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寫作的反思 #11 🔐 抗拒簡化的衝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章權限:2022/10/20(三)23:59。
專題 #寫作的反思 系列,是閱讀筆耕在 2022 年於圍爐〈中書神經系統〉推展的第一個項目,記下關於「讀與寫」的所見、所聞、所思、所得。

所聞也是鎖文,以「🔒」標示,一部分文章提供外部(限時)試閱,用「🔐」註記。篇幅不長,但求更新穩、有觀點以及不打高空。


■ 所見、所聞:說服力

上一篇 寫作的反思#10 介紹的主題是觀點力,如何建立觀點,還要有辦法讓別人理解;這一回 朱家安 老師要為大家進一步講解說服力(藉由文字與他人說明立場,並交代理由),搭建邏輯架構,三招實用建構論證方式。不過他也強調,未必真的有辦法靠著所學說服你的對手,但至少有以下幾個好處:
  1. 拉近與對方的心理距離。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74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 寫作的反思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22.8K會員
729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創作者經濟 IMO 的其他內容
心證猶如直覺⋯⋯提醒自己切換成一張白紙,蒐羅更多外部觀點,這應該就是 model 2 的思維吧!
認真看待那些「按牌理出牌」的作品,區分「主程式」與「暫存區」,看看佐料是否入味,還是索然乏味?
線上課程筆記⋯⋯。把「自顧自的說」轉化為「這樣說你可能比較容易理解」的出發點,重新思考文章的脈絡佈局。
線上課程筆記⋯⋯。若論單點,絕對不是最突出的那一人。但若取四個同心圓的交集,或許就是一個閃亮鮮明的記憶點。
想像自己的文本若變成一本電子書,出版社會怎樣刁(雕琢)你的內容⋯⋯。
上課心得,方向與紀律六步驟,是一門「收束」的學問。
心證猶如直覺⋯⋯提醒自己切換成一張白紙,蒐羅更多外部觀點,這應該就是 model 2 的思維吧!
認真看待那些「按牌理出牌」的作品,區分「主程式」與「暫存區」,看看佐料是否入味,還是索然乏味?
線上課程筆記⋯⋯。把「自顧自的說」轉化為「這樣說你可能比較容易理解」的出發點,重新思考文章的脈絡佈局。
線上課程筆記⋯⋯。若論單點,絕對不是最突出的那一人。但若取四個同心圓的交集,或許就是一個閃亮鮮明的記憶點。
想像自己的文本若變成一本電子書,出版社會怎樣刁(雕琢)你的內容⋯⋯。
上課心得,方向與紀律六步驟,是一門「收束」的學問。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針對114學測國寫情意題「52赫茲鯨魚」,本文提供題型分析、取材策略及立意思考,幫助考生掌握寫作方向。文章點出審題關鍵在於理解表層訊息及深層意涵,避免僅聚焦表層或脫離題旨。文章也分析如何將想像與自身經驗連結,從經典選文中找到相同處境,藉此深化思考。最後,透過河道式作文的立意技巧,提升文章的思辨深度。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針對114學測國寫情意題「52赫茲鯨魚」,本文提供題型分析、取材策略及立意思考,幫助考生掌握寫作方向。文章點出審題關鍵在於理解表層訊息及深層意涵,避免僅聚焦表層或脫離題旨。文章也分析如何將想像與自身經驗連結,從經典選文中找到相同處境,藉此深化思考。最後,透過河道式作文的立意技巧,提升文章的思辨深度。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我剛發現自己曾經畫過這張圖: 概念永遠是指出一個範圍,而人所有的認知都是由概念組成。 所以當我們要傳遞一個事實給他人的時候,有點像是夜市的套圈圈,我丟出多個圈圈(概念),被那些圈圈共同套住的部分,就是我想傳遞的事實。 沒有他人就無所謂事實 學習的時候則是反過來。 我們透過分析別人拋過來的事實來
Thumbnail
這件事裡存在負面信念。所以,在你認識到是負面信念做的這件事,並且用盡其所有騙術的時候,你就可以開始認真的檢視其中每一個騙術了。而使用這個模版的方法就是拿一些具體的負面概念,依靠我們之前已經討論過的步驟來檢視它們,找出這個負面概念是什麼。 認真的檢視其中每一個騙術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假設對方真的理解你說的內容與影響效果,但覺得哪裡怪怪的,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對方無法自行照著你的說法,邏輯推導出這樣的結論,因為對方缺乏某些關鍵知識或經驗。 這時才會拿出各種數字、數據圖表、專業人士研究、第三方認證,用故事或比喻的方式幫助對方理解。 另外一個原因,對方擁有與我們不同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事實、觀點、立場及信仰-思考的底層邏輯,並強調事實的客觀性以及觀點、立場、信仰等的主觀性,透過這些概念來反思自身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加密貨幣行業的監管問題,並提出了對抗政策和監管的建議,涵蓋了國際政策、無需許可系統和新法律的影響。同時也討論了加密貨幣內部的文化責任和歐盟的監管立法。文章強調了參與與順從之間的選擇,以及業內標準和未來的走向。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我剛發現自己曾經畫過這張圖: 概念永遠是指出一個範圍,而人所有的認知都是由概念組成。 所以當我們要傳遞一個事實給他人的時候,有點像是夜市的套圈圈,我丟出多個圈圈(概念),被那些圈圈共同套住的部分,就是我想傳遞的事實。 沒有他人就無所謂事實 學習的時候則是反過來。 我們透過分析別人拋過來的事實來
Thumbnail
這件事裡存在負面信念。所以,在你認識到是負面信念做的這件事,並且用盡其所有騙術的時候,你就可以開始認真的檢視其中每一個騙術了。而使用這個模版的方法就是拿一些具體的負面概念,依靠我們之前已經討論過的步驟來檢視它們,找出這個負面概念是什麼。 認真的檢視其中每一個騙術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假設對方真的理解你說的內容與影響效果,但覺得哪裡怪怪的,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對方無法自行照著你的說法,邏輯推導出這樣的結論,因為對方缺乏某些關鍵知識或經驗。 這時才會拿出各種數字、數據圖表、專業人士研究、第三方認證,用故事或比喻的方式幫助對方理解。 另外一個原因,對方擁有與我們不同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事實、觀點、立場及信仰-思考的底層邏輯,並強調事實的客觀性以及觀點、立場、信仰等的主觀性,透過這些概念來反思自身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加密貨幣行業的監管問題,並提出了對抗政策和監管的建議,涵蓋了國際政策、無需許可系統和新法律的影響。同時也討論了加密貨幣內部的文化責任和歐盟的監管立法。文章強調了參與與順從之間的選擇,以及業內標準和未來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