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令人痛心的消息好多,而其中最怵目驚心的想必就是新北雙和醫院的三名護理師被洪姓男子拿刀攻擊的新聞了吧?
我不是醫護人員、身邊也沒有相關從業人員(倒是有即將畢業的護科生啦),只是用耳聞的就已經覺得疫情期間醫護人員已經不是「辛苦」二字可以形容,大概三頭六臂都忙不過來的事情,他們竟然全得攬下……惱人的是,不分國界,每當有重大事件需要大家共體時艱的時候,就會有一些人出來亂。
這次我不想談性別的問題了,討論老男人是否被全社會的人共同寵壞,在這波攻擊或是疫情中都無濟於事──更何況,雖然我還沒去找文章,但想必有更多比我厲害的人會去從這個角度切入分析。
這次只是想從一個路人的角度,思考一下我們還能做什麼?政策有沒有可能朝雙贏的方向──既不傷害醫護人員權益、又能避免加害者再度利用「出現瞻妄」「精神狀況無法為自己行為負責」等理由脫罪──改變呢?除了改變政策之外,人民自己可以為這個即將崩潰的醫療體系做什麼呢?
首先,我們仔細思考一下應該都能想清楚,台灣健保體制(雖然我對健保也不熟啦……)幫了我們很多,看醫生都只需要付掛號費。這點只要身邊有人在國外看過醫生,一定都聽說過。這麼便宜的醫療成本,造成
(1)人民超愛跑醫院診所
(2)醫療人員不足
(3)剩下的醫療人員過勞、被壓榨
這都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們能為醫護人員減少負擔的方式,第一個就是少去醫院、診所,小病小痛,在家休息也會自己好的。(我知道,要請病假可能就是需要診所的證明,但我可能會因為病懨懨的懶得出門、懶得提出證明,乾脆請事假在家休息……僅供參考)
再來,政策方面──其實我也跟法律不熟,要提出想法好緊張──每當醫護人員受到攻擊、或是在第一線防線過勞工作,經常會上新聞,就像這次一樣。
我覺得這正是個好時機,讓大家一次又一次的被提醒「醫護人員有多操勞、他們的安全保障有多薄弱」這件事。一方面潛移默化讓人上醫院時客氣一點,一方面則是趁機讓有心的人能提出一些改革、還能得到眾人支持。(否則的話,台灣人忘記舊聞的速度可是令人咋舌!)
能怎麼改呢?在疫情期間是否能增設特別條款之類的,限定只要是確診者或因為篩檢等相關原因進出醫院的人出現攻擊行為,都視作蓄意傷害?畢竟這些人應該多數有行為能力、並且是特別可能情緒失控的一群……今年好幾起確診者攻擊醫護的事件都是因為「不想再被隔離」、「確診了想拖人一起死」、「覺得不被護理師重視」等原因施用暴力,都是有很明確的動機和清醒的神智,我們沒有人希望他們再度利用精神狀況不佳的說詞逃避。
(以上只是提出一個可能的思考方向,實際上怎麼做會更好更合理,有法律背景的人想必能提出更適合的改革方案)
最後,又回到我們自己身上。
畢竟法律也不是我們小老百姓說要改就改,最終能改變的還是只有自己。我們還能做什麼呢?我想應該就是,「不要忘記」吧。
正如上面提到的,台灣人(或是全世界的媒體閱聽人)的忘性驚人,在新聞過去幾天之後就幾乎不會再聽到討論熱潮。
但是這種一直都存在、卻鮮少被看到的問題:醫護人手不足、病患仗勢欺人、碰上具有攻擊性的病人完全束手無策……其實需要我們一直關注、一直支持,才能有機會在像是投票這類的事件上出一點力,稍微回饋這些默默守護我們的人。
──我不說他們是白衣天使,因為他們不是天使,是一個一個有血有汗的、跟我們一樣的人類。
他們也會痛會累會受傷會難過,不該冠上了「白衣天使」的名號,就自私地對他們抱持過多本分外的期待,比方說期待護理師無條件永遠對病人溫柔有禮、優先關注某些人的小傷,或是處理一些根本只是在製造麻煩的人的排泄物、嘔吐物……等等,這些都是他們可以不必做,但因為全社會都期待他們做而做的事情。
今天的話題比較沉重,但即使是這麼沉重的事情,以我們驚人的忘性,想必過幾天就又沒有人談論了吧。如果可以的話,我會繼續關心各種醫護人員的新聞(還有我朋友那邊聽來的故事),希望不斷地提起能讓多一點人再也不要忘記──直到我們能改善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