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釀選劇|《我的大叔》:在痛苦裡鑿光,直到不幸消亡
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釀選劇|《我的大叔》:在痛苦裡鑿光,直到不幸消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當兩個痛苦的人相遇,心底的酸楚是會加倍?還是因此得到撫慰呢?由韓國電視臺 tvN 在 2018 年推出的韓劇《我的大叔》聚焦於此,精心譜曲一段超越愛情的救贖關係,不僅談論秘密、幸福的追尋,更讓「人的不堪」浮出水面,然後再以角色們的互相攙扶,巧妙撫平那些難以言喻的生命皺摺。

恣意膨脹的惡意、不諒解,一步步擠壓良知的生存空間

《我的大叔》為了呼應混濁的作品基調,特別將故事舞台設定在混雜著希望與絕望的水泥叢林:首爾。那是一座繁華的都市,燈火通明、從不停歇,吐出各種機會與挑戰;但同時也是一座吞人的城市,四處潛伏著野心、嫉妒,要是有人太過溫吞,就等著被惡意給肢解。

也因此,主角朴東勳(李善均飾)的性格可說是十分奇特,正如三弟奇勳所說:東勳雖然貴為部長,卻缺少大韓男子漢該有的雄心壯志,待人處事上,反而經常是以良心先行,而非個人利益。就主流價值觀來講,朴東勳的性格無疑顯得非常愚蠢,但他的清高又屢屢刺痛那些貪婪的心,比如説劇中反派都俊永,好似追尋成就的自己,如同污穢一般令人倒胃。承前所述,對於都俊永這類人來說,急欲收拾朴東勳可不只因為他是眼中釘,更想藉此擺脫道德的譴責,或是減輕內心那份自我厭惡。畢竟朴東勳就像是一面潔淨的鏡子,頻頻映照他人的險惡。

raw-image

心寒的是,看不慣朴東勳的人,不僅是公司中的政敵。隸屬朴東勳體系的下屬,同樣對於朴東勳有所意見,即使算不上敵意,卻仍無法諒解,擅自將朴東勳的態度解讀成懦弱,再狡猾地把自己的職場困境,全都歸咎於上司的不求進取。當然,妻子的背叛最讓朴東勳痛心,明明理應站在同一陣線的伴侶,竟持續在跟頭號政敵暗通款曲。

堆疊成山的失望,非但加重朴東勳的孤單,亦壓垮他的處世信念,進而開始懷疑恪守良知規範的意義。直到李至安(李知恩飾)那一句「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勉勵,朴東勳才選擇放下,自此不再被徬徨籠罩、不再執著要釐清受苦的意義,甚至不再慣性壓抑,轉過頭練習擁抱情緒,並在事件落幕之後,提起勇氣,好好放聲哭泣。

當疲憊、不甘以及委屈紛紛有了出口,本還擁擠的心,也才有空間讓體貼重新進駐,促使朴東勳在追逐幸福的過程中,無需犧牲那份溫柔的本性,而這亦是《我的大叔》面對殘酷現實的沉著回擊。它以劇情例證:保持善良固然困難,卻不是絕無可能。

宏觀來講,朴東勳的故事可以拆分成多個軸線,相比其他支線,前面提到的政治鬥爭段落雖然稍嫌枯燥、樣板,但依然犀利點出職場關係的真諦:恩怨情仇,可不是自己說了算,不問個人意圖、意願,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存在。

raw-image

貧窮就像透明的毒氣,無聲無息地癱瘓生命

有關於貧窮,人們直覺跳出的第一個念頭大多是財務窘迫,但長期的經濟匱乏,除了阻礙物慾的滿足,更會連帶拖垮生活品質、人際關係,甚至也會大幅度縮減自由意志的執行程度。畢竟錢雖然不是萬能,沒有錢卻萬萬不能。

談回《我的大叔》,李至安所代表的群體,恰好是落處在貧窮端的邊緣人物,尤其可貴的是,劇集透過諸多生活細節去刻畫她的困苦,包含順手牽羊公司的零食、偷偷打包餐廳的廚餘、衣著單薄、素顏上班、積欠債款,以及缺乏公民知識等情節,全都豐厚了「貧窮」的輪廓。換言之,作品毫無避諱,如實描繪在貧窮線徘徊的人跟一般大眾的實際差異為何,但又不過度煽情,避免流於「奇觀異獸式」的窺探與消費。

故《我的大叔》之所以細膩,在於它不只關注現代人的職場議題,也深入遭人忽略的社會議題。就以李至安為例,即使貧窮,卻也跟人們時常假定的街友有所不同。一來不用在外風吹雨淋,二來擁有穩定的收入,但那不表示李至安禁得起任何碰撞,又或是確實能夠達到基本生活水準。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97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所有因為利益被越推越高而感到飄飄然的人,原來都身處在一場壯觀且華麗的自慰中。當泡沫破裂時,才發現這一切是空虛,製造這些 AV 情色消耗品的人,將日本這個瘋狂泡沫越吹越大的人,直到最後一刻,才知道,原來自己也在這個虛假的泡沫時代,被消耗了,被挖空了,本質空虛的他們,根本什麼也射不出來。
為了景框之外的故事,《我們的藍調時光》的台詞有時很長,輕描淡寫講述某段沉重往事,有時很短,人物之間深層的愛恨纏繞、滄桑世故全數藏於其中。悲劇往往是「對」與「對」之間的衝突,失望和傷害可能因愛而生,你我看著,同時得以理解互不相讓的原因,讀懂彼此傷害的理由,接受情有可原的遺憾。
《惡女-誰說工作不帥氣-》(悪女〜働くのがカッコ悪いなんて誰が言った?〜)改編自漫畫《惡女》,探討女性在職場上遇到的種種困境,在 1992 年就曾經被翻拍,時隔 30 年再度改編這部經典漫畫作品,也許正代表著即使已經過了 30 年,依舊有許多沉痾存在於日本社會。
《我的出走日記》所呈現的,或多或少皆是現代人走過的曲折,例如跨越不了的生離死別、難以相通心意的家人嫌隙、越走越迷惘的人生規劃,但那不會是全部;結局的開放性,更是闡明人生充滿未完待續。不要再為自己打分數,不要再把自己限制在某個範圍內,試著從他人的定義中出走,轉身投入生活,細細體驗每一份喜悅與疼痛
先天失聰的主角,本可逃過死亡的命運,卻因為貪念還是和其他人一樣死去。有別於其他集暴力幽默的死亡手法,《吉巴羅》極具戲劇性的死亡之舞鄭重地關閉了所有的渠道為整部劇劃上句號。
或許這才是《二十五,二十一》真正的題眼──它不宣揚圓滿和初戀在一起、成功實踐年少夢想目標的童話,而是給那些沒能成為理想中大人的人們,一次回首過往的不成熟、並肯認由這些不成熟所構成的自己的機會。能在海邊恣意大喊青春的夏天終會消逝,無論對過往抱有遺憾與否,只要用心感受當下,每一刻都是最好的時辰。
所有因為利益被越推越高而感到飄飄然的人,原來都身處在一場壯觀且華麗的自慰中。當泡沫破裂時,才發現這一切是空虛,製造這些 AV 情色消耗品的人,將日本這個瘋狂泡沫越吹越大的人,直到最後一刻,才知道,原來自己也在這個虛假的泡沫時代,被消耗了,被挖空了,本質空虛的他們,根本什麼也射不出來。
為了景框之外的故事,《我們的藍調時光》的台詞有時很長,輕描淡寫講述某段沉重往事,有時很短,人物之間深層的愛恨纏繞、滄桑世故全數藏於其中。悲劇往往是「對」與「對」之間的衝突,失望和傷害可能因愛而生,你我看著,同時得以理解互不相讓的原因,讀懂彼此傷害的理由,接受情有可原的遺憾。
《惡女-誰說工作不帥氣-》(悪女〜働くのがカッコ悪いなんて誰が言った?〜)改編自漫畫《惡女》,探討女性在職場上遇到的種種困境,在 1992 年就曾經被翻拍,時隔 30 年再度改編這部經典漫畫作品,也許正代表著即使已經過了 30 年,依舊有許多沉痾存在於日本社會。
《我的出走日記》所呈現的,或多或少皆是現代人走過的曲折,例如跨越不了的生離死別、難以相通心意的家人嫌隙、越走越迷惘的人生規劃,但那不會是全部;結局的開放性,更是闡明人生充滿未完待續。不要再為自己打分數,不要再把自己限制在某個範圍內,試著從他人的定義中出走,轉身投入生活,細細體驗每一份喜悅與疼痛
先天失聰的主角,本可逃過死亡的命運,卻因為貪念還是和其他人一樣死去。有別於其他集暴力幽默的死亡手法,《吉巴羅》極具戲劇性的死亡之舞鄭重地關閉了所有的渠道為整部劇劃上句號。
或許這才是《二十五,二十一》真正的題眼──它不宣揚圓滿和初戀在一起、成功實踐年少夢想目標的童話,而是給那些沒能成為理想中大人的人們,一次回首過往的不成熟、並肯認由這些不成熟所構成的自己的機會。能在海邊恣意大喊青春的夏天終會消逝,無論對過往抱有遺憾與否,只要用心感受當下,每一刻都是最好的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