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HAHA 翁順法 簡報教學|說服力專欄:如何透過強化自身人格,贏得信任、提升說服力
撰寫日期:2022.06.27 作者:FAHAHA|翁順法
《
說理》,是一套論述如何說服、改變他人的精選書。書中反覆提到,說服有三項武器,分別是:人格(Ethos)、邏輯(Logos)、情感(Pathos)。
簡單來說,要說服、改變他人,有三種策略。第一,就是讓自己散發出值得相信的氣場,使別人對你的話沒有存疑,直接選擇相信(人格);第二,是提升自己論述的邏輯性,讓聽眾無法反駁、產生認同(邏輯);第三,是觸動了對方的情感,讓他做出你想要的行為(情感)。
那你覺得,人格、邏輯、情感三者,哪一種影響力最大呢?
古希臘雅典著名的演說家之一,伊索克拉底,給出他的答案:
「以人生歷練所做出的論述,往往比用文字妝點的論述更讓人信服。」
是的,在真實世界中,人格往往是最珍貴的說服力資產。它最難累積,但效用最大。
為什麼呢?不是邏輯最重要嗎?其實很好懂。往下看就知道了。
這篇文章有三個重點:
1. 人格說服力的重要性
2. 提升人格說服力的三大策略
3. 人格說服力的表達實戰應用
準備好要提升你的「人格說服力」了嗎?那我們開始吧!
一、人格說服力的重要性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你成功了,屁話都是對的;你沒成功,對的都是屁。」這句話正確嗎?邏輯上或許不完全正確,但卻符合多數的情境。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就懂了。
假如奧運金牌告訴你:「獲得成功的關鍵,在於充足的睡眠。」你一定覺得很有說服力,甚至還拿出筆記本抄下來;但如果今天告訴你這句話的人,是常常睡過頭爽約的小明,你還會覺得這句話正確嗎?
一樣的一句話,從不同人的嘴裡講出來,說服力完全不相同。《 說理 I 》這本書也告訴我們:「人格是修辭各方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能讓聽眾進入一種更容易被說服的狀態。」
這種現象其實發生在生活的每個角落。
1. 小芳請假能成功嗎?個人人格的說服力
舉例來說,小芳身體出了狀況,想跟學校老師請假。
如果老師馬上就說:「沒問題,好好休息。」這代表老師相信小芳。可能因為她平常表現優良、不曾說謊。長期累積的信任,讓小芳說的話「有份量」,老師不用查證、不會懷疑就相信了,這就是人格說服。
假如老師不是很相信小芳,懷疑她以生病的名義來翹課,她可能就會請小芳給出示就診單,證明生病的事實。
用事實、推論來證明,屬於「邏輯說服力」的範疇。雖然這樣比較麻煩,但在雙方信任感尚未建立前,小芳要這樣做,才能讓老師相信她。
你會發現,人格是最有效率的溝通方式。只要表達者能夠取得對方的信任,就能夠很輕易的說服對方、達成目的。
2. 你都看什麼頻道?媒體人格的說服力
假如某天你需要動刀,醫師告知術後需要裝引流管,你非常緊張,想知道那到底是什麼,這時如果身邊都沒有醫療背景的朋友,你會怎麼做?
我相信多數人會先到Google、Youtube,透過關鍵字搜尋。如果找到某篇談論該主題的文章,是由當科具有權威的醫師撰寫,而且他也撰寫相關主題的多篇專業文章,我猜你八成不會懷疑,會選擇相信他說的話。
這就是權威所帶來的人格說服力。
《鋪梗力》告訴我們:「有時候,某個訊息之所以有說服力,完全是因為它出自於某個權威。當受眾不確定該怎麼做時,這種情況尤其明顯。」
從一個人在自媒體的話語權,到主流媒體的話語權皆是如此。傳播理論學家馬歇爾 · 麥克魯漢也說:「媒介即訊息」。他的意思是,訊息傳遞的管道,本身就是一種附隨的訊息形式,會影響受眾如何體驗訊息的內容。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只追蹤信任或喜歡的媒體,且對其傳遞的資訊抱持高度的信心。
掌握人格說服力,就掌握了珍貴的話語權。
3. 為什麼邏輯不是說服中最重要的?
前面舉了兩個例子,你可能會產生這些疑問:人有這麼不理性嗎?人有這麼容易迷信權威嗎?邏輯才是說服中最重要的吧?
確實容易有這些質疑。我們都以為自己能客觀判斷和選擇,但已經有太多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人是不理性的。
很多時候,我們要的不是真理,而是一種「感覺」。只要信任的人或媒體發聲,我們就傾向於接受資訊,而非挑戰和懷疑。
這其實也很合理。如果每件事都要透過大量搜尋和查證才願意做決定,我們也會活得很累。(實際上也不可能)
總之,人格是說服中最關鍵的武器,而人格的說服力,是奠定於信任之上。取得信任,就幾乎取得說服的成功。
現在你可以了解,為什麼許多政治人物費盡心思大量曝光,努力在大眾眼中建立專業、溫暖、善良等正向的形象,因為一旦他的人格獲得信任,就等於強化了說服力,建立了龐大的影響力。
政治人物 示意圖 Photo by August de Richelieu on Pexels.com
那如何建立與聽眾間的信任呢?
要知道,信任通常是長期累積的結果。可能你長期深耕某個領域、長期保持正向良好的形象、長期付出不求回報,讓大眾對你產生好感,很相信你說的話。
但多數的表達情境,聽眾是不認識你這個人的,這時,我們要如何「策略性」的提升人格的說服力呢?
二、提升人格說服力的三大策略
這一段,我們來談如何強化人格,提升說服力。
強化人格,其實核心就在於取得聽眾的認同。在認同策略中,邏輯不是我們要的重點,重點是如何讓聽眾喜歡你、相信你,並願意根據你所說的行動。
我想分享三個策略。
1. 讓聽眾覺得,你和他是同一國的
在港劇中,扮演的黑社會常常出現一句話:「大哥,自己人。」好像只要說出這句話,就能快速獲得信任,免除懷疑。
在說服中也是如此,聽眾容易相信和自己有相同背景的人。不管是相同學校、家鄉、血緣、地緣關係…只要能夠和對方產生連結,似乎就多了一層信任感。
因為我們總覺得:自己人不會害自己人。
如果你仔細觀察便可以發現,很多政治人物到各鄉鎮拜票時,也常常使用這招。比如:「我是雲林長大的小孩…」「我是半個桃園人…」「我以前曾經來台南辦過活動…」雖然沒什麼邏輯,但總多了幾分親切感,讓民眾更願意聽他說話。
除了直接表明相同背景外,還有什麼拉近距離的方式呢?《鋪梗力》告訴我們:「讓一群人產生連結的最好方法,就是說一個只有他們才能懂的笑話。」
笑話我認為可以替代成任何「表明身份」的事。比如,我到醫院教學時,就會分享過去在臨床的故事、使用一些醫學術語來拉近與聽眾的關係,讓聽眾覺得我懂她,和他是一國的。
但如果能找到一個合適的笑話就更棒了。因為除了身份認同外,笑話還可以讓人放鬆,放鬆對聽眾來說,是一個良好的信號,讓他們覺得你是個好人。
2. 讓聽眾相信,你是具備能力的
第二個策略,就需要讓聽眾相信你是有能力、有經驗的表達者。這就是我們前面講的,權威所帶來的人格說服力。
如何讓聽眾知道自己具備能力呢?有兩個方向可以展示。第一,展現專業知識或過去的實戰經驗;第二,讓聽眾感覺你懂的變通,能夠針對不同情況給出好的建議。
展現專業知識或過去的實戰經驗
這比較直接了當。透過讓聽眾了解你的學經歷、相關經驗、授課經驗、解決過的專案、媒體的報導、寫過的專欄…等,建立聽眾心中的信任感。
讓聽眾感覺你懂的變通
面對不同聽眾、不同困難或問題時,能夠展現出變通的能力,而不會只用一套方法解決所有問題。
懂的變通的人也不會過於極端,認為什麼事情就該怎麼做,而是能針對聽眾不同的情況和問題,給出相對應客製化的建議和分析。
這兩個方法能夠像聽眾證明:你是有能力的。從而提升人格的說服力。
3. 讓聽眾認為,你是真誠友善的
除了相信有關係、有能力的人,我們還會相信一種人,那就是真誠友善的「好人」。應該說,我們都不喜歡虛偽、會說謊的人。
簡單來說,我們要讓聽眾覺得自己是為他人、為公眾著想,而不是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的人。
下面列舉一些例子,你就更了解應該要讓聽眾產生什麼感受了。
比如:政治人物。
你想參與選舉到底是想握有權力,達成人生里程碑?還是為了公眾的利益站出來?
比如:銷售人員。
你推薦我買這項產品,是因為覺得我的情境真的需要?還是只是希望增加自己業績?
比如:醫師藥商。
這個藥物是真的對我的疾病有幫助?還是只是想銷售藥品,達到賺錢的目的?
聽眾的大腦會觀察你的話語,判斷你是出於一己之私,還是真的為他著想,來決定你說話的可信度。
如何讓聽眾感到你是真誠友善的呢?常見的技巧有:自我犧牲、宏大理想。自我犧牲就是告訴聽眾,你做這件事其實是在付出,不是獲益;宏大理想則是「為公眾利益」你要這麼做。
舉個例子。
假如老師想要讓學生更認真上課、不要抱怨考試,她就可以告訴學生:「這些教材都是老師熬夜加班做的,老師不為什麼,只希望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學校。」這樣說,就能激起多數學生的認同感,提升老師日後的說服力,讓原本想抱怨的學生,願意接受你的指示。
總之,要讓對方認為你是為他好,他才會信任你。
補充. 強化人格的說服力「神」招
最後,我想補充一個強化人格的技巧,就是:和受眾信賴、崇拜、迷戀的「指標人物」沾上邊。
信仰 示意圖 Photo by Rodolfo Clix on Pexels.comnt lined candles
大家還記得2020總統大選時,郭台銘的「媽祖托夢說」嗎?以下是某篇新聞的報導摘要。(
新聞連結)
郭台銘表示,他在板橋長大,也是板橋國小畢業,媽祖幾乎是看著他長大,因此,當媽祖要他到福建莆田媽姐的祖廟迎回媽祖分身,雖然迎媽祖走了兩個多小時的路,但他仍覺得很光榮。
他表示,感謝媽祖無時無刻都在保佑他。不管他在世界哪個角落經商,媽祖都好像在他身邊一樣。而2020大選很重要,媽祖幾天前就有託夢給他,要他出來。
郭台銘表示,他和媽祖心有靈犀,也應接受媽祖的精神,一定要來為受苦受難的老百姓做好事,給年輕人希望、兩岸和平維持,要給台灣和平繁榮,和平繁榮後經濟自然會好。
他表示,媽祖要他出來做些事情,不是為了賺錢或享受,他如同是媽祖的義子,因此,媽祖要他來為台灣人民做更多事,他一定會遵照媽祖的指示來進行。
故事結束。
我原本聽完覺得有點無厘頭,也不太相信台灣首富、頂尖的企業領導人會用媽祖托夢,當成參選的理由。直到我在《
3分鐘,說18萬的故事打造影響力》這本書中看到這個朱元璋的故事。
朱元璋:玄天上帝的起源
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爭奪天下,打了大敗仗,一個人逃往武當山。在後面有追兵的情況下,朱元璋躲進某間破敗的小廟,沒想到,門口結滿蜘蛛絲。
躲到供桌下的朱元璋心都涼了,因為追兵一看到門口破碎的蜘蛛絲,一定會進來搜查。朱元璋想說大命不保,忍不住哭了。結果廟裡卻傳來了笑聲。後來朱元璋發現是廟裡的神明。
他賭氣的說:如果他有命活過今天,就要把廟拆了。
結果追兵要進廟搜索時,廟門口卻佈滿密密麻麻的蜘蛛絲,讓追兵決定不進門搜索。朱元璋就這樣逃過一劫。他摸自己的臉,蜘蛛絲竟然全消失了。他抬頭看看神明,神明又笑了。
後來,朱元璋當上了皇帝,為感謝小廟神明的相助,下了一道聖旨,封祂為明朝的「開國神明」,並升級為「玄天上帝」。
故事結束。
這故事怎麼來的呢?作者認為,最可靠的說法是:歷代君王皆為世襲,但朱元璋為一介平民,為了給自己「正當性」,他編了個故事,告訴百姓:他的皇位是神明賜予的。
你說,跟郭台銘的策略像不像?這是巧合嗎?我不這麼認為。
借助神明的信服力和權威,提升自己的正當性,也強化自己的人格說服力。
三、人格說服力的表達實戰應用
人格的說服技巧,通常會用於表達開場,來建立信任感,讓聽眾對於接下來的內容有更高的接受度。
只要你仔細觀察,就能發現線上課程、公眾演講、教學、直銷、銷售的開場,都有相同的套路。
1. 應用一:讓聽眾覺得,你和他是一國的
這在公眾演說、聽眾意願較低的教學現場、銷售的場景很常用。
常見的說法有:「是臺南人的可以舉手一下嗎?」「我跟大家一樣,都是臺南人。」「我們同鄉的,就算最便宜的價格給你。」「我算是大家的大學長,以前都讀南一中。」
這些方式都是為了拉近和聽眾的距離,讓聽眾放下防備心,願意聽你說。
2. 應用二:讓聽眾相信,你是有能力的
這在企業內訓、公開班教學、提案簡報很常見。
常見的說法有:「我們是誰,有超過XX場授課經驗,學員超過多少人,與哪些知名企業有合作經驗,教學評分接近滿分。」
這就是告訴聽眾,講者是該領域的專家。除了專業知識外,還有實績,不是空口說白話。
3. 應用三:讓聽眾認為,你是真誠友善的
這個則是在線上課程、銷售簡報、政治人物的演說很常見。講者最常使用的技巧,就是告訴受眾他做這件事,是為了某個宏大的理想和目標,讓你覺得他們非常真誠、友善、正向。
比如說:「希望透過這堂簡報課,提升大眾的簡報能力,消弭個領域中的視覺溝通成本。」「希望我將來能夠燃燒自己的生命,照亮社會的道路。」「我算是打平成本賣而已,只希望大家都買到自己喜歡的產品。」
透過這樣的表達技巧,就會讓聽眾對講者產生「真誠友善」的好印象,進而提升說服力。
補充.說服力「神」招
這招的使用方式,就如我們上一段提及郭台銘和朱元璋的故事。透過(虛構)故事,來提升自己人格的高度,讓自己說話自帶權威。
除了沾神明的光,還有一種是沾「意見領袖」的光。
比如在本文提及過的這本書《3分鐘,說18萬的故事打造影響力》,書封就這樣寫:「賈伯斯說:『最有影響力的人,就是會說故事的人!』,許榮哲說:『站在故事的肩膀上,我成了巨人。現在你可以踩上我的肩,成為下一個巨人!』」
透過與大眾公認的「說故事大師」賈伯斯並排,讓自己說話更有份量,也算是替這本說「教人故事的書」提升人格說服力。
總結
這篇文章有三個重點幫大家複習:
1. 人格是說服武器中最具有威力,但也最需要時間累積的武器。它的說服力是奠基在與聽眾的信任之上。
2. 表達中想要提升自己的人格,有三個主要技巧:讓聽眾覺得你和他們是一國的、讓聽眾相信你是有能力的、讓聽眾感覺你是真誠友善的。
3. 文中還有提及一個補充技巧,是:說服力「神」招,也就是透過沾「大神」的光,來強化自己的權威和正當性,提升人格說服力。
這篇文章分享了四個「提升人格說服力」的技巧,但要記得,人格說服力的基礎,是奠基在信任之上。因此,平常的累積其實更為關鍵。
如果只想透過表達技巧來快速換取信任,而沒有踏踏實實的累積實力和經驗,到時候出了狀況無法解決、被聽眾識破,反而會導致信用破產,說的話很難再有人願意相信。
參考文章閱讀:
追蹤IG:看更多簡報表達的圖卡教學
官網:了解更多(關於我、服務項目、最新活動、其他專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