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時光會客室】第368集|台鐵公司化硬闖關 留下多少後遺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文/洪育增

台鐵究竟維持原本的政府交通單位即可,還是必須「公司化」才能解決公安、債務與公共服務問題?日前(5/27)立法院三讀通過「國營台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未來預計將台鐵轉型,從交通部轄下的「台灣鐵路管理局」轉變為由政府獨資經營的「台鐵公司」。

公司化條例過往以爭論多年,交通部等各單位也不斷以「溝通」為由未實際推行該條例。究竟政府真的有溝通嗎?員工又曾瞭解哪些與公司化相關的資訊?公司化會成為唯一解方,改善社會大眾在意的服務與安全嗎?本籍節目邀請台鐵產業工會理事劉仲書,透過第一線員工的視角,分享關於公司化條例倉促過關的看法,以及相關問題該如何改善。

在草案通過之前   政府做了什麼?
節目主持人管中祥認為,此次公司化條例修法歷程強渡關山,修法前看似政府將與員工、社會大眾平等溝通,實際上反而沒有看到這層努力。台鐵是什麼時候?並且如何與員工溝通呢?

劉仲書提到,台鐵在條例送審前幾個月安排內部員工說明會,尤其受到疫情影響,台鐵採取線上會議的方式要求員工參加,並且以幾乎一天一場的方式加速跑完流程。台鐵雖強調,員工可在說明會提出相關建議,待全體員工有共識後,再實際推動公司化條例,但在這波加速開會的過程中,顯然員工的意見未被充分聆聽。

劉仲書認為交通部長王國材很瞭解各工會的抗爭路線,若按照原先承諾「有共識再送公司化條例」的方式進行,恐怕遲遲無法成功推動。再加上去(2020)年4月2日發生「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故」,工會要再發動其他抗爭,反而更難引起社會共識,因此交通部也藉由此時機趕緊推動公司化。

然而過往台鐵拿出哪些內容和員工討論?並且試圖達成哪些共識?劉仲書表示,其實20年前公司化條例草案已有初步擬搞,今年三讀前,基本上草案內容變異不大,主要以員工的身分保障、資產該劃分自有還是還給政府,以及台鐵未來負債問題該如何解決等。劉也提到,交通部甚至預估2027年台鐵將轉虧為盈,並以此論點希望員工支持公司化。

溝通過程中,劉仲書認為一開始看得出來台鐵局有誠意進行溝通,尤其負責推動公司化進程的台鐵局企劃處,處長甚至提供個人信箱讓員工投訴意見,並承諾會詳實紀錄、逐條回應。然而該機制並沒有發揮完整的溝通功能,劉仲書認為企劃處長畢竟僅是台鐵主管而非交通部高層,更多時候員工僅能收到處長的意見回應,而非實質平等協商。且處長的職責頂多將員工意見向上級呈報,顯然無法有效聽取並解決員工意見。

然而公司化並不是台鐵內部勞資問題而已,還攸關整體國家政策。反觀政府層級或是像王國材等人,是否曾跟基層溝通?劉仲書指出,過往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提到,由於員工不理解公司化的狀況,因此必須跟員工進行說明。從上述發言可發現,整體過程僅限於「說明」而非「溝通」。至於王國材本人則是直到草案推動後期,才願意跟台鐵企業工會溝通。

公司化課題除了台鐵內部討論,是否還曾納入民間意見進行討論?劉仲書認為太魯閣事件後,交通部與台鐵局確實較為重視受害者家屬的意見,尤其家屬們提出安全改革等建議,行政院長蘇貞昌也表示願意聆聽與理解。然而安全改革事項是否納入公司化改革進程?現階段並沒有看到。

劉仲書舉例,家屬們要求設立「安全管理委員會」,並提出直接參與委員會的需求。實際上公司化條例中,關於委員會的設置規範,並沒有將家屬代表與專家學者納入,僅將委員會定位為董事會底下的諮詢性質單位。管中祥指出,看似最會溝通的政府,實際上並未雙向溝通,也未實際瞭解員工與民間的訴求,恐怕公司化條例通過後也將面臨更多挑戰。

台鐵公司化   真能顧及所有工會訴求?
受到不同職種的影響,台鐵內部也成立不同的工會。劉仲書提到,台鐵員工分為運務、工務、機務以及電務四項職種。工會層面分別是歷史最為悠久的台鐵企業工會,以及以司機員為主的全國火車駕駛產業工會,還有2016年成立並以運務人員為主的台鐵產業工會。從員工職種來看,運務人員負責車站售票等行政業務,他們也必須負責「行車運轉」工作,也就是當列車進站後,必須引導列車進入哪一條股道(又稱軌道),並且安排列車的先後順序等。

同時「調車工作」也由運務人員負擔,例如車站附近的水泥槽等原物料廠區,若要將原物料運到其他地方,也會透過台鐵路線輸送。這時就必須由運務人員親自進入股道,協助連結或分離原物料車及台鐵的動力車,以利裝卸與運送。至於工務的部分,則是攸關軌道修護、車站維修等工程,包括軌道路線上若有路樹、雜草或者土石流等干擾,也由工務人員處理。

機務的部分則是分為司機員以及修繕火車的人員這兩種,另外關於電務的部分即是負責維護電力設備,以及軌道路線上的高壓設備、號誌等修繕維護。整體而言「運務」屬於旅客層面的工作,工務、機務與電務則是負責技術性質的單位。劉仲書也提到,早期國民黨執政介入台鐵、組織工會,因此產生「台鐵企業工會」,後來國民黨也隨著時代的演進退出企業工會。至於以司機員為主的火車駕駛產業工會,由於身分較為特殊且關鍵,再加上較願意團結參與抗爭,以至於較能爭取福利,也逐漸在企業工會的默許下,發展成台鐵另一個具有影響力的工會組織。

而劉仲書參加的產業工會,則是在2016年一例一休背景下、以運務人員為主成立的工會。尤其運務人員以日夜休為主,也就是假設今天值日班12小時,明天必須值夜班12小時,後天才能休息,並依照上述狀況輪迴,導致運務人員沒有完整的休息日。因此當年政府推行一例一休時,運務人員發起抗爭、籌組工會,盼各界看見運務人員休假與人力不足的問題。

三個工會各自對公司化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劉仲書認為雖然較難探究各工會的實際看法,然而從外部來看,基本上普遍不希望推動公司化,畢竟公司化有可能影響員工的職業穩定,以及未來的工作型態。面對如今公司化勢在必行的狀況,劉仲書認為對火車駕駛產業工會來說,未來可能會重視如何繼續發揮工會影響力,進行更有利的協商並保障員工既有權利。

至於企業工會的部分,劉仲書認為企業工會一開始即訴求暫緩條例,並願意接受「先債務歸零再公司化」的條件。然而上述條件交通部並未接受,也導致最終協商破局、引發「五一勞動節集體不加班」的行動。時至今日,劉仲書指出企業工會訴求政府優先解決台鐵負債,並讓台鐵永續發展。

而從產業工會的立場來看,劉仲書強調較重視「安全改革」層面。他指出公司化源自於安全改革的需求,然而演變至今無從瞭解公司化條例哪一項能實質進行安全改革,這也會是產業工會未來關注的焦點。

管中祥指出,基本上工會發揮己身力量時,政府應妥善進行協商對談。可惜的是協商破局沒多久,即傳出公司化草案快速通過、原先工會預計進行「端午不加班」的行動也暫停。有「溝」沒有「通」的公司化條例,未來又將帶來哪些影響?以下分為三大層面說明。

公司化條例帶來的影響一、台鐵員工該怎辦?
盤點公司化條例通過帶來的影響,包含員工福利保障、組織架構,以及債務等營運內容。劉仲書以台鐵員工身分為例,並非人人都是「公務員」,像他本身即是所謂的「資位人員」,兼具勞工與公務人員的身份,無關乎公務人員的福利政策,投保的是勞保,採行的是勞工退休金制度。目前的狀況僅是因為台鐵採「擇優條件」使用,使得他能享有公務人員部分福利。

然而未來公司化,員工權益與身份又會有哪些改變?劉仲書表示,從目前條例內容來看,既有員工可以選擇保留目前身份,未來也將繼續以該身份、待遇續留公司。另一方面也給予員工五年考慮時間,考慮是否改成公司「從業人員」的身份,縱使薪資待遇較為彈性,但不會比原先的待遇差。然而未來也可能面臨公司盈虧產生的福利異動問題、裁員風險等,員工可花費五年時間詳細考慮,是否願意承擔成為從業人員後,隨之而來的風險。

另一部份則是攸關退休員工的待遇,資深員工若願意提前退休,公司化條例中也提到會給予較好的退休待遇。除了既有員工、退休員工,未來新進人員的待遇將面臨什麼問題?劉仲書表示這部分公司化條例並未訂定相關規範,預計未來子法討論方向將會提到。以劉仲書本身觀察來看,他認為台鐵局與交通部偏向使用較為低薪的方式聘用新進員工,然而這也可能導致人力不穩定、不充足等問題。

管中祥回應,當員工投入的勞動與低薪成果不相符合時,其實也會連帶影響公司的營運與安全。即便未來公司化,台鐵公司可以更大刀闊斧管理員工,甚至將不適任的員工予以解僱,實際上若組織本身的結構問題未獲解決,台鐵的問題仍有可能存在。而這也是無論公司化與否,台鐵都應該仔細思考的問題。

公司化條例帶來的影響二、台鐵安全改革誰在意?
談到公司化能否確實帶來安全改革相關影響?劉仲書指出,條例中提到公司化的目的在於——「期能企業化經營,提高經營效能及競爭力,並促進鐵路事業健全發展,提供安全、舒適及便利之優質大眾鐵路運輸服務。」由此可見一開始立法著眼於提高經營績效,與安全改革無關。

相關安全訴求條例則是後續因應民間訴求、社會情勢而增加,然而公司化之後欲設立的「安全管理委員會」為董事會底下單位,劉仲書認為基本上就是一種疊床架屋的組織,無法實際解決安全疑慮。尤其過往台鐵已有行車事故檢討機制,以及安全管理系統(SMS)進行各層級相關檢驗,可見台鐵解決「安全」問題的方式,即是不斷增設平台與組織。

再加上組織內部人員大同小異,這些成員能否有效達到安全改革的訴求?劉仲書批評整體機制不僅沒有這層面向的檢討,甚至也未開放基層參與,僅是以非常官僚的稽核方式談安全改革,與第一線基層人員的安全改革訴求脫節。管中祥認為這是非常傳統的CEO專家思維,彷彿按照專家的規劃執行即能達到安全改革,實際上並未採納第一線員工的經驗與想法,演變為「依賴主管意見」的管理方式。

管中祥認為,倘若主管或專家願意體恤基層、聆聽意見並將意見向上呈報,或許還有機會改善問題。倘若專家秉持己身傲慢態度進行改革,基本上這種形同高比例的「人治」狀態,也無法解決所謂的安全議題。管中祥更強調,勞工運動的過程中,之所以著眼「勞工參與公司治理」的訴求,主要也是因為勞工的觀點非常重要。尤其第一線員工隨時有可能身陷危險處境,政府該如何讓勞工與社會大眾相信公司化的台鐵會更好、更安全?也是有待釐清的爭議。

劉仲書也提到,即便公司化條例中提及未來董事會將由國家指定相關組成人員,且開放工會參與,實際上工會能否如實反映基層意見?仍有待商榷。他以過往協商的狀況進行分析,認為工會往往選擇性聽取需求,若要達到真正「基層參與」的意義,應由現場員工選出進入董事會等組織的代表,才有相關民意基礎。再加上過往台鐵即有制度層面的行政效率問題,劉認為即便後續組織可能朝向扁平化發展,但主要條例並沒有提及組織效率問題,詳細情況仍有待後續子法細訂。

公司化條例帶來的影響三、台鐵資產負債歸給誰?
公司化過程中,台鐵對外論述也是以負債問題嚴重為由,認為公司化才能有效解決此問題。劉仲書提到,公司化條例中預計設置「償債基金」處理台鐵負債問題。主要做法即是將條件較好的土地開發運用,並交由交通部鐵道局管理,同時將管理收入專款專用,負責挹注到該基金中,作為償債使用。

至於台鐵歷年來因政策造成的虧損,條例中也承諾將由政府進行補貼。但是補貼多少?仍是未解之謎。同時為有效開發資產,公司化條例也提到,未來將提供台鐵免稅等優惠。且若台鐵未來的營運、附屬事業牽涉當地都市計畫,即便當地都市計畫已送審,台鐵仍可進行相關變更,並要求地方政府配合開發使用。

劉仲書舉例,假使目前台北市某處已有都市計畫相關規劃,即便原先該計畫並沒有包含台鐵的開發計畫,倘若台鐵想在此處進行開發利用,透過設置商場等方式有效連結都市計畫內容,台鐵可迅速要求地方政府配合。透過變更都市計畫的方式納入台鐵開發規劃,這也是交通部從法律制度上賦予台鐵的優勢與權限。

管中祥擔心,台鐵的資產過往皆是由人民納稅維護營運,未來配合公司化會不會反而變賣這些資產?劉仲書認為極有可能。他指出先前公司化條例討論過程中,曾提及台鐵資產不應脫離《國有財產法》規範,然而該內容後來遭民進黨否決。且日前《鐵路法》修法甚至預計鬆綁該法條,也就是台鐵只要通過交通部核准,即可辦理開發處分與收益,不受《國有財產法》規範影響,處理資產的彈性更大。

劉仲書認為,目前台鐵負債確實龐大,因此「資產開發運用」也變成不得不的解方。這之中也端看交通部的權衡能力,即便台鐵不賣地,光是做土地開發,連帶的周邊利益等也相當可觀。對此管中祥也提到,過去台鐵的土地開發前提是,該開發行為必須與鐵路或交通相關,像是北車二樓的商場等,作為服務旅客所需。

然而如今公司化條例與鐵路法修法後,反而變成台鐵可以把土地變成商場,再將商場轉租給他人使用,或者在距離車站較為遙遠的土地上同樣蓋商場出租、增加收入。劉仲書強調,透過法令鬆綁的方式,台鐵甚至可以用很多理由說明上述開發行為與運輸相關,即便看似無關。對此管中祥認為,國家面臨負債問題時,資產開發雖然可以最快速進行收益,實際上並非長遠之計。

台鐵問題一定要靠公司化解決?   工會將持續監督子法訂定過程
回到台鐵本身的公共安全問題,是否必須仰賴公司化條例才能有效改善?劉仲書認為,「安全」這件事不管是目前台鐵機構,還是未來台鐵公司,都可以改善的問題,重點在於必須先看見台鐵本身的系統性問題。尤其公司化之後人才聘用更為彈性,但是執政者能否找到更好的人才?並且有效留住人才藉以翻轉過往台鐵的安全文化?仍有待檢視。

尤其台鐵過往即有人力不穩定的問題,劉仲書指出,台鐵的工作型態不受勞工喜愛,且收入不高,再加上未來公司化必須負擔高負債與盈虧等問題,究竟台鐵能否有足夠的收入進行安全設備改善?目前條例與子法內容也沒看見相關規劃。

劉仲書強調,產業工會長期以來也不斷提出安全訴求,希望公司化後能有基層參與、提升待遇、穩定人才等作法。同時也希望建立交通部以外的第三方監理機制,實際監督台鐵安全改革。產業工會也不斷訴求政府應邀請產工參與協商,然而台鐵往往回應,產工可以到溝通說明會表達意見,並將意見寫入會議紀錄。

劉仲書認為上述意見表達方式形同無效,尤其真正的談判權在交通部手上,導致這些台鐵高層難以將個人意見視同企業工會的意見,進行真正的勞資談判。長期以來,導致產業工會的訴求難被資方看見,也難以受到平等對待。之前產業工會曾發動勞動調解,隨著調解失敗的結果,未來產業工會也有權利發起罷工投票,接下來相關行動也會再進一步討論,並持續關注十六項子法修訂狀況。

管中祥也提到,據他觀察.先前五一勞動節台鐵不加班行動似乎引起社會大眾的共鳴,相較於過往華航機師罷工等狀況,民眾似乎支持台鐵員工提升勞權的做法。然而弔詭的是,公司化條例快速通過,未來修訂十六項子法也是關鍵,但真正關於台鐵勞動環境的安全改善等問題仍懸而未解,一般民眾似乎誤以為公司化可有效解決台鐵的安全與效率問題。

針對上述矛盾現象,劉仲書認為五一休假時值疫情高峰,已降低旅客的乘車意願,因此當工會訴求勞動節休假時,社會大眾普遍較能理解。同時,民眾對於台鐵被政府公司化的狀況極有信心,在此前提下反而不在意工會針對公司化條例提出的反抗與訴求。

進一步來看,若政府因台鐵員工抗爭而退縮送審公司化條例,反而有可能引來民怨。再加上民眾期待公司化能提升服務,並進一步達到真正的公共安全,實際上「服務」與「安全」兩者並無直接關聯,但這些攸關「安全」的因素社會大眾看不見。這也導致在這波公司化歷程中,政府對民眾而言就像是拯救台鐵的英雄,相反地,反對改革的台鐵員工與工會則像破壞秩序的小蟲。

面對這一連串公司化草率過關的狀況,管中祥認為無論工會未來將持續監督十六項子法的協商過程,或是發起罷工行動,實際上社會大眾都應該更關心此議題,並瞭解後續十六項子法修訂的狀況。至少這項課題攸關我們日常的公共安全,身為台鐵使用者的我們也應主動關注。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我們深信,透過群眾的涓滴支持,才是媒體真正能夠獨立的重要碁石

公庫官網其他平台群眾集資相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的沙龍
33會員
283內容數
關於社會運動、社會議題的第一手報導。 我們認為,公民團體闡述理念與關懷的媒體空間經常不夠充分,因此我們在社運現場待到陳情者說完話為止,而報導也相對主流媒體冗長許多。
2023/08/01
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Tunkan Tansikian(陳張培倫)老師,釐清歧視性言論裡加分制度與原住民升學保障的概念,從歷史的角度去檢視,現有的「加分」制度真的公平嗎?為什麼要「加分」?
Thumbnail
2023/08/01
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Tunkan Tansikian(陳張培倫)老師,釐清歧視性言論裡加分制度與原住民升學保障的概念,從歷史的角度去檢視,現有的「加分」制度真的公平嗎?為什麼要「加分」?
Thumbnail
2023/07/31
近日,台大言論自由月及台大經濟系學會選舉也相繼出現歧視性言論,同樣引起社會反彈。在事件的討論中,有人認為是開玩笑過了頭,也有人認為是受到政治人物及台灣脫口秀炎上文化影響。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教授周平,從「笑話社會學」討論究竟什麼樣的笑話會傷害到他人?嘲笑的分寸又該如何拿捏?
Thumbnail
2023/07/31
近日,台大言論自由月及台大經濟系學會選舉也相繼出現歧視性言論,同樣引起社會反彈。在事件的討論中,有人認為是開玩笑過了頭,也有人認為是受到政治人物及台灣脫口秀炎上文化影響。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教授周平,從「笑話社會學」討論究竟什麼樣的笑話會傷害到他人?嘲笑的分寸又該如何拿捏?
Thumbnail
2023/07/30
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Report Story」邀請公庫記者洪育增介紹近日完成的「外籍教師勞權」系列專題報導。
Thumbnail
2023/07/30
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Report Story」邀請公庫記者洪育增介紹近日完成的「外籍教師勞權」系列專題報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台灣傳統的政策思維,是都市交通不好,蓋一條捷運(或輕軌或BRT)就可以解決了,結果卡在財源、環評、交通衝擊、民眾說明會的泥沼中,任憑時間過去,台灣的都市交通依舊。 與其執著追不到的空中樓閣,倒不如先把現有的公車系統做好。
Thumbnail
台灣傳統的政策思維,是都市交通不好,蓋一條捷運(或輕軌或BRT)就可以解決了,結果卡在財源、環評、交通衝擊、民眾說明會的泥沼中,任憑時間過去,台灣的都市交通依舊。 與其執著追不到的空中樓閣,倒不如先把現有的公車系統做好。
Thumbnail
根據過往台灣只要有事故發生,當日旅客退票是全額退費,只有非當日旅客退票才有加收手續費。也就是說這次彰化車站大當機48小時,兩天持有台鐵車票的旅客退票是不收手續費的。 百思不得其解之下,我得到了些些許許的答案。 一來台鐵根本沒有科技化 二來類火車疏運計畫是短視近利 三來政府各部會各司其主,服侍民代
Thumbnail
根據過往台灣只要有事故發生,當日旅客退票是全額退費,只有非當日旅客退票才有加收手續費。也就是說這次彰化車站大當機48小時,兩天持有台鐵車票的旅客退票是不收手續費的。 百思不得其解之下,我得到了些些許許的答案。 一來台鐵根本沒有科技化 二來類火車疏運計畫是短視近利 三來政府各部會各司其主,服侍民代
Thumbnail
台鐵公司化條例過往已爭論多年,交通部等各單位也不斷以「溝通」為由未實際推行該條例。究竟政府真的有溝通嗎?員工又曾瞭解哪些與公司化相關的資訊?公司化會成為唯一解方,改善社會大眾在意的服務與安全嗎?本籍節目邀請台鐵產業工會理事劉仲書,透過第一線員工的視角,分享關於公司化條例倉促過關的看法......
Thumbnail
台鐵公司化條例過往已爭論多年,交通部等各單位也不斷以「溝通」為由未實際推行該條例。究竟政府真的有溝通嗎?員工又曾瞭解哪些與公司化相關的資訊?公司化會成為唯一解方,改善社會大眾在意的服務與安全嗎?本籍節目邀請台鐵產業工會理事劉仲書,透過第一線員工的視角,分享關於公司化條例倉促過關的看法......
Thumbnail
5月1日國際勞工節,台鐵員工抗議草率公司化,由台鐵企業工會發起五一「集體休假不加班」......
Thumbnail
5月1日國際勞工節,台鐵員工抗議草率公司化,由台鐵企業工會發起五一「集體休假不加班」......
Thumbnail
如果你預計在51勞動節搭乘台鐵出遊,是否有去退票了呢?台鐵公司化在今年的51勞動節協商再度破裂,台鐵工會發起不加班活動,2022/05/01當天列車會全部停駛,除了退票及相關配套以外,台鐵工會與交通部的協商破裂也讓民眾再度關切台鐵公司化的可能性。
Thumbnail
如果你預計在51勞動節搭乘台鐵出遊,是否有去退票了呢?台鐵公司化在今年的51勞動節協商再度破裂,台鐵工會發起不加班活動,2022/05/01當天列車會全部停駛,除了退票及相關配套以外,台鐵工會與交通部的協商破裂也讓民眾再度關切台鐵公司化的可能性。
Thumbnail
普悠瑪事故發生至今三周年,台鐵究竟做了哪些改善?10月22日臺灣鐵路產業工會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產工秘書長魏豫綾指出,三年前總統蔡英文也表示會針對台鐵多年問題進行改革,且發生事故不會只是基層人員的責任。然而三年後判決結果仍由司機員一人承擔,且台鐵內部仍有諸多問題未能解決......
Thumbnail
普悠瑪事故發生至今三周年,台鐵究竟做了哪些改善?10月22日臺灣鐵路產業工會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產工秘書長魏豫綾指出,三年前總統蔡英文也表示會針對台鐵多年問題進行改革,且發生事故不會只是基層人員的責任。然而三年後判決結果仍由司機員一人承擔,且台鐵內部仍有諸多問題未能解決......
Thumbnail
事情是這樣的。 今早9:28太魯閣408車次因撞上從上方側邊工程停放於邊坡的工程車,車頭因撞擊而出軌於北迴線51K的清水隧道內,造成5-8車廂變形斷裂,造成大量死傷。 而由於整天看下來,不時看到一是晚間新聞開始播報受害者故事路線,二是還有朝向是否刻意的恐怖攻擊風聲,以及三是「這一定都是台鐵的錯
Thumbnail
事情是這樣的。 今早9:28太魯閣408車次因撞上從上方側邊工程停放於邊坡的工程車,車頭因撞擊而出軌於北迴線51K的清水隧道內,造成5-8車廂變形斷裂,造成大量死傷。 而由於整天看下來,不時看到一是晚間新聞開始播報受害者故事路線,二是還有朝向是否刻意的恐怖攻擊風聲,以及三是「這一定都是台鐵的錯
Thumbnail
經歷這樣激烈、漫長的抗爭,以及市民們的分裂後,我們不禁問:這樣的規劃真的可以帶來更好的台南市嗎?台南市到底需要什麼?台南市的未來,到底有什麼期許和願景?
Thumbnail
經歷這樣激烈、漫長的抗爭,以及市民們的分裂後,我們不禁問:這樣的規劃真的可以帶來更好的台南市嗎?台南市到底需要什麼?台南市的未來,到底有什麼期許和願景?
Thumbnail
此為階段總整理之計畫書,內容包含前三篇文章 前言:    此議題並非要批判桃園鐵路地下化與高架化在執政者、執政黨、地方、中央等政治議題。我希望以自身即為居民的角度,重新去思考對於這塊土地的未來。在外生活三年半後,重新回到這生活了十八年的鐵道旁。在這半年的實習生活中,回憶才慢慢浮現,從有記憶以來至今,
Thumbnail
此為階段總整理之計畫書,內容包含前三篇文章 前言:    此議題並非要批判桃園鐵路地下化與高架化在執政者、執政黨、地方、中央等政治議題。我希望以自身即為居民的角度,重新去思考對於這塊土地的未來。在外生活三年半後,重新回到這生活了十八年的鐵道旁。在這半年的實習生活中,回憶才慢慢浮現,從有記憶以來至今,
Thumbnail
(封面取自桃園市捷運局)   工業革命後掀起的交通工具變革,從人力、獸力到機械、蒸氣進而到油汽、電力,又從個人交通工具到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演進已不只在於交通工具本身。在現代化都市中,交通工程的演進也同時記錄著城市的發展痕跡,而在目前交通工程的更新計畫中,往往缺乏的是對於「曾經的城市發展……
Thumbnail
(封面取自桃園市捷運局)   工業革命後掀起的交通工具變革,從人力、獸力到機械、蒸氣進而到油汽、電力,又從個人交通工具到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演進已不只在於交通工具本身。在現代化都市中,交通工程的演進也同時記錄著城市的發展痕跡,而在目前交通工程的更新計畫中,往往缺乏的是對於「曾經的城市發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