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6 內向的人,也能成為自在的內向者。

2022/06/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大人學的某一集提到,即便是內向者,也有自在的內向者、不自在內向者。
以前的自己其實很害怕一句話,「你好安靜喔。」
我總覺得自小身在人群裡,總會收到這樣的話,而說這句話的人,通常都帶著一點否定或批評的語氣。(後來覺得應該是我自己內心抗拒,所以會覺得帶有批評。)
但總之,我總在一生中學習克服內向,但也在這幾年裡,我開始喜歡內向的特質、和內向好好共處,可以真正「自在的內向」,該要談話時,可以自在的回應,而不想說話的時候,就自由的當個少話的人,那也是讓我能量回流的方式。
我發現,在展現、表達意見、熱鬧的聚會裡,我的能量是在外流的。而在消耗以前,我需要不斷儲備,如果一直消耗,會像斷電一樣,會開始不安和失落、開始懷疑自己。我想,這是我的內外向頻率。
曾在一段專訪聽過,「每個人天生帶有不同的電池。」
是啊,我的電池特別短暫,需要每天透過獨處、閱讀、文字,讓自己回復能量場。那我就好好的照顧好我的電池,在該充電的時候充滿電,讓身體和反應,明天又能好好地舒服運作。
這個社會總是在告訴我們,安靜是不被允許的,你要舉手發言、你要每天進步、你要表達自己。關於那一位聽眾的問題,「在職場上的獨行俠,是無法生存的嗎?」其實也反應著,對自己的內向和外顯表現是不認同和不自在的,而在這世界上,我們也透過後天的努力在學習著,應對這個社會更好的方式。學習其實是人最強大的本能,或許我們什麼都能學習。
我有位朋友和我說過,真實的他不是這樣的,這些你看見的我,都是我學習來的、不是真的。
幾年後時常回想還是感到很敬佩,覺得每個人的學習能力不同,內向的層面和狀態也不同,都會相互影響著。後來發現很多一流的演員、口條好的podcaster與擁有自信的youtuber,他們都是內向人格,但覺察能力好,讓自己在這些表現可以流暢順利、掌握自如。他們在意的是,我要把內容表達清楚,而不是,我這樣講是不是會很怪、別人會怎麼想我。當我們做事越是在意自己,其實是一種阻礙。到日本的這段期間,我也以此提醒自己,要勇敢地開口講日文,老師提問的時候,多回答兩三句,就算語法用錯了,多一點有用的內容還比扭扭捏捏的樣子好。後來,在課堂上講日文變得越來越自在了,現在的自己也都用日文和其他國家朋友對話,偶爾一起去找老師問問題還能幫忙補充和表達,很開心擁有這樣的進步。
前陣子在東京池袋裡的咖啡廳,和第一次見面的台灣女生進行讀書會,散場時S跟我說,幸好大家都很活潑,我覺得很有收穫。前往地鐵的時候感到很開心,原來慢慢地,我也可以沒有被發現自己很安靜這件事。但或許,聚會再拉長一點,我就會成為疲憊到說不出話的安靜的人(笑)。
或許我還無法非常的自在,仍然會在陌生環境裡繃緊腳後跟,但正在慢慢的進步和找到自己舒服對應的方式,如果你也是內向者,或許也可以試試,在自己的頻率裡,做一個最自在的內向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張詠芯 Abby Chang
張詠芯 Abby Chang
在東京旅居生活,寫生活散文、所思所感,同時在建築室內的路上努力精進。寫東京也寫旅途、寫成長的路上、寫細細的體會、寫影集的反思與散步路線。在臉書「Abby Chang在東京散步寫字」持續產出文字,歡迎追蹤更多篇章。 |IG: @xinnchangg |臉書專頁:Abby Chang在東京散步寫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