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年過三十,發現聯絡最常的朋友,居然都是大學認識的。當然,老友這件事因人而異,只是我個性疏淡,不喜保持聯絡,往往學業或工作結束了,見不到面了,自然也沒有話可講,但畢業十年居然有幾許朋友保留下來,想想不可謂是一種福份。
與某些人能長年保持聯絡,仿佛是一種再自然不過的事,沒有刻意的定期聚會,沒有為聊而聊的時刻,就是想到便隨意聊一會,而網路的另外一方總會接上話。
R是我的大一室友,個性跟我迥異,我理性她感性。們同住的那一年間,我總是被她的鬧鐘聲吵醒,而她永遠可以繼續呼呼大睡。我維持不了長時間的戀愛關係,而她跟大學認識的男友交往就是六七年。R的個性很柔軟,容易讓人卸下心房,她能跟同寢室其他人交好,但我只跟她一個人熟。我倆第一次的交心時刻發生在幾個月後,因初次離家極不適應而在彼此面前痛哭。現今回首,真真都是growing pains,那無可避免的痛楚時刻,哭過了好像也就長大了。
那同居的一年,如今想起不過區區幾個片段。甚至,也想不起來大學之後的兩年我倆的交集,除了有一次我向她要回我借她的背包,卻因宿舍整修暫時進不去,我倆大吵一架。畢業,然後工作,我們還是沒有密切的聯絡,我在彰化,她在桃園。後來,我倆都搬到了台北,才開始見更多面。在台北兩年後我申請MBA到了西班牙,她遂開始利用工作上免費的機票來找我,因此認識異國的男友,之後飛得更勤。後來我到了北京跟上海,痛苦不堪,她又來了,彌補了我在生活與心靈的空缺。因為工作與環境,我在剛到大陸前兩年感到前所未有的憂鬱及煎熬,但才知曉,原來R早在先前便反覆經歷過同樣的事,甚至比我更嚴重,因為她是這樣一個敏感而柔軟的靈魂。
她因為愛情搬去了遙遠的異鄉,文化與語言衝擊早已壓力如山,又因疫情成為了最後一根稻草,讓我在兩年後再次於台灣見到她。不密集卻穩定的陪伴,是我倆的模式。對於R,我能傾訴任何內心的軟弱與痛苦,甚至不害怕暴露我是如何不完美的一個人。
除了R,長年裏依舊保持聯絡的是大學的幾個朋友,我們有一個LINE群組,經常聊些天南地北。有趣的是,彼此在大學並不經常一起活動,各自有各自的社團跟生活目標,不過倒是一起去過幾次跨縣市旅行,也許因此奠定了感情根基。老朋友隨著歲月沈澱的好處是,他們知曉你的歷史,熟稔你的個性,也並不在乎你偶然地消失或是晚回的訊息,所有人就是靜靜的陪伴彼此,看著彼此的生命軌跡不停變換。畢業之後,我們輪流因課業或是工作出國,極少有全體人員都在台灣的情況,雖見不著,卻依舊連結起台灣與異地,等到某某哪天回來了,就出來見一面,一切好像再自然不過。想要去哪裡時,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在群組裡拋一句,有時大家都沒空,有時受到響應了,不管人數,說走便走。知道這樣的陪伴會繼續綿延,這樣的想法令我感到安穩。
再來,還有L。我近幾年才經由工作的關係認識L,雖然我倆同一所大學,當時卻毫無交集,直到畢業六七年後,人生的路才再度交錯。L是我在上海的患難夥伴,在公司裡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戴著一張面具之時,我們彼此沒有這樣的偽裝。身為在上海初來乍到的台灣人,我們缺少對此地的熟悉,總是驚惶; 我們也難以培養起對此地的喜愛,沈悶逐漸鬱積在心,亟須宣洩。在黑暗中的陪伴格外刻骨銘心,我們就在那一場場的傾訴,或者八卦,或者沒營養的話題之間,建立生活中的微小快樂。我們一起探索上海,感受這個城市的遼闊與細微,無論是否能夠融入,至少彼此不是孤獨的。若是沒有L,難以想像這段日子的我,將如何面對內心的黑洞。總之,不過是內心的感謝,不過是五味交雜的人生。
回首當下,畢業竟已十年。自己好像無甚長進,但也沒有什麼極力想要去完成的事。僅僅只是,流連幾份工作,一個人去東南亞長途旅行,又去歐州讀了兩年書,第一次去中國工作。春去秋來,我還只是我,還有我的女友們。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會員
4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四季流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要說對我來說2020年最重要的改變,大概是開始做更多的瑜珈。 疫情開始後公司宣佈100%在家工作制,其舒爽處即省去通勤與打扮時間,來回的路途與在外不可避免地穿梭奔波,相對之下精力便變得豐餘。疫情初爆發時,仍舊是冬天,某天我忽然發現身心不爽,明明整天在家卻顯得疲倦,竟是怠惰貪欲過久反而大害。
在閒暇的日子裏想不到要特別做什麼的時候,就讀書。尤其是下午最適合,我喜歡這時的日光,彷彿更加金黃,更加淡然,沾染了歲月。
在看某本書的當下,忽然想起了那個地方,那個夜晚。 他是一位學生,也在衣服攤打工。說是戀人也好,朋友也罷,反正是那種每個人生命中都可能出現過的,無法定義的人。 他喜歡摩托車。
要說對我來說2020年最重要的改變,大概是開始做更多的瑜珈。 疫情開始後公司宣佈100%在家工作制,其舒爽處即省去通勤與打扮時間,來回的路途與在外不可避免地穿梭奔波,相對之下精力便變得豐餘。疫情初爆發時,仍舊是冬天,某天我忽然發現身心不爽,明明整天在家卻顯得疲倦,竟是怠惰貪欲過久反而大害。
在閒暇的日子裏想不到要特別做什麼的時候,就讀書。尤其是下午最適合,我喜歡這時的日光,彷彿更加金黃,更加淡然,沾染了歲月。
在看某本書的當下,忽然想起了那個地方,那個夜晚。 他是一位學生,也在衣服攤打工。說是戀人也好,朋友也罷,反正是那種每個人生命中都可能出現過的,無法定義的人。 他喜歡摩托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先淺談我自己的背景, 我是一個念非常普通的大學(甚至會被一些人稱作學店)。 近日,與一個認識接近15年的老朋友聊到她工作上的事, 對方是公館大學,現在是一名律師, 一路上,我們這種學店生根本只是單純把她當一個念台大的國中同學,僅此而已。 相信大家都有熟到爛掉的老朋友, 聊得話題早就不
長輩給我介紹了對象, 他職業跟你一樣,   我把他,當成了你 吵得對方受不了, 就把我封鎖了… (我很能同理對方……對方工作神忙神忙, 我耽誤對方半小時,他就少半小時休息啦,我確實太吵了)   我醒悟了一件事, 這年頭,原來不只感情, 連友情,都需要雙向奔赴。     就
從小到大,我覺得自己都是屬於階段性交友的人,不知道有沒有人也有相同的感受??? 從小學開始,我很熱衷於與每個人打好關係,但每次畢業後,我就會有一種“我要重新開始新人生”的感覺?所以我基本上不太會主動與朋友聯繫。 到了國中,我也交到了一群好朋友,但畢業後聯繫漸漸減少,甚至發現那群朋友中只剩下三四個
Thumbnail
細數多年的友誼經歷變化,我對身旁友人的期待已逐漸與現實出入。教授對學生互動與抱怨、女性友人的貶損與物化,甚至對薪資的看法差異產生疏遠感。友人漸行漸遠,令人心煩不安。
Thumbnail
最近有一個好朋友辭掉月薪7萬的工作,辦好簽證後就立刻飛去澳洲生活了,大多數人都感到訝異,但我十分支持也很理解她的決定。 回想起大學的時候我們總是在二樓窗外露臺一邊晃著腳一邊看著一盞快熄滅的路燈,橫聊著最近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不斷地檢索,言語充滿浪漫與幻想,也沉浸在當時被情緒困擾的氛圍中。直到現在我
Thumbnail
有一天我們可能無話可說的 ,但我們也曾經無話不說,在此刻的這一分鐘我們是極好的朋友,那就夠了。我認為這就是一種永恆。不對任何關係產生不必要的執念,才能讓彼此愉快的做自己。我始終活在緣分之中,而並非關係裡。
大學生陳涵在日記裡記錄她通勤的故事,與一位不認識的朋友產生緣分,他們每天相同時間搭乘相同的車次,然後再分散到各自要去的地方,這位朋友成為她通勤生活中的特別陪伴。陳涵觀察著這位朋友的種種小細節,使原本寂寞的通勤生活變得更有趣。
Thumbnail
「我有事要去台中,你那邊借我住一晚,可以嗎? 」許久未見的學姐打電話來找他,提了這個要求。 他在想,學姐在想什麼?
Thumbnail
以前會為了朋友不跟自己好而難過,長大了會覺得本來都到大學了,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別說他人,我自己都不一定能把大學朋友放很重,這件事就順其自然的下去了。 當然好不好很看緣分。許多人說大學朋友都是看表面,這或許是其中某些人,不代表就不能交到真誠和善的朋友。 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會交到什麼樣的朋友。
本來相處得好好地,突然有一天我覺得我們之間好像哪裡變了,有些生疏,明明就很常見面和線上聊天,但有些事情妳好像不會跟我說了。 是因為不同校了的關係嗎? 我知道畢業了,隨著交友圈不同,疏遠到沒什麼聯絡的情況也是有,但我們還是有在聯絡,只是我說的多,妳回的少,是課業忙碌嗎?感覺高中真的好競爭,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先淺談我自己的背景, 我是一個念非常普通的大學(甚至會被一些人稱作學店)。 近日,與一個認識接近15年的老朋友聊到她工作上的事, 對方是公館大學,現在是一名律師, 一路上,我們這種學店生根本只是單純把她當一個念台大的國中同學,僅此而已。 相信大家都有熟到爛掉的老朋友, 聊得話題早就不
長輩給我介紹了對象, 他職業跟你一樣,   我把他,當成了你 吵得對方受不了, 就把我封鎖了… (我很能同理對方……對方工作神忙神忙, 我耽誤對方半小時,他就少半小時休息啦,我確實太吵了)   我醒悟了一件事, 這年頭,原來不只感情, 連友情,都需要雙向奔赴。     就
從小到大,我覺得自己都是屬於階段性交友的人,不知道有沒有人也有相同的感受??? 從小學開始,我很熱衷於與每個人打好關係,但每次畢業後,我就會有一種“我要重新開始新人生”的感覺?所以我基本上不太會主動與朋友聯繫。 到了國中,我也交到了一群好朋友,但畢業後聯繫漸漸減少,甚至發現那群朋友中只剩下三四個
Thumbnail
細數多年的友誼經歷變化,我對身旁友人的期待已逐漸與現實出入。教授對學生互動與抱怨、女性友人的貶損與物化,甚至對薪資的看法差異產生疏遠感。友人漸行漸遠,令人心煩不安。
Thumbnail
最近有一個好朋友辭掉月薪7萬的工作,辦好簽證後就立刻飛去澳洲生活了,大多數人都感到訝異,但我十分支持也很理解她的決定。 回想起大學的時候我們總是在二樓窗外露臺一邊晃著腳一邊看著一盞快熄滅的路燈,橫聊著最近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不斷地檢索,言語充滿浪漫與幻想,也沉浸在當時被情緒困擾的氛圍中。直到現在我
Thumbnail
有一天我們可能無話可說的 ,但我們也曾經無話不說,在此刻的這一分鐘我們是極好的朋友,那就夠了。我認為這就是一種永恆。不對任何關係產生不必要的執念,才能讓彼此愉快的做自己。我始終活在緣分之中,而並非關係裡。
大學生陳涵在日記裡記錄她通勤的故事,與一位不認識的朋友產生緣分,他們每天相同時間搭乘相同的車次,然後再分散到各自要去的地方,這位朋友成為她通勤生活中的特別陪伴。陳涵觀察著這位朋友的種種小細節,使原本寂寞的通勤生活變得更有趣。
Thumbnail
「我有事要去台中,你那邊借我住一晚,可以嗎? 」許久未見的學姐打電話來找他,提了這個要求。 他在想,學姐在想什麼?
Thumbnail
以前會為了朋友不跟自己好而難過,長大了會覺得本來都到大學了,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別說他人,我自己都不一定能把大學朋友放很重,這件事就順其自然的下去了。 當然好不好很看緣分。許多人說大學朋友都是看表面,這或許是其中某些人,不代表就不能交到真誠和善的朋友。 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會交到什麼樣的朋友。
本來相處得好好地,突然有一天我覺得我們之間好像哪裡變了,有些生疏,明明就很常見面和線上聊天,但有些事情妳好像不會跟我說了。 是因為不同校了的關係嗎? 我知道畢業了,隨著交友圈不同,疏遠到沒什麼聯絡的情況也是有,但我們還是有在聯絡,只是我說的多,妳回的少,是課業忙碌嗎?感覺高中真的好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