政治外力摧毀,而不是計較有幾個奄奄一息的文化傳人。
最近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系教授戴興盛撰文表達了類似觀點。他在文章開頭指出,動物保護團體反對原住民傳統狩獵活動,是一種昧於事實的指控。他主張「翻轉這個議題的論述框架」,從根本上否定動保團體的論據,不再和他們糾纏不清。
狩獵是土地規範的一部分,是土地規範產生狩獵和獵人,而不是狩獵決定了土地規範。不同的民族與部落就土地及土地資源可能有重疊競爭,需要協商合作,在這種情況下簽訂的部落間契約,才是國家應該鼓勵並承認的契約,才真正符合自主精神。
近年來已有族人成功在健保卡、行駕照甚至銀行帳戶上單獨使用以族語書寫的本名。不過最近台南市議員 Ingay Tali(穎艾達利)發現監理機關拒絕族人以族語族名核換發行駕照,為此召開記者會提出糾正批評,監理機關則以核發行駕照之姓名登載需符合《姓名條例》第四條第一項規定為由,堅持族人不得單獨使用族語族名。
《氣候變遷因應法》排除原住民族,不同於《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排除原住民,其間差別在於《氣候變遷因應法》是「多邊關稅戰略組織」,是全球產業鏈被強制嵌入「氣候行動條件」的產物。在國際與國內壓力之下,《氣候變遷因應法》自然著眼於企業、財團、國際競爭考量而設計管制手段,這也是草案最迫切維護的利益。
健保和監理機關現在信誓旦旦,說原住民在任何證件上登記名字都得和身分證上一模一樣,果真如此的話,之前發出去的單列族名的證件豈不違法?這兩者當中只能有一個合法,不知道相關機關究竟承認哪一個?
文化傳承的前提,在於文化存續的環境,假設我們今天想要確保文化的傳承,第一要務應該要確保文化不被其他強勢文化或政治外力摧毀,而不是計較有幾個奄奄一息的文化傳人。
最近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系教授戴興盛撰文表達了類似觀點。他在文章開頭指出,動物保護團體反對原住民傳統狩獵活動,是一種昧於事實的指控。他主張「翻轉這個議題的論述框架」,從根本上否定動保團體的論據,不再和他們糾纏不清。
狩獵是土地規範的一部分,是土地規範產生狩獵和獵人,而不是狩獵決定了土地規範。不同的民族與部落就土地及土地資源可能有重疊競爭,需要協商合作,在這種情況下簽訂的部落間契約,才是國家應該鼓勵並承認的契約,才真正符合自主精神。
近年來已有族人成功在健保卡、行駕照甚至銀行帳戶上單獨使用以族語書寫的本名。不過最近台南市議員 Ingay Tali(穎艾達利)發現監理機關拒絕族人以族語族名核換發行駕照,為此召開記者會提出糾正批評,監理機關則以核發行駕照之姓名登載需符合《姓名條例》第四條第一項規定為由,堅持族人不得單獨使用族語族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各國其實都加緊腳步要「監管AI」,而台灣,終於在7月15日提出「第一份官方AI基本法草案」。這次我們會用生活化例子來解讀這份草案,也一併納入上週剛生效的歐盟「人工智慧法」、還有美國及英國經驗,試著用更全觀的視角和大家一起認識「AI監管/治理」。欸!連Google都對台灣政府提「AI建議」了!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近日,立院中最受關注的花東交通三法。國道六號東延是最大爭議所在,因其恐對臺灣地質和生態環境有重大影響。同時,資金來源不明,令人擔心可能涉及「一帶一路」。 花蓮災後重建未獲重視,反而是這些可能破壞臺灣的法案受到矚目。我們在此呼籲:請勿破壞我們珍視的家園,而是專注於災後重建,讓花蓮人盡快重建美好家園。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爭議,關於這次矛盾的關鍵點。某些議會規章制度是否是主要爭議點之一?改革中的散會動議引起爭議。如何對政治人物提出職業道德要求?臺灣人對立法院中打贏卻輸了?臺灣之全體臺灣人。兩岸人民的分歧情感。臺灣社會的榜樣。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永續議題相關的淨零排放和淨零轉型目標,是為了應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本篇文章解析了為何目標設定在2030年及2050年以及臺灣在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的五大路徑、四大策略和兩大基礎。
Thumbnail
歐洲人權法院首次就氣候變化問題作出裁決,瑞士政府未能採取足夠措施應對氣候變化,侵犯了本國公民的人權。這是歐洲人權法院首次就氣候變化問題作出裁決,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瑞士婦女的訴訟勝利將開啟新的氣候變化爭端,對瑞士以及歐洲其他國家和企業帶來重大影響。
Thumbnail
### 過程原因及未來影響 碳費審議會的成立和首次審議會召開是為了加速減碳並與國際接軌,這一舉措將對未來的氣候政策和環境保護產生深遠影響。 #### 過程原因 1. **法律框架擬訂**:環境部在氣候變遷因應法下優先擬訂12項子法,其中包括與碳定價相關的法規,這促使了碳費審議會的成
Thumbnail
2024年臺灣大選結果反映了原住民族對政府政策的期望和執行情況。樂鍇老師指出,雖然民進黨在原住民族政策上取得成績,但未免落實政見仍是一大課題。政治追求期望越高,失望也將越大。反映出政策期待與落實度對國家和原住民族關係的重要性,需要持續檢視和監督。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各國其實都加緊腳步要「監管AI」,而台灣,終於在7月15日提出「第一份官方AI基本法草案」。這次我們會用生活化例子來解讀這份草案,也一併納入上週剛生效的歐盟「人工智慧法」、還有美國及英國經驗,試著用更全觀的視角和大家一起認識「AI監管/治理」。欸!連Google都對台灣政府提「AI建議」了!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近日,立院中最受關注的花東交通三法。國道六號東延是最大爭議所在,因其恐對臺灣地質和生態環境有重大影響。同時,資金來源不明,令人擔心可能涉及「一帶一路」。 花蓮災後重建未獲重視,反而是這些可能破壞臺灣的法案受到矚目。我們在此呼籲:請勿破壞我們珍視的家園,而是專注於災後重建,讓花蓮人盡快重建美好家園。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爭議,關於這次矛盾的關鍵點。某些議會規章制度是否是主要爭議點之一?改革中的散會動議引起爭議。如何對政治人物提出職業道德要求?臺灣人對立法院中打贏卻輸了?臺灣之全體臺灣人。兩岸人民的分歧情感。臺灣社會的榜樣。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永續議題相關的淨零排放和淨零轉型目標,是為了應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本篇文章解析了為何目標設定在2030年及2050年以及臺灣在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的五大路徑、四大策略和兩大基礎。
Thumbnail
歐洲人權法院首次就氣候變化問題作出裁決,瑞士政府未能採取足夠措施應對氣候變化,侵犯了本國公民的人權。這是歐洲人權法院首次就氣候變化問題作出裁決,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瑞士婦女的訴訟勝利將開啟新的氣候變化爭端,對瑞士以及歐洲其他國家和企業帶來重大影響。
Thumbnail
### 過程原因及未來影響 碳費審議會的成立和首次審議會召開是為了加速減碳並與國際接軌,這一舉措將對未來的氣候政策和環境保護產生深遠影響。 #### 過程原因 1. **法律框架擬訂**:環境部在氣候變遷因應法下優先擬訂12項子法,其中包括與碳定價相關的法規,這促使了碳費審議會的成
Thumbnail
2024年臺灣大選結果反映了原住民族對政府政策的期望和執行情況。樂鍇老師指出,雖然民進黨在原住民族政策上取得成績,但未免落實政見仍是一大課題。政治追求期望越高,失望也將越大。反映出政策期待與落實度對國家和原住民族關係的重要性,需要持續檢視和監督。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