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同溫層厚到以為的「趨勢」
不否認,演算法製造出來的社群同溫層,有時真的會讓我迷失、誤判對一件事情的認同跟看法。我們的環境塑造了我們的基本信念,就像一副眼鏡如果眼鏡是紅色的,那麼世界就是紅色的,家人、朋友、新聞和其他迴聲效應強化了我們對流行的想法,直到我們相信它是真的。
目前我所理解的趨勢是「基於事實,並有數據支持」
所謂的趨勢觀察家發現一些「漣漪」,然後可能會發展成可見動向,最後成為既定趨勢。越大的趨勢越是影響全面,例如人口老化、氣候變遷等,是「可衡量」的事實
本質上趨勢沒有改變,會改變的是我們對「事實的看法」
貼近生活中的例子像是:
數據顯示,投資加密貨幣之類的人越來越多,支持者認為加密貨幣為安全地轉移資金和信息,以及作為潛在的財富儲備產生了重要的社會效益,但也越來越多新興文獻中指出,因為挖礦競爭的加劇,消耗的能源造成的環境污染不可忽視。明白傷害環境,終將不是自己承受,就是未來子孫承受,進而轉向評估綠能加密貨幣,或是不支持,避免負社會淨收益。
這就是物理學家和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Thomas Kuhn)在他的著作《科學革命的結構》解釋的「範式轉變 Paradigm shift」
科學進步不是持續的進化,是不斷重構的認知,當前範式的支持者,主要佔據權力位置,盡其所能捍衛它並保持其特權,但遲早會出現新範式,新常態就將開始。
生日願望就是期許自己未來越來越有能力,顯化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明白雖然有些模式對大多數人有用,那並不意味著它對我有用。還有希望有一天可以戒肉愛地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18內容數
「只有人權被重視時,和平才會存在。」—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教育不會立竿見影,但卻是解決衝突的關鍵,用文化觀念看待人類生存的脈絡,在這裡我們一起反思與討論生活周遭的「人權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teffani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是非對錯之前,只要涉及兒童議題,我們的同情心大概就先給了一半 數百名兒童被社工「引導」,越來越多的兒童聲稱遭到性侵犯 家庭犯罪,兒童往往是唯一的獨立證人 法律和心理科學之間的一種非凡的富有成效合作 References: Pages 339-344. Link
有些專家表明在生活「整體成功」中,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憤怒是一種強大的情緒,我們打從嬰兒開始就會利用「憤怒」來表達受到干擾的目標(像是肚子餓想要馬上喝奶、遊戲玩得正開心被打斷) 要怎麼提高自己的情商? 心裡神經科學家Lisa Feldman Barrett提出幾種簡單提升情緒粒度的方法 嘗試新食物
Critical Review of News, “Better.com CEO fires 900 employees over Zoom” Introduction Summary of key points Critique 2. Reputational damage Conclusion
巴西當代的階級等級制度,是殖民制度的產物。 顏色本身構成了不平等 有一個等級制度,而白人處於頂端。 幽默,被描述為逃避強迫痛苦的重要手段。 「你很難被殺死,是嗎?」 塞爾索一頭霧水問道: 「為什麼?」 瑪麗莉亞嘲笑: 「因為今天早上我在你的咖啡裡放了一把老鼠藥,你沒有死!」 Reference
Policing Traffic: How Power and Narratives Maintain Sex Trafficking Networks References
當婚姻成了商品 顯性與隱性的階級 教育不會立竿見影,但卻是解決衝突的關鍵 References Gooldchild, M. F., L. Anselin, R. P. Appelbaum, and B. H. Harthorn. (2000). "Toward spatially
是非對錯之前,只要涉及兒童議題,我們的同情心大概就先給了一半 數百名兒童被社工「引導」,越來越多的兒童聲稱遭到性侵犯 家庭犯罪,兒童往往是唯一的獨立證人 法律和心理科學之間的一種非凡的富有成效合作 References: Pages 339-344. Link
有些專家表明在生活「整體成功」中,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憤怒是一種強大的情緒,我們打從嬰兒開始就會利用「憤怒」來表達受到干擾的目標(像是肚子餓想要馬上喝奶、遊戲玩得正開心被打斷) 要怎麼提高自己的情商? 心裡神經科學家Lisa Feldman Barrett提出幾種簡單提升情緒粒度的方法 嘗試新食物
Critical Review of News, “Better.com CEO fires 900 employees over Zoom” Introduction Summary of key points Critique 2. Reputational damage Conclusion
巴西當代的階級等級制度,是殖民制度的產物。 顏色本身構成了不平等 有一個等級制度,而白人處於頂端。 幽默,被描述為逃避強迫痛苦的重要手段。 「你很難被殺死,是嗎?」 塞爾索一頭霧水問道: 「為什麼?」 瑪麗莉亞嘲笑: 「因為今天早上我在你的咖啡裡放了一把老鼠藥,你沒有死!」 Reference
Policing Traffic: How Power and Narratives Maintain Sex Trafficking Networks References
當婚姻成了商品 顯性與隱性的階級 教育不會立竿見影,但卻是解決衝突的關鍵 References Gooldchild, M. F., L. Anselin, R. P. Appelbaum, and B. H. Harthorn. (2000). "Toward spatially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自我關注的是預測每種情況的結果,由於它過度專注外在世界,它的感覺完全脫離了99.99%的現實.事實上越是透過我們的感官去定義現實,這樣的現實越會成為我們的法則,因為我們把覺察放在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現實。所以倘若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身體和物質世界上,被束縛在特定的線性時間中,那麼這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
Thumbnail
社群媒體會導致「過濾氣泡」和「同溫層效應」。也就是說,這只會讓用戶只看到符合其既有觀點和興趣的內容,從而錯過多樣化的信息。 如果要做出更妥善的市場判斷,除了需要在即時的數據和長期的品牌價值之間找到平衡,也要提醒大家要及時『抽身』回到真實的世界中,才能避免陷入數據迷戀和演算法偏見。
Thumbnail
為普及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因讓價值超越價錢讓人感覺到時代進步,但面對著人之間的協作,所帶來的標籤化時,不免感到三維降階到二維的扁平化,但只要自由的呼吸仍在,各種標籤就會因為蓬勃向上的生機而終究無法完全涵蓋,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原力之所在,沈淪於工業化後也能包容並將其昇華,我們始終是可以更高維的生物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世上本來就沒有單一普世的絕對標準,反而有著一堆是非對錯的爭論,甚至到最終都沒有標準答案;但在這些思辨與實踐的過程中,更多元的空間也因此被打開,更多的人就可能因此受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為我們做出資訊的決定、行動,沒有絕對的好跟壞,都是依據個人經驗與狀況長出..... 」我們的社會是個集體意
Thumbnail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本書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而產生新的信念、新的理論
Thumbnail
在每一個人的進化旅程中將會到來一個時期,那時他們必須縱身一躍,也就是說,信任他們的直覺,繼續前進,無論這個未覺醒的世界會怎麼想。在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遇到一個需要做出重要決定的時刻。我們需要信任自己的直覺,即使這個決定可能會讓我們與這個未覺醒的世界格格不入。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
自我關注的是預測每種情況的結果,由於它過度專注外在世界,它的感覺完全脫離了99.99%的現實.事實上越是透過我們的感官去定義現實,這樣的現實越會成為我們的法則,因為我們把覺察放在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現實。所以倘若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身體和物質世界上,被束縛在特定的線性時間中,那麼這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
Thumbnail
社群媒體會導致「過濾氣泡」和「同溫層效應」。也就是說,這只會讓用戶只看到符合其既有觀點和興趣的內容,從而錯過多樣化的信息。 如果要做出更妥善的市場判斷,除了需要在即時的數據和長期的品牌價值之間找到平衡,也要提醒大家要及時『抽身』回到真實的世界中,才能避免陷入數據迷戀和演算法偏見。
Thumbnail
為普及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因讓價值超越價錢讓人感覺到時代進步,但面對著人之間的協作,所帶來的標籤化時,不免感到三維降階到二維的扁平化,但只要自由的呼吸仍在,各種標籤就會因為蓬勃向上的生機而終究無法完全涵蓋,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原力之所在,沈淪於工業化後也能包容並將其昇華,我們始終是可以更高維的生物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世上本來就沒有單一普世的絕對標準,反而有著一堆是非對錯的爭論,甚至到最終都沒有標準答案;但在這些思辨與實踐的過程中,更多元的空間也因此被打開,更多的人就可能因此受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為我們做出資訊的決定、行動,沒有絕對的好跟壞,都是依據個人經驗與狀況長出..... 」我們的社會是個集體意
Thumbnail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本書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而產生新的信念、新的理論
Thumbnail
在每一個人的進化旅程中將會到來一個時期,那時他們必須縱身一躍,也就是說,信任他們的直覺,繼續前進,無論這個未覺醒的世界會怎麼想。在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遇到一個需要做出重要決定的時刻。我們需要信任自己的直覺,即使這個決定可能會讓我們與這個未覺醒的世界格格不入。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