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短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極短篇#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的標準制式化人生
週末心血來潮懷舊回看了2010年大S擔綱主演的火爆偶像劇「泡沫之夏」,10年前vs.10年後體悟感受自是大不同:以前不盡能理解的感情灑狗血太強烈互動,現在懂得那些全是童年創傷巨幅影響成人情感依附的直白鐵證,在這些年自己踩著一步一腳印踏上療癒之旅後。
今天一早隨手瀏覽到一篇關於大S在2019年接受時尚COSMOPOLITAN 的專訪。當時進入4字頭的她,提及面對和出演近年來自己人生中不按牌理出牌的劇本,即使不解不明白,卻更願意面對生命裡的疑惑,她這麼說著,
到了現階段,我反而有越來越多的煩惱,....每天第一個把我叫醒的,就是罪惡感。生了孩子之後,人生有太多課題。現在,才是我在疑惑中重生。」
霎時間,有種被結實同理心包覆的沁涼舒坦和安慰。是呀,撇開琅琅背誦孔子教誨,到底我們被教導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真正緣起何在?又是誰願意公允且代代傳承複製這個其實難以達到的參考值,尤其在現下良莠資訊爆炸、分心外力無所不在操控內心世界的每一天。更何況,每個人本就該依著本色,漂亮活出不同。
然後快樂呢?我們真懂的自己想要的、能獲得的快樂是什麼嗎?如果那些社群網路上貼文裡的美好範本,跟著短線操習就能獲得快樂?那麼那些鎮日的空洞憂鬱和反覆侷促不安的罪惡感又從何而來佔領身心和生活?
如果真真只有快樂至上才屬唯一快樂,那麼希望的人生藍圖裡要有多少嘈雜揮霍或感官刺激頻仍才撐得起?你喜歡鏡子裡的自己嗎?你喜歡現在的生活嗎?這是你想要的?還是別人以為你想要或希望你幫他們完成的未竟遺願?你最在意的生活價值是什麼?不可碰處的界線何在?你為自己感到最驕傲的特質是什麼?上一次你放聲痛哭又真正是為了什麼?
過去的創傷沒能全然理解後告別,不會憑空消失地幾番左右生命,必然滋生新的悲喜交雜再誕出看似新版卻是陳腔濫調的舊疾/傷再發。沒有自己的清醒意識參雜生活其中,生命其實很難驟然撥雲見日,只是等待一場場宇宙丟下措手不及的殺手鐧,高潮迭起擁擠輪迴,來不及消化吸收的年復一年。
(更)有意識地過生活,其實不代表著煩惱全無,或者人生就此豁然開朗,而是由於願意面對,而後終於了解過去的發生和創傷,療癒而後重新主動為自己的生命,努力做最適合及不再違背本心的選擇。而隨著人生的場場歷練和磨難,我們儘管得顧慮考量更多,可因著累積的智慧和能量,困惑即使還在,卻能夠相信自己,更自信游刃有餘地積極解決,總使生活仍有不明白也沒有關係也是正常,卻再不會永遠滿佈可怕空洞的處處無解及無由空洞撞牆。
極短篇#原諒
罪惡感往往來自覺得不夠好、做得不足不完美,或更多其實根源於虧欠自己。後悔來自於,怎麼曾經沒有為自己做出更好的選擇,或堅持自我價值和理念,悔不當初的what if 。糾結於難以原諒過去和他人,其實,最該從原諒自己做起。因為你的自我辱罵和不肯放下曾經犯的過錯,才是讓這些經年累積創傷造成的壓力和罪惡感重壓身心靈的原因,覺得無路可逃,也無前路可行,一再自我摧毀頻繁升起的新希望和新計畫。原諒自己,是愛自己最基礎最重要的手段和方式之一。
前幾天,讀到一句關於解釋「原諒」的最好最清晰註解,出自於Oprah Winfrey

「原諒,是釋放掉希望過去或能有不同。 」 (Forgiveness is letting go of the hope that the past will be any different.")

任何人都可以也應該自主選擇原諒,選擇不住在過去,和繼續被過往創傷吞噬或糾纏,而後,我們的人生也才終能夠開始移動,坦然前行。
極短篇 #你為誰負責?
生命中最重要的負責,其實只有一件,就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完成在心底渴求已久想達成的夢想和目標。可惜地,我們往往要到年紀漸長,有了後悔心傷而萌生出勇氣之後,才似乎漸被賦予能力和自由,做這些必要的生命選擇,或了解這是生而為人最基本的權利與義務。大多時候,因著害怕衝突與慣性討好,日復一日,忽略自我,我們繞個大彎跳出自己不斷去作不願意或明白會失望的選擇,卻因為害怕未知結果及習於被情感勒索,持續犯錯和出錯。你的快樂和需求必須先澄清,才能直接順利去給予或接受他人版本的快樂定義。一個人快樂走在前,才能尤在伴侶關係之中,兩個人也同樣一起快樂滿足。
極短篇#平靜的快樂
如果問起現在的我,我會開始涇渭分明地敘說並懂得生活平靜愉悅的恬然美好。
一個人的獨處空間珍貴難得,學習觀察自己獨處時的行為和思緒; 寂寞或許難耐,可唯有四下無人時,我們才是真正的自己,才可能從中有機會慢慢梳理出真正的需要和想要,不帶他人偏見與干擾。有不刻意成天製造紛爭並願意誠實合作溝通的人際關係,願意抱著好奇去聆聽和同理,而非無意識防衛辯證對錯,生活才容易一起簡單分享+豐富成長。多更多天然滋養,汰除人工化學加料,人的本心和身心健康才能在風雨波濤每一天生命考驗之中,隨時輕易回返和諧平衡狀態。
花多一些時間給自己,找出自我,真正成為自己; 而非空洞奉獻給予他人,或斤斤與別人比較,複製再變成他人。把對生活的視野和標準逐漸提昇,耐心對自己承諾行動改變,生活才有機會一點一滴產生不同的轉變與質變,往上或朝想要的方向可能提昇。不然,人生怕是得像每天不假思索千篇一律翻頁般,空白起空白落,總是陷溺在熟悉到爛的舒適圈,望著可能達成的目標,但愈發遙遠落空。
永遠不要放棄做自己。

如果從未有人告訴你,今天我想對你說,永遠別忘了: 這個世界只有唯一一個你,這就是你最強大獨一無二的超能力!xo

Photo courtesy: 百度百科, @hsushiyuan,@misteruniquelife, @pacorabanne, @twinsonheels, @secret_nyc, @newbalance, @mymodernmet, @viacarota, @lewismillerdesign and @anthroliving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he AA EFFECT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終於等到雨神又乍然現身終結我連日中暑的第一天,在固定瀏覽網路訊息的時,意外發現阿姆斯特丹最大公園Vondelpark 從高空中拍攝的魅力俯瞰照一張,感到一陣突然驚喜,也憶起那年意外成行的荷蘭行...
剛過夏至,我們也正式邁入2022年後半段。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間點,來反思和檢視上半年的情感或人際關係。每隔一段時間,併著時空轉移,生命和情感總會起改變,或甚至產生根本上的質變。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愛與關係需要定期檢視和查看(有伴侶一起更佳)...
終於等到雨神又乍然現身終結我連日中暑的第一天,在固定瀏覽網路訊息的時,意外發現阿姆斯特丹最大公園Vondelpark 從高空中拍攝的魅力俯瞰照一張,感到一陣突然驚喜,也憶起那年意外成行的荷蘭行...
剛過夏至,我們也正式邁入2022年後半段。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間點,來反思和檢視上半年的情感或人際關係。每隔一段時間,併著時空轉移,生命和情感總會起改變,或甚至產生根本上的質變。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愛與關係需要定期檢視和查看(有伴侶一起更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在面對生活中的「應該」時,我們常常感受到壓力與不快樂。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通過自我對話及敘事治療來解構內心的期待,讓我們有能力做出選擇,而非被逼迫遵循主流價值觀。透過自我對話,我們可以尋回內在的輕鬆感,學會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僅僅揹負社會對我們的期望。最終,我們可以活得更自在和幸福。
Thumbnail
相信我,凡夫中的醉夢者,年過四十,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苦痛煩惱只會愈來愈多。 因為,年紀愈大,你失去的東西,只會愈來愈多,尤其是平靜和快樂。 例如,你會失去童年時的純真,失去享受平靜的能力,失去夢想,失去親人,愛情和友情,失去健康,失去感受平靜和擁有快樂的能力。 如果你也是凡夫中的醉夢者
Thumbnail
人在長大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各種現實的洗禮,那個單純又天真的孩童時光逐漸遠去,以前我們總是會毫不畏懼地盡情展現自己的熱情,但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那個充滿活力的心境正在逐漸消失,我們變得越來越有包袱。 我很羨慕能放得開的人,不知道是怎麼辦到的,為甚麼他們都不會覺得難為情。後來想了一下,才發現其實
最近一點點的瑣事變成了無形的壓力,擠壓著原本還算安逸的生活,變得有點喘不過氣 常常想著,30歲的我們雖然活了30年,但這段路途懵懂的時光佔了至少三分之二,但卻要面對成家立業、未來規劃等等重大決定。想到一句話:你的每個決定沒有對錯,只有必須為這個決定負責 周末去聽了一場公關票演出,主唱說著目前
Thumbnail
『不要下輩子才做,這輩子就開始吧!』 這是牛妞人生將近三十年才悟出的道理。 如果能回到過去,我想好好的擁抱曾經過度努力的自己,說一聲:「你做得很好了!」 謝謝你,為了成為父母期待中的樣子,你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吃力的學習,即便那不是你所擅長的事物;我想告訴你,其實你可以做自己,做自己不代表無法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年假在家裡耍廢是件幸福的事。 追劇的空檔刷刷對岸的小紅書卻刷了個焦慮。 大概是我想改變生活的關係,所以小紅書年假期間大數據推了我一堆關於中年失業/裸辭/創業/創業失敗的文章。 看著看著焦慮也沒那麼焦慮了。這就是所謂的同溫層吧。 在同溫層裡取暖會讓人覺得自己沒那麼孤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天國是回頭看才會懂的」 也就是我們在當下發生的很多事情,也許不是很明白,但回頭看,我們度過了,我們經歷了很多,我們成長了,都成為現在的美好,但也許現在當下你也不覺得是美好的,那我們就一起相信,未來的我們,回頭看,也許就懂了 但最近讀到一段話,覺得更貼切
Thumbnail
於是我,又解開了自己人生中,一件本來令自己焦慮不已的事!而這,大概就是中年的現象之一吧!不是釋懷,不是放下,而是某種懂得的透徹!做自己,當然好!但問題是,人得想通「自己」是什麼模樣!而不只是起身對抗!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在面對生活中的「應該」時,我們常常感受到壓力與不快樂。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通過自我對話及敘事治療來解構內心的期待,讓我們有能力做出選擇,而非被逼迫遵循主流價值觀。透過自我對話,我們可以尋回內在的輕鬆感,學會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僅僅揹負社會對我們的期望。最終,我們可以活得更自在和幸福。
Thumbnail
相信我,凡夫中的醉夢者,年過四十,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苦痛煩惱只會愈來愈多。 因為,年紀愈大,你失去的東西,只會愈來愈多,尤其是平靜和快樂。 例如,你會失去童年時的純真,失去享受平靜的能力,失去夢想,失去親人,愛情和友情,失去健康,失去感受平靜和擁有快樂的能力。 如果你也是凡夫中的醉夢者
Thumbnail
人在長大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各種現實的洗禮,那個單純又天真的孩童時光逐漸遠去,以前我們總是會毫不畏懼地盡情展現自己的熱情,但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那個充滿活力的心境正在逐漸消失,我們變得越來越有包袱。 我很羨慕能放得開的人,不知道是怎麼辦到的,為甚麼他們都不會覺得難為情。後來想了一下,才發現其實
最近一點點的瑣事變成了無形的壓力,擠壓著原本還算安逸的生活,變得有點喘不過氣 常常想著,30歲的我們雖然活了30年,但這段路途懵懂的時光佔了至少三分之二,但卻要面對成家立業、未來規劃等等重大決定。想到一句話:你的每個決定沒有對錯,只有必須為這個決定負責 周末去聽了一場公關票演出,主唱說著目前
Thumbnail
『不要下輩子才做,這輩子就開始吧!』 這是牛妞人生將近三十年才悟出的道理。 如果能回到過去,我想好好的擁抱曾經過度努力的自己,說一聲:「你做得很好了!」 謝謝你,為了成為父母期待中的樣子,你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吃力的學習,即便那不是你所擅長的事物;我想告訴你,其實你可以做自己,做自己不代表無法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年假在家裡耍廢是件幸福的事。 追劇的空檔刷刷對岸的小紅書卻刷了個焦慮。 大概是我想改變生活的關係,所以小紅書年假期間大數據推了我一堆關於中年失業/裸辭/創業/創業失敗的文章。 看著看著焦慮也沒那麼焦慮了。這就是所謂的同溫層吧。 在同溫層裡取暖會讓人覺得自己沒那麼孤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天國是回頭看才會懂的」 也就是我們在當下發生的很多事情,也許不是很明白,但回頭看,我們度過了,我們經歷了很多,我們成長了,都成為現在的美好,但也許現在當下你也不覺得是美好的,那我們就一起相信,未來的我們,回頭看,也許就懂了 但最近讀到一段話,覺得更貼切
Thumbnail
於是我,又解開了自己人生中,一件本來令自己焦慮不已的事!而這,大概就是中年的現象之一吧!不是釋懷,不是放下,而是某種懂得的透徹!做自己,當然好!但問題是,人得想通「自己」是什麼模樣!而不只是起身對抗!