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恩事件掀台灣官僚問題,「道歉」為什麼這麼困難?

更新於 2022/06/3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文 / 黃達夫
此次「恩恩事件」,在不同的層次,暴露了許多台灣傳統觀念及官僚制度的問題。第一個是,「道歉」為什麼這麼困難?

記得我出國25年後,於32年前回國,設立全國第一所癌症專科醫院的時候,我才發現,我與台灣醫界,在醫療觀念上的差距,比我想像的還大。
當時,台灣的癌症醫療尚未上軌道,癌症醫療人才極有限。因此,我除了送新聘的醫師到杜克醫學中心進修外,我也邀請了杜克醫學中心,腫瘤護理部的主任,來訓練我們第一批的癌症專科護理人員,經過幾個月的研習之後,大家雖然具備了正確的知識。
然而,最初開始臨床實做時,到底熟練度不夠,多少總會做得不夠好,我主張做得不夠好,就要道歉。以化學藥物的注射為例,可能會因滲藥而傷到皮膚,這時,在第一時間,我們就要趕緊向病人道歉,並承諾我們會好好地照護她們的傷口。
我們的經驗是,絕大多數病人,都會原諒我們,甚至,還有病人,會安慰我們的護理師。即使有人生氣、責駡,我們還是一而再地表達歉意,並耐心地,讓病人或家屬發洩情緒,因為,我們自知,我們還有改進的空間。
事後,我們一定會針對每一次,做得不夠好的事情,分析每一個步驟,找到問題的癥結,再去改進,確保同樣的事情,不會再發生。如此,我們就不斷地進步。
延伸閱讀
圖/在台灣的醫院,醫師高高在上,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pexels

在台灣的醫院,醫師高高在上

當時,在台灣的醫院,醫師高高在上。我就碰到,住院醫師值夜班時,不肯起床看加護病房的病人,去掌握確切的資訊,再做醫療決定。負責的護理師,不放心,就通報我。
這位住院醫師就去斥責護理師,於是,我請這位住院醫師,向護理師道歉,當下,他就憤而離職。幾個月後,他要求回來工作。我覺得他勇氣可嘉,回頭是岸,我當然不會拒絕,往後,他的表現並没有讓我失望。
最初,有些主治醫師,因為態度不夠友善,或病情的説明不夠清楚而被投訴時,都會認為自己沒有錯,是病人誤會, 是病人冤枉了他,而感到憤怒!我告訴他們,不論我們是有心或無心,當病人有不好的感受的話,就是我們須要改進的地方。
我會請他們親自寫封信,向病人道歉並好好解釋。或是約個時間,與病人及家屬面對面,去化解誤會。我發現只要醫師心態改變,他們就能把病醫關係處理好。
當時,還有更奇怪的事情發生,有位剛從一所醫學中心完成內科住院醫師訓練,轉到敝院,接受腫瘤內科專科醫師訓練的學員,告訴我,她在住院醫師訓練期間,有一回,在沒有先詢問病人,並取得同意下,病人突然被教學總醫師,指定做床邊教學的示範。
顯然,病人不敢拒絕,但是,這位住院醫師,看出病人的不自在,所以,在總醫師匆匆地做完教學示範,走出病房的時候,她向病人和她先生,點了頭,當眼神交會時,説了聲謝謝。
結果,巡房結束後,總醫師叫住她,説「學妹,不要跟病人説謝謝!他們會以為我們做了什麼不對的事情,才要這麽客氣」。我心想,連謝謝都不能説,那麼,向病人道歉,當然更不可能了!這是多麽不健康的病醫關係啊!
奇怪的事,不只一樁,有次,另一個醫學中心的臨床教學主任,送來一本他剛寫好的《住院醫師手冊》,請我為他寫序。在手冊裡的一個章節,他建議住院醫師,看病人時,要戴口罩,不要讓病人看到醫師喜怒哀樂的表情,以策安全。
這正好與我認為病醫之間,應該沒有距離,更要坦誠相待的理念相左。我趕緊把書稿寄回去,並告訴他,我不但不能寫序,我還要勸他,不要出書。

口罩影響了病醫關係的建立

説到戴口罩,我必須説,除了2003年SARS及現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我這輩子,從來不曾戴著口罩看病人。我正迫不及待地等待解封時刻的來臨,因為,口罩嚴重的影響了病醫關係的建立。
維護病人安全、確保醫療品質,是一所醫療機構,最起碼的任務,所以,醫院對於專業人員的教育訓練,極為重要。做為醫院的管理者,我不但要時時督促我的工作夥伴要在專業能力方面,與時俱進外,我更要提供安心的工作環境。這時候,不懲罰的院規就要非常徹底地落實。
我深深相信任何一個專業、敬業的人,一定都不想犯錯,只是醫療工作是人力密集的手工業,只要一個很小的疏忽,就可能影響到病人的生命。
因此,只有在不懲罰的環境下,才會讓工作人員發覺錯誤時,沒有理由去掩蓋。只有在第一時間,揭露錯誤,才能及時補救,把傷害降到最低。相對的,對我而言,掩蓋、作假的行為則萬萬不可原諒。
因為,華人的傳統不允許犯錯,尤其是聯考名列前茅的醫學院高材生,更不能犯錯!結果,造成他們很困難承認錯誤。
延伸閱讀
圖/醫師若戴口罩看診,恐影響了病醫關係的建立,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態度永遠要謙虛,只有認錯才有機會改進

我只能不斷地提醒我的同事,不論我們專業能力多強、我們多認真、多努力,仍可能因為病況比預期複雜,病人的體質特殊,或是一時的不小心而造成不良的後果。我們的態度永遠要謙虛,只有認錯才有機會改進。
檢討不良事件時,我們不要針對個人,而是從系統去改進。要從頭到尾,檢視整個流程的每一個細節,找出發生錯誤的環節,經過修正、測試,逐漸把SOP改到能夠盡量防範錯誤的發生。
我也不斷地告訴我的同事,不知過就無法改,不良的結果,已經在那裏,就不要去找理由,去辯解,事情已經發生了,再多的解釋也無濟於事。重要的是,趕快想辦法讓同樣的錯誤不再發生。
30多年過去了!敝院至今沒有因醫療過失事件懲罰過任何一位醫護人員,任何對病人該做的補償都由醫院負責。我認為,曠日費時的訴訟,不但破壞了病醫關係,對於病人或醫護人員而言,更是折磨。
32年中間,敝院只發生過兩件醫療訴訟案,兩件都無疏失的問題。其中,一位癌末病人到日本醫治,治療無效才趕回台灣,從機場以救護車送到敝院,兩天內就去世了!

沒有強制性醫療過失保險,是職業的傲慢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尤其,醫師的工作與人的生命息息交關,為了自己,為了病人,每位醫師不是應該以防範萬一的態度,預先投保,就能安心照顧病人嗎?
因此,我回國之初,就對於台灣醫師,居然沒有強制性醫療過失保險,感到不可思議。難道醫師認為醫療不會有不如意的結果嗎?這豈不是職業的傲慢。
所以,30年來,我不斷地呼籲!處理醫療糾紛最有效的方法,應該是推行強制醫療過失保險,一旦有糾紛,則由雙方的律師及醫療專家,去快速釐清對錯,解決問題。無奈,狗吠火車,一直得不到醫界的響應,這兩年來,我也氣餒了。
這回「恩恩」事件,錄音檔外流是例外,事實上,過去其他重大社會事件發生時,民眾都只能接受官方片面的報告,從來沒有機會了解整個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更不知道是否真正檢討改進了?往往只是找個代罪羔羊,草草了事。官僚不認錯,台灣很多制度,系統失靈的問題就無法改進。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195內容數
創刊於1986年的《遠見雜誌》,一直以「傳播進步觀念」,「社會進步的動力」自許。為了要在網路時代,一面要減少資訊氾濫,一面要用新的平台擴大影響,2013起,我們十分慎重地邀請了五十餘位(累積迄今超過百位)來自台灣、大陸、美國、香港、新加坡等海內外有成就、有見解、有理想的人士,各在其專業領域發表其獨立意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遠見雜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 / 黃達夫 編按:如果能夠早期診斷出癌症,及早治療就會大幅提升痊癒率,看似很有道理!但目前我們對癌症的認知,以及科技尚無法分辨哪些腫瘤會惡化,哪些不會!所以,其實越早發現癌症,產生過度醫療的問題也會越嚴重。 延伸閱讀 癌症新希望?BNCT只是迷人卻不切實際的非主流療法 延伸閱讀
文 / 賴珩佳 最近社交圈的熱門話題是一位印尼著名華人鉅富家族獨子,當地赫赫有名社交名媛的先生,年僅45歲剛剛往生。 延伸閱讀 「造氧死於缺氧」的學習!印尼被疫情推著往前走 疫情讓我們深切審視、篩選情感 延伸閱讀 打第三劑輝瑞後,竟然確診——痛,傷著傷著就好了 度一切苦厄,是「度過」,不是「免除」
文 / 賴珩佳 藉著印尼新年長假,上週飛到久違了兩年的新加坡。機上與偌大機場,已無任何一人穿防護衣,新加坡航空機組人員也只戴一層口罩。新加坡機場、商場、甚至書店,用「人潮洶湧」絕不為過,以往或者覺得紛亂,現在竟對人潮有份「好久不見」的感動。 延伸閱讀 「造氧死於缺氧」的學習!印尼被疫情推著往前走
文 / 邱冠明 隨著中央喊出「新台灣防疫模式」,相信國人都已意識到,社區清零已不再可能,逐步邁入與病毒共存,將成為生活新常態。 然而,邁向共存,不代表放棄防疫,而是透過有效的控管疫情,兼顧經濟發展與國民生活。 如何控管?如何兼顧?將大量確診者精準分眾、分流將是關鍵。 延伸閱讀
文 / 王建煊 朋友的父母已是80多歲的老夫妻,妻有躁鬱症,一發作就不得了,又有輕微失智症,常常雞同鴨講。有時孩子會對父親說,是不是考慮將母親送去安養院? 父親流著眼淚說:只要我活著,她情況再糟糕,仍是我的妻子,我在結婚時已許下諾言,我會一直陪在她身旁,照顧她,愛她到底。 老夫老妻同走天涯路
文 / 賴珩佳 在打了第三劑輝瑞疫苗後的兩週,我竟然確診了。 「確診病患」休息五到七天就好了? 醫生處方竟也只開了「喉糖」,讓我不舒服時潤潤喉,原本忐忑緊張的心情因就診過程稀鬆平常,以至讓我懷疑自己是「小題大作」。 延伸閱讀 如何用正念給確診者支持? 印尼當地確診幾乎已成日常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文 / 黃達夫 編按:如果能夠早期診斷出癌症,及早治療就會大幅提升痊癒率,看似很有道理!但目前我們對癌症的認知,以及科技尚無法分辨哪些腫瘤會惡化,哪些不會!所以,其實越早發現癌症,產生過度醫療的問題也會越嚴重。 延伸閱讀 癌症新希望?BNCT只是迷人卻不切實際的非主流療法 延伸閱讀
文 / 賴珩佳 最近社交圈的熱門話題是一位印尼著名華人鉅富家族獨子,當地赫赫有名社交名媛的先生,年僅45歲剛剛往生。 延伸閱讀 「造氧死於缺氧」的學習!印尼被疫情推著往前走 疫情讓我們深切審視、篩選情感 延伸閱讀 打第三劑輝瑞後,竟然確診——痛,傷著傷著就好了 度一切苦厄,是「度過」,不是「免除」
文 / 賴珩佳 藉著印尼新年長假,上週飛到久違了兩年的新加坡。機上與偌大機場,已無任何一人穿防護衣,新加坡航空機組人員也只戴一層口罩。新加坡機場、商場、甚至書店,用「人潮洶湧」絕不為過,以往或者覺得紛亂,現在竟對人潮有份「好久不見」的感動。 延伸閱讀 「造氧死於缺氧」的學習!印尼被疫情推著往前走
文 / 邱冠明 隨著中央喊出「新台灣防疫模式」,相信國人都已意識到,社區清零已不再可能,逐步邁入與病毒共存,將成為生活新常態。 然而,邁向共存,不代表放棄防疫,而是透過有效的控管疫情,兼顧經濟發展與國民生活。 如何控管?如何兼顧?將大量確診者精準分眾、分流將是關鍵。 延伸閱讀
文 / 王建煊 朋友的父母已是80多歲的老夫妻,妻有躁鬱症,一發作就不得了,又有輕微失智症,常常雞同鴨講。有時孩子會對父親說,是不是考慮將母親送去安養院? 父親流著眼淚說:只要我活著,她情況再糟糕,仍是我的妻子,我在結婚時已許下諾言,我會一直陪在她身旁,照顧她,愛她到底。 老夫老妻同走天涯路
文 / 賴珩佳 在打了第三劑輝瑞疫苗後的兩週,我竟然確診了。 「確診病患」休息五到七天就好了? 醫生處方竟也只開了「喉糖」,讓我不舒服時潤潤喉,原本忐忑緊張的心情因就診過程稀鬆平常,以至讓我懷疑自己是「小題大作」。 延伸閱讀 如何用正念給確診者支持? 印尼當地確診幾乎已成日常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大悟與凱傑介紹了自己的寵獸狗子和魂鬼,以及他們在前往研究所的路上遭遇的一連串冒險。在研究所內部,他們試圖尋找西恩裡諾斯博士,並進行了一系列的奇特事件。在一番混亂中,大悟利用魂鬼幫忙尋找到了裡諾斯博士,但也造成了研究所的混亂局面。
Thumbnail
盧恩符文是一種古老的字母體系,主要用於歐洲北歐地區,被多個日耳曼民族,尤其是維京人所使用。這種文字具有悠久的歷史,起源於公元150年左右,並在古代歐洲的各種文化和社會中廣泛應用。盧恩符文被用來書寫各種日耳曼語言,包括古諾爾斯語、古撒克遜語、古弗里西亞語等。
朦朧的煙景,隨著沙灘上小褐斑的增多,也漸漸吞噬了蔚藍的彼方。天上高懸的烈日,也在包含鹹味的狂風之中黯然失色。頓時之間,原本明亮鮮活的海灘風情彷彿回到了上個世紀中期的黑白電影當中,隨之而來的滂沱雨聲更是瞬間將所有台詞和音效掩蓋過去,猶如故障的收音機所發出的雜訊一般,讓本已黑白的世界顯得更加模糊、神秘。
Thumbnail
分享一下最近很紅的(周書靜 (韓雨恩)臉書貼文,以及自己對這件事有幾個想法。 整件故事起因是她本來想藉著白飯之亂,營造自己的「富裕人生」的人設。結果大翻車,還被踢爆是假名媛。 剛好藉由這個翻車事件,用一個最近發生在筆者身邊的故事例子,來說明這種「假人設、裝炫富」行為的可笑之處。
Thumbnail
今天晚上七點,異教人本人會去嘉義民雄的慢靈魂咖啡廳參與一場講座,歡迎大家一起來聊聊,不是北歐民謠也殼蟻。本篇接續之前談口傳文化,繼續把畫面拉近到斯堪地那維亞。同為口述傳統文明的古北歐人沒有譜曲與寫作的習慣,我們要如何聽到他們的曲調呢?等一下…還真的有。
Thumbnail
在灣生竹中信子《日本女人在台灣 — — 日治台灣生活史》的昭和篇,紀錄霧社事件日本倖存者的記憶。​這些記憶是日本人的觀點,感受得到他們在事件發生當下的絕望,得不到求助,失去親人的傷痛。​
「城中城」大火🔥, 燃燒之後會看見推動改革的曙光嗎? 還是燒出的煙霧瀰漫, 會再次覆蓋本該重視的議題呢?
Thumbnail
是現場某種尚無以名狀的歷史力量驅動了藝術家,促使他們毅然決然走進即將發生的未來事件中,生活、思考及創作;而「藝術很有事」,則為生成中的台灣藝術史,即時而精準地以影像記錄著一則則活生生的未來事件。
Thumbnail
關於性騷擾新聞的討論。從不同角度切入,均可延伸多元豐富的論點。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大悟與凱傑介紹了自己的寵獸狗子和魂鬼,以及他們在前往研究所的路上遭遇的一連串冒險。在研究所內部,他們試圖尋找西恩裡諾斯博士,並進行了一系列的奇特事件。在一番混亂中,大悟利用魂鬼幫忙尋找到了裡諾斯博士,但也造成了研究所的混亂局面。
Thumbnail
盧恩符文是一種古老的字母體系,主要用於歐洲北歐地區,被多個日耳曼民族,尤其是維京人所使用。這種文字具有悠久的歷史,起源於公元150年左右,並在古代歐洲的各種文化和社會中廣泛應用。盧恩符文被用來書寫各種日耳曼語言,包括古諾爾斯語、古撒克遜語、古弗里西亞語等。
朦朧的煙景,隨著沙灘上小褐斑的增多,也漸漸吞噬了蔚藍的彼方。天上高懸的烈日,也在包含鹹味的狂風之中黯然失色。頓時之間,原本明亮鮮活的海灘風情彷彿回到了上個世紀中期的黑白電影當中,隨之而來的滂沱雨聲更是瞬間將所有台詞和音效掩蓋過去,猶如故障的收音機所發出的雜訊一般,讓本已黑白的世界顯得更加模糊、神秘。
Thumbnail
分享一下最近很紅的(周書靜 (韓雨恩)臉書貼文,以及自己對這件事有幾個想法。 整件故事起因是她本來想藉著白飯之亂,營造自己的「富裕人生」的人設。結果大翻車,還被踢爆是假名媛。 剛好藉由這個翻車事件,用一個最近發生在筆者身邊的故事例子,來說明這種「假人設、裝炫富」行為的可笑之處。
Thumbnail
今天晚上七點,異教人本人會去嘉義民雄的慢靈魂咖啡廳參與一場講座,歡迎大家一起來聊聊,不是北歐民謠也殼蟻。本篇接續之前談口傳文化,繼續把畫面拉近到斯堪地那維亞。同為口述傳統文明的古北歐人沒有譜曲與寫作的習慣,我們要如何聽到他們的曲調呢?等一下…還真的有。
Thumbnail
在灣生竹中信子《日本女人在台灣 — — 日治台灣生活史》的昭和篇,紀錄霧社事件日本倖存者的記憶。​這些記憶是日本人的觀點,感受得到他們在事件發生當下的絕望,得不到求助,失去親人的傷痛。​
「城中城」大火🔥, 燃燒之後會看見推動改革的曙光嗎? 還是燒出的煙霧瀰漫, 會再次覆蓋本該重視的議題呢?
Thumbnail
是現場某種尚無以名狀的歷史力量驅動了藝術家,促使他們毅然決然走進即將發生的未來事件中,生活、思考及創作;而「藝術很有事」,則為生成中的台灣藝術史,即時而精準地以影像記錄著一則則活生生的未來事件。
Thumbnail
關於性騷擾新聞的討論。從不同角度切入,均可延伸多元豐富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