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恩事件掀台灣官僚問題,「道歉」為什麼這麼困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文 / 黃達夫
此次「恩恩事件」,在不同的層次,暴露了許多台灣傳統觀念及官僚制度的問題。第一個是,「道歉」為什麼這麼困難?

記得我出國25年後,於32年前回國,設立全國第一所癌症專科醫院的時候,我才發現,我與台灣醫界,在醫療觀念上的差距,比我想像的還大。
當時,台灣的癌症醫療尚未上軌道,癌症醫療人才極有限。因此,我除了送新聘的醫師到杜克醫學中心進修外,我也邀請了杜克醫學中心,腫瘤護理部的主任,來訓練我們第一批的癌症專科護理人員,經過幾個月的研習之後,大家雖然具備了正確的知識。
然而,最初開始臨床實做時,到底熟練度不夠,多少總會做得不夠好,我主張做得不夠好,就要道歉。以化學藥物的注射為例,可能會因滲藥而傷到皮膚,這時,在第一時間,我們就要趕緊向病人道歉,並承諾我們會好好地照護她們的傷口。
我們的經驗是,絕大多數病人,都會原諒我們,甚至,還有病人,會安慰我們的護理師。即使有人生氣、責駡,我們還是一而再地表達歉意,並耐心地,讓病人或家屬發洩情緒,因為,我們自知,我們還有改進的空間。
事後,我們一定會針對每一次,做得不夠好的事情,分析每一個步驟,找到問題的癥結,再去改進,確保同樣的事情,不會再發生。如此,我們就不斷地進步。
延伸閱讀
圖/在台灣的醫院,醫師高高在上,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pexels

在台灣的醫院,醫師高高在上

當時,在台灣的醫院,醫師高高在上。我就碰到,住院醫師值夜班時,不肯起床看加護病房的病人,去掌握確切的資訊,再做醫療決定。負責的護理師,不放心,就通報我。
這位住院醫師就去斥責護理師,於是,我請這位住院醫師,向護理師道歉,當下,他就憤而離職。幾個月後,他要求回來工作。我覺得他勇氣可嘉,回頭是岸,我當然不會拒絕,往後,他的表現並没有讓我失望。
最初,有些主治醫師,因為態度不夠友善,或病情的説明不夠清楚而被投訴時,都會認為自己沒有錯,是病人誤會, 是病人冤枉了他,而感到憤怒!我告訴他們,不論我們是有心或無心,當病人有不好的感受的話,就是我們須要改進的地方。
我會請他們親自寫封信,向病人道歉並好好解釋。或是約個時間,與病人及家屬面對面,去化解誤會。我發現只要醫師心態改變,他們就能把病醫關係處理好。
當時,還有更奇怪的事情發生,有位剛從一所醫學中心完成內科住院醫師訓練,轉到敝院,接受腫瘤內科專科醫師訓練的學員,告訴我,她在住院醫師訓練期間,有一回,在沒有先詢問病人,並取得同意下,病人突然被教學總醫師,指定做床邊教學的示範。
顯然,病人不敢拒絕,但是,這位住院醫師,看出病人的不自在,所以,在總醫師匆匆地做完教學示範,走出病房的時候,她向病人和她先生,點了頭,當眼神交會時,説了聲謝謝。
結果,巡房結束後,總醫師叫住她,説「學妹,不要跟病人説謝謝!他們會以為我們做了什麼不對的事情,才要這麽客氣」。我心想,連謝謝都不能説,那麼,向病人道歉,當然更不可能了!這是多麽不健康的病醫關係啊!
奇怪的事,不只一樁,有次,另一個醫學中心的臨床教學主任,送來一本他剛寫好的《住院醫師手冊》,請我為他寫序。在手冊裡的一個章節,他建議住院醫師,看病人時,要戴口罩,不要讓病人看到醫師喜怒哀樂的表情,以策安全。
這正好與我認為病醫之間,應該沒有距離,更要坦誠相待的理念相左。我趕緊把書稿寄回去,並告訴他,我不但不能寫序,我還要勸他,不要出書。

口罩影響了病醫關係的建立

説到戴口罩,我必須説,除了2003年SARS及現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我這輩子,從來不曾戴著口罩看病人。我正迫不及待地等待解封時刻的來臨,因為,口罩嚴重的影響了病醫關係的建立。
維護病人安全、確保醫療品質,是一所醫療機構,最起碼的任務,所以,醫院對於專業人員的教育訓練,極為重要。做為醫院的管理者,我不但要時時督促我的工作夥伴要在專業能力方面,與時俱進外,我更要提供安心的工作環境。這時候,不懲罰的院規就要非常徹底地落實。
我深深相信任何一個專業、敬業的人,一定都不想犯錯,只是醫療工作是人力密集的手工業,只要一個很小的疏忽,就可能影響到病人的生命。
因此,只有在不懲罰的環境下,才會讓工作人員發覺錯誤時,沒有理由去掩蓋。只有在第一時間,揭露錯誤,才能及時補救,把傷害降到最低。相對的,對我而言,掩蓋、作假的行為則萬萬不可原諒。
因為,華人的傳統不允許犯錯,尤其是聯考名列前茅的醫學院高材生,更不能犯錯!結果,造成他們很困難承認錯誤。
延伸閱讀
圖/醫師若戴口罩看診,恐影響了病醫關係的建立,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態度永遠要謙虛,只有認錯才有機會改進

我只能不斷地提醒我的同事,不論我們專業能力多強、我們多認真、多努力,仍可能因為病況比預期複雜,病人的體質特殊,或是一時的不小心而造成不良的後果。我們的態度永遠要謙虛,只有認錯才有機會改進。
檢討不良事件時,我們不要針對個人,而是從系統去改進。要從頭到尾,檢視整個流程的每一個細節,找出發生錯誤的環節,經過修正、測試,逐漸把SOP改到能夠盡量防範錯誤的發生。
我也不斷地告訴我的同事,不知過就無法改,不良的結果,已經在那裏,就不要去找理由,去辯解,事情已經發生了,再多的解釋也無濟於事。重要的是,趕快想辦法讓同樣的錯誤不再發生。
30多年過去了!敝院至今沒有因醫療過失事件懲罰過任何一位醫護人員,任何對病人該做的補償都由醫院負責。我認為,曠日費時的訴訟,不但破壞了病醫關係,對於病人或醫護人員而言,更是折磨。
32年中間,敝院只發生過兩件醫療訴訟案,兩件都無疏失的問題。其中,一位癌末病人到日本醫治,治療無效才趕回台灣,從機場以救護車送到敝院,兩天內就去世了!

沒有強制性醫療過失保險,是職業的傲慢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尤其,醫師的工作與人的生命息息交關,為了自己,為了病人,每位醫師不是應該以防範萬一的態度,預先投保,就能安心照顧病人嗎?
因此,我回國之初,就對於台灣醫師,居然沒有強制性醫療過失保險,感到不可思議。難道醫師認為醫療不會有不如意的結果嗎?這豈不是職業的傲慢。
所以,30年來,我不斷地呼籲!處理醫療糾紛最有效的方法,應該是推行強制醫療過失保險,一旦有糾紛,則由雙方的律師及醫療專家,去快速釐清對錯,解決問題。無奈,狗吠火車,一直得不到醫界的響應,這兩年來,我也氣餒了。
這回「恩恩」事件,錄音檔外流是例外,事實上,過去其他重大社會事件發生時,民眾都只能接受官方片面的報告,從來沒有機會了解整個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更不知道是否真正檢討改進了?往往只是找個代罪羔羊,草草了事。官僚不認錯,台灣很多制度,系統失靈的問題就無法改進。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195內容數
創刊於1986年的《遠見雜誌》,一直以「傳播進步觀念」,「社會進步的動力」自許。為了要在網路時代,一面要減少資訊氾濫,一面要用新的平台擴大影響,2013起,我們十分慎重地邀請了五十餘位(累積迄今超過百位)來自台灣、大陸、美國、香港、新加坡等海內外有成就、有見解、有理想的人士,各在其專業領域發表其獨立意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遠見雜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 / 黃達夫 編按:如果能夠早期診斷出癌症,及早治療就會大幅提升痊癒率,看似很有道理!但目前我們對癌症的認知,以及科技尚無法分辨哪些腫瘤會惡化,哪些不會!所以,其實越早發現癌症,產生過度醫療的問題也會越嚴重。 延伸閱讀 癌症新希望?BNCT只是迷人卻不切實際的非主流療法 延伸閱讀
文 / 賴珩佳 最近社交圈的熱門話題是一位印尼著名華人鉅富家族獨子,當地赫赫有名社交名媛的先生,年僅45歲剛剛往生。 延伸閱讀 「造氧死於缺氧」的學習!印尼被疫情推著往前走 疫情讓我們深切審視、篩選情感 延伸閱讀 打第三劑輝瑞後,竟然確診——痛,傷著傷著就好了 度一切苦厄,是「度過」,不是「免除」
文 / 賴珩佳 藉著印尼新年長假,上週飛到久違了兩年的新加坡。機上與偌大機場,已無任何一人穿防護衣,新加坡航空機組人員也只戴一層口罩。新加坡機場、商場、甚至書店,用「人潮洶湧」絕不為過,以往或者覺得紛亂,現在竟對人潮有份「好久不見」的感動。 延伸閱讀 「造氧死於缺氧」的學習!印尼被疫情推著往前走
文 / 邱冠明 隨著中央喊出「新台灣防疫模式」,相信國人都已意識到,社區清零已不再可能,逐步邁入與病毒共存,將成為生活新常態。 然而,邁向共存,不代表放棄防疫,而是透過有效的控管疫情,兼顧經濟發展與國民生活。 如何控管?如何兼顧?將大量確診者精準分眾、分流將是關鍵。 延伸閱讀
文 / 王建煊 朋友的父母已是80多歲的老夫妻,妻有躁鬱症,一發作就不得了,又有輕微失智症,常常雞同鴨講。有時孩子會對父親說,是不是考慮將母親送去安養院? 父親流著眼淚說:只要我活著,她情況再糟糕,仍是我的妻子,我在結婚時已許下諾言,我會一直陪在她身旁,照顧她,愛她到底。 老夫老妻同走天涯路
文 / 賴珩佳 在打了第三劑輝瑞疫苗後的兩週,我竟然確診了。 「確診病患」休息五到七天就好了? 醫生處方竟也只開了「喉糖」,讓我不舒服時潤潤喉,原本忐忑緊張的心情因就診過程稀鬆平常,以至讓我懷疑自己是「小題大作」。 延伸閱讀 如何用正念給確診者支持? 印尼當地確診幾乎已成日常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文 / 黃達夫 編按:如果能夠早期診斷出癌症,及早治療就會大幅提升痊癒率,看似很有道理!但目前我們對癌症的認知,以及科技尚無法分辨哪些腫瘤會惡化,哪些不會!所以,其實越早發現癌症,產生過度醫療的問題也會越嚴重。 延伸閱讀 癌症新希望?BNCT只是迷人卻不切實際的非主流療法 延伸閱讀
文 / 賴珩佳 最近社交圈的熱門話題是一位印尼著名華人鉅富家族獨子,當地赫赫有名社交名媛的先生,年僅45歲剛剛往生。 延伸閱讀 「造氧死於缺氧」的學習!印尼被疫情推著往前走 疫情讓我們深切審視、篩選情感 延伸閱讀 打第三劑輝瑞後,竟然確診——痛,傷著傷著就好了 度一切苦厄,是「度過」,不是「免除」
文 / 賴珩佳 藉著印尼新年長假,上週飛到久違了兩年的新加坡。機上與偌大機場,已無任何一人穿防護衣,新加坡航空機組人員也只戴一層口罩。新加坡機場、商場、甚至書店,用「人潮洶湧」絕不為過,以往或者覺得紛亂,現在竟對人潮有份「好久不見」的感動。 延伸閱讀 「造氧死於缺氧」的學習!印尼被疫情推著往前走
文 / 邱冠明 隨著中央喊出「新台灣防疫模式」,相信國人都已意識到,社區清零已不再可能,逐步邁入與病毒共存,將成為生活新常態。 然而,邁向共存,不代表放棄防疫,而是透過有效的控管疫情,兼顧經濟發展與國民生活。 如何控管?如何兼顧?將大量確診者精準分眾、分流將是關鍵。 延伸閱讀
文 / 王建煊 朋友的父母已是80多歲的老夫妻,妻有躁鬱症,一發作就不得了,又有輕微失智症,常常雞同鴨講。有時孩子會對父親說,是不是考慮將母親送去安養院? 父親流著眼淚說:只要我活著,她情況再糟糕,仍是我的妻子,我在結婚時已許下諾言,我會一直陪在她身旁,照顧她,愛她到底。 老夫老妻同走天涯路
文 / 賴珩佳 在打了第三劑輝瑞疫苗後的兩週,我竟然確診了。 「確診病患」休息五到七天就好了? 醫生處方竟也只開了「喉糖」,讓我不舒服時潤潤喉,原本忐忑緊張的心情因就診過程稀鬆平常,以至讓我懷疑自己是「小題大作」。 延伸閱讀 如何用正念給確診者支持? 印尼當地確診幾乎已成日常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大家好,我是以晴,在新加坡東部某公立醫院的加護病房擔任高級女傭(護理師)已經不知不覺邁入第四個年頭。兩年前在平台上發表了新加坡菜鳥護理師的一些想法,中間也有收到一些學弟妹的來信希望能多了解新加坡的護理師機制。雖然自從COVID後, 目前問過幾家醫院人事部是否有招收台灣人的計畫,得到的答案是沒有
Thumbnail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自從近一年來開放醫師跟診後,我才知道以前我的老師們的心情 一如往常,我都會在第一次見面時,先說好我診間的規則:首要一定要對患者尊重、有禮貌;再者因學校交通往返的問題,所以可以遲到、可以早退,只要注意安全就好!請假也很自由,因為這是自主性的學習,沒有強迫,我們也沒有收錢,一切都以自在的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產業別跟職位的關係;有機會跟醫生接觸 因為每個月跟醫生的研討會及有關產品的設計 問題會跟醫生討論;我還記得曾經我跟同事 醫生閒聊職場上工作的事;我們都知道醫生 是高壓高薪環境;有時候還會有醫療糾紛被告 所以我就問醫生什麼可以讓你承受這樣的環境啊! 他笑笑說因為每個人對我們都很尊重;還有錢
Thumbnail
關於這次看到的新聞開錯刀事情,有著非常多的爭論,當看完整篇新聞的介紹後,我只能覺得有一點驚訝,但沒有到很吃驚的程度,為何我會這麼說,是因為自身為醫療人員?還是看了太多類似的案例?就讓我以護理師看到的世界慢慢說起。
Thumbnail
新冠疫情趨緩後,醫院出現護理荒,許多醫院面臨關病床危機。為鼓勵護理人員投入醫院臨床工作,衛福部推出護理獎勵新制。沒想到卻讓地區醫院集體炸鍋,甚至可能引發倒閉危機!為什麼會如此?  台灣的地區醫院,最近出現這樣的怪現狀:空蕩蕩的病房,房內堆滿醫療器材,病床甚至成為衛生紙堆疊處,病房淪為雜物儲藏室。一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專業人員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面臨的挑戰。作者以醫療人員和社工為例,探討了他們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的責任和困境。這篇文章強調了對專業人員的尊重和理解,並呼籲人們以更寬容的態度看待這些工作。
在一個戰場上,將軍受了重傷,那戰地醫院的醫生馬上就給將軍做手術。 旁邊有個護士,臉色愈來愈奇怪,突然之間,護士拿出一把刀就去插醫生,全場的人都很震驚,「你為什麼這麼幹呢?」護士就帶著淚水說:「對不起醫生,我是敵方的臥底,我知道你平時對我很好,但這是我的使命,我不能讓你救活這個將軍!」 醫生臨死的
固定跟某個醫生的診,該說是位高權重,還是過於威嚴,很多同事都不敢跟他的診,後來最多就是我跟另外兩個同事輪著跟,有一個跟他診很久的同事,之後也沒再跟他的診,醫生曾經問過我,為什麼她沒有再來跟,我不知道是那位同事有去跟排班者說她不跟他的診,或是有別的原因,沒有去細究,也不去問為什麼,只回答說我不知道,另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大家好,我是以晴,在新加坡東部某公立醫院的加護病房擔任高級女傭(護理師)已經不知不覺邁入第四個年頭。兩年前在平台上發表了新加坡菜鳥護理師的一些想法,中間也有收到一些學弟妹的來信希望能多了解新加坡的護理師機制。雖然自從COVID後, 目前問過幾家醫院人事部是否有招收台灣人的計畫,得到的答案是沒有
Thumbnail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自從近一年來開放醫師跟診後,我才知道以前我的老師們的心情 一如往常,我都會在第一次見面時,先說好我診間的規則:首要一定要對患者尊重、有禮貌;再者因學校交通往返的問題,所以可以遲到、可以早退,只要注意安全就好!請假也很自由,因為這是自主性的學習,沒有強迫,我們也沒有收錢,一切都以自在的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產業別跟職位的關係;有機會跟醫生接觸 因為每個月跟醫生的研討會及有關產品的設計 問題會跟醫生討論;我還記得曾經我跟同事 醫生閒聊職場上工作的事;我們都知道醫生 是高壓高薪環境;有時候還會有醫療糾紛被告 所以我就問醫生什麼可以讓你承受這樣的環境啊! 他笑笑說因為每個人對我們都很尊重;還有錢
Thumbnail
關於這次看到的新聞開錯刀事情,有著非常多的爭論,當看完整篇新聞的介紹後,我只能覺得有一點驚訝,但沒有到很吃驚的程度,為何我會這麼說,是因為自身為醫療人員?還是看了太多類似的案例?就讓我以護理師看到的世界慢慢說起。
Thumbnail
新冠疫情趨緩後,醫院出現護理荒,許多醫院面臨關病床危機。為鼓勵護理人員投入醫院臨床工作,衛福部推出護理獎勵新制。沒想到卻讓地區醫院集體炸鍋,甚至可能引發倒閉危機!為什麼會如此?  台灣的地區醫院,最近出現這樣的怪現狀:空蕩蕩的病房,房內堆滿醫療器材,病床甚至成為衛生紙堆疊處,病房淪為雜物儲藏室。一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專業人員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面臨的挑戰。作者以醫療人員和社工為例,探討了他們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的責任和困境。這篇文章強調了對專業人員的尊重和理解,並呼籲人們以更寬容的態度看待這些工作。
在一個戰場上,將軍受了重傷,那戰地醫院的醫生馬上就給將軍做手術。 旁邊有個護士,臉色愈來愈奇怪,突然之間,護士拿出一把刀就去插醫生,全場的人都很震驚,「你為什麼這麼幹呢?」護士就帶著淚水說:「對不起醫生,我是敵方的臥底,我知道你平時對我很好,但這是我的使命,我不能讓你救活這個將軍!」 醫生臨死的
固定跟某個醫生的診,該說是位高權重,還是過於威嚴,很多同事都不敢跟他的診,後來最多就是我跟另外兩個同事輪著跟,有一個跟他診很久的同事,之後也沒再跟他的診,醫生曾經問過我,為什麼她沒有再來跟,我不知道是那位同事有去跟排班者說她不跟他的診,或是有別的原因,沒有去細究,也不去問為什麼,只回答說我不知道,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