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作者: 洪愛珠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1/03/26


  去年好一陣子這本書都長踞榜上,經常放在每一家書店的入口處,就連無印良品裡頭小小的書籍陳列區,也都把它放在最醒目的中心區域,幾乎可以說是走到哪裡都會出現。出於如此強烈的印象,我在某次湊運費的機運裡便把它給加進購物車裡頭了。

  老實說我本來對這種老派的散文沒什麼興趣,但老樣子本著「想看看為什麼風評這麼好」的心態去讀,才發現作者洪愛珠的文字確實有著出乎尋常的吸引力;初次在書店裡翻閱時,我還以為是哪位大牌作者出了新書,沒想到竟然是這位作者的第一本著作(跪)

  透過書封大紅色的復古設計、落落大方的書名與內文排版、以及穩重而柔摯的文字,閱讀時真的會讓人好像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二、三十年前的時代一樣。因為文風實在太典雅了——用更俗氣一點的說法,是我覺得很有氣質——直到某幾個篇章寫到作者曾經長住英國,以及擁有到香港、泰國、印度、馬來西亞等地的旅遊經驗,我才終於有種「這個人竟然真的是現代人啊」的實感。作為一個海外生活經驗豐富的華人,寫出來的文字卻不帶任何一絲洋味,甚至是營造出如此古典的語感——再加上感性的表現上收放自如,只能說作者真的太會寫了!

  本書為一本散文集,介紹作者自小所接觸過的吃食文化。儘管時光流轉,許多懷舊口味已經在現代飲食習慣之下逐漸式微,但生活在現代的作者依然經常為了重現這些味道,或是特地光顧熟悉的老店,只為了採買一家世代鍾愛的美食,或是在家中自行烹煮,鉅細靡遺地描寫料理的過程。因此每次我在睡前閱讀,都覺得越讀越餓,簡直是在折磨人。

  另一方面,作者自小在接觸這些吃食文化時,不外乎是受家人們所影響。媽媽喜歡什麼口味、外婆總是幫自己備著哪些好料、挑食的外公偏好什麼……表面上她寫的是食物,其實書寫的是對家人、以及對大家庭的思念。

  從前作者生長在一個家境富裕的環境,經濟頗有餘裕,因此能夠嚐得的食物不見得都是當時時代的人們所能夠嚐到的;很多到了現代已遭遺忘,只有在特定老店才能尋得。但是作者的外婆與母親也足夠勤奮,為了家族企業的經營,經常得至永樂市場與迪化街一帶採買員工三餐及宴客所需的食材,所以對常民口味也有深入的了解。而且也是因為這種接地氣(?)的生活態度,書裡完全感受不到作者出生世家的距離感,本著純粹的思念所寫成的文字十分易讀,觸動人心、更觸動味蕾w

  另外文章裡偶爾也會透漏作者穩重之外的個性,我很喜歡當中一段既理性又任性的文句:

  一些老派英國人,會將茶包以茶匙抵著,手指將殘茶擠回杯裡。茶專家說,此舉會使茶湯出澀。但擠茶包這種小節小癖,一輩子不理會專家,也沒事的。

  同一篇文章裡的最後一段,也讓人非常著迷:

  唰一聲拉上窗簾。我面上沒動,走回廚房燒水,煮杯茶消氣。才發現手握水壺時,指尖輕微顫抖。電水壺裡的水燒滾了,噗嚕嚕出聲響,蒸氣靜穩。我如常燙了杯,捏一把茶葉,沖茶,加蓋去燜。然後等待,等脈搏緩下來,恐懼平定。等著茶葉在水裡,起飛旋轉降落。等它深濃,自己完成自己。

  書裡共分五輯,輯四在談論的是茶與茶食,對於平常偶爾就會泡茶的我來說特別有感——因為當中的描寫,我也想要找個沙漏來計算泡茶的時間了。

  此外當中有一點讓我有點驚訝:我只知道西方人喝茶時總愛配蛋糕甜點,卻沒想過東方人也有同樣的習慣——因為這樣的關係,日前我去台南旅遊時看到椪餅,就忍不住買下來了;藉故體驗傳統文化,行享甜點之實,有何不好——書裡提到很多我不認識的中式點心,讀完之後都覺得不做個美食筆記都不行了。

  延平北路附近的龍月堂糕餅舖:綠豆糕、鹽梅糕
  湧蓮寺附近的龍鳳堂餅舖
  鹹光餅
  劉仲記:黑麻酥糖、玫瑰酥糖、芝麻酥糖、椒鹽挑片、花生糖、芝麻糖、白脫花生糖
  英國茶 PG Tips、Fortnum&Mason (F&M)、TWININGS(唐寧)

  其他在書中還有提及許多蘆洲附近黑白切的店舖——據聞該地是黑白切的起源地,店舖的密集程度也是全台之冠,但我覺得自己應該很難為了黑白切特地跑到蘆洲去,就不特別列上來了。

  除此之外我特別想嘗試的還有返沙芋頭、以及很久以前有吃過的冰鎮梅汁番茄——胖胖竟然說不知道那是什麼——

  說到這裡,我忽然想起來其實在閱讀這本書時,似乎是因為同一種食材會有不同的稱呼方式,所以我還蠻常看不懂作者在寫的指的是什麼東西——例如書裡常提到的「吊片」,指的是生活裡很常見的魷魚乾——所幸我們在這個時代裡有 google 大神,人與人間的隔閡也能輕易化解。

  老實說去年購買這本書之前,我本來已經在考慮要逐漸轉戰到電子書了。當時為了湊運費、將這本實體書加進購物車裡,本來是考量它的熱度很高,看完之後應該很容易轉手賣掉;但是讀過之後我覺得作者的文字真的非常優美真誠、且難得一見——

  以往我對這種風格的文字經常是難以咀嚼,且因為自己與作者所在年份有差,觀念上的差距常常很大,所以難以對味;但是《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完全不會給我這樣的感覺,因此讓我很是喜愛。雖然書架空間有限,我現在卻有點猶豫是否該將它脫手了。閒暇時隨手翻開某個篇章,經由文字飽嚐過往的飲食風華——我覺得這會是這麼一本讓人度過一段優雅下午的好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光卿的沙龍
27會員
150內容數
記錄我的閱讀書籍,也分享給大家
光卿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4
作者在這篇科幻故事裡探討了某些有關生命的議題,好比生命的意義、永生的形式、忒修斯之船悖論等等。我覺得好難看。
Thumbnail
2025/04/04
作者在這篇科幻故事裡探討了某些有關生命的議題,好比生命的意義、永生的形式、忒修斯之船悖論等等。我覺得好難看。
Thumbnail
2025/04/03
有的時候以日本人的角度來寫台灣,有的時候則是向台灣介紹日本。讓人蠻失望的兩本書。
Thumbnail
2025/04/03
有的時候以日本人的角度來寫台灣,有的時候則是向台灣介紹日本。讓人蠻失望的兩本書。
Thumbnail
2025/03/14
《孤獨世紀》的焦點不局限於任一年齡層,且述及的是整個社會現象;《過曝世代》則是著重在孩童的教養方面,不過我覺得作者的分享讓身為成年人的我也很受教。
Thumbnail
2025/03/14
《孤獨世紀》的焦點不局限於任一年齡層,且述及的是整個社會現象;《過曝世代》則是著重在孩童的教養方面,不過我覺得作者的分享讓身為成年人的我也很受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最讓你念念不忘的美食是什麼呢?小時候在路邊吃得一碗綠豆湯?阿嬤包的肉粽?媽媽的炒米粉?這些美食之所以難忘,很多時候是因為想吃卻再也吃不到,但是那味道卻被舌尖、被味蕾、被身體、被靈魂牢牢的記著。 這本書《老派少女購物路線》用文字紀錄下記憶中過往的歲月、家中飯桌上的家常菜、還有在自己生命中留下痕跡的人。
Thumbnail
最讓你念念不忘的美食是什麼呢?小時候在路邊吃得一碗綠豆湯?阿嬤包的肉粽?媽媽的炒米粉?這些美食之所以難忘,很多時候是因為想吃卻再也吃不到,但是那味道卻被舌尖、被味蕾、被身體、被靈魂牢牢的記著。 這本書《老派少女購物路線》用文字紀錄下記憶中過往的歲月、家中飯桌上的家常菜、還有在自己生命中留下痕跡的人。
Thumbnail
洪愛珠從來也不是專職作家,她做設計的,以前也沒讀過她的書。 僅僅在某書介裡,看到她喜舊物,貪古早味,以食物連結親情。 我喜新,貪戀世間所有的美食,酸甜鹹苦辣市街小吃餐廳主打,通通都要來上一口。
Thumbnail
洪愛珠從來也不是專職作家,她做設計的,以前也沒讀過她的書。 僅僅在某書介裡,看到她喜舊物,貪古早味,以食物連結親情。 我喜新,貪戀世間所有的美食,酸甜鹹苦辣市街小吃餐廳主打,通通都要來上一口。
Thumbnail
洪愛珠的<<老派少女的購物路線>>寫食物、寫廚房煮食、寫街坊購物,不只描寫物品、滋味、城市景象,更抒情念舊。
Thumbnail
洪愛珠的<<老派少女的購物路線>>寫食物、寫廚房煮食、寫街坊購物,不只描寫物品、滋味、城市景象,更抒情念舊。
Thumbnail
從莊祖宜《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到洪愛珠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從食物中嚐盡百味,人生中體悟苦澀,人生與食物長伴良久,漫漫人生路還得要合得來的食物扶持之下才能常保心理層面上的健康。 食物總是能輕易的撫慰人心,而書上的文字亦可療癒。作者洪愛珠的文字有動作有畫面還有香氣,暖心暖胃。 老實熬湯,室內都是香暖的
Thumbnail
從莊祖宜《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到洪愛珠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從食物中嚐盡百味,人生中體悟苦澀,人生與食物長伴良久,漫漫人生路還得要合得來的食物扶持之下才能常保心理層面上的健康。 食物總是能輕易的撫慰人心,而書上的文字亦可療癒。作者洪愛珠的文字有動作有畫面還有香氣,暖心暖胃。 老實熬湯,室內都是香暖的
Thumbnail
每次我在睡前閱讀,都覺得越讀越餓,簡直是在折磨人。
Thumbnail
每次我在睡前閱讀,都覺得越讀越餓,簡直是在折磨人。
Thumbnail
「世人有時輕看物質,不知道人生難料,需有舊物相伴,回憶才能輕輕附著其上。」 或許每年看到某物,都會講同一個童年糗事,在同一個點上大家放聲大笑,可能老套,但有時老套有它的好,那是大家都還能把握健在時光,記憶的傳承。
Thumbnail
「世人有時輕看物質,不知道人生難料,需有舊物相伴,回憶才能輕輕附著其上。」 或許每年看到某物,都會講同一個童年糗事,在同一個點上大家放聲大笑,可能老套,但有時老套有它的好,那是大家都還能把握健在時光,記憶的傳承。
Thumbnail
少點歸納,多點演繹,一個「點」的發想,想對記憶的刻畫,我也想更溫潤一點。
Thumbnail
少點歸納,多點演繹,一個「點」的發想,想對記憶的刻畫,我也想更溫潤一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