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遺產大馬士革古城 (左) 戰火下的大馬士革今貌 (右) (網上圖片)
經文: 使徒行傳 9:10-19
那時,在大馬士革有一個門徒,名叫亞拿尼亞。主在異象中對他說:「亞拿尼亞!」他說:「主啊,我在這裏。」主對他說:「起來!往那叫直街的路去,在猶大的家裏,去找一個大數人,名叫掃羅;他正在禱告,在異象中看見了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進來為他按手,讓他能再看得見。」亞拿尼亞回答:「主啊,我聽見許多人講到這個人,說他怎樣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待你的聖徒,並且他在這裏有從祭司長得來的權柄,要捆綁一切求告你名的人。」主對他說:「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君王和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亞拿尼亞就去了,進入那家,把手按在掃羅身上,說:「掃羅弟兄,在你來的路上向你顯現的主,就是耶穌,打發我來,叫你能再看得見,又被聖靈充滿。」掃羅的眼睛上立刻好像有鱗一般的東西掉下來,他就能再看得見,於是他起來,受了洗,吃過飯體力就恢復了。
大馬士革,和合本譯作大馬色,是使徒保羅皈信基督的地點。司提反殉道後,不少門徒從耶路撒冷逃亡至大馬士革。掃羅 (日後的保羅) 持猶太公議會的授權,追趕至城外,突然遇上一道強光,有聲音向他質問,「掃羅,掃羅,你為甚麼迫害我」。保羅被嚇至倒地,而且暫時失明,被扶進城內休養。這戲劇性的一幕,只是皈信故事的開端,故事還未完成。
當保羅休養期間,看見異象,他將會蒙醫治,與此同時,亞拿尼亞也看見從主而來的異象。一位生活在大馬士革的門徒,名不見經傳的亞拿尼亞,上主呼召他,吩咐他探訪掃羅,為他禱告。上主的指示,亞拿尼亞的回應,構成了緊扣的三組對話。
第一組,主呼喚「亞拿尼亞」的名字,亞拿尼亞簡單直接的回應,「我在這裡」。這是好幾位舊約偉人的共同經歷,上主呼喚某某的名字,某某就回應「我在這裡」,既是點名的報到,也是僕人對主人的敬聽,好像亞伯拉罕,雅各、摩西、撒母耳和以賽亞,但這些共同經歷卻帶來錯覺,誤以為「我在這裡」只是屬靈偉人的獨有經歷。亞拿尼亞只是一位無名小卒,他所承擔的只是看似平常的探訪任務。每一個基督徒所承擔的使命不同,即使是一個簡單任務,只要是來自上主的呼喚,仍是需要我們認真領受,「我在這裡」。
第二組,主向亞拿尼亞說明任務的細節,請他去為掃羅按手禱告,亞拿尼亞也具體地回應,回應是充滿疑慮。請等一等,掃羅是誰?其一,掃羅在耶路撒冷迫害信徒,惡名昭彰,他今天的光景是罪有應得,他值得幫助嗎?其次,掃羅手上有來自祭司的授權,要捉拿基督徒接受宗教審判,萬一這是圈套,亞拿尼亞甚至有生命威脅,我需要冒險嗎?
「他值得幫忙嗎」,如果你是一位團契導師,是團友的生命導師,或許遇上對信仰冷淡的,或是性格反叛的,或與你不合拍的,導師要在忙碌生活中抽出時間接待他們,卻往往勞而無功,心中也難免有這種疑感。如果你是一位老師,遇上自暴自棄的年青人,把你的關心視如糞土,還值得花上心力纏繞他嗎?
「我需要冒險嗎」,我們的處境未必到生命受威脅的地步,但未能享受事奉的滿足感,甚至有受傷害的機會,那又如何?當我們要成為和平之子,說來動聽,但在實踐過程中往往經歷衝突,兩面不討好,甚至太在意而影響睡眠質素,這樣的事奉角色,值得投進去嗎?
第三組,主再次吩咐亞拿尼亞,「你只管去」,亞拿尼亞再次給予簡單直接的回應,「他就去了」,坐言起行。亞拿尼亞的經歷展示一個真實的生命,提醒我們,我們有疑慮,有爭扎,甚至與主對質,是正常的。但同時間,我們沒有任何拖延,不可能等待所有疑問都圓滿解決,然後才採取行動。「你只管去」,是帶著疑慮出發,擔心疑慮是真實的,卻帶著勇氣踏上事奉的挑戰。
究竟上主有沒有回應亞拿尼亞的疑慮呢?可以說沒有,因為上主沒有作出任何的安全保證。但上主是否對亞拿尼亞的疑慮視而不見呢?不是,上主引領亞拿尼亞看見掃羅的未來,讓亞拿尼亞看見他在上帝的規劃中有份。因為你接納這個瞎眼的掃羅,栽種他的生命成長。原來這份忠心服侍,是整個上主工程的一部分。這份眼光,好讓事奉中帶來看不到即時成就的滿足感。
長遠的屬靈視野,就不被眼前的困難所窒礙。如果只留意到,眼前的是一個失去視力的掃羅,是一位是敵是友還未被確定的掃羅,試想是多麼沮喪,但如果看見有上主美麗的計劃,就產生一股動力,是何等的鼓勵性。
亞拿尼亞展現了一種承擔的勇氣,一種為眼前困難而疑慮的真實人生,同時又展現不因困難而卻步的魄力。這是屬靈的榜樣,不是神秘的經歷,承擔著今天的難處,憧憬著未來的好事,於是坐言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