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昇量子纖維董座王正雄用30年青春,研發「無塑植纖杯」,一圓環保夢。遠見提供,黃菁慧攝。
背後功臣是這家竹製品機械王
近期全家上架一款「無塑植纖杯」,旋即銷售一空、引發熱議。背後關鍵技術,來自台灣在地小廠「立昇量子纖維」。這番成果,是立昇董座王正雄用30年青春換來,曾經賣光房子、身無分文,他堅持要圓的一場環保夢。
「唉,這有時是個歷程,我也不是嘆氣,畢竟我選擇了,就會忠於這個行業,」立昇量子纖維董事長王正雄,坐在不大的辦公室娓娓說著,周遭擺滿畢生研發的植物纖維產品,如同擺滿他的辛酸血淚。
1990年,王正雄為解決竹材加工剩下的大量廢料,一腳跨入植物纖維再利用研究,但沒想到,這步一走就是30年,期間他受盡外人嘲笑、不看好,更一度身無分文,連房子都變賣了。
直至近年,這項無人看好的植纖技術,意外在永續浪潮大翻身。
一來,它和市面氾濫的「混血生質品」(生質材料混塑膠)不同,完全無塑又低碳排;二來,它還是少數取得德國萊茵認證,使用幾年後可直接以家庭堆肥分解的產品。
一夕間,國內大廠如全家、新東陽都上門合作。其中,全家4月上市的「植纖杯」,更是上架就賣到缺貨,令立昇副總賴雲昇忍不住打趣說:「沒想到反應這麼好,後來每天被追殺要生產(產能)。」
從瀕臨倒閉的谷底,熬到今天開花結果,王正雄之所以能夠一路吃苦,其實源自他刻苦的童年。
延伸閱讀
兒時連白米都吃不起,立志創業翻身
出身彰化農家的王正雄,自幼家境不寬裕,兒時餐餐都以地瓜裹腹,還因窮到吃不起白米被同學笑。他永遠記得,自己回家抱著母親訴苦,母親對他說,「你要記住,長大有能力一定要賺錢,不然這麼苦又不努力,真的沒機會。」
這番話,在王正雄心中烙下印記,無論再刻苦也要成功。
為了脫貧,他透過建教合作進入台中精機、半工半讀學汽車修復,工作幾年後,便在友人引薦下,自立門戶成立竹製品機械公司「鐿昇機械」。
不過,市場既有對手眾多,新進者難出頭。王正雄心想,不如自己來開發市場吧?一句英文都不會的他,開始四處讀資料、接洽外貿協會,逐步開發出東南亞、中南美洲等新市場,甚至,還接了下一張同業都不敢碰的日本訂單。
「當時日本客戶想開發竹地板,一般人聽了很荒謬,竹子又薄又空心,怎麼能變實心?」王正雄說,但當時為了在市場突圍,牙一咬就接下單子。
結果短短15天,他憑著多年的機械底子,快速研發出一套竹子切割、拼板、黏合的祕方,還通過耐用測試,成功驚艷日本客戶,也一舉打響名號,外銷各國。
「做一般的產品永遠比不過對手,中國也很多仿冒者,所以我喜歡創新,用更好的技術、設備,跑給你追,」王正雄說。
延伸閱讀
為對抗40%竹廢料,王正雄踏上30年研發不歸路
不過做一陣子後,王正雄發現竹製有一大問題。問題就在於竹子加工時只有60%被利用,剩下40%通通變廢料,且不論焚燒、掩埋,都會造成環境危害。
他想起過去研發竹地板的成功經驗,決定再度研發、放手一搏,只是沒想到,這次研發並不是15天,而是30年。
「過程太辛苦、太難了,難到不知道多少次失敗,才一步一腳印走到今天,」王正雄說,起初,他試過將廢料製成燃料粒,卻發現效益不佳作罷,也試過造紙業回收再生技術,但又發現製程化學藥劑、廢水汙染嚴重,反而本末倒置。
失敗多次後,王正雄靈機一動,既然藥劑、廢水是痛點,何不轉向乾式工法,並從無汙染的自然材料找答案?
非化學背景出身的他,不擅長用化學改質材料,所以,反倒選擇保住纖維本質,並另外「加料」,讓纖維廢料也能無水回收、再生成新料、加工成形。
當時,王正雄想起古人的「糯米橋」,早年人們都將糯米作為天然黏著劑使用。若能如法炮製、提取其中的澱粉,不也能作為植物纖維聚合材料、進而成形嗎?最後,再於外層加入天然耐熱材,便可確保植纖產品的加工及耐熱度無虞。
不過儘管有了原理支持,實作卻困難重重,尤其在塑膠品當道的1980年代,植物纖維研究根本無從借鏡,所以王正雄只好不斷砸錢、自己埋頭研究,還得四處找塑膠廠射出機來測試,確保植纖粒子性能足以堪比塑膠。
延伸閱讀
圖/王正雄選擇保住纖維本質,回收加料、再製成環保植纖餐具。遠見提供,黃菁慧攝。
燒光資金、變賣房產,一度身無分文
不巧的是,1985年後,竹製品機械業邁入成熟期、獲利不再如前,過去王正雄獨家的竹地板技術,也被中國大陸仿冒者抄襲,本業營收直直落。
在研發燒錢下,王正雄逐漸入不敷出,投資上億元,連過去買的八棟房產都一一變賣。女兒看著不忍,甚至主動將王正雄送作嫁妝的房子還給他。
每個夜晚,王正雄都在腦中自問:「不成功怎麼辦?」更多時候,他腦中縈繞的是「失敗」,深怕一旦失敗,會辜負信任他的家人和員工,更無法原諒自己。
於此同時,過去與王正雄交好的友人、銀行,也像換個人似的,不只沒人願意借錢,甚至對身處谷底的他冷嘲熱諷:「你這個憨子,那就研究不出來,你還一直研究,還妄想我借你錢?」
「不知道多少眼淚流進肚子裡,沒有人知道。很想有人伸手拉我一把,卻也看不到希望,只能自己爬起來,只能這樣。」這位執著於夢想的人,最低潮的時刻,口袋一度身無分文,靠著過去殘留的投資和本業勉強維生。
靠永續商機翻身,力拼台灣邁向全球環保島
好在,後來全球逐漸正視塑膠汙染,積極尋找替代材料,總算有部分日本、美國客戶找上王正雄小量下單,彷彿替公司送來及時雨。
關鍵轉機在2014年,台灣規定國道服務區禁用美耐皿餐具,逼得運營商新東陽得另尋材質,當時,王正雄便主動寄樣品、毛遂自薦。
一開始,新東陽總經理麥升陽見這間沒聽過的小廠,本打算面談後委婉推辭,但沒想到,談過後反倒大為驚艷,甚至因此展開合作。前後,立昇花半年驗證產品、溝通、討論,最後成功上架,也逐漸打開市場知名度。
「許多人用看笑話的心態看環保產品,但新東陽支持給我很大信心,」王正雄憶起這段轉機,仍相當感念。
延伸閱讀
2018年台灣祭出限塑令,再度替立昇創造翻身機會。這回,連國內超商通路、全家都上門合作,雙方先在2019年推出植纖碗盤、吸管,2021年又合作循環餐盒,直到今年推出植纖杯,更成功引發市場熱議。
「我們花半年驗證,因為掛的是全家的品牌,不是掛立昇,所以他們非常重視,」賴雲昇說,儘管溝通、驗證辛苦,但立昇也趁此機會,將許多費時的驗證報告一一拿到手。
其中,最指標的是「德國萊茵TUV家庭堆肥認證」。
過去,許多號稱生物可分解的產品,多只取得「工業堆肥認證」,需在高溫高濕下才能分解,甚難達成。但立昇的植纖品,可在使用數年後直接埋在居家花圃、土壤分解,真正回歸自然。
為進一步打入國際,王正雄不只拚國際認證,還親赴全球生質材料重鎮日本,開拓市場:「要踏上巨人肩膀,才能站上國際舞台。」
因為一旦取得日本的信任與考驗,日後要進軍海外便無往不利。目前,立昇也有多支產品成功在日本上架。
延伸閱讀
面對未來,王正雄認為碳中和、永續趨勢不可逆,植纖商機只會愈來愈大,目前立昇也找上美國在地夥伴,打算合作設廠;產品應用方面,也不再侷限餐具,現正和3C業者展開合作。
惟立昇也面臨兩大挑戰,其一,市面充斥許多低價偽環保產品,如何健全市場驗證機制、市場教育,還待政府、產業一同努力;其二,塑膠品價格仍遠低於植纖品,如何提升植纖競爭力,會是立昇一大課題。
「環保不是一世代的事,我希望把台灣建立成世界知名的環保島,」王正雄期許將來植纖產品日益普及、取代一次性塑膠,創造民眾、環境、產業、觀光多贏,並帶領年輕人一起邁向永續的台灣。
立昇量子纖維
成立:1980年,母公司鐿昇機械創立
董事長:王正雄
主要業務:植物纖維材料、產品及設備
2021年營業額:相關企業合計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