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經濟效益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圈粉經濟
這幾年的銷售市場由社群的粉絲經濟主宰,大量的YOUTUBER、KOL隨著產業出頭,所需行銷預算佔了品牌不少比重,也鮮少看到大品牌在各媒體通路入口操作大型行銷,但市場並不會因為型態改變而消失,只有市場重新分配,而這樣的機會反倒了中小企業、新創產業的契機,不再是過往品牌撒大網收割,演變成有許多破口可以切入,先圈粉、再銷售。
網紅、KOL、部落客差別在哪?該如何在品牌上操作?
網紅通常因時事而爆紅,可以在短期間帶入大量流量,適合品牌推廣期做大量曝光,配合時事效應達到品牌辨識度,但對於銷售數字通常較無成長;電視冠名贊助撥出也屬相同概念,每次收看都很吸睛,但你極少因為這個原因購買。
KOL專業領域領袖,觸及範圍較小,單專業度高,適合深耕目標客戶群,提供專業級知識與意見,例如:醫師、律師、會計師、藥師、營養師等等專業意見領域;適合品牌代言及培養低流量KOL為目的,較典型的操作,可以在電視節目上看到許多專業人員訪談分享經驗,一開始雖無人知曉,培養一段時日後,因定期的曝光流量及形象塑造,通常可成為專業領域權威,所帶進的流量與經濟效益為目前品牌操作績效最好之一。
部落客則是以個人形象、興趣、態度去定位,通常以開箱、生活體驗、挖掘新事物分享給受眾族群,適合企業品牌建立網路資料庫及定期品牌更新操作,流量大小不同的部落客,亦有不同操作模式。
了解各個不同的屬性後,品牌該如何操作才最符合效益?
端看品牌目前正處於哪個階段,如是一個全新的品牌,操作模式依序為部落客、KOL、網紅為建議。初期找尋適合品牌屬性部落客,透過生活體驗、開箱去介紹產品特性及基本訴求,透過市場回饋找尋消費者輪廓,建立網路上可搜尋的大量DATA,擺脫白牌標籤;第二階段培養品牌KOL或形象代言,將基本訴求提升至專業屬性,收網效應抓住認同品牌的黃金消費者,這會是未來主要的銷售來源;最後才是網紅的操作,利用時事衍發出的高聲量,帶入大量流量,觸及更多受眾族群,提升品牌辨識度,而前兩階段所建立的資源系統就是最好的收網工具。
許多業主喜歡初期大量下廣告,提高聲量、提高觸及率,但後端資源尚未完備下,導致消費者可搜尋的DATA過少,或品牌與產品專業程度不足,結果行銷檢討時發現消費者點擊次數極高,網頁停留秒數偏低,結單數了了可數,這是大多數初創業主幾乎都會犯的錯誤,造成初期行銷預算過高,品牌生存不易的主因。如果品牌已趨近成熟,網路可搜尋量已達一定程度,就可跳過初期建立階段,直接操作社群粉絲團廣告或線上各家廣告平台(FB、IG、YOURUBE、LINE LAP、GOOGLE聯播、YAHOO原生、關鍵字、SEO等等),但廣告也不是胡亂下,預算越高就越好,如果靠下廣告就會有業績就能生存,市場也就不會有品牌被淘汰,所以行銷不是萬靈丹,必須邊做邊修,做到讓消費者認同你而買單。
網紅、KOL上則百萬少則數十萬預算、部落客業配單篇十萬元,預算不夠怎麼辦?
從部落客、網紅至KOL,近年來成為銷售主力,因此業配價碼節節攀升,預算不足的新創產業該怎麼操作,行銷廣宣比重該怎麼分配?
部落客與KOL則是可退而求其次,找尋知名度與流量相對較低合作,長時間的相輔相成之下達到互利的效果,累積網路搜尋量、提升品牌實力,不須在品牌還不穩定前拼命的撒錢衝觸及,一篇八萬~十萬元的部落客業配雖可帶來高流量,但相同預算卻可以與十來位新入部落客合作,執行畫面上一個人推薦與十個人推廣的豐富程度不見得會比較差。
行銷工具的使用上,如果你有很高的預算可以在全通路曝光當然是最好的選擇,但若沒有,預算的使用上就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判斷,品牌輪廓、消費者族群、消費通路習性、行銷廣宣使用的文案與設計素養,都是影響最後決策的內容;過去GOOGLE聯播、YAHOO原生是霸主,現在FB、IG跟YOUTUBE成為主流,而LINE LAP也正在竄起,能使用的工具太多了,需要找到你的品牌定位,消費者慣用平台在哪裡,將廣告直接打到他們面前,才不會燒錢後而達不到效果。
謝謝你訂閱葛捷思的文字內容,你可以前往你需要的章節,找尋你需要的知識內容。
【市場買單,你才叫品牌】
第一章-新創品牌的思維
第二章-品牌經營的策略管理
第三章-品牌定位行銷市場
第四章-身為業者的經營心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職場嘛,就是一個賺錢生活的地方,沒這麼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去說服我們該怎麼做,決定要怎麼做的只有自己。 老闆的思維在我們身上不一定有效,誰說每個人都嚮往當著大老闆的生活,其實你的日子通常比這些人更精采,我們,只是不想炫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2021⦿KOL跟KOC如何選擇? 2021新的數位戰國時代! 品牌商要如何選擇? 大鳴大放的KOL,還是真誠推薦的KOC
Thumbnail
avatar
劉典倡-見微知顯的行銷筆記
2021-02-23
KOL反智煽動言論的風潮:精神科醫生散佈萊劑影響事件社交平台帶動意見領袖的影響力 KOL 翻譯為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由於社交平台臉書、Line、Youtube的廣泛使用,現代溝通的管道已經轉移到這些平台上,與過去的大眾傳媒比較,形成了較封閉、同質性更高的「同溫層」。
Thumbnail
avatar
luludama
2020-12-18
與台灣KOL林宜敬商榷左右翼的分別,並駁斥其誤解震驚,原來林宜敬對左翼右翼的誤解很深!右翼真的如林宜敬所言是減稅還人民自由嗎?原來右翼也可以是主張大政府和高稅收,剝削人民?右翼甚至可能是反自由,會處死社運人士?中共真的是如林宜敬所言的左派政府嗎?中共反而可能是法西斯政府?想知道林宜敬所講的左右翼之分的值得商榷之處,入來看文章吧!
Thumbnail
avatar
胡啟敢
2020-11-01
電商營運分析- KOL比較 上篇 E 隨著自己開始營運一家電商公司,可以發現自己所學還是很不夠,真的需要邊走邊學,很多認為是對的或是理論上行得通,實際執行卻問題百出,不然就是執行之後成效不如預期,最近總結一下小小心得。   還沒有看過我前兩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先去看看喔~ 社群行銷菜鳥成長日記 - 徵求大神協助 社群行銷菜鳥成長日記
Thumbnail
avatar
馬克
2019-12-04
淺談東南亞的網紅/KOL市場我在泰國搞了一陣子數位行銷,以往都是數位廣告為主,包含社交媒體(facebook, google)、聯播網(Ad. network) 包含Web以及App內的廣告。今年開始也有客戶發包泰國的網紅/KOL了,就來淺談一下。
Thumbnail
avatar
車庫一姊
2018-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