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國文開外掛》:不一樣的國文課,開啟你的文學新想像!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不知道大家以前國文課都怎麼度過的呢?我高中時多是拿來惡補,往往國文課本後會藏著數學習題或理化講義。老師也多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國文能「幹嘛」呢?
說來,國語文教學爭議一直不少,除了常上新聞版面的文言文比例之爭,有人甚至認為國文無用,乾脆砍掉。不管你對國文的想法是哪種,我都相當推薦看看這本《國文開外掛》,一起重新思考「國文課」是否能有更多的可能。
這書是我參加奇異果版國文課本集資計畫的贈書,由「深掘盟」企劃,楊翠與朱佑勳主編,並邀請各路人士,從不同切角聊聊那些我們熟悉卻又陌生的「課文們」。
如楊翠所言,國文課本幾已成為禁錮、填鴨、無聊的同義詞。徒勞地教著形音義、起承轉合,讓國文課本成為畜養瞌睡蟲的荒惡土地。而這本書就是想探問新的可能。
它不是一本教科書,也不是在質疑「國文課本」存在的價值,相反的,「深掘盟」是想邀請大家,一起思考「國文課本」的各種可能性。
-楊翠
書分兩部分:「細讀」「歪讀」。細讀會從文學角度出發,深探文本肌理,細讀作品說了什麼,又是如何說;歪讀則是從各路作者的獨特視角出發,打開文學新生命。
閱讀本來就是多元的,作品總是會遇上各式各樣的人,從而激盪出不同角度的迴響,這才是現在公民社會的常態。
-朱宥勳
以下就讓我挑個3篇跟大家分享,並在最後聊聊我對國文課的想像。

【長干行:男人的幻想純愛?】

閨怨詩是古詩常見的類型,過去女詩人不多,這些閨怨作品當然多半出自男人之手,如大家熟悉的長干行。因此書中提出一個有趣的思考:男人寫的閨怨真的是閨怨嗎?
古代慣有「以物寄懷」的傳統,假閨怨真抒懷,如白居易的那句「同是天涯淪落人」。不過李白寫此詩時尚年輕,政治路上還未受挫,因此這詩可能真是在寫商婦的怨。
那商婦何以為怨呢?唐朝商業發達,商賈多半妻妾成群。如何在家族生存、爭愛就成了女人在這個時代的課題。假若容顏最盛時,丈夫卻不在身邊,只能「坐愁紅顏老」,那怎能不怨呢?
乍看合理。但有一點值得深思,那就是「男性的缺席」。在詩中,我們摸不清「丈夫」的樣子,這浪漫故事竟只奠基於女子對丈夫的綿純的愛。那這首詩傳遞的,會不會只是李白對一個「深愛夫君的女子」的浪漫幻想呢?
你覺得李白的閨怨想表達什麼呢?(截自《國文開外掛》)

【臺灣通史序:日治、民國都讚揚的奇文?】

此書找來《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的作者活水來冊房(黃震南)解析連橫的這本《台灣通史》,碰撞出來的火花相當精彩。
其實此書出版時銷售並不理想。如黃震南說的,你願意用一個月的薪水買一部疊起來六公分的台灣史嗎?直到戰後才因連震東「黨國政要」的關係開始暢銷,連橫還因此被捧成抗日英雄。
但黃震南用初版的《台灣通史》打臉,提到書的開頭就有日治時期台灣總督的題字,其後還有三篇日人寫的序文,哪裡像抗日神書?
不過他也提到連橫在書中確實稱得上敢言,除了讚揚清朝政績,也寫了不少抗日志士的英烈。有趣的是,日本人居然讓它出版。大概是種覺得台灣就是我的,講什麼都無所謂的自信吧。
總之,《台灣通史》是在日本官方許可下發行的。如黃震南說的,要說此書有發揚本土、凝聚和文化之心或許不錯,但說抗日可能就延伸多了點。,
當然如黃震南所言,《台灣通史》即便錯誤百出,某些內容甚至有捏造可能,作為「台灣第一本通史」,連橫的這份苦勞依然有可敬之處。可惜現在談及此作品,多半都戴著有色眼鏡而很難有認真討論。
撇開連家對觀感,文章可以有更多想像(截自《國文開外掛》)

【賣油翁:不是你以為的勵志?】

最後聊聊大家應該都很熟的賣油翁。內容就是個老翁用倒油技術教訓年輕人的故事,「惟手熟爾」說得瀟灑爽快。但有趣的是書中附了一段字:
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此句在許多版本課本都遭刪除)
的確,我還真沒印象之前有讀過有這段,那這幾個字究竟有什麼玄機呢?
如書中說的,過往教科書幾乎都認為此文強調的是「熟能生巧」的重要,同時告誡我們不要因有所成而驕矜自喜。但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來看看一個不一樣的解讀。
首先是「手熟」。一般會解讀成刻苦訓練,終有所成。但如果是這樣,老翁說「無他」就有點弔詭,畢竟說這樣的苦練沒什麼也太假掰了吧。因此作者認為所謂手熟,更可能是指隨手摸摸,久而久之就無心練成的狀態。
由此書中提出一個假設,歐陽脩是要藉由老翁點出一個不易說明白的道理:真本領往往是無所求的心境下,因為摸久而摸出的門道
而支持這論點的關鍵就在被消失的那句話: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
莊子的解牛,強調所謂「順勢」;斫輪則是強調「真道難以言傳」。兩者都是直扣莊子「自然主義」的概念,而這或許才是歐陽脩的真意。或許他就是擔心後人把這篇文解讀成熟能生巧的勵志文,才在文末補上這句吧。但沒想到居然被刪了……
你覺得這樣的解釋合理嗎?(截自《國文開外掛》)

【後記:國文要不要】

這本書挑了13篇你我多半都「熟悉」的課文,藉由每個作者的詮釋,找出新的玩味方式。此外每篇文末都提供問題討論和延伸文本,讀來趣味,也多了更多想像。
最後想藉機聊聊我對「國文課」的看法。

〔國文教學問題〕

如開頭提到的,以前國文課我上得並不認真。加上從小到大,不管學測指考,國文都是讓我分數暴跌的元凶,因此向來對它沒什好感,甚至覺得有點雞肋。而當我上了大學,發現交大因為沒有文學院而不必修國文時,心理絕對是開心的。
對國語文有了重新認識,要到服替代役的時候了。
由於我在國小當替代役葛格,校園各角落,舉凡佈告欄、牆柱甚至是便斗上方都貼有唐詩、宋詞,與你強迫眼對眼。而此時的我才訝異地發現這些詩詞的用字,居然如此精妙。不禁尋思:我以前在默背唐詩時,除了痛苦怎麼都沒感受到這些。
除了欣賞面,還有遇到實用面的問題。
服役時被雷打到,跑去讀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一讀才發現我對儒家以外的文本(如道、墨家),居然是如此地陌生,讀來相當吃力。
這讓我反思以前學了那麼多之之差異,結果到頭來我讀文言文依然掙扎,這樣的教學是不是不成功呢?
更重要的是,我發現就算撇開字義,單就內容來看,就連我自以為熟悉的儒家,其實都稱不上認識。對儒家的各類學說與流變歷史都搞不清楚。
而讀完我才意識到儒家概念本來就不是一塊鐵板。像是漢朝獨尊儒術,其實儒家皮法家骨,並將眾家融入其下。後來佛教傳入,儒釋道三家融合,問題就更複雜了。
然而這些觀念,在我過往的國文教育都是缺席的。
當然,這不是國文老師的錯。畢竟在短短課堂中,又要賞析文本,又要帶領學生思考這些問題,實在強人所難。而且上面的討論大概要算是哲學範疇,不過我們沒有哲學課而得讓國文課代勞,效果自然不佳。
國文教育與文學教育分離,國文課本是儒家道理雜貨店的變體,知識學問以子曰孟云為標的,文學修辭以成語運用為至高藝術。在這樣的荒惡填土中,教者、學者都奮力耕耘,卻很難長出美好花實。
-楊翠

〔文言白話爭議〕

再來談談文言白話比例之爭。自己覺得學點古文或許還是有些作用,至少在面對文本時不致因陌生而產生懼意。對我來說學古文有點像是學外語的概念。畢竟透過白話翻譯,就像隔了層膜來看文本,即便譯者能力再好,依然與讀原文感受不同。
不過之前曾在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文章中提到閱讀古文的難處。他倒是點出古文本來就難讀,學校不可能有時間教,直接找學著的註釋就好。從這層面來說,文言文教學似乎真不那麼必要,畢竟我們翻譯書也看爽爽不是?
原來古文本來就很難讀(引用John的回答)
即便撇開內容單看文字技術,記得也曾聽朱宥勳說過,如果只是要學習某些文學觀念、作文手法,用白話文本也能達到同樣目的。那這樣真的有需要學文言文嗎?

〔國文課價值〕

對我來說,國文課價值應該還是要回到文本解讀上。畢竟生活中無處不是文本。而在這資訊爆炸,假新聞紛飛,大家對資訊的理解極度分眾時代,這樣的能力其實相當重要。
如果老師跟學生能一起探討文本背後的思想與意識,像這本書一樣去發現不同的詮釋可能,透過這樣的訓練,讓大家未來面對資訊時更能一同討論,尋找共識,會不會就是國文課能提供的價值呢?但現行考試制度應該很難就是。
當然我離學生時代已遠,或許現在已經有所不同也不一定。如果有新資訊,歡迎一起討論哦!
喜歡楊翠說的,這本書其實是個邀請,邀請大家一起來翻整惡土荒地,一起對「國文課本」做些什麼,一起思考國文教育可以有怎樣不同的「可能」。
或許有了想像,未來就不遠了。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和哀居↓↓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183會員
211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呢喃韓國文學《離開朝鮮的返鄉船 조선을 떠나며》by 李淵植單一民族的國家,要用什麼方式迎接既屬於自己又不是自己的一部份?
avatar
Ellery
2024-05-13
【兩岸法律信箱】從中國建設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討論司法裁判公開在中國最高法院主導下,「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將於2024年1月上線,僅供法院人士在內部專網檢索裁判文書,不對外公開。此舉引發擔憂,中國實施10年的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制度,恐將因此轉向。這樣的制度,對於實際在中國大陸執業的律師會有什麼影響嗎?
Thumbnail
avatar
知言法律事務所
2024-04-18
高三下國文加深加廣課程設計分享(1)--打開國際視野的另一種方式本文介紹一個臺灣學生與東南亞移工通信的活動。透過此活動,學生得以更深入瞭解移工的生活、與他們進行交流和對話,消弭隔閡和偏見。同時學也生從移工身上看到的勇氣、創造力和對生活的感恩。打開小孩國際視野的方式也不一定是去西方國家遊學,更不一定非得用英文,用中文跟東南亞移工通信,也是更省錢也一樣有效益的方式。
Thumbnail
avatar
楊子霈
2024-02-24
開放追求新知:深探國際新聞,台灣走向多元進步的媒體使命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avatar
台灣國際報
2024-01-22
學國文重要嗎? 《閱讀寫作公開課》帶你從另一個角度思考 前幾天才剛讀完手邊這本書,沒想到意外搭上最近熱議的108課綱相關話題,聊幾個重點內容和我個人觀點......
Thumbnail
avatar
Gary
2023-12-09
劇評| 《好想做一次 第一季》用文化碰撞開辦授課「我們都得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好想做一次 第一季》 青春洋溢的校園題材作品在電影與聚集中屢見不鮮,就像我們在迪士尼頻道所經歷過的童年例如《天才魔女》、《小查與寇蒂》、《歌舞青春》等等都不在話下,但近年的校園喜劇則轉向更貼近全年齡層的大眾口味所靠攏,例如大談青少年性愛啟蒙的英國喜劇《性愛自修室》,還有看各年齡族群走進社區大學會是
Thumbnail
avatar
恍惚電影週記
2021-08-25
食書喫文|《其實,你正在做商業開發》解析溝通談判與提案的流程和技巧當中的內容將商業思維的四大觀念:數據力、運營力、策略力、敏捷力,扎實的應用在商業開發中。通常在認知中,進行商業開發的職位通常是 Sales、BD 或老闆,然而不論是 B2B、B2C 或公司內部提案,都應該使用商業開發的知識與技能,成為與他人溝通和談判的基礎思維。包含瞭解溝通內容的定位、建立雙贏的局面
Thumbnail
avatar
小克 WEN HUA WANG
2021-06-22
不需要在成為藝術家的路上感到害怕│《開啟創作自信之旅》(Art & Fear)推薦文如果說有本書可以解決你在成為藝術家的路上所遇到的挫折,無論是從學校來的、從社會壓力來的,所有的心照不宣的秘密,似乎都被揭露在這本書裡。
Thumbnail
avatar
英系女生阿德麗塔
2021-05-27
我看《空橋上的少年》(上):當逃避者開始畏懼「畏懼」本身(文/曾立愷)透過兩線表面故事的交疊映襯,激發讀者專屬於自己多線的故事,是作者用意所在,也是這故事真正亮眼之處。達瓦做了曼陀羅,給蔡醫師參與,作者也做了宛如曼陀羅般的作品,讓讀者經歷其中一切,閱讀前和閱讀後,有屬於自己的感受。如同曼陀羅:要參與其中,才能讓曼陀羅完整,而每個人都在其間有各自屬於自己的感受。所以…
Thumbnail
avatar
蔡伯鑫
2021-02-27
從尊重與接納開始,與用藥者一起工作 --讀《減害心理治療》文:徐森杰(台灣露德協會秘書長)這是一本以個案為中心,期待助人者採取務實立場與用藥者共事的好書。它有別於一般主流高壓式反毒、禁用的防制訴求,也不同於許多專家們強力規範藥癮者應如何生活才較健康的治療策略,減害心理治療是一折衷及綜融取向,接納多元的治療理論,並實踐多種實用的介入方法。 在多年服務藥癮者及其家庭的過程中,我們深刻發覺每位
Thumbnail
avatar
心靈工坊文化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