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談「三名護理師被男病患持刀砍傷」這件事……我們是否有更好的選擇?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最近幾天令人痛心的消息好多,而其中最怵目驚心的想必就是新北雙和醫院的三名護理師被洪姓男子拿刀攻擊的新聞了吧?
我不是醫護人員、身邊也沒有相關從業人員(倒是有即將畢業的護科生啦),只是用耳聞的就已經覺得疫情期間醫護人員已經不是「辛苦」二字可以形容,大概三頭六臂都忙不過來的事情,他們竟然全得攬下……惱人的是,不分國界,每當有重大事件需要大家共體時艱的時候,就會有一些人出來亂。

這次我不想談性別的問題了,討論老男人是否被全社會的人共同寵壞,在這波攻擊或是疫情中都無濟於事──更何況,雖然我還沒去找文章,但想必有更多比我厲害的人會去從這個角度切入分析。

這次只是想從一個路人的角度,思考一下我們還能做什麼?政策有沒有可能朝雙贏的方向──既不傷害醫護人員權益、又能避免加害者再度利用「出現瞻妄」「精神狀況無法為自己行為負責」等理由脫罪──改變呢?除了改變政策之外,人民自己可以為這個即將崩潰的醫療體系做什麼呢?

首先,我們仔細思考一下應該都能想清楚,台灣健保體制(雖然我對健保也不熟啦……)幫了我們很多,看醫生都只需要付掛號費。這點只要身邊有人在國外看過醫生,一定都聽說過。這麼便宜的醫療成本,造成
(1)人民超愛跑醫院診所
(2)醫療人員不足
(3)剩下的醫療人員過勞、被壓榨
這都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們能為醫護人員減少負擔的方式,第一個就是少去醫院、診所,小病小痛,在家休息也會自己好的。(我知道,要請病假可能就是需要診所的證明,但我可能會因為病懨懨的懶得出門、懶得提出證明,乾脆請事假在家休息……僅供參考)

再來,政策方面──其實我也跟法律不熟,要提出想法好緊張──每當醫護人員受到攻擊、或是在第一線防線過勞工作,經常會上新聞,就像這次一樣。
我覺得這正是個好時機,讓大家一次又一次的被提醒「醫護人員有多操勞、他們的安全保障有多薄弱」這件事。一方面潛移默化讓人上醫院時客氣一點,一方面則是趁機讓有心的人能提出一些改革、還能得到眾人支持。(否則的話,台灣人忘記舊聞的速度可是令人咋舌!)
能怎麼改呢?在疫情期間是否能增設特別條款之類的,限定只要是確診者或因為篩檢等相關原因進出醫院的人出現攻擊行為,都視作蓄意傷害?畢竟這些人應該多數有行為能力、並且是特別可能情緒失控的一群……今年好幾起確診者攻擊醫護的事件都是因為「不想再被隔離」、「確診了想拖人一起死」、「覺得不被護理師重視」等原因施用暴力,都是有很明確的動機和清醒的神智,我們沒有人希望他們再度利用精神狀況不佳的說詞逃避。
(以上只是提出一個可能的思考方向,實際上怎麼做會更好更合理,有法律背景的人想必能提出更適合的改革方案)

最後,又回到我們自己身上。
畢竟法律也不是我們小老百姓說要改就改,最終能改變的還是只有自己。我們還能做什麼呢?我想應該就是,「不要忘記」吧。
正如上面提到的,台灣人(或是全世界的媒體閱聽人)的忘性驚人,在新聞過去幾天之後就幾乎不會再聽到討論熱潮。

(關於我們的注意力被養成「容易分散、不易聚焦」的問題,我在《拒看新聞的藝術》除了新聞,你不用看的東西還有這些……這篇裡面有提到一些解決方案。)

但是這種一直都存在、卻鮮少被看到的問題:醫護人手不足、病患仗勢欺人、碰上具有攻擊性的病人完全束手無策……其實需要我們一直關注、一直支持,才能有機會在像是投票這類的事件上出一點力,稍微回饋這些默默守護我們的人。

──我不說他們是白衣天使,因為他們不是天使,是一個一個有血有汗的、跟我們一樣的人類。
他們也會痛會累會受傷會難過,不該冠上了「白衣天使」的名號,就自私地對他們抱持過多本分外的期待,比方說期待護理師無條件永遠對病人溫柔有禮、優先關注某些人的小傷,或是處理一些根本只是在製造麻煩的人的排泄物、嘔吐物……等等,這些都是他們可以不必做,但因為全社會都期待他們做而做的事情。

今天的話題比較沉重,但即使是這麼沉重的事情,以我們驚人的忘性,想必過幾天就又沒有人談論了吧。如果可以的話,我會繼續關心各種醫護人員的新聞(還有我朋友那邊聽來的故事),希望不斷地提起能讓多一點人再也不要忘記──直到我們能改善這一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零Guta
78會員
39內容數
覺得生活一成不變嗎?我也是。歡迎來到Guta的生活實驗室。每個月給自己一項新的挑戰,讓每一天都過得充實而不重複!主要項目:極簡生活、自我成長、自主學習、人生管理⋯⋯等。不定期更新,請按下訂閱以免錯過新文章!
零Guta的其他內容
2024/04/07
大家應該都有過起碼兩天一夜的旅行吧!但每個人整理的邏輯不太一樣我覺得很有趣:比方說我媽整理的邏輯就是 衣服隨便帶一帶,舒服就好 一堆鞋子放在車上輪流換穿 一定會帶零食!零食猛獸! 寫出來才發現真的是很媽媽系的準備行李方案XD 媽媽的行李非常實用,但是我們年輕人吼(挺胸),出門有時候是求一個
Thumbnail
2024/04/07
大家應該都有過起碼兩天一夜的旅行吧!但每個人整理的邏輯不太一樣我覺得很有趣:比方說我媽整理的邏輯就是 衣服隨便帶一帶,舒服就好 一堆鞋子放在車上輪流換穿 一定會帶零食!零食猛獸! 寫出來才發現真的是很媽媽系的準備行李方案XD 媽媽的行李非常實用,但是我們年輕人吼(挺胸),出門有時候是求一個
Thumbnail
2024/04/05
本文無重要暴雷劇情請安心觀賞。 這是一部兩個經典怪獸合拍(?)的動作片。適合怪獸迷去看⋯⋯雖然如果你是怪獸迷的話應該在我之前就看完了;也適合想放鬆心情笑一笑、想看爽片的一般觀眾看。 希望你就是去看特效跟看怪獸動作片的,如果是想看怪獸愛情動作片(口味好重)這裡沒有哦。
Thumbnail
2024/04/05
本文無重要暴雷劇情請安心觀賞。 這是一部兩個經典怪獸合拍(?)的動作片。適合怪獸迷去看⋯⋯雖然如果你是怪獸迷的話應該在我之前就看完了;也適合想放鬆心情笑一笑、想看爽片的一般觀眾看。 希望你就是去看特效跟看怪獸動作片的,如果是想看怪獸愛情動作片(口味好重)這裡沒有哦。
Thumbnail
2024/04/04
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我大概一個月沒更新了。(哭) 話說年初我還對自己許下一個禮拜一篇文的願望呢,現在看來還停在有怨無望的部分。 我沒有忘記,也沒在偷懶,只是生活(生存+幹活)像一座在十層樓高度突然失控的雲霄飛車,帶著我每天衝衝衝的上班下班上班下班——我相信一定不只我是這樣的,嗷嗷嗷!(發出社畜叫)
Thumbnail
2024/04/04
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我大概一個月沒更新了。(哭) 話說年初我還對自己許下一個禮拜一篇文的願望呢,現在看來還停在有怨無望的部分。 我沒有忘記,也沒在偷懶,只是生活(生存+幹活)像一座在十層樓高度突然失控的雲霄飛車,帶著我每天衝衝衝的上班下班上班下班——我相信一定不只我是這樣的,嗷嗷嗷!(發出社畜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可以說,專業、團隊、投入、應變、付出、忘我、溫暖、同理,是這本第一線護理人員疫情觀察誌的主旋律。29位作者、29位為台灣防疫努力的「天職者」們,將護理視為是自身的天職,扮演著疫情離亂中的天使角色、照護與撫慰人心,並在疫情方歇之時記述下來這些過程,成為一本繼續觸動人心的「療癒」之書。
Thumbnail
我們可以說,專業、團隊、投入、應變、付出、忘我、溫暖、同理,是這本第一線護理人員疫情觀察誌的主旋律。29位作者、29位為台灣防疫努力的「天職者」們,將護理視為是自身的天職,扮演著疫情離亂中的天使角色、照護與撫慰人心,並在疫情方歇之時記述下來這些過程,成為一本繼續觸動人心的「療癒」之書。
Thumbnail
陳時中深夜600字感謝信,致護理台灣隊。
Thumbnail
陳時中深夜600字感謝信,致護理台灣隊。
Thumbnail
先說一下,我是個市井小民 每個月賺個二十幾K,也沒辦法領紓困金,因不符合資格,跟普通大眾差不多 每天看到很多醫護人員、警消的PO文 心中有感而發 雖然他們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但是如果是我從事相關行業 一聽到要去接新冠肺炎的病人我一定是馬上離職的草俗仔 謝謝他們守護台灣人民
Thumbnail
先說一下,我是個市井小民 每個月賺個二十幾K,也沒辦法領紓困金,因不符合資格,跟普通大眾差不多 每天看到很多醫護人員、警消的PO文 心中有感而發 雖然他們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但是如果是我從事相關行業 一聽到要去接新冠肺炎的病人我一定是馬上離職的草俗仔 謝謝他們守護台灣人民
Thumbnail
看著醫護人員被攻擊被謾罵的新聞、文章,突然對台灣好失望,家裡有護理人員的我,更能明白他們辛苦與心酸。 台灣的護理人員薪水是世界排名的吊車尾,待遇差、工作量大、高壓高風險、人力長期不足,下班累到不行還是要自己花錢、花時間去上課,不然就沒獎金,沒考績、被刁難。
Thumbnail
看著醫護人員被攻擊被謾罵的新聞、文章,突然對台灣好失望,家裡有護理人員的我,更能明白他們辛苦與心酸。 台灣的護理人員薪水是世界排名的吊車尾,待遇差、工作量大、高壓高風險、人力長期不足,下班累到不行還是要自己花錢、花時間去上課,不然就沒獎金,沒考績、被刁難。
Thumbnail
最近幾天令人痛心的消息好多,而其中最怵目驚心的想必就是新北雙和醫院的三名護理師被洪姓男子拿刀攻擊的新聞了吧? 我不是醫護人員、身邊也沒有相關從業人員(倒是有即將畢業的護科生啦),只是用耳聞的就已經覺得疫情期間醫護人員已經不是「辛苦」二字可以形容,大概三頭六臂都忙不過來的事情,他們竟然全得攬下……
Thumbnail
最近幾天令人痛心的消息好多,而其中最怵目驚心的想必就是新北雙和醫院的三名護理師被洪姓男子拿刀攻擊的新聞了吧? 我不是醫護人員、身邊也沒有相關從業人員(倒是有即將畢業的護科生啦),只是用耳聞的就已經覺得疫情期間醫護人員已經不是「辛苦」二字可以形容,大概三頭六臂都忙不過來的事情,他們竟然全得攬下……
Thumbnail
局勢越是變動,我們越要保持沉穩。 而不是口號如鐵、行動如綿,或者借題發揮、博取版面。 下文節錄自 蕪菁雜誌 的讀者林柏崴撰文: 「有人故意在現在人心惶惶的時候,暴戾之氣乖張,好製造恐慌對立,群眾鬥爭運動,而一般最為基層的醫療人員,往往成為有心製造者、藉機生事報復社會的犧牲品,因為 #政治人物的鼓吹洗
Thumbnail
局勢越是變動,我們越要保持沉穩。 而不是口號如鐵、行動如綿,或者借題發揮、博取版面。 下文節錄自 蕪菁雜誌 的讀者林柏崴撰文: 「有人故意在現在人心惶惶的時候,暴戾之氣乖張,好製造恐慌對立,群眾鬥爭運動,而一般最為基層的醫療人員,往往成為有心製造者、藉機生事報復社會的犧牲品,因為 #政治人物的鼓吹洗
Thumbnail
五月三十一日雙和醫院三名護理師遭確診老翁持水果刀攻擊,導致兩名重傷,氣胸、右手韌帶、神經斷裂,洪男事後竟大言不慚說有留給她們活命就好了。各界紛紛予以指責,多少醫療同仁希冀藉此事件喚醒國人對醫療暴力重視。看完一則又一則新聞我只覺得辛酸,因為醫療暴力事件時刻發生,醫療盟、衛福部、公會重申零容忍又如何?
Thumbnail
五月三十一日雙和醫院三名護理師遭確診老翁持水果刀攻擊,導致兩名重傷,氣胸、右手韌帶、神經斷裂,洪男事後竟大言不慚說有留給她們活命就好了。各界紛紛予以指責,多少醫療同仁希冀藉此事件喚醒國人對醫療暴力重視。看完一則又一則新聞我只覺得辛酸,因為醫療暴力事件時刻發生,醫療盟、衛福部、公會重申零容忍又如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