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道理|三個女人的決斷

2022/07/0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寫在前頭

無論如何,都靜不下心做正事,因此花一點點閒暇時間,重新整理晨間參與線上禮拜的講道筆記,記錄一些雜七雜八的延伸閱讀或想法。

原題:「得失之間」

牧師先前已預告,接下來這新的一季要以《路得記》來當作講章經文。今天是聖靈降臨節後第四主日,經文範圍是路得記1:1-14,講題是「得失之間」。
前些日子,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逐章逐節《士師記》講道,看到以色列在士師時代的處境貌似越來越黑暗。但牧師點出路得記的特殊之處,也就是女性被經卷作者宣告,成為完全可以決定自己命運的人。在面對人生的苦難與失去時,事實上也是新生與轉變的契機。

深富戲劇性的經文:零碎筆記

老實說,我相當訝異牧師會在講道開頭,就提到性別在路得記中的重要性,(雖然他提的不多),不過,路得記最無法避免的就是女性神學的詮釋路徑,因為故事就是圍繞在女性身上,牧師有點到重點中的重點。

路得記的位置

1. 路得記的背景是以色列的士師時期,但在聖經中的編排被放在士師記後面;另,有學者認為路得記的成書時間相當晚,甚至有可能到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歸回後才成書(台灣聖經公會 2014:12)。這種經文背景、成書時間與正典形成的交錯差異,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誤以為聖經經卷的年代就是從前面排到後面,直到我參加大專神研班才「驚覺」這種「線性史觀」完全錯誤。
2. 但路得記被這樣編排還是有意義的,基督教正典沿用將希伯來聖經翻譯為希臘文的《七十士譯本》採「士師記—路得記—撒母耳記上」的順序,在文學上有「從混亂到曙光」的歷史意涵:士師記結尾被辱至死的妾,路得,撒母耳的母親哈拿求子多年終如願(台灣聖經公會 2014:13)。我發現,都與女性有關!

人生如戲

3. 路得記以大量對話與敘述構成,故事性強烈,真的很適合玩角色扮演。我在今天讀著《現代台語譯本》時,拿俄美(華:拿娥米)對上主的埋怨與對生命的無望、路得對婆婆拿俄美的堅定話語與宣示,整個躍然紙上,連《現代中文譯本》都沒有辦法演繹出那種氛圍(個人主觀意見)。
4. 牧師在講道時說,人在極度失落時,無法看到生命的全貌。但我不完全同意,拿俄美為了躲避饑荒,跟隨夫君離鄉背井,結果卻成為寡婦,獨自撫養兩個兒子長大,好不容易都娶妻,十年後兒子們竟離世,獨留拿俄美與兩位媳婦相依為命,決定回到故鄉伯利恆。其實,一生經歷無數悲痛的她,捨棄自己的名字拿俄美(意為甜蜜、愉快),要人改稱她為瑪拉(意為痛苦),如此的反應才是最真實的、最貼近我們的。

酷兒神學的挑戰

5. 路得記以「傳統家庭」的崩解做為開端,在非典型家庭已成為我們生活的普遍風景時,對當代的我們實在不陌生,也再次提醒我們,「」從來都不會是只有一種枯燥的樣貌、一種「正確答案」。
[舊約學者]雅各生(Diane Jacobson)認為路得記不單描繪出以色列社群對外邦女子的友善接納,更基進地為家庭重新定義,藉大衛先祖的故事確立女性的自我價值,提醒讀者,女人既不是也不應被視作物品,家庭並非一連串上下從屬的關係,愛與誓約才是家庭的本質,故此記述了一個另類家庭的誕生—兩個弱勢女人從一無所有至成家有後的故事。雖然雅各生沒有明示這種家庭在定義對酷兒的意義,但筆者認為這種對家庭的開放理解時可延伸至一種酷兒的意義。

林茂國,2018,〈《路得記》的酷兒解讀—酷兒家庭與多元情欲〉。收錄於胡露茜、曾景恒主編,《人.性III:酷兒「釋」經》。香港:香港基督徒學會,頁107。
6. 甚至更進階的,有論者從酷兒神學的角度切入探討路得記,將路得設定為雙性戀者,重新詮釋路得記的故事。在這個視角下,路得對婆婆的「誓言」讀起來變得不太一樣了,這種跨越性別、年齡、種族與宗教的「出櫃」,也是對於自身「女人」身分得以獨立生存的意識覺醒。重點不在於性,乃是獨立於男人與家庭功能外,這兩個女人間形成「超越友誼」的扶持關係(林茂國 2018:109-110)。
Naomi entreating Ruth and Orpah to return to the land of Moab by William Blake, 1795
(Image from|Wikimedia Commons

小結:這才第一章而已呢!

路得記故事開頭中的這三位女人:婆婆拿俄美、媳婦娥珥巴以及路得,她們都面對著不同的人生議題。
拿俄美是相當睿智的,她知道在她們的處境中,失去男人的依靠將會十分困苦,所以她再三勸告媳婦們回去娘家。而娥珥巴戲份雖少,但她並沒有做錯什麼,甚至是相當合理的思考,因她仍考慮到現實層面,做出回鄉的選擇,與婆婆親嘴、告別。至於本書卷的主角路得,則不與嫂嫂同進退,堅持留在拿俄美身邊,為自己的未來付上誓言與行動。
她們都各自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決斷。

參考資料

  • 台灣聖經公會,2014,《研讀本(新標點和合本)系列(神版):路得記》。台北市:台灣聖經公會。
  • 林茂國,2018,〈《路得記》的酷兒解讀—酷兒家庭與多元情欲〉。收錄於胡露茜、曾景恒主編,《人.性III:酷兒「釋」經》。香港:香港基督徒學會,頁106-121。
  • 華爾頓(John H. Walton)、麥修斯(Victor H. Matthews)、夏瓦拉斯(Mark W. Chavalas)合著;李永明、徐成德、黃楓皓合譯,2006,《舊約聖經背景註釋》(The IVP Bible background commentary: Old Testment)。台北縣新北勢:校園書房。
  • 提斯樂(Nancy M. Tischler)著,2011,〈路得記〉(第十章)。收錄於萊肯(Leland Ryken)、朗文(Tremper Longman III)編;楊曼如譯,《新舊約文學讀經法》(A Complete literary guide to the Bible)。新北市:校園書房,頁151-166。

 Su-Hong
 於台灣.高雄.灣仔內
 2022.07.03 19:36
45會員
73內容數
自我書寫的練習未曾斷過。微研究。御宅談。摘書摘。聞聖樂。論島嶼。還有,寫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