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闇影》推薦序】血緣的背反、政治受難與加害經驗的和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攝影:黃謙賢。金石堂

攝影:黃謙賢。金石堂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

轉型正義,是目前台灣社會正在進行中的改革工程,也是民主深化的重要任務。如何讓白色恐怖斲傷人權的歷史成為社會的集體記憶,讓過去所發生的「永遠不再」發生,我們除了體認威權統治時期國家暴力對人性尊嚴的侵害,同情受難者的遭遇之外,更需反省體制性暴力的本質,藉由對過去錯誤的理解、以及基於理解而來的反省,或許是防止暴政在未來再度發生的重要機制。因此,轉型正義的工作不能止於加害者和被害者的咎責與賠償,也不只是法律與制度改革,而是台灣社會必須互相對話學習、共同嚴肅面對的一場文化反省運動,藉助對過去的反省來建立民主文化。

然而要開啟不同立場者之間的思辨與對話,在有限的歷史真相與當前社會對立的環境中,實屬不易,而文學與藝術確實以其自身的力量提供新的提問跟想像。

舉例而言,在對咎責議題的討論中,「誰」應該為了「做什麼」而負起「哪種責任」? 台灣白色恐怖是一個高度體制化的暴力統治,也因此在臺灣的經驗中我們可以透過知識系統建構加害體制,然而概念的建立卻不能幫助我們辨識出誰是加害者及其責任。我們可以輕易地說出當時的三軍統帥蔣介石總統需要負起最大的責任,因為從政治檔案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在軍事審判覆核的過程中,蔣介石多次更改當事人的刑期,然而每一層經手案件的人要承擔多少責任?

又熙的《光的闇影》適時地豐富我們對此議題的提問,同時打破長期以來社會對於受害者、加害者,扁平且單一的想像。楊怡的爺爺過去是情治人員,負責逮捕、訊問他們口中的叛亂犯,他說自己是執行國家的法律,後面的審判與自己無關,然而這樣真的可以脫免責任嗎?張玟文的父親擔任警總保安處的軍醫,接觸大量受到刑求的政治受難人,是否也是加害者?又或者沒有勇氣揭發政治暗殺的周慕夏父親,他明知他的逃避會讓真相石沉大海,但最終仍選擇對生活衝擊最小的方式。在歷史中沉默的人,是否默許暴力的發生?

《光的闇影》同時也豐富受難者的面孔,我們提到白色恐怖的受難者,幾乎只重視當事人,卻忘記家屬、後代也同樣經歷白色恐怖的傷痛,甚至我們對於政治受難者的認識,也停留在他們與白色恐怖的關係,卻忘記他們首先是一個人,之後才是一個因為政治受到國家暴力對待的被害人。因此我們談論白色恐怖的受難經驗,除了悲情,難以再往前進。柳絮的父親是政治犯,幼年直接的暴力衝擊,伴隨著她成人後仍須在家裡設置保全系統才能安心,誰能說她不是暴力的直接受害者?政治受難者二代與受難者的衝突,在在反映了政治暴力後的創傷需要被妥善清理。也就是在這個層次上,我們看到了與以往談論白色恐怖很不一樣的地方,家屬、後代的心理狀態在小說中被立體呈現,他們不再只是附屬於政治受難者,他們有自己的掙扎、想法,成為另一個有主體性的「政治受難者」。

除了立體化加害者及被害者,賦予多元的面貌,另一個重要的,是加害者與被害者之間身分的模糊,對於事件當事人,我們或許可以很清楚的區分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標籤,但是家屬及後代的身分卻相當程度地模糊了彼此的界線。楊怡出生在高級外省人家庭,為自己的血緣感到不堪,希望透過贖罪為自己家庭在轉型正義的浪潮中被社會所原諒。被原罪所驅動使他成為另一種意義下的白色恐怖受難者。贖罪的心態或許不是加害者後代普遍的心態,然而擔心害怕自己家裡的長輩參與其中,應該是過去相關機關人員家屬的真實反應,張玟文選擇與楊怡完全不同的處理方式,也是極為自然的情緒反應。事實上,這群人不僅不是轉型正義的敵人,更可能是轉型正義重要的當事人,在臺灣遲來的轉型正義工程經驗下,所謂的和解共生,可能成為以家屬、後代為主體的工作,因此真相公開、咎責的機制,如何與這樣的心理狀態相互調和,是我們不能逃避的工作。

長期以來,受難者家屬與後代的心理狀態,幾乎排不上臺灣轉型正義的議程,遑論圍繞加害者及其家屬後代的討論,除了咎責外,我們幾乎看不到相關的討論。2018年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成立,清理政治受難的暴力始成為臺灣轉型正義的重要工作,我們期待平復創傷不只停留在個人的層次,而是被國家系統地接住,針對白色恐怖的集體療育,可以勾勒我們對於臺灣未來的美好想像,讓白色恐怖受苦受難的經歷,成為我們民主深化的養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施又熙的沙龍
16會員
88內容數
施又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28
本文節錄自2014年出版之《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 有人說愛情之所以形成,是因為兩顆寂寞的心相遇。 因為寂寞而相遇相愛並沒有問題,畢竟,我們都不是離群索居的動物,每個人都會希望有個心靈相通的伴侶,問題在於,萬一這兩顆寂寞的心相遇之後還是寂寞,那怎麼辦呢?
Thumbnail
2023/02/28
本文節錄自2014年出版之《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 有人說愛情之所以形成,是因為兩顆寂寞的心相遇。 因為寂寞而相遇相愛並沒有問題,畢竟,我們都不是離群索居的動物,每個人都會希望有個心靈相通的伴侶,問題在於,萬一這兩顆寂寞的心相遇之後還是寂寞,那怎麼辦呢?
Thumbnail
2023/02/23
摘錄自2014年出版之《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一書 有時候我會想起芃芃滿月做心導管擴張手術時住在台大嬰兒重症加護病房的往事,特別是芃芃斜對角床的小藍莓姊姊以及鄰床的小哥哥。 芃芃從出生後就很少哭,總是笑,即便進到台大嬰兒重症加護病房,手上安置了靜脈注射針頭也一樣笑個不停,而且胖胖的,像個福神。
Thumbnail
2023/02/23
摘錄自2014年出版之《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一書 有時候我會想起芃芃滿月做心導管擴張手術時住在台大嬰兒重症加護病房的往事,特別是芃芃斜對角床的小藍莓姊姊以及鄰床的小哥哥。 芃芃從出生後就很少哭,總是笑,即便進到台大嬰兒重症加護病房,手上安置了靜脈注射針頭也一樣笑個不停,而且胖胖的,像個福神。
Thumbnail
2023/02/16
原載於2014年出版之《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推薦序,作者為楊翠老師 這是一個渴光靈魂的自白,也是痛與愛的第一手見證。關於一對母女,如何面對孤獨、創傷與疾病,如何跋涉苦難,走渡險惡,尋求自我療癒與救贖。
Thumbnail
2023/02/16
原載於2014年出版之《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推薦序,作者為楊翠老師 這是一個渴光靈魂的自白,也是痛與愛的第一手見證。關於一對母女,如何面對孤獨、創傷與疾病,如何跋涉苦難,走渡險惡,尋求自我療癒與救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乍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心中無比驚訝,因為覺得這又是一本 “洗腦書”。它所針對的閱讀者是青少年,內容沒有提到如何達到轉型正義、正義是什麼,卻詳細舉證挖掘一個又一個對於白色恐怖的指控,在閱讀的過程中很難不將仇恨的情緒轉移到某政黨或某些人身上。 然而,基於對多元價值的尊重,如果要認同言論自由,光是拒絕
Thumbnail
乍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心中無比驚訝,因為覺得這又是一本 “洗腦書”。它所針對的閱讀者是青少年,內容沒有提到如何達到轉型正義、正義是什麼,卻詳細舉證挖掘一個又一個對於白色恐怖的指控,在閱讀的過程中很難不將仇恨的情緒轉移到某政黨或某些人身上。 然而,基於對多元價值的尊重,如果要認同言論自由,光是拒絕
Thumbnail
現在能有這個平台讓大家能在這裡自由發表、創作,是件多麼得來不易的事情!在過去的二二八及白色恐怖的台灣史(如果想了解更多學校不會考的內容的話,推薦可以看臺大開放式課程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之一系列課影片)中,大多是以「誤抓」、「誤殺」等角度訴說威權體制的惡。但當我看完《無法送達的遺書 增訂版》後...
Thumbnail
現在能有這個平台讓大家能在這裡自由發表、創作,是件多麼得來不易的事情!在過去的二二八及白色恐怖的台灣史(如果想了解更多學校不會考的內容的話,推薦可以看臺大開放式課程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之一系列課影片)中,大多是以「誤抓」、「誤殺」等角度訴說威權體制的惡。但當我看完《無法送達的遺書 增訂版》後...
Thumbnail
展讀施又熙《向著光飛去》系列小說,最深刻的感受,是故事中的人物不斷在說話,相互說話,也對自己說話。這可以說是一部「說話」、「聆聽」與「見證」進行式的小說,更是一則關於轉型正義中的創傷療癒與主體救贖的寓言。
Thumbnail
展讀施又熙《向著光飛去》系列小說,最深刻的感受,是故事中的人物不斷在說話,相互說話,也對自己說話。這可以說是一部「說話」、「聆聽」與「見證」進行式的小說,更是一則關於轉型正義中的創傷療癒與主體救贖的寓言。
Thumbnail
白色恐怖受難家屬二代陳慧瑛,同時也是助人工作者,她分享屬於自己的故事,見證受難者家庭所產生的心理創傷連帶影響周遭,包含職場及人際網絡,反思國家政策及社會造成受難者家庭的困境......
Thumbnail
白色恐怖受難家屬二代陳慧瑛,同時也是助人工作者,她分享屬於自己的故事,見證受難者家庭所產生的心理創傷連帶影響周遭,包含職場及人際網絡,反思國家政策及社會造成受難者家庭的困境......
Thumbnail
有些人說:「威權時代已過,促轉會僅需提出總結報告,交付規劃好的轉型工作給各機關部會,即可促成台灣社會集體反思。」但,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有些人說:「威權時代已過,促轉會僅需提出總結報告,交付規劃好的轉型工作給各機關部會,即可促成台灣社會集體反思。」但,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成長後深刻的體會到,面對想要徹底被掩蓋的事實,不只是隱瞞,還要加上各式各樣的謊言一起弄假成真,最後潛移默化的把非真相的事實「深植人心」,這樣的想法也會不斷地被擴散,真相的到來之際,推倒高牆的同時就會產生更大的阻力,而當年的我們長大之後,有的人因為閱讀與學習、重新建立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開始學會明辨是非
Thumbnail
成長後深刻的體會到,面對想要徹底被掩蓋的事實,不只是隱瞞,還要加上各式各樣的謊言一起弄假成真,最後潛移默化的把非真相的事實「深植人心」,這樣的想法也會不斷地被擴散,真相的到來之際,推倒高牆的同時就會產生更大的阻力,而當年的我們長大之後,有的人因為閱讀與學習、重新建立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開始學會明辨是非
Thumbnail
隨著臺灣民主奇蹟地越發成熟,歷史的探究挖掘也變得越明朗;就好比說,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便是旨在還原歷史真相、平復司法不公、開放歷史檔案以及追究不當黨產等問題;或許在許多人眼裡,促轉會或者像共生音樂節這樣公開談論白色恐怖的作為好像很沒必要、認為過去的東西就是過去了,有什麼好談的? 但其實,它確實該談。
Thumbnail
隨著臺灣民主奇蹟地越發成熟,歷史的探究挖掘也變得越明朗;就好比說,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便是旨在還原歷史真相、平復司法不公、開放歷史檔案以及追究不當黨產等問題;或許在許多人眼裡,促轉會或者像共生音樂節這樣公開談論白色恐怖的作為好像很沒必要、認為過去的東西就是過去了,有什麼好談的? 但其實,它確實該談。
Thumbnail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 然而要開啟不同立場者之間的思辨與對話,在有限的歷史真相與當前社會對立的環境中,實屬不易,而文學與藝術確實以其自身的力量提供新的提問跟想像。
Thumbnail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 然而要開啟不同立場者之間的思辨與對話,在有限的歷史真相與當前社會對立的環境中,實屬不易,而文學與藝術確實以其自身的力量提供新的提問跟想像。
Thumbnail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王文仁 腦海裡還記得,才剛讀完又熙姐精彩的長篇小說《寒淵》,而且很不好意思的寫了篇爆雷的讀後感〈那些悲劇告訴我們的事〉。才一年多,她又要出版《向著光飛去》二部曲《光的闇影》了。
Thumbnail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王文仁 腦海裡還記得,才剛讀完又熙姐精彩的長篇小說《寒淵》,而且很不好意思的寫了篇爆雷的讀後感〈那些悲劇告訴我們的事〉。才一年多,她又要出版《向著光飛去》二部曲《光的闇影》了。
Thumbnail
之前聽 「法律白話文運動筆記」辦的「法白開撩|誰的正義?一位政治受難者家屬的非典視角」,由施又熙老師主講,講述一段非典型的政治受難者家屬的經歷。
Thumbnail
之前聽 「法律白話文運動筆記」辦的「法白開撩|誰的正義?一位政治受難者家屬的非典視角」,由施又熙老師主講,講述一段非典型的政治受難者家屬的經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