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權利|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我們都曾當過共犯|閱讀心得|紅說

2022/08/04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概要】

作者龍應台胡美麗這個筆名以及《龍應台》本人為名,所作的共同創作,也就是作者雖然是兩個人,但其實是同一個人。試圖用兩種不同的心態和角色,以各自表述,也採相互討論的筆法,討論性別議題的多元觀點。

【作者】 龍應台

龍應台(1952年2月13日-),另有筆名胡美麗,臺灣作家、文學學者、政治人物。生於高雄市,籍貫湖南衡山[。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獲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學位。是臺北市政府首任文化局局長和文化部首任部長,亦曾在美國、德國、臺灣、香港的多所大學任職。1985年出版處女作《龍應台評小說》,後有雜文、文化批評、小說、散文、紀實文學等多種作品,如《野火集》和《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等,言行遍及華人地區如兩岸三地、新加坡,以及德國等地,產生一定影響。為「推動全球意識」,創辦有龍應台文化基金會。(出處)

【難易度】

【分類】

散文、性別、討論

【分享】

大家好這裡是紅說,紅說是一個分享書的地方,專門分享一些不一定實用,但一定有趣的書籍。
如果想直接聽我說故事歡迎到Podcast收聽哦!傳送門:紅說|RedmanTalk

》前言

人選書?書選人?

這是一本不清楚是甚麼類型、直接靠直覺買的書。
買書的時候,如果每次都自己挑,好像會不自覺買相似類型的書,偶爾來點驚喜好像也是不錯的。加上那個時期又很愛買書,明明上次買的還沒看完,看到博x來又什麼三本75折的活動,一陣說服自己的心理戰爭又開打,最後總是買方獲勝。
雖然有時候確實會為了某些目的而看書,但大部分時間看書只是因為興趣使然,對人生有沒有幫助都沒關係,所以就隨著心走,相遇就是緣份啊。

同溫層外的世界

想要中獎,那就得先抽獎
有一些類型的書,看多了以後,稍微翻一下就會知道這些書大概又在寫什麼,也因此,其實這些書講的多半是自己已經知道的事情,或者是接近自己想法的書,換個說法呈現,變成另一本書的樣子罷了。這對沒讀過的人來說是新體驗,但對常在同個類型打滾的人來說,只是換湯不換藥。
一直閱讀同個類型的書籍,除了讓自己對某些想法更加肯定以外,其實沒有太多用處,就好像一本書的內容說的是「吃緊撞破碗」,另一本書講的是「欲速則不達」,其實內容大同小異,不見得要兩本都讀過。
看書會帶來快樂,其中原因包含能吸收新知、或者意外地讓原有想法有些轉變,這些都是看書之所以會快樂的元素。確實,待在同溫層裡也不錯,因為外面不見得適合我們,但是出去走一走也可能有不錯的收穫,所以其實也可以試試看啦,想要中獎,那就得先抽獎,是吧。
而有些書,在閱讀時會發現,內容所述跟自己原本的想法會完全的背道而馳,於是在讀這些書的時候,會覺得難以接受,畢竟要去否定已經在自己腦中根深蒂固已久的觀念,那某種程度上會感覺像在否定自己,排斥難免;而有一些書,雖然內容與自己的想法有異,但因為書中的邏輯條理清楚,或是有實際例證的加持,讓讀者最終能接受並認同。這種書正是帶領人擴大視野的書,能讓人在不排斥的狀態下扭轉某些觀念,對自己眼界的廣度開展有一定的幫助,同時也會讓思想起些漣漪:「阿~嘶,原來還有這種想法啊!」

》議題

「我不一定認同你的觀點,但我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性別相關之議題,已經行之有年,屬於歷久不衰型的議題。然而就筆者個性的緣故,不太喜歡出門參加人數太多的活動,所以這一類議題的討論、社運、遊行也就不曾參與過。另一方面,會覺得在這種議題上,大家都有自己的意見,如果真的討論到吵起來,那場面光想就覺得疲憊,所以多半抱持著:「我不一定認同你的觀點,但我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種比較消極的態度在面對這些議題。所以這本書就像一隻手,協助人撥開面對性別議題時緊閉的眼睛,讓人看見了許多日常發生,但卻無形被忽視問題。

沒注意不代表不存在

原來某些想法確實也偏向保守,甚至不知不覺也在某些場合成為此議題的共犯而渾不知覺。
這本《美麗的權利》,是作者龍應台胡美麗這個筆名以及《龍應台》本人為名,所作的共同創作,也就是作者雖然是兩個人,但其實是同一個人。試圖用兩種不同的心態和角色,以各自表述,也採相互討論的筆法,討論性別議題的多元觀點。
書籍主要以故事的形式分成不同篇章,而許多故事的內容非常稀鬆平常,是日常會常見到的畫面。但當文中點出這些看似正常的畫面背後的不合理時,往往會使人感到膽顫心驚,冷汗直流。
本來以為自己還年輕,一些觀念「應該」還沒有被僵化,算是開明理性的人。可是,看到文章內容後,才發現,哈!自己好像也那麼了解自己耶!原來某些想法確實也偏向保守,甚至不知不覺也在某些場合成為此議題的共犯而渾不知覺。
大概就是因為自己沒有特別關注相關議題,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就沒有放甚麼心思注意,又或者因此就算發生了,也絲毫未察覺有異。不過即使如此,並不覺得這是傷天害理之事,每個人有偏好的議題,或是想花更多心思關注的事情,去責備或放大檢視沒有意思。畢竟人的一生,理想狀態就是不停優化自己的過程。
但若讀者認為不認同這種想法,或許你對網路發言相關議題充滿正義感,那也歡迎提出想法。再次複習:「我不一定認同你的觀點,但我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我們可以彼此提出看法,可以互相接受,也可以互不接受,也可以只有其中一方接受,都沒問題,不過在此同時,我們不會因此覺得對方的看法沒意義,而是互相尊重對方的看法,這應該才算是真正比較理想的模式。

》一帶米要扛幾樓

》改變想法要幾年

有的當龜、有的當兔

就算是這樣的有點歷史的章節,部分內容放到今天,居然絲毫沒有什麼改變
讀這書後讓我感到吃驚的,是人類在某些觀念改變的速度,進度堪比用20年前的電腦下載楓之谷;以及某些想法固化的程度,彷彿雙面膠的殘膠一般頑強,摳不乾淨。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不過是近十年來的事情,但卻已經每個人都很自然地適應這項產品,以及他所帶來的服務,甚至是它所帶來生活模式上的改變。連我阿嬤沒有在用手機的人,也從說「你卡電話呼恁爸爸一下」,變成「你卡賴呼恁爸爸一下」。這是人類適應硬體設施的速度,不分年齡性別種族。
相較之下,今年2022年,《美麗的權利》這一本書,是由距今大約30年前的專欄節錄而成的一本書,每個章節最後都有紀錄當時發表的日期。不注意看還好,一看還得了,居然連最接近現在的一篇,都比我還年長。可是,沒錯,可是!就算是這樣的有點歷史的章節,部分內容放到今天,居然絲毫沒有什麼改變!說是昨天才寫的文章,看起來竟也毫無違和感。
30年的時間,有多少事情會改變,股票牛市熊市不曉得輪轉了幾回,曾經當兒子的也可能都生兒子了,一間新開的店如果持續開,轉眼都已經變成30年老店了。
結果,烏龍派出所的秋本麗子,和龜有公園前派出所的男性同仁們,同樣的警察的身分,但因為不同性別,依然是必須幫忙泡茶的角色(雖然用動畫來比喻,但在職場上這樣的現象我們心知肚明);多少建商廣告現在仍用女性的清涼照吸引人,買房子跟比基尼有甚麼關聯性嗎?;母親節將至,一堆家用產品業者開始推出「感恩媽咪」活動,廚具掃具的大特價,然而在父親節推出的商品,卻是刮鬍刀跟皮鞋?
母親節到底誰收到掃具會開心的?
這些看似稀鬆平常、實際存在,但卻往往因為習慣而被忽視掉的日常畫面中,究竟隱藏了多少性別之間的不平等,又有多少被視為理所當然沒有被注意到呢?
這些文章發表至今約30年來,口號一路從「男女平等」,到生理性別以外心理性別認同,而改變為「性別平等」;再到發現齊頭式平等似乎只是假平等、因實際所需而改變應對方式才是真平等,於是又改為「性別平權」。
《美麗的權力》中,最早的一篇文章到現在30年的時間,觀念上確實有以緩慢的速度在改變,部分法條像是令人難以置信「單身條款」,女性若懷孕就必須離職,現在有了「性別工作平等法」的保障(然而實際上可能還是存在黑心老闆);還有過去的「國籍法」,只要父親不是台灣人,就算母親是台灣人,他們所生下的孩子就沒有辦法成為台灣國民,如今也改為只要其中一方有台灣國籍,小孩就能算是台灣人。
總的來說,雖然改變的速度很緩慢,但確實有在前進,只是進步的同時還是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因為觀念不改變,僅有法條改變的話,那事情在檯面下依然會持續發生。

改變的難題

即使鹽巴的成分再少,他依然是鹽水,要將鹽巴完全移除,那才能真正的變成水
依稀記得國小的時候,在校園中就已經開始推行「男女平等」的觀念,但當時覺得困惑的是,為甚麼每次要搬教科書的時候,老師都在徵求:「有沒有壯丁要自願。」從來就是找男生去做苦力,沒有例外。
憐香惜玉本身沒有問題,搬教科書可以在課堂時間出教室,同學間在走廊上還能聊個天,多自由,多風光啊。但,教科書是大家的,為甚麼都是男生搬?再者,女性青春期發育要男性早,同年齡中照理講力氣的差異應該甚小,甚至男性也不見得比此時的女性更強壯。即使出於無心,但老師確實用了「男生力氣比較大、粗活就是男生來做」的刻板,默默的潛移了我們的印象。再者,當老師徵求壯丁的同時,也剝奪了女生想要出教室的機會。
再來是大家一定都有經歷過的體適能,在測驗心肺的項目中,男生要跑1600公尺,而女生只要跑800公尺,不要說以前,現在回想起來我還是覺得這一點公平性也沒有,甚至有教育單位帶頭看不起女性,然後過度看得起男性的感覺。男女的體能優劣與否,是個體間的差異,跟先天體質加上後天生活習慣、運動習慣有關,怎麼會是直接用性別來分化呢?
這些事情都讓我意識到,觀念的改變或許要等到上一代完全消失了,而我們這一代所能接受的這些相對開明的觀念,在這過程中慢慢變成大宗,那才可能真正的改變,就像一杯鹽水,即使鹽巴的成分再少,他依然是鹽水,要將鹽巴完全移除,那才能真正的變成水。
不過,觀念的改變之所以緩慢且困難,在於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意見,各自有擁護者,畢竟民主的真諦就在於我們不是一言堂,大家都有表達的權利,沒有人是真正的正確。
時代進步之下,人類有了新的觀念出現,此時老師們過去認知且接受的觀念,轉眼也變成了舊觀念,在為人師必須傳承新觀念的必然下,他們用著容納舊觀念的腦袋,教導著自己也尚未接受的新觀念,自然會有一些銜接上的矛盾與差池,這也正顯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唯有獨立思考才有可能分辨觀念的適切與否。不過,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項能力,人云亦云知人也大有人在。所以,一個新觀念在人類的多樣性之下,就理性來說是不可能完全改變的,但依然必須推動新觀念的意義,就是為了落實真正的平權,不是因為法律的約束,而是因為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但卻在過去因為種種原因,而被扭曲了,於是才需要讓自然的事情回復自然。

從韓劇看議題

宮中男人們用著「動搖社稷」這種說詞,在無形中要捍衛男性的尊嚴,他們著麼做就算了,皇太后同樣身為女性的一份子,竟然也站在對方那
在亞洲這種尊崇敬老尊賢,進而演化成倚老賣老的地區性文化中,當新的觀念出現,常常因為多少會打擊舊觀念,而導致長輩難以接受。不能接受的原因,一來是接受新知的同時等於推翻過去,習以為常要被打破時通常伴隨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導致的危機感,加上學習新東西的繁瑣過程,都是大腦會排斥的行為,因此很自然的會讓人做出排斥的舉動;二來是新觀念可能會打擊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那當然要避免新觀念的聲浪。於是在這些原因下,長輩就會極力反對,更極端者,無所不用其極的打擊異己,展開獵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韓劇《大長今》,最近有重製版播映,就吃飯配劇看了一輪,因此正巧讓我與「觀念改變」這件事產生了連結。
《大長今》是訴說一個身世可憐的女性,在多舛命運中擇善固執,最後終於開花結果的故事。女主角長今,在種種因素下成了一位很優秀的醫女,看到常人看不到的病因,最後醫治了太子甚至是皇帝的病。這麼優秀的人,皇帝自然要為己所用,於是在開會時提出要將長今做自己主治醫師的想法。
話一出,天崩地裂。在當時的韓國,禮法嚴明,醫女幫皇帝看病本來已經是大大的讓步,現在居然要一個女人當主治醫師,照大臣們的諫言,這可是「動搖朝鮮歷代禮法根基」的大事。除了大臣,居然連皇帝老兒的媽媽,也就是皇太后,都跑去跪求皇帝撤回這項旨令,否則皇太后是賴在這賴定了。
不論結局如何,當我看到這畫面,感覺快暈厥了,宮中男人們用著「動搖社稷」這種說詞,在無形中要捍衛男性的尊嚴,他們這麼做就算了,皇太后同樣身為女性的一份子,竟然也站在對方那,反過來自己人打自己人,那怎麼鬥啊?
當然筆者現在是用一種比較偏向上帝的視角來看過去,這不過是當時根深蒂固的觀念,男女位階的差異是稀鬆平常的,在當時也是在合理不過的事情。只是在這些畫面中,讓我看到的是要推動一個觀念的不容易,即使有了再多的例證,證明這個新觀念的合理性,終究抵不過人多嘴雜以及多數暴力。
而強迫任一方接受,都無法避免衝突,讓人感覺,為了以前人製造的不平等觀念,人類要花好多時間來撥亂反正,就像為了方便而大量使用石油製品的地球,後代要花多少心力才可能恢復原狀,而明明知道會是這種下場,如今依然繼續使用,兩者光想就都感覺心力交瘁。

》小姐小姐別生氣

「公司小姐看錯了,抱歉」

一兩次還好,當遇到的次數多了,讓她不禁懷疑,這個「小姐」究竟是否真的存在。
大學時候我有個直屬學姊,她有次在社群網路上分享她在職場上遇到的現象,義憤填膺,讓我跟書中某篇文章聯想在一起。
學姊她是公家單位的,而在當了幾次主辦後她分享她看到的現象。每次當工程文件資料有錯誤,或是傳遞的訊息中出了點問題,總之各式各樣的錯誤,最後承包廠商都會把錯推給「公司的小姐」。「抱歉啦,是我們公司的小姐看錯了。」「我們公司小姐新來的,這個她可能沒注意到啦,拍謝啦!」
一兩次還好,當遇到的次數多了,讓學姊不禁懷疑,這個「小姐」究竟是否真的存在。每個廠商好像都有這麼一個「小姐」,自己的錯誤不承擔,每次都要推鍋的態度,讓學姊非常憤怒。
在那之後我也確實觀察到了許多相同的現象,前些日子,在新聞中也看到類似的案例,一間飲料店貼了一張徵才廣告,廣告單上寫:「誠徵可愛女森」
因為沒有特別詳述理由,所以因為「違反性別平等工作法」之由,而被民眾檢舉投訴。記者採訪之時,店家出面喊冤,說是他們工讀生打錯,本來是要打「誠徵可愛女紳」,女性跟紳士,紳士表示男性,徵人是沒有限制性別的,是工讀生把「女紳」打成「女森」了,希望大家能體諒。
看完是完全的傻眼,一來自己徵人限女性就已經錯誤,不敢承擔還要推鍋,這種最是令人看不起,在這裡工讀生就變成了上述「小姐」的角色,用來承擔沒種主管的錯誤,二來是,「女紳」是什麼鬼東西,到底哪來這種用法!

誰是小姐?

畢竟在對對方完全沒有概念的情況下,「小姐」感覺上像一個通稱,不論任何年齡層都能使用,只是在此同時,這聲「小姐」會不會也造成了某些人的不愉快?
這本書的特色,就是龍應台總是用很平穩的口吻,以邏輯條理的方式點出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但實際上不合理的事情。而其中一篇,就是跟「小姐」有關。
故事的地點是一個會客室內,相關領域的博士教授齊聚一堂,這是一場國際電腦會議,主持人在介紹在場的男性時,一一說明這位是「陳博士」,啊這位是「楊教授」,直到介紹到女主角時,主持人說:「那這位呢,是我們的胡小姐......」哇,乖乖不得了,是怎,同樣是學術領域的人,你憑什麼叫我小姐?我花時間花精力所得來的這一些博士文憑,居然因為我的性別就被否定掉了?胡美麗相當生氣,而這時,主持人轉身對倒茶的小妹說:「小姐,送幾杯咖啡過來。」
看到這邊,筆者強烈意識到自己也是非常習慣使用「小姐」這個詞彙的人,畢竟在對對方完全沒有概念的情況下,「小姐」感覺上像一個通稱,不論任何年齡層都能使用,只是在此同時,這聲「小姐」會不會也造成了某些人的不愉快?有人因此覺得對方的輕浮、又或者有人覺得這個詞彙很不尊重人之類的。像是文中的胡美麗,她確實也是個年輕貌美的小姐沒錯,可是在學術場合,因為性別差異將本來應該尊稱教授的對象,喚作「小姐」,那就不恰當了。
之前去打工換宿,在那裏認識了一個管家,有次在聊天中,他說在去到一家店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老闆是女性就叫對方「老闆娘」,因為如此一來,對那些自己開業的女性很不公平,這就好像「夫人」、「皇后」這些詞一樣,好像他們沒有自己的身分,一定要依附在別人身上,不管做多少事情彷彿身分永遠只是「丈夫的人,夫人」,或是「皇帝的老婆,皇后」。
所以我這個管家朋友,對他們統稱「老闆」,不論性別與否。另外,他又說自己在寫你或他的時候,不會因為對方是女性就用女部的「妳、她」,她覺得大家都是人,統一用人部的,才算是對每個人的尊重,畢竟就算知道對方生理性別,但也未必清楚每個人的性別認同。那時才覺得,真有他的,這種細節他也能注意到,所以有一陣子,我也效仿他這種作法,一律使用人部的他,不過某些時候在寫文章,如果不用部首來區分,的確還是會讓讀者比較難區分就是了。小故事啦,分享給大家。
只是,也覺得「老闆」這個詞每每讓人聯想到財大氣粗、滿臉橫肉、市儈這些負面形象,反而用老闆娘、或闆娘的方式來稱呼,相對柔和許多,或許能把老闆娘的「娘」,想像成「獸耳娘」、「高捷娘」這種用法,這種「娘」翻譯為「少女」的用法,那感覺就能接受多了。但會不會,我這樣的想法其實也暗藏著甚麼刻板印象呢?或許最後還是要回歸到被稱呼者身上吧,對方能接受什麼就叫對方什麼,應該會是比較能兩全齊美的方式。如果今天是讀者妳,妳們希望怎麼被稱呼呢?

》結語

心得分享到這邊,這本書推薦給也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共犯之一的人參考。我認為只有人存在的地方,這個性別議題是永遠不會消失的,這些觀念會隨著時間,像動態平衡一般,不停地尋找平衡點。想法日新月異,今天的開明或許二十年後也成了古板,曾經包容性強的人,也可能最後變成食古不化。不曉得三十年後我再來翻這本書,哪些事情已經改變,而那些依然持續發生呢。勤勉我們大家都能在想法進步的時代中,找到自己能接受,別人也不會過度排斥的平衡點,下次見。
若要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紅說RedmanTalk的其他連結

FacebookInstagram

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Spotify Podcast

你可能會感興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