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零星的旅遊的話,第一次到中國是在2017年的夏天。六月的盛夏,從西班牙出發,在瑞士轉機,落地北京,那天下著漫天潑地的大雨。
窗外籠罩在灰色的雨霧下,原本的酷熱也被大雨澆得涼冷。從首都機場一路直奔東四環也走得磕磕碰碰,塞車。繞到事先定好的airbnb附近,是個小區,司機忽然停住:就這小區啦,你下車吧。初來乍到,我什麼方向都搞不清楚,外面還下著雨呢,入口看起來還幾百公尺遠。我祈求道:不是有地址嗎?你這樣我也不知道在哪兒呀。結果回我一句:不管了,就這兒了,下車。我給這赤裸裸的冷硬給打暈了,無力辯駁,付了錢下車(好像還是現鈔)。下車後立刻就被淋濕了,還帶了兩個大皮箱,在大雨中走到小區門口,門房指了我要去的樓之後就不再理我,我落水狗般特別可憐的又在外繞了一會兒才找到我的樓。
如果現在想起北京那棟樓,不會再說它多破多慘了,因為有了之後看過的許許多多更次的樓。不過當時第一次到樓裡時,還是被貧瘠的公設以及灰暗的燈光給震驚了的。我都沒想過自己的到來竟會這麼慘,按著密碼進了房間之後,我立刻把衣服換了倒在床上,倒了不知多久。
隔天,最重要的任務是去開戶跟辦手機卡。我以為公司附近算是繁華地帶了,結果繁華是繁華,市容紊亂,街道污髒,甚至有一段路還在鋪,風沙飛揚。下過雨後還沒人清理的街道就像颱風過後,垃圾滿地。我先去最近的一家電信行,談談談,到最後看到台胞證就變臉了,說:啊?台胞證不行,不辦。
哪裡可以辦啊
這個我們不知道。
陸續又走了一兩家還是不給辦,手機沒網,只能繼續沿著大路走,恨自己怎麼不先在機場搞個電話卡呢。最後大概是第三還是第四家,門面大的電信行,終於給辦了,求乞似的,眼淚差點落下。
更麻煩的在銀行。一樣的問題出現了,A銀行不行,換B,最後選了最大的工商,說我們這分行不行,你得到C分行。兜兜轉轉,還剛好把住宿處方圓繞了幾公里,花了大半天的時間把手機卡跟銀行卡辦下來。
隔幾天開始上班,也開始體驗北京的酷暑跟活力。住宿處離辦公樓約1點多公里,可以用走的,但實在熱,無以名狀的熱,尤其沒有行道樹,霧霾天之下更加叫人窒息。八九點正式上班時段,2017年暑假共享單車大行其道,大家都騎,小區外到辦公樓的一路上都是東倒西歪的共享單車,我走了快兩個月才借了朋友的身分證號騎,深覺好,主要是在車上騎車涼多了,不致中暑。但各式汽車,機車跟單車爭道的瘋狂景象還是令我不久便敗下陣來,繼續走路甚至搭公車。
北京東四環這裏醜是醜,市容公設實在不行,但人倒是還不錯的。辦公室的同事大多比我大,第一天見面就把我拎去吃烤鴨了,北京大叔特別的實誠,有啥說啥,不久認識辦公室裡的實習生群們,大家也很快在一塊兒玩。聊下去才知道北京樓破是常情,有人住更破的旅館,就為了方便。偷空去另一群實習生租的樓,也心驚膽戰的,不知是唏噓還是安慰。
週末嘛,總想出門轉轉。但未多久就發現,在北京出門一趟,於人消耗心神甚大,時常回住宿處都得休養生息一番。
為什麼呢?距離,交通,空氣,人。北京這城太大了,去哪都遠,如果選擇搭公車那簡直了,明明十幾公里的距離嘛但一兩個小時還到不了,就是奇慢。興沖沖出門,先走十幾分鐘到公車站已經汗濕一片,再坐一兩個小時的公車晃下來,人也萎了,再走到景點處,看見滿坑滿谷的人,嚇得不敢進去。我就是這樣多次路過故宮而不入,最後有一次才去了北海公園逛了一圈。或者不去景點,單純去個咖啡館搞搞清新吧,前門大街有幾家,現在不坐公交也不坐地鐵了,直接打車去,也不免塞車。好不容易到了,楊梅竹斜街頗有味道,咖啡館卻太過熱鬧,無法安安靜靜地坐著,怪自己修養不夠,將咖啡喝完走人,回程又是一小時的路。聽了都累了。
後來得一結論,我偏好可以散步而至各式景點的小城市。
交通跟距離無可改變,人多也自然,更可怕的時候還遇到霧霾天。一旦有霧霾,整個北京的日子就令人生無可戀了,出門也無甚好看,就是一片灰白,還更悶熱,透不過氣來著。
久而久之就不出門了,過上了點外賣的日子。北京的菜口味重,還好選擇頗多,一些subway或是速食還是有的,份量也頗多,人若依賴外賣過活不免變成個大胖子。最絕望的大概就是外在條件太差只能窩在家裡,vpn卻壞掉的時候。叫天不應呼地不靈,經歷完悲傷五階段後,開啟愛奇藝或是騰訊視頻來看,結果,在那時迷上了我的前半生這部劇。可好看了,陪伴我度過半個絕望的夏天。
忽然之間十週的實習期就結束了,總算盼到了頭。要說值得留戀的,可能就是慘痛的中國初體驗為之後的長時間奮鬥鋪墊了些許基礎罷。一個人享受不來北京的,一年後因緣際會又來暫居兩個月,還好有友相伴,將故宮景山頤和園跟圓明園都去遍了,大董烤鴨也吃過的。另一友人天真浪漫,也是異國人來京數年,與其一同吃喝笑鬧,也就忘記了些許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