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國文開外掛》:不一樣的國文課,開啟你的文學新想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不知道大家以前國文課都怎麼度過的呢?我高中時多是拿來惡補,往往國文課本後會藏著數學習題或理化講義。老師也多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國文能「幹嘛」呢?

說來,國語文教學爭議一直不少,除了常上新聞版面的文言文比例之爭,有人甚至認為國文無用,乾脆砍掉。不管你對國文的想法是哪種,我都相當推薦看看這本《國文開外掛》,一起重新思考「國文課」是否能有更多的可能。

這書是我參加奇異果版國文課本集資計畫的贈書,由「深掘盟」企劃,楊翠與朱佑勳主編,並邀請各路人士,從不同切角聊聊那些我們熟悉卻又陌生的「課文們」。

如楊翠所言,國文課本幾已成為禁錮、填鴨、無聊的同義詞。徒勞地教著形音義、起承轉合,讓國文課本成為畜養瞌睡蟲的荒惡土地。而這本書就是想探問新的可能。

它不是一本教科書,也不是在質疑「國文課本」存在的價值,相反的,「深掘盟」是想邀請大家,一起思考「國文課本」的各種可能性。
-楊翠

書分兩部分:「細讀」「歪讀」。細讀會從文學角度出發,深探文本肌理,細讀作品說了什麼,又是如何說;歪讀則是從各路作者的獨特視角出發,打開文學新生命。

閱讀本來就是多元的,作品總是會遇上各式各樣的人,從而激盪出不同角度的迴響,這才是現在公民社會的常態。
-朱宥勳

以下就讓我挑個3篇跟大家分享,並在最後聊聊我對國文課的想像。

【長干行:男人的幻想純愛?】

閨怨詩是古詩常見的類型,過去女詩人不多,這些閨怨作品當然多半出自男人之手,如大家熟悉的長干行。因此書中提出一個有趣的思考:男人寫的閨怨真的是閨怨嗎?

古代慣有「以物寄懷」的傳統,假閨怨真抒懷,如白居易的那句「同是天涯淪落人」。不過李白寫此詩時尚年輕,政治路上還未受挫,因此這詩可能真是在寫商婦的怨。

那商婦何以為怨呢?唐朝商業發達,商賈多半妻妾成群。如何在家族生存、爭愛就成了女人在這個時代的課題。假若容顏最盛時,丈夫卻不在身邊,只能「坐愁紅顏老」,那怎能不怨呢?

乍看合理。但有一點值得深思,那就是「男性的缺席」。在詩中,我們摸不清「丈夫」的樣子,這浪漫故事竟只奠基於女子對丈夫的綿純的愛。那這首詩傳遞的,會不會只是李白對一個「深愛夫君的女子」的浪漫幻想呢?

你覺得李白的閨怨想表達什麼呢?(截自《國文開外掛》)

你覺得李白的閨怨想表達什麼呢?(截自《國文開外掛》)

【臺灣通史序:日治、民國都讚揚的奇文?】

此書找來《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的作者活水來冊房(黃震南)解析連橫的這本《台灣通史》,碰撞出來的火花相當精彩。

其實此書出版時銷售並不理想。如黃震南說的,你願意用一個月的薪水買一部疊起來六公分的台灣史嗎?直到戰後才因連震東「黨國政要」的關係開始暢銷,連橫還因此被捧成抗日英雄。

但黃震南用初版的《台灣通史》打臉,提到書的開頭就有日治時期台灣總督的題字,其後還有三篇日人寫的序文,哪裡像抗日神書?

不過他也提到連橫在書中確實稱得上敢言,除了讚揚清朝政績,也寫了不少抗日志士的英烈。有趣的是,日本人居然讓它出版。大概是種覺得台灣就是我的,講什麼都無所謂的自信吧。

總之,《台灣通史》是在日本官方許可下發行的。如黃震南說的,要說此書有發揚本土、凝聚和文化之心或許不錯,但說抗日可能就延伸多了點。,

當然如黃震南所言,《台灣通史》即便錯誤百出,某些內容甚至有捏造可能,作為「台灣第一本通史」,連橫的這份苦勞依然有可敬之處。可惜現在談及此作品,多半都戴著有色眼鏡而很難有認真討論。

撇開連家對觀感,文章可以有更多想像(截自《國文開外掛》)

撇開連家對觀感,文章可以有更多想像(截自《國文開外掛》)

【賣油翁:不是你以為的勵志?】

最後聊聊大家應該都很熟的賣油翁。內容就是個老翁用倒油技術教訓年輕人的故事,「惟手熟爾」說得瀟灑爽快。但有趣的是書中附了一段字:

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此句在許多版本課本都遭刪除)

的確,我還真沒印象之前有讀過有這段,那這幾個字究竟有什麼玄機呢?

如書中說的,過往教科書幾乎都認為此文強調的是「熟能生巧」的重要,同時告誡我們不要因有所成而驕矜自喜。但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來看看一個不一樣的解讀。

首先是「手熟」。一般會解讀成刻苦訓練,終有所成。但如果是這樣,老翁說「無他」就有點弔詭,畢竟說這樣的苦練沒什麼也太假掰了吧。因此作者認為所謂手熟,更可能是指隨手摸摸,久而久之就無心練成的狀態。

由此書中提出一個假設,歐陽脩是要藉由老翁點出一個不易說明白的道理:真本領往往是無所求的心境下,因為摸久而摸出的門道

而支持這論點的關鍵就在被消失的那句話: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

莊子的解牛,強調所謂「順勢」;斫輪則是強調「真道難以言傳」。兩者都是直扣莊子「自然主義」的概念,而這或許才是歐陽脩的真意。或許他就是擔心後人把這篇文解讀成熟能生巧的勵志文,才在文末補上這句吧。但沒想到居然被刪了……

你覺得這樣的解釋合理嗎?(截自《國文開外掛》)

你覺得這樣的解釋合理嗎?(截自《國文開外掛》)

【後記:國文要不要】

這本書挑了13篇你我多半都「熟悉」的課文,藉由每個作者的詮釋,找出新的玩味方式。此外每篇文末都提供問題討論和延伸文本,讀來趣味,也多了更多想像。

最後想藉機聊聊我對「國文課」的看法。

〔國文教學問題〕

如開頭提到的,以前國文課我上得並不認真。加上從小到大,不管學測指考,國文都是讓我分數暴跌的元凶,因此向來對它沒什好感,甚至覺得有點雞肋。而當我上了大學,發現交大因為沒有文學院而不必修國文時,心理絕對是開心的。

對國語文有了重新認識,要到服替代役的時候了。

由於我在國小當替代役葛格,校園各角落,舉凡佈告欄、牆柱甚至是便斗上方都貼有唐詩、宋詞,與你強迫眼對眼。而此時的我才訝異地發現這些詩詞的用字,居然如此精妙。不禁尋思:我以前在默背唐詩時,除了痛苦怎麼都沒感受到這些。

除了欣賞面,還有遇到實用面的問題。

服役時被雷打到,跑去讀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一讀才發現我對儒家以外的文本(如道、墨家),居然是如此地陌生,讀來相當吃力。

這讓我反思以前學了那麼多之之差異,結果到頭來我讀文言文依然掙扎,這樣的教學是不是不成功呢?

更重要的是,我發現就算撇開字義,單就內容來看,就連我自以為熟悉的儒家,其實都稱不上認識。對儒家的各類學說與流變歷史都搞不清楚。

而讀完我才意識到儒家概念本來就不是一塊鐵板。像是漢朝獨尊儒術,其實儒家皮法家骨,並將眾家融入其下。後來佛教傳入,儒釋道三家融合,問題就更複雜了。

然而這些觀念,在我過往的國文教育都是缺席的。

當然,這不是國文老師的錯。畢竟在短短課堂中,又要賞析文本,又要帶領學生思考這些問題,實在強人所難。而且上面的討論大概要算是哲學範疇,不過我們沒有哲學課而得讓國文課代勞,效果自然不佳。

國文教育與文學教育分離,國文課本是儒家道理雜貨店的變體,知識學問以子曰孟云為標的,文學修辭以成語運用為至高藝術。在這樣的荒惡填土中,教者、學者都奮力耕耘,卻很難長出美好花實。
-楊翠

〔文言白話爭議〕

再來談談文言白話比例之爭。自己覺得學點古文或許還是有些作用,至少在面對文本時不致因陌生而產生懼意。對我來說學古文有點像是學外語的概念。畢竟透過白話翻譯,就像隔了層膜來看文本,即便譯者能力再好,依然與讀原文感受不同。

不過之前曾在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文章中提到閱讀古文的難處。他倒是點出古文本來就難讀,學校不可能有時間教,直接找學著的註釋就好。從這層面來說,文言文教學似乎真不那麼必要,畢竟我們翻譯書也看爽爽不是?

原來古文本來就很難讀(引用John的回答)

原來古文本來就很難讀(引用John的回答)

即便撇開內容單看文字技術,記得也曾聽朱宥勳說過,如果只是要學習某些文學觀念、作文手法,用白話文本也能達到同樣目的。那這樣真的有需要學文言文嗎?

〔國文課價值〕

對我來說,國文課價值應該還是要回到文本解讀上。畢竟生活中無處不是文本。而在這資訊爆炸,假新聞紛飛,大家對資訊的理解極度分眾時代,這樣的能力其實相當重要。

如果老師跟學生能一起探討文本背後的思想與意識,像這本書一樣去發現不同的詮釋可能,透過這樣的訓練,讓大家未來面對資訊時更能一同討論,尋找共識,會不會就是國文課能提供的價值呢?但現行考試制度應該很難就是。

當然我離學生時代已遠,或許現在已經有所不同也不一定。如果有新資訊,歡迎一起討論哦!

喜歡楊翠說的,這本書其實是個邀請,邀請大家一起來翻整惡土荒地,一起對「國文課本」做些什麼,一起思考國文教育可以有怎樣不同的「可能」。

或許有了想像,未來就不遠了。


raw-image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和哀居↓↓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林小朱-avatar-img
2021/12/25
市面上滿多顛覆古文的書籍,個人覺得閱讀起來都滿有趣的。 包版版主介紹的這本,我也會參考看看,謝謝!
MaxJames-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2/26
謝謝~應該說古文也不過就是以前的文學,本來就該有更多被討論的空間。只是教育制度下老師不大能發揮吧,我覺得。
我以前當學生時倒是蠻喜歡上國文課,甚至還去上過國文補習班。雖然大學唸的系和職業都跟中文沒有關係,卻是我很珍貴的回憶😀
MaxJames-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0/29
其實現在想想以前偶爾認真上的國文課確實不錯啦。只是通常想到下堂課的數學考試就會被放掉了XD
亭安 Ann Lin -avatar-img
2021/10/25
我覺得老師的授課方式很重要,我高中時的國文老師授課很活潑,她本人也是一個非常有她自己獨特風格的老師,在她的課堂裡,感受得到她對中國文學的熱愛,上她的課就非常享受。 現在有很多很厲害的國文老師,除了早就很有名的張曼娟老師,還有方格子裡的羊咩老師、台大的蔡璧名老師、厭世講堂.......都讓國文變得深入淺出,既富有內容又非常好讀。
MaxJames-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0/25
高中老師平心說教得不差啦,只是活在數理化地獄真的沒心情上… 感覺還是教育體制的問題?老師有心學生無力。 羊咩老師的文我有看,感覺現在教育真的比較有空間做這種討論教學。希望會越來越好 !
Neomi-avatar-img
2021/10/25
分享個淺見~我一直認為國文是一種藝術,跟繪畫、雕刻無異,只是是「語文」的藝術,藝術表現的就是一個地區、時代、甚至創作者本人的人文風情與理念的傳達。藝術和雕刻用視覺圖像或觸覺,國文靠的可能是心領神會的感覺(?)。而學校為了讓同學「速成」,便把這種藝術的「了解」變成「背誦」,再加上古時候的科舉考試衍生的八股刻板印象,就變成國文無用的概念,或許就跟美術課被拿來考試,是一樣的道理。
MaxJames-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0/25
某種程度來說我覺得理工科也是,只能說升學掛帥的教育體制,真的在教學上有很大的障礙吧。感覺背誦真的沒什麼用,背一堆現在文章也沒寫比較好XD
滾石西恩-avatar-img
2021/10/24
認同「如果老師跟學生能一起探討文本背後的思想與意識,像這本書一樣去發現不同的詮釋可能」,只能說考試領導教學,扼殺了學生的學習樂趣,失去學習的意義。
MaxJames-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0/24
確實。不過我也沒什麼好辦法就是XD 除非把升學制度整個砍掉重練。
avatar-img
姆斯的閱讀空間
203會員
257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姆斯的閱讀空間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會想讀這本《一次搞懂標點符號》,當然是為了增強自己寫文章時的標點使用技巧。這本書堪稱台灣標點符號領域的殿堂級經典,作者康文炳是資深的文字工作者,曾在記者與編輯領域打滾多年,現任《財訊》雙週刊資深副總編輯。當初在社群上看到一位追蹤的編輯推薦此書時,就記在心上,讀完果然收穫滿滿。
Thumbnail
2025/04/27
會想讀這本《一次搞懂標點符號》,當然是為了增強自己寫文章時的標點使用技巧。這本書堪稱台灣標點符號領域的殿堂級經典,作者康文炳是資深的文字工作者,曾在記者與編輯領域打滾多年,現任《財訊》雙週刊資深副總編輯。當初在社群上看到一位追蹤的編輯推薦此書時,就記在心上,讀完果然收穫滿滿。
Thumbnail
2025/04/20
在《超預期壽命Ⅰ》中,我們談了醫療3.0的概念並分享了致命的四騎士。在《超預期壽命Ⅱ》中,我們將進一步探討執行戰術的部分。彼得.阿提亞將戰術劃分成四大部分:運動、營養、睡眠與情緒。以下,就讓我們一個一個來談。
Thumbnail
2025/04/20
在《超預期壽命Ⅰ》中,我們談了醫療3.0的概念並分享了致命的四騎士。在《超預期壽命Ⅱ》中,我們將進一步探討執行戰術的部分。彼得.阿提亞將戰術劃分成四大部分:運動、營養、睡眠與情緒。以下,就讓我們一個一個來談。
Thumbnail
2025/04/13
《超預期壽命》是我今年「健康主題書單」中的書目之一(詳見 2025 年計畫)。之前看到修修的YB上分享過此書後就一直記在心上,最近總算拜讀完成!如其名,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如何實現「超預期」的壽命,並享受更健康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13
《超預期壽命》是我今年「健康主題書單」中的書目之一(詳見 2025 年計畫)。之前看到修修的YB上分享過此書後就一直記在心上,最近總算拜讀完成!如其名,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如何實現「超預期」的壽命,並享受更健康的人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國文是人生的一堂預習課 我很喜歡作者所說的「國文是預習人生的一堂課」,即便我自己從不覺得學古文沒用,也享受著老師講述前人的故事,但難免受社會普遍價值影響,甚至國中放棄了成為作家的夢想,從前我只覺得我好喜歡寫故事,後來慢慢認知到
Thumbnail
國文是人生的一堂預習課 我很喜歡作者所說的「國文是預習人生的一堂課」,即便我自己從不覺得學古文沒用,也享受著老師講述前人的故事,但難免受社會普遍價值影響,甚至國中放棄了成為作家的夢想,從前我只覺得我好喜歡寫故事,後來慢慢認知到
Thumbnail
我翻著這本書,每一篇都讚嘆羊咩老師的創意,我都可以從她的這些文章,預想學生在她的課堂上是如何深受感動,進而從前人的經驗,解決人生的困難,習得人生課題的解方,甚至找到人生未來的方向。如果國文真的要考試,那我想,真正的考題,應該就是人生當中,你所遇到的每道關卡,而真正的解方,就是這些國文課文。
Thumbnail
我翻著這本書,每一篇都讚嘆羊咩老師的創意,我都可以從她的這些文章,預想學生在她的課堂上是如何深受感動,進而從前人的經驗,解決人生的困難,習得人生課題的解方,甚至找到人生未來的方向。如果國文真的要考試,那我想,真正的考題,應該就是人生當中,你所遇到的每道關卡,而真正的解方,就是這些國文課文。
Thumbnail
每當我讀起唐詩宋詞,暫時間忘我,浸淫於該人的情境裡。那短短個字裡行間,涵意可寬可深,任憑讀者解讀文字背後的境界。 人世間沒有完美,總有殘缺,令人頓感悵落。談情說愛,酸甜苦辣,愛恨情仇始終是人世界無法迴避課程。名利得失,壯士未酬,小人與大宇宙間生命呼應,自唐宋以來就跌宕起落。
Thumbnail
每當我讀起唐詩宋詞,暫時間忘我,浸淫於該人的情境裡。那短短個字裡行間,涵意可寬可深,任憑讀者解讀文字背後的境界。 人世間沒有完美,總有殘缺,令人頓感悵落。談情說愛,酸甜苦辣,愛恨情仇始終是人世界無法迴避課程。名利得失,壯士未酬,小人與大宇宙間生命呼應,自唐宋以來就跌宕起落。
Thumbnail
前幾天寫了篇文章,主要在講最近看的書,其中提到了對《波間弦話》(那時還沒看完)的想法,我寫說: 必須多花篇幅來寫的則是柳丹秋的《波間弦話》,老實說目前看到大約五分之一之處已經放下了很多次,甚至打了一堆字問朋友說「看到這裡已經出現了一堆我的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概念⋯⋯
Thumbnail
前幾天寫了篇文章,主要在講最近看的書,其中提到了對《波間弦話》(那時還沒看完)的想法,我寫說: 必須多花篇幅來寫的則是柳丹秋的《波間弦話》,老實說目前看到大約五分之一之處已經放下了很多次,甚至打了一堆字問朋友說「看到這裡已經出現了一堆我的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概念⋯⋯
Thumbnail
做伙來唸詩 ●〈人性〉/李淑貞 ●〈走揣〉/杜信龍 ●〈性命之歌〉/陳俐雯 ●〈蠓仔香kap蠓仔〉/黃桂蘭 ●〈老人自勉歌〉/王壬辰 ●〈Hōo「國報」退稿了後〉/林益彰 ●〈燈仔花〉/曾民華 ●〈心內ê故鄉〉/黃明瑄 台文青年 囡仔詩 ●〈阿媽ê菜園仔內/日頭光光光〉/楊振裕 演講稿 相招來看戲
Thumbnail
做伙來唸詩 ●〈人性〉/李淑貞 ●〈走揣〉/杜信龍 ●〈性命之歌〉/陳俐雯 ●〈蠓仔香kap蠓仔〉/黃桂蘭 ●〈老人自勉歌〉/王壬辰 ●〈Hōo「國報」退稿了後〉/林益彰 ●〈燈仔花〉/曾民華 ●〈心內ê故鄉〉/黃明瑄 台文青年 囡仔詩 ●〈阿媽ê菜園仔內/日頭光光光〉/楊振裕 演講稿 相招來看戲
Thumbnail
散文集《當我們重返書桌》選錄多位作者作品,吸引我們重返書桌,專注閱讀。書名靈感改自收錄的其中一篇——李欣倫〈如同她們重返書桌〉,有趣的是,這本散文集正是通過一次次的觀照、探問,帶讀者重新思考「我們」與「他/她們」之間的界線。
Thumbnail
散文集《當我們重返書桌》選錄多位作者作品,吸引我們重返書桌,專注閱讀。書名靈感改自收錄的其中一篇——李欣倫〈如同她們重返書桌〉,有趣的是,這本散文集正是通過一次次的觀照、探問,帶讀者重新思考「我們」與「他/她們」之間的界線。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以前國文課都怎麼度過的呢?我高中時多是拿來惡補,往往國文課本後會藏著數學習題或理化講義。老師也多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國文能「幹嘛」呢?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以前國文課都怎麼度過的呢?我高中時多是拿來惡補,往往國文課本後會藏著數學習題或理化講義。老師也多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國文能「幹嘛」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