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觀察筆記:變現方式

更新於 2022/06/2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兩年認真觀察社群的應用,
發現很多不同的變現方式。

其實在做內容的時候能把變現方式
規劃進去也是很好的,
因為內容最後也會
回歸到「如何變現」的議題,
(所以知道自己的觀眾群,
選擇適合的 廣告/商品 賣很重要)
即使是接業配廣告,看的是流量
但最終廣告的效益也是會被檢視的,
賣不好也是會被嫌棄的😂

觀察筆記雖然都是結果論,
但是藉由觀察不同類型的變現方式,
也許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嘗試看看。

通常因內容吸引而來的觀眾,
有訂閱數字、觀看數字、按讚數字,
進而打造粉絲向觀眾互動的地方,
像是FB社團、Discord、直播凝聚人氣。

在內容上,怎麼貼標籤很重要,
YT、IG、FB粉專、Podcast、直播、短影片等,
每個平台的觀眾目的性不同,
內容的選擇,
形塑了你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品牌)。

假設網拍模特兒的粉專
日常分享穿搭、美妝,
當有一天延伸賣化妝品、服裝飾品,
也就是粉絲所期待的,
因為模特兒的內容就是專注在這方面,
吸引來的粉絲,關注的內容也就理所當然
平常在這個粉專也就會討論,
容易受到支持。

如果日常分享穿搭、美妝,
後來賣的是3C選物或美食團購等,
沒有先在內容上經營這個方向的話,
一次性的販售或業配或許成績不錯,
但是也會模糊掉粉絲對於原本經營的
穿搭和美妝的認同感,
會感受到你在「轉型」,
或許你沒那麼重視穿搭和美妝了。
那麼可能就會有粉絲結構上的調整:​
可能有新的美食粉進來,​
舊的美妝粉離開。​
然後美食內容又是一次性的話,​
美食粉又走了。

(當然,如果接跨界的業配,
會建議還是要跟自身標籤相關聯的
例如從美妝延伸3C的美肌相機
會比延伸專業單眼相機來的讓粉絲容易理解和買單)

怎麼判斷產製內容的效果,​
最簡單就是要回歸到粉絲的互動上;​
看點閱、看讚數的成效,​
就能夠判斷粉絲對於你現在的調整接受度如何。​

增加標籤有時候需要一點緩衝時間,​
需要培養,也有可能會有些粉絲離開。​
所以才會看到開副頻道​
或是另組社團跟粉絲互動的情況​
(會加入社團的人都是相對更喜歡你的人,​
才會想要關注你更多消息,​
可以延伸其他標籤的空間更多一點。​
在社團中試試水溫、風向等,​
粉絲接受度也比較高。)​

總之,想做的改變可以先溝通,​
其實粉絲也都能理解;​
但不能忘記的是:​
「他們一開始為什麼會追蹤你」,​
要清楚這個核心且持續經營,​
然後再從這個點延伸出去擴散。​

如果拋棄原本的核心,​
那其實就跟開新頻道一樣,要從頭來了。​
因為這個頻道雖然有人氣,​
但是當初大家是因為想看美妝訂閱的,​
現在不做美妝,整個轉3C,​
和訂閱的初衷不同了,​
粉絲類型和內容要求也不同,​
就是從頭來過了。​
(這邊先不論題材的經營週期轉型,​
單純指內容轉換)​

以上聊的都是自媒體,
這些標籤也都是必須從KOL身上
能產出的內容去延伸。
這就跟自身喜歡(擅長)的範圍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不是真的有興趣,就會變成「演出」了。
明明不喜歡的東西,要演喜歡,
還要去研究,產製內容。也太辛苦QQ


🔺 專業類KOL:
專業領域的內容,
觀察到比較活躍的KOL,
會延伸經營觀眾討論互動的園地(社團或群組)
讓網友分享作品或彼此技術討論,
變成主題性的社群。
討論度越高就越多人加入,
(當然也需要管理或適時有話題、互動等)
進而開設課程(線上/線下售票)
專業諮詢、工具材料包、書籍等。

例如:
🔹 六指淵 Huber / YouTuber
社團:【六指淵】特效教學 AE/PR 製片交流平台
➜延伸商品:
線上/線下課程:無限設計學院
素材包:台灣綜藝字卡、台灣綜藝素材

🔺 風格類:
選物、團購等。

例如:​
🔹 網拍模特兒的粉專​
在一定粉絲量後,推出的服裝品牌、​
服裝團購、聯名商品等。​
(平常和粉絲互動的內容就是以美妝穿搭)​
或這是藝人的粉專的團購,​
看藝人屬性:媽媽、親子、醫美、​
廚藝類等等團購生活用品。​
(屬性判斷看平常和粉絲互動的主題)

我曾經觀察過電商天后平日的直播幾次,
尋常的平日直播聊天,一邊化妝準備上班,
和粉絲互動自然,
直播間補充每日要吃的營養品、膠原蛋白、
化妝前的準備,面膜、乳液、精華液等,
我看了,我也覺得我好像需要那些東西!!
我平常真的太不保養了吧!!
我也要!!
(那個吸引力也太強了!!!)

🔹 像是曾經是潮流雜誌主編的團購社團,
有選物、特殊風格穿搭的團購。
本身團購文就是內容,
都有非常鮮明的特色。

🔹 其實《小日子》也算是很類似的情況,​
先有內容後面延伸販售,​
只是它不是有個「人物(KOL)」代表。​
它的內容載體是雜誌,​
內容風格鮮明,介紹不同的生活方式及小物。​
展店一開始是選物販售,後面出品牌商品。​
可以延伸看這篇:​
https://wp.me/pc70rR-ew

🔺 節目類:
座談(見面會)、售票演出、週邊商品等。
幾個大型節目單位像是木曜或者是薩泰爾,
大家可以自行去觀察看看。

最近我感到有趣的是Dcard的YT頻道,
Dcard是大學生的社群論壇,
他們是有很多「人」去討論的「地方」
並不是自產內容吸引人來,
而是他們本身是個園地,
且年齡層相近。

Dcard這兩年積極投入YT頻道產製內容,
最近拍了幾個系列的節目​
我都覺得好有趣​
更有意思的是​
是Dcard從社群逆回到內容的部分
他們從Dcard的園地中延伸熱門話題,
拍攝成影片,
而且




​(下一篇來說~)
樂影像製作有限公司
歡迎有影片製作或是頻道規劃需求來找我唷!
(這裏有作品集)

🔹 有接顧問諮詢,請填寫表單:
https://forms.gle/MNvuhes2wnxyZK5X8
🔹也有對公司方的顧問服務,專案企劃、頻道規劃、行銷策略、節目方向及內容討論等,歡迎來信happystudio1109@gmail.com 洽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45內容數
社群觀察筆記 / 樂影像製作有限公司 @jessie91205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唐鳳的破框思考力》是由楊倩蓉進行採訪並撰寫,唐鳳親自口述的書。書中主要探討了唐鳳對學習、職業以及科技發展的看法。 以下抽取幾個書中觀念,並寫出我的心得
Thumbnail
不少人說臉書變了。不斷地競爭、成長下,臉書確實也不斷地嘗試擁抱新變化。為了成長,好勝的祖克柏不斷地測試底線,讓一個不產製內容的平台有眾多使用者在上面分享資訊,衝擊各式大眾傳媒。
Thumbnail
在現代經營中,社群媒體不僅是個人的名片,更是品牌形象的展現。為了成功經營社群媒體,必須注意內容的精簡與主題的專注,避免訊息過載。此外,應保持冷靜應對客戶反饋,專注於有建設性的建議,並合法使用素材。每一次的挑戰都是成長的機會,瞭解行銷策略、呼籲行動以及情感共鳴,將有助於吸引受眾並達成商業目標。
Thumbnail
一、從以為的陪伴、看見箝絆再次創造培伴 二、發展更多元培伴彼此對待差異的工作方法 1.以開放式對話作為方法的參照 2.這是一個學習在日常生活的田野之中與之外的縫隙間,找到一種人與人相待而不是專業對待的方式 3.聽見他們的內在聲音 4.建立承接家的工作現場 三、對於精神社區工作下一步及未來的想像
Thumbnail
社交媒體創造了新的傳播模式,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名人,但成名所帶來的扒糞效應,卻不是每個人都承受得起呀!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唐鳳的破框思考力》是由楊倩蓉進行採訪並撰寫,唐鳳親自口述的書。書中主要探討了唐鳳對學習、職業以及科技發展的看法。 以下抽取幾個書中觀念,並寫出我的心得
Thumbnail
不少人說臉書變了。不斷地競爭、成長下,臉書確實也不斷地嘗試擁抱新變化。為了成長,好勝的祖克柏不斷地測試底線,讓一個不產製內容的平台有眾多使用者在上面分享資訊,衝擊各式大眾傳媒。
Thumbnail
在現代經營中,社群媒體不僅是個人的名片,更是品牌形象的展現。為了成功經營社群媒體,必須注意內容的精簡與主題的專注,避免訊息過載。此外,應保持冷靜應對客戶反饋,專注於有建設性的建議,並合法使用素材。每一次的挑戰都是成長的機會,瞭解行銷策略、呼籲行動以及情感共鳴,將有助於吸引受眾並達成商業目標。
Thumbnail
一、從以為的陪伴、看見箝絆再次創造培伴 二、發展更多元培伴彼此對待差異的工作方法 1.以開放式對話作為方法的參照 2.這是一個學習在日常生活的田野之中與之外的縫隙間,找到一種人與人相待而不是專業對待的方式 3.聽見他們的內在聲音 4.建立承接家的工作現場 三、對於精神社區工作下一步及未來的想像
Thumbnail
社交媒體創造了新的傳播模式,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名人,但成名所帶來的扒糞效應,卻不是每個人都承受得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