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是種超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者-張瀞仁.是個內向者.連書拍封面照都是背面轉半張臉來呈現
前陣子看了一本書"安靜是種超能力".雖然我不是屬於"安靜"的人!但還是很想看看安靜的人"超能力"在哪?
其實我從小就是個很吵的人.跟妹妹在家時通常一人能分飾兩角嘰哩呱拉講不停!妹妹則是觀眾!負責"笑"!
身邊也是有認識一些很安靜的人!通常我視他們為"內向者"!我也是有內向者的好朋友!只是數量不多~
為什麼呢!?因為跟她們出去.我們就真的得一直講~不然很怕場子冷掉.其實有點累人
看完這本書.發覺其實每個人都不一定屬於完全內向或完全的外向.而且無論內向或外向也都可以經過練習而變得更完整
畢竟!這個世界運轉規則上還是會認為外向比內向好一些!因為外向比較好接觸外面資訊
而且很多人脈跟關係都需要建立!事實上我工作越久有越調整成安靜或內向傾向.因為在公司實在太多奇怪的人
外向的人透過練習~可以修正自己常常不經大腦就脫口而出的話!內在的人也能透過練習而更勇敢跟人接觸表達自己
對了!內向並不是不好.而是那就該更了解自己的優勢並將其發揮(如果你願意的話)
以下是我看這本書時覺得不錯的句子.跟你分享!
每個人都有內向.外向兩種體系同時運作.差別只是在哪個體系較占優勢.較常使用而已.P50
內向者的細心冷靜就是狙擊手.低調而有力的從關鍵小事上改變全局. P71
溝通的重點不僅止於如何表達.更在於如何讓對方完整接受自己的訊息. P96
內向者的優勢:深度思考.善於傾聽.專注穩定.具有恆毅力
沒有人是完美的.只要善加利用自己的優勢.提前做好準備一樣可以做的很好
比起追求成為焦點.更希望幫助團隊的人.才是團隊最大的資產.P208
最有效率的領導者不是內向者或外向者.而是隨著學習.逐步修正為中性性格的人.P212
團隊中同時有內向者與外向者.形同同時用有兩個世界的優點.P233
比起顯而易見的領袖魅力.內向領導者確實一直在安靜的發揮無比深遠的影響力.P253
***********************************************************************
其實從小就有寫東西的習慣.一方面想記錄.一方面是抒發情緒!後來看書才發現原來把情緒記錄下來是很棒的習慣
一來可以梳理大腦內的那些紛亂的思緒.另一方面又能讓心情有個可以寄託跟療癒自己
就是一個紀錄當時心情的時光寶盒!20歲時想的事情~一定跟30歲不一樣!
25歲時的煩惱跟35歲不一樣!每個年齡階段你所經歷的事情跟想法一定都不同
因為你的人生是疊加的.你看過的書.遇過的人.處理過的事情!讓你變成現在的自己
我謝謝自己那麼努力的堅持這個習慣.其實受惠最大的人是我!之前看書的時候他寫說你可以寫信給十年後的自己
你希望十年後的自己是成為怎樣的"你"?在你寫了之後.十年後再打開來審視一下這十年來你是否變成了"你"
十年後你打開信件後也許開心?也許沮喪?
如果這十年之間你有努力的為"未來的你"付出.那也許你會感到開心欣慰.如果沒有那也許會感到失望沮喪!
不如現在就開始閱讀.開始運動.開始儲蓄.開始書寫.這些都是花很少的成本但對未來的你都有滿滿好處的唷!
祝 日安
avatar-img
5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哈密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之前跟表妹一起去"懶盧"吃飯時.她一直稱讚店家自製梅酒很好喝.熱情的幫我點了梅酒.其實我平常比較愛紅酒 不過.一入口酸酸的冰涼滋味很不錯!而表妹也從此愛上梅酒.因為後來每次去她家找她就倒梅子酒跟我分享~是有多想灌醉我!? 後來她去了幾次懶盧後跟老闆娘已經很熟識.還特別請教老闆娘梅酒的方式! 然後某天
之前跟表妹一起去"懶盧"吃飯時.她一直稱讚店家自製梅酒很好喝.熱情的幫我點了梅酒.其實我平常比較愛紅酒 不過.一入口酸酸的冰涼滋味很不錯!而表妹也從此愛上梅酒.因為後來每次去她家找她就倒梅子酒跟我分享~是有多想灌醉我!? 後來她去了幾次懶盧後跟老闆娘已經很熟識.還特別請教老闆娘梅酒的方式! 然後某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首先會說明哪些測驗可以測出我們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或者是位於兩者之間的中性性格者。再來就是針對內向者在職場、人際及社交這三個方面所遇到的問題給出一些建議。最後也會告訴我們內向者如何進一步的自我提升。
Thumbnail
你是一個內向者嗎?對於內向,你的解讀是什麼呢? 你會覺得內向者不合群嗎?還是你覺得,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 過去我們總認為內向者偏向負面,但內向者也可以很健談、很樂觀。 內向和外向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獲取心理能量方式不同。
Thumbnail
你是否曾因為自己不善言談而感到自卑?或許,你應該重新審視這種特質。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沉默可能比你想像的更有力量。讓我們一起探索為什麼安靜可能是你最大的優勢
Thumbnail
例如,外向者喜歡說話,內向者卻喜歡透過文字細細的溝通;外向者喜歡一大群朋友熱熱鬧鬧,內向者只喜歡一兩個好朋友深入的交流。 若將自身的能量形容為電池,外向者充電的方式是約一群朋友去KTV高歌,但這對內向者而言卻是極度消耗能量,只會讓他最後精疲力盡。
Thumbnail
從小我算是個內向的人,內向到上台會發抖的程度,內心同時也會有很多很劇場,加上有口吃又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搞的很累。經過了這幾年的自我啟發跟探索,其實內向又如何?他就是我的一部分,台灣的教育好像都會定義一定要外向活潑。人的個性很多種,我如果自己都覺得不好,憑什麼要別人接受我。這幾年接受自己之後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Thumbnail
整本書看完,最啟發我的觀察,是這個社會對內向性格的重視與推崇,原來跟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有很大的關聯: 產業趨勢改變,科技業的影響越來越大,大眾的注意力才慢慢從能言善道的華爾街風格,轉向精簡務實的矽谷風格。 驚覺,很有道理!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內向學」,慢慢撕下自閉、發展遲緩、亞斯等病理標籤,重
Thumbnail
這是一本專門為內向者寫的職場進擊指南,書本封面上寫了:「這本書不是要你變外向」也是這句話讓我決定翻開這本書好好閱讀,因此,如果你也因為內向的個性偶爾感到有點困擾;或是好奇怎麼把內向當成優勢好好發揮;甚至是你是外向的人,但想了解你的內向朋友在想什麼,都很推薦跟我一起閱讀今天的這本書喔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呢? 內向者都不善表達、冷漠難以親近?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首先會說明哪些測驗可以測出我們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或者是位於兩者之間的中性性格者。再來就是針對內向者在職場、人際及社交這三個方面所遇到的問題給出一些建議。最後也會告訴我們內向者如何進一步的自我提升。
Thumbnail
你是一個內向者嗎?對於內向,你的解讀是什麼呢? 你會覺得內向者不合群嗎?還是你覺得,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 過去我們總認為內向者偏向負面,但內向者也可以很健談、很樂觀。 內向和外向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獲取心理能量方式不同。
Thumbnail
你是否曾因為自己不善言談而感到自卑?或許,你應該重新審視這種特質。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沉默可能比你想像的更有力量。讓我們一起探索為什麼安靜可能是你最大的優勢
Thumbnail
例如,外向者喜歡說話,內向者卻喜歡透過文字細細的溝通;外向者喜歡一大群朋友熱熱鬧鬧,內向者只喜歡一兩個好朋友深入的交流。 若將自身的能量形容為電池,外向者充電的方式是約一群朋友去KTV高歌,但這對內向者而言卻是極度消耗能量,只會讓他最後精疲力盡。
Thumbnail
從小我算是個內向的人,內向到上台會發抖的程度,內心同時也會有很多很劇場,加上有口吃又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搞的很累。經過了這幾年的自我啟發跟探索,其實內向又如何?他就是我的一部分,台灣的教育好像都會定義一定要外向活潑。人的個性很多種,我如果自己都覺得不好,憑什麼要別人接受我。這幾年接受自己之後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Thumbnail
整本書看完,最啟發我的觀察,是這個社會對內向性格的重視與推崇,原來跟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有很大的關聯: 產業趨勢改變,科技業的影響越來越大,大眾的注意力才慢慢從能言善道的華爾街風格,轉向精簡務實的矽谷風格。 驚覺,很有道理!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內向學」,慢慢撕下自閉、發展遲緩、亞斯等病理標籤,重
Thumbnail
這是一本專門為內向者寫的職場進擊指南,書本封面上寫了:「這本書不是要你變外向」也是這句話讓我決定翻開這本書好好閱讀,因此,如果你也因為內向的個性偶爾感到有點困擾;或是好奇怎麼把內向當成優勢好好發揮;甚至是你是外向的人,但想了解你的內向朋友在想什麼,都很推薦跟我一起閱讀今天的這本書喔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呢? 內向者都不善表達、冷漠難以親近?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